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四篇)

大气污染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扬尘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形式,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扬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实施方案。
本文将分析当前扬尘污染现状,提出____年大气污染扬尘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扬尘污染现状分析1.1 污染源解析:扬尘污染的主要源头包括建筑工地、道路施工、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这些源头对环境质量的差异贡献较大,需要重点监管和治理。
1.2 污染范围及影响:扬尘污染空间分布广泛,不仅污染了城市空气,还对农田、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此外,扬尘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直接伤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1.3 治理措施分析:当前对扬尘污染的治理主要采用的是零散的监管和罚款措施,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
此外,还存在执法力度不够、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大气污染扬尘治理实施方案(二)2.1 目标设定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制定____年大气污染扬尘治理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全面推行封闭施工、湿式施工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2)改善道路施工扬尘治理:加强对道路建设及施工过程的监管,控制扬尘排放。
(3)推进交通运输扬尘治理:加大对运输车辆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车辆。
(4)加强工业扬尘治理: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扬尘控制,升级环保设施。
(5)提升监管与执法能力:加强扬尘污染的监测与执法工作,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2.2 治理措施根据目标要求,制定全面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加强扬尘源监测与预警:建立全面的扬尘源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预警扬尘污染情况,为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鼓励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创新,提高治理效果和保障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全面的扬尘污染预防与制度保障机制:出台相关法规和规范,建立扬尘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和监管要求。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7.4.3应急措施:当发生紧急停电、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故障、以及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超过现有处理能力等紧急事故时,各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控制程序》处理。
8.0Record记录
无
9.0Appendix附件
9.1大气污染监测报告
7.2排放气体测定
7.2.1生产部负责生产车间产生废气的在线监测,所排放废气的检测记录保存在电脑里供环保局查询。
7.2.2安环部负责联系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厂区气体排放年度测定,每年至少一次。
7.2.3车辆尾气定期进行年审。
7.2.4安环部根据测定结果,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将判定结果报告给分管领导。
3.2《应急预案控制程序》OH&SP-SCZM-04
3.3《纠正与预防程序》QAP-SCZM-28
4.0Definition定义
无
5.0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职责权限
5.1安环部
5.1.1负责本程序文件的编制和修订;
5.1.2负责联系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测定。
8.0Procedure程序
9.0Record记录
10.0Appendix附件
Page页码
4
4
4
4
4
4
5
5
5
1.0Purpose目的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司废气排放进行控制,预防和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2.0Scope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3.0Reference参考文件
3.1《绩效监控与测量控制程序》EMP-SCZM-11
5.2设备部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XX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三、主要任务(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3.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二)强化污染源治理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2.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道路清扫、绿化等扬尘防治措施;3.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体系;4.加强生活污染治理,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三)提升环境监管能力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2.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四、重点工程(一)产业结构调整工程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污染源治理工程1.实施工业污染源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企业达标排放;2.推进扬尘污染治理,提高扬尘防治水平;3.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公共交通体系;4.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三)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程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2.优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效能;3.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大气防治工作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减少和消除,以及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改善等工作。
第三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协调的原则,实施分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第六条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源排放。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七条加强对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的排放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第八条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督管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排放车辆,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
第九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化肥,加强秸秆焚烧监管,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第十条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绿化等作业规范,控制扬尘污染。
第十一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产品,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三、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定期评估大气环境质量,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加强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区域协调与公众参与第十五条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管理和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管理和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排放废气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所排放的废气达到法律、法规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减轻或消除大气环境污染,并确保符合相关排放标准。
2 适用范围本程序对公司生产和生活排放废气的处理、监测、排放等活动作出了明文规定。
3 职责3.1安全环境保卫部负责废气处理中心的正常运作。
3.2安全环境保卫部负责各废气排放口的日常监测。
4 定义4.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
4.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4.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4.4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4.5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4.6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4.7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4.8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4.9: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5 运作流程5.1废气管理和控制范围包括:a)生活废气:包括食堂油烟气、锅炉燃煤气等;b)生产废气:包括工艺废气、物料挥发气、锅炉燃煤气等;c)汽车尾气;5.2生活废气管理和控制5.2.1食堂炉具应加装吸油烟机,严禁油烟直接排放大气中。
5.2.2食堂锅炉燃煤、油气应用水膜除尘技术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
5.2.3食堂燃煤、油应严格控制含硫量(符合《原材料检验规程》),减少SO2气体的排放。
5.3生产废气管理和控制。
5.3.对于生产车间,视排放气成分,安全环境保卫部进行相应的处理。
5.3.2生产用燃煤、油气应用水膜除尘技术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
5.4汽车尾气管理和控制5.4.1公司所有在用汽车、卡车、运输服务商在用汽车、卡车应确保年审合格。
5.4.2确保汽车、卡车所有在用尾气装置保持完好。
环境保护法-第1章

第1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款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68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第八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大气污染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控制程序1.0 目的对餐饮炉灶、烘烤的烟气、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控,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0 范围适用于公司辖区内所有与大气污染有关的运行控制。
3.0 职责3.1 分管副总经理对本程序实施负领导责任。
3.2工程设备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并按相应法规对责任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3.3工程设备部负责对大气状况进行监测(可委托市环境监测部门),并保存监测记录。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对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所需人力资源提出需求。
3.5餐饮中心负责对餐饮业和茶炉的烟气排放进行控制和管理。
3.6物业服务处维修部对除尘、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负责,对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制定相应操作规程和制度。
4.0 工作程序4.1 控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二级标准。
4.2 物业服务处(1)对已开业餐饮业敦促加装除油烟机和隔油池,进行检查立档。
对不加装除油烟机和隔油池的,通知其停业,并督办落实;(2)对准备开业的餐饮业店,必须在操作间安装除油烟机,设置隔油池,须符合排放标准的规定,对不安装或排放不符规定者,不得开业;(3)每半月对餐饮业除油烟装置和隔油池检查一次,对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及时填写《污染防治修订更改申请表》,要求限期维修或更换。
4.3 为了不断提高环境绩效,工程设备部应定期组织污染防治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同时对学习培训结果进行考评和记录,有关培训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0 相关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引言大气污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该程序旨在规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1. 程序目标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程序框架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环境监测为了了解大气污染情况,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该系统需要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以及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2 污染源识别识别大气污染的源头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
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哪些行业、企业或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物排放控制工作。
2.3 排放标准制定为了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是必要的。
排放标准应考虑到不同行业、企业和活动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并且需要经过科学研究和公众参与的程序来制定。
2.4 治理措施实施为了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改造、装备更新、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5 监督与评估为了保证大气污染防治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监督与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需要定期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向公众公布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公众参与和监督防治工作。
3. 程序实施步骤步骤1:建立环境监测系统选择监测站点,安装并维护监测设备,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
步骤2:进行污染源调查对各个行业、企业和活动进行调查,确定主要污染源,并分析其排放特点和影响范围。
步骤3:制定排放标准结合科学研究和公众参与,制定不同行业、企业和活动的排放标准,确保其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步骤4:实施治理措施根据排放标准,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改造、装备更新、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空气质量,确保人体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防治。
3 职责
3.1 电解车间、净化车间负责本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的控制。
3.2 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的监督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1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根据公司的生产工艺特点,认定电解槽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其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氟化物(包括气态氟化氢和固态氟化盐)、粉尘和二氧化硫等。
4.1.2 公司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根据《泰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划分,公司属二类功能区。
4.1.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根据肥城市环保局肥环发[2001]第32号文《关于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封煤矿电解铝厂项目执行标准》中的规定,公司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废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4.1.3.1 粉尘排放标准值:
粉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
4.1.3.2 氟化物(F-)排放标准值:
F-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9.0mg/m3。
4.1.3.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值:
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550mg/m3。
4.2 大气污染防治的控制
4.2.1 采用先进的干法净化回收新技术
公司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一系列烟气净化回收设备,集中收集电解烟气,由氧化铝粉吸附,形成载氟氧化铝,有效减少了烟气中的氟化物含量,同时,反应后的载氟氧化铝又作为原料返回电解槽进行电解。
此技术做到了电解原料与净化吸附剂的统一,将烟气中的氟变废为宝,作为电解原料循环利用。
4.2.2 加强烟气净化系统的管理,做到系统运转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
4.2.2.1及时维护电解槽集气罩,保证槽罩板正常工作;进行换极、熄灭效应等操作时,尽量减少操作时间,以减少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
4.2.2.2加强环保设施管理,对环保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防止发生事故性电解烟气排放,具体执行《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保责任落实制度》。
4.2.3 公司实施绿化
公司后勤服务部规划全厂绿化方案,并已在目前的建成区进行绿化建设,绿色覆盖率达到15%。
4.3 大气污染的监测、检查,执行《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 引用文件
5.1 GB16297 — 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5.2 GB3095 —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3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4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5.5 《环保责任落实制度》
5.6 肥环发[2001]第32号文《关于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封煤矿电解铝厂项目执行标准》
5.7 《泰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