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

合集下载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报告模板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报告模板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XXXXX
实验要求:
完成XXXXX任务,需要完成以下内容:
1. 了解XXXXX现状;
2. 对XXXXX进行分析及设计;
3. 根据计划设计具体实验设备;
4. 将具体实验设备安装并实施;
5. 对实施的实验设备进行测试和评价;
6. 总结和汇总裁定;
7.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实验目的:
XXXXX的实验,旨在针对XXXXX情况的实际情况,对XXXXX进行系统的分析及设计,并安装实验设备,进行实验、评价与测试,最终得出有效实验结果,做出正确有效的实施措施,为XXXXX提供可供参考的分析报告。

实验设备:
1. 计算机;
2. 数据采集仪;
3. 实验设备;
4. 相应的实验场景及相关的环境;
5. 相关现有的软件资源;
6. 相应的测试软件。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XXXXX的实验中,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是高度一致的,证明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实验结果报告,可以得出相关结论:通过本
次实验,证明XXX有效,所以在XXX的设计到测试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次实验结果还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XXXXX实验的措施。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名称心肺复苏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正确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熟悉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三、实验对象健康成年人,年龄20-40岁,男女不限。

四、实验器材1. 模拟人模型(1台)2.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1份)3. 心肺复苏训练假人(1个)4. 心肺复苏评估表(1份)5. 计时器(1个)6. 心电图机(1台)7. 耳塞(1副)8. 检查手套(1副)五、实验方法1. 实验前,所有参与者均需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模拟人模型操作和心肺复苏训练假人操作。

- 模拟人模型操作:参与者按照操作手册的步骤,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除颤。

- 心肺复苏训练假人操作:参与者对心肺复苏训练假人进行心肺复苏,观察假人胸廓起伏和心脏搏动情况,评估操作效果。

3. 每个参与者完成心肺复苏操作后,由实验指导老师进行评估,并记录操作时间、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人工呼吸频率等数据。

4. 实验结束后,对参与者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参与者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平均掌握程度为85%。

2. 心脏按压的平均深度为5cm,平均频率为100次/分钟。

3. 人工呼吸的平均频率为12次/分钟。

4. 实验过程中,部分参与者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按压深度不够、人工呼吸频率过快等问题。

七、讨论1.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2. 本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在心肺复苏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

3.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按压深度和频率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抢救效果。

4. 实验过程中,部分参与者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按压深度不够、人工呼吸频率过快等问题,这可能与培训时间较短、操作熟练度不足有关。

八、结论1. 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对提高参与者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学实验报告可能(3篇)

机能学实验报告可能(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传导特性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掌握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特性的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机能学实验室实验对象:家兔心脏实验器材:1.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 心脏切片机3. 恒温浴槽4. 滑动电极5. 滤纸6. 电极7. 持针器8. 指尖镊9. 刀片10. 移液器11. 滴管12. 药品: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任氏液等实验步骤:1. 心脏取材:将家兔麻醉后,迅速打开胸腔,取出心脏。

2. 心脏切片:将心脏置于冰冷的任氏液中,用心脏切片机将心脏切成薄片。

3. 制备标本:将心脏薄片放置于恒温浴槽中,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滑动电极放置于标本上。

4. 记录动作电位:打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整电极位置,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5. 改变条件:在记录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标本的温度、离子浓度等条件,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特性。

实验结果:1. 正常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正常条件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呈尖峰状,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特点。

2. 温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3. 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4. 传导特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肌组织中呈单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

讨论: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起。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导致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负电位。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

2. 掌握瞳孔变化的观察方法及记录技巧。

3. 分析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调节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的重要部分,其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瞳孔的调节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缩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只,体重约2.5kg。

2. 试剂:肾上腺素、阿托品、新斯的明、生理盐水。

3. 仪器:瞳孔计、显微镜、解剖显微镜、手术显微镜、剪刀、镊子、缝针、缝线、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麻醉:用2%戊巴比妥钠溶液按40mg/kg体重进行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固定于手术台上。

2. 瞳孔观察:使用瞳孔计观察并记录兔的瞳孔直径。

3. 实验分组:- A组: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

- B组:肾上腺素组,注射肾上腺素(1mg/kg体重)。

- C组:阿托品组,注射阿托品(0.5mg/kg体重)。

- D组:新斯的明组,注射新斯的明(0.1mg/kg体重)。

4. 观察记录:分别在注射前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时,使用瞳孔计观察并记录兔的瞳孔直径。

5. 数据处理:计算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瞳孔直径,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

2. 肾上腺素组:注射后15分钟瞳孔直径明显扩大,30分钟后恢复正常。

3. 阿托品组:注射后15分钟瞳孔直径明显缩小,30分钟后恢复正常。

4. 新斯的明组:注射后15分钟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30分钟后瞳孔直径略有扩大。

六、讨论与分析1. 肾上腺素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导致瞳孔扩大,符合实验预期。

2. 阿托品可以阻断副交感神经的胆碱能受体,导致瞳孔缩小,符合实验预期。

3. 新斯的明可以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积累,导致瞳孔略有扩大,但效果不如肾上腺素明显。

机能学实验报告本

机能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名称:心脏兴奋传导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兴奋的传导过程。

2. 了解心脏各部位的传导特点。

3.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通过观察心脏各部位传导兴奋的过程,可以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心电图机、手术器械、电刺激器、生理盐水、电极等3. 实验试剂: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家兔麻醉,暴露心脏,并连接心电图机。

2. 心电图描记:将电极放置在心脏表面,记录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

3. 房室传导阻滞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4. 室性心动过速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5. 室颤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颤的心电图。

6. 恢复实验:停止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群和T波。

2.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正常。

3.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多个QRS波群,QRS波群形态异常,P波与QRS波群无关。

4.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和T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波形。

5. 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导。

七、实验结论:1. 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

2.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兴奋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3. 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判断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八、实验讨论:1. 心脏兴奋传导的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2.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
3.静脉注射葡萄糖:一方面血浆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原尿中葡萄糖增加超过葡萄糖肾阈时在远曲小管和肾集合管中会出现葡萄糖,小管液中晶体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量减少,尿量增多,即渗透性利尿作用。另一方面较高的血糖浓度可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4.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包括肾动脉强烈收缩,肾血浆流量减少,尿生成、重吸收量均减少,尿量降低。全身阻力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压明显升高。
实验项目
尿量(ml/min)
动脉血压(mmHg)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2
110
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30ml
2 4
110
115 0
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
0 60
60 108
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2ml
20 0
108 160
静脉注射1%呋噻米0.5ml/kg·w
综上所述,尿的生成过程受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正是这种调节机制保障了机体的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电解质等内环境的平衡。
2012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日期:
题目
成绩
实验者
第一作者姓名:
学号:
参与作者姓名(不写学号)
年级专业
一、目的
二、动物与器材
三、方法与步骤
四、结果与讨论
备注:标题黑体四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行距1.35,段后0.5行,双面打印。
5.静脉注射呋噻米:呋噻米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离子的主动重吸收,间接使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6.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垂体后叶激素内含抗利尿激素(ADH),其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同透性增高,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缺氧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缺氧

题目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者第一作者姓名:xxxxxxx 参与作者姓名:xxxxxxx年级专业xxxxxxxxxx一、目的;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缺氧时呼吸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3.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二、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小白鼠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刻度吸管,酒精灯、注射器与针头、粗剪刀、组织镊、塑料盆、干毛巾、量杯。

3.药品与试剂: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三、方法与步骤:(一)抓取四只小白鼠,观察其的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于记录表中。

(二)乏氧性缺氧1.平放装有钠石灰的广口瓶,让小鼠进入,速直立广口瓶,塞紧瓶塞;2.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动物存活时间。

(三)CO中毒性缺氧1,准备CO发生装置;1.平放广口瓶,让小鼠进入,速直立广口瓶;2.用刻度吸管取3ml甲酸,沿事关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浓硫酸,密封广口瓶;3.观察瓶中小鼠的上述指标的变化,直至小鼠死亡,并记录,若反应太慢,加用酒精灯。

(四)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给两只小鼠腹腔注射亚0.3ml硝酸钠;2.迅速给一只小鼠注射0.3ml亚甲蓝,同时给另一只注射0.3ml生理盐水;3.观察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四、结果缺氧类型观察指标状况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皮肤粘膜肝脏颜色存活时间乏氧性缺氧正常良好108次适中粉红21分钟缺氧先平静,然后狂躁,后抽搐,最后死亡加快加深青紫CO中毒性缺氧正常良好120次适中粉红43秒缺氧迅速痉挛抽搐,剧烈挣扎,后死亡,大小便失禁难以观察到,但应为减慢变浅樱桃红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正常良好120次适中粉红亚甲蓝一直比较安静,最后死亡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蓝色17分钟生理盐水先安静后抽搐,死亡,大小便失禁加快先加深后变浅青紫色12分钟五、讨论1.实验中亚硝酸钠部分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还是死亡,原因可能是我们小组在对小鼠注射亚硝酸钠后未立即注射亚甲蓝,导致小鼠的缺氧不可逆转,最终还是死亡。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日期:2016年5月17日一、目的1,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会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的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二、动物和器材1,动物:人。

2,器材:视野计、视标、视野测定表;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检测专用床、消毒用纱布等。

3,药品:75%酒精等。

三、方法和步骤1、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电极紧贴皮肤2、用酒精清洁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3、放置电极1,本实验所记录的三种肢体导联方式的心电图及改变参数的肢体Ⅱ导联心电图,在文后所附的实验记录中单独列出。

2,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参数对采集的信息能起到较大的影响。

3 ,通过对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进行参数调节,可以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4,通过调节,获得的心电图能明显分辨出心电图中的P 波、QRS波群、T波。

5,不同的导联方式获得的心电图具有不同的特征.五、讨论1,人体是个容积导体,心脏兴奋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容积导体传导到体表。

如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可将心脏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即心电图。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及恢复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生物电位变化。

由于引导电极位置和导联方式不同,心电图的波形可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P、QRS和T三个波及P-R、Q—T两个间期.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了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则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为心房兴奋传导至心室兴奋所需要的时间;Q-T间期表示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成复极,恢复到静息电位所需要的时间.2,安放标准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电极。

按规定连接好导联线:红色——右手;黄色--左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安放胸部V1、V2、V3、V4、V5 、V6 6个胸导联电极。

3,描记前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倍数,使1mv标准电压使描笔振幅为10mm(记录纸上纵坐标为10小格).走纸速度定为25mm/s.4,5,心率=60/(R—R)=60/1.4=43次/minP段时间0.08s,R段时间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
题目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日期
2009.6.23
实验者
程XX
一、目的
1.观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尿量的影响;
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
3.学会分析理解影响和调节尿生成因素的作用机制。
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材:PCLab医用计算机实验系统、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插管、输尿管插管、压力换能器、刺激电极、注射器(1ml、20ml)。
综上所述,尿的生成过程受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正是这种调节机制保障了机体的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电解质等内环境的平衡。
0 12
120 90
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2单位
10 0.5
100 120
(二)讨论
1.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30ml:主要由于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率过压增大,原尿生成量增多,尿量增加;其次是血容量增加,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2.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对心脏的支配主要分布在窦房结和右心房,电刺激后心率明显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有效率过压减小,原尿生成量减小,尿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5.静脉注射呋噻米:呋噻米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离子的主动重吸收,间接使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6.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垂体后叶激素内含抗利尿激素(ADH),其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同透性增高,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6.静脉注射1%呋噻米0.5ml/kg·w;5分钟后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7.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2单位,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四、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实验结果可以粘贴实际记录的表格或图)
1.家兔正常尿量2ml/min、动脉血压110mmHg;
2.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30ml,尿量由2ml/min增加至4ml/min、动脉血压由110mmHg升高至115mmHg;
3.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尿量由4ml/min减少至0ml/min、动脉血压由115mmHg降低至60mmHg;
4.静脉注射葡萄糖,尿量由0ml/min增加至20ml/min、动脉血压由60mmHg升高至108mmHg;
5.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2ml,尿量由20ml/min减少至0ml/min、动脉血压由108mmHg升高至160mmHg;
3.药品与试剂:37℃生理盐水、20%的葡萄糖、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肝素生理盐水、20%乌拉坦、1%呋噻米、垂体后叶素。
三、方法与步骤
(一)麻醉与固定:20%氨基甲酯乙酯(5ml/kg),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二)手术
1.分离右侧颈部迷走神经和两侧颈总动脉的神经和血管、颈总动脉插管,左侧颈总动脉内插管,记录血压的变化。
2.分离输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插管
(三)实验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尿量、血压;
2.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20-5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3.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4.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5.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2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3.静脉注射葡萄糖:一方面血浆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原尿中葡萄糖增加超过葡萄糖肾阈时在远曲小管和肾集合管中会出现葡萄糖,小管液中晶体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量减少,尿量增多,即渗透性利尿作用。另一方面较高的血糖浓度可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4.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包括肾动脉强烈收缩,肾血浆流量减少,尿生成、重吸收量均减少,尿量降低。全身阻力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压明显升高。
6.静脉注射1%呋噻米0.5ml/kg·w;尿量由由0ml/min增加至12ml/min、动脉血压由120mmHg降低至90mmHg;
7.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2单位,尿量由10ml/min减少至0.5ml/min、动脉血压由100mmHg升高至120mmHg。
附表格表示结果(三线表)
表:神经体液因素对家兔尿量和血压的影响
实验项目
尿量(ml/min)
动脉血压(mmHg)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2
110
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30ml
2 4
110 115
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
4 0
115 0
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
0 60
60 108
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2ml
0
108 160
静脉注射1%呋噻米0.5ml/kg·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