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折射中西文化异同
基于茶叶与咖啡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基于茶叶与咖啡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作者:林丽怡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6期摘要:现在,茶和咖啡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流行的重要饮品。
茶,代表了中国以及东方的很多文化元素;咖啡,则是代表了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精神。
这两种存在差异的饮品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明显的文化现象。
当这两种文化触碰是,可以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内涵和差异。
以下将以茶和咖啡的起源、传播还有文化的传承对茶和咖啡的文化做歌比较,以此来论证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茶;咖啡;中西文化;差异;融合;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茶作为中国的代表性饮品承载了很多的中国的文化元素,也可以这样说,他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代表。
而咖啡,是西方文化的的代表,也是西方一种精神的代表,与西方的文化生活中的热情开放和自由息息相关。
茶叶清香沁人,喝茶的时候那种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给人的感觉则是一种香醇,也是很让人如痴如醉的,可以让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一、起源和发展(一)茶的起源。
秦汉年间,我国的四川地区就已经开始盛行饮茶。
西汉,茶就已经成为四川的特产了,曾经通过进贡被带到长安,古代的川东鄂西其实就是茶树的起源发祥地。
在《神农百草经》中曾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在那个植被很茂盛,茶叶至今还很是茂盛的环境,神农尝百草绝对是可能的。
在我国的汉代以前,川东鄂西等地区,由于那里盛产茶叶,所以那里的生产和利用茶叶传播文化的事业已经是相当的发达。
宋初明末时,茶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一种巅峰的状态,赐茶、贡茶和斗茶流行在世。
清朝时,茶的文化更是深入发展,戏曲也开始进入茶馆表演。
清朝的对外贸易中,茶的地位已经超出了普通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更是,在茶的各种活动中,人们不断地丰富与充实着茶文化的发展。
(二)咖啡的发展与起源。
在西方,并没有神农氏这样的人存在,也没有相关的记录,所以,有关咖啡的传说各不相同。
西方咖啡VS东方茶的文化差异

西方咖啡VS东方茶的文化差异西方咖啡VS东方茶的文化差异咖啡与茶,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被人们所推崇的两种饮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慢慢地进入西方国家,而咖啡也渐渐地被我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咖啡甚至成为了时尚潮流的饮品代表!咖啡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神秘,然而东方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
对于两者的文化差异,您了解过吗?下面,随着店铺一起看看吧:茶叶传到欧洲与咖啡输入中国,都被视作播撒文明的大事,虽然咖啡尚未在中国成为普及的饮料,但茶叶却成了欧洲人生活品质与享受的一部分,有绅士修养或有高尚情趣的人,对喝茶颇多讲究,每日那道闲适的下午茶时光,使人联想到沙龙里的哲学和文艺氛围。
不过早期的茶叶与咖啡都是由民间流行渐渐进入贵族生活,由此带有等级色彩,茶客们“大多喜欢借瓜棚豆下品茗”的诗酒况味,要的是清雅泊,缺的是咖啡的苦涩与热烈。
从这个立场来说,咖啡与茶代表着中西方两种文化,二者略相比较,茶酒叙述的是意境,则咖啡描绘的是精神。
”因此,咖啡和咖啡馆常与革命联系在一起,因而“咖啡在欧洲是革命的忠实伙伴,在东方则成为单一的闲适象征。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民众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无论是产茶区还是非产茶区,茶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经久不衰。
《中国茶叶大辞典》把“茶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属‘中介文化’。
西方咖啡文化的特点总的说来是热情洋溢、奔放自由、简洁随意、快捷方便。
浪漫法国的咖啡文化是一种优雅韵味,浪漫情调,和享受生活的惬意感。
这也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
咖啡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饮品,它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实,不管是东方的茶文化,亦或是西方的咖啡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符合人们生活的习惯方式,皆是时尚的一种文化代表。
下载全文。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茶与咖啡是当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饮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从茶与咖啡的文化角度来看,其二者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流传而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咖啡文化则是西方国家的典型象征,由于历史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二者有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那么这个时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
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茶的历史起源及茶文化概述1. 茶的历史起源人类的饮茶史传说从上古神农尝百草之后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是作为药用。
相传彭祖得饮茶养生之道,活了800多岁。
后其携二子彭武、彭夷定居于闽北山中,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后来周朝统治者借鉴商纣灭亡的原因,颁布禁酒令,倡议群臣百姓以茶代酒。
闽北某山被时闽王划为茶山以备上贡茶叶之用。
有历史记载的是西汉时一个道人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植茶叶,此后茶叶种植才作为经济作物推广开来。
而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固定下来形式化的茶道,甚至说,中国没有“茶道”这个概念。
中国的“道”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反复尝试,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积累总结“道”。
而后再以此道调养身心,调适行为。
再从修行中总结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其“道”。
另一种是通过思想感悟而得“道”,而后以行动来实践、验证此道。
对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核心精神,国人会感叹中国茶不成道,更无茶道精神。
其实日本的“茶道”与中国完全不同。
日本是固定下来的泡茶形式和泡茶内涵,而中国文化中,“道”存于万物,不拘泥于时间场合等,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2. 茶文化的概述“茶文化”泛指与茶相关的文化,包括茶产业、饮茶、品茗、器用、茶事等,其层面除了人文历史哲学,甚至涵盖政治、经济等。
以茶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来说,自中唐以来,历代茶政与饮茶方式都有相关记载与论述。
就经济的层面来说,唐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因茶风鼎盛,茶的大量生产,促使贸易消费发展迅速。
茶和咖啡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4.3The Change of Drinking Habits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4.3.1The Change of the Drinking Habits of Chinese People
[5]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中国网,认识中国,中华饮茶文化
[6]李小敏.小议咖啡与茶之中的隐蔽文化[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5 (02)
[7]Coffee culture fromWikipedia, the free encg Customs in ChinaChina’s foreign trade. 1994.(03)
(四)研究(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分析综合法、对比研究,通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信息,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并通过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使之系统化, 最后总结出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共性。
论文拟定提纲(除题目外,具体到二级标题):
4.1.1 Different origins
(二)理论与实证准备:
[1]张箭. 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J]. 中国农史, 2006 (02)
[2]卓义达. 茶文化遇到咖啡文化[J]. 茶.健康天地, 2009 (08)
[3]王玲. 中国茶文化[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0
[4]Tea[Z].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注:此表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才能开题。
浅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

浅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中国和西方的饮品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茶和咖啡作为两种代表性的饮品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广泛的流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探讨两种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交方式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茶的了解和研究始于唐代,而在宋代开始成为流行的饮品。
中国茶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茶叶的煮泡、品鉴、制茶工艺和茶具的制作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历史背景。
茶叶的煮泡中国的茶泡法讲究精细,不同的茶叶需要使用不同的泡法来突显其口味和韵味。
例如,绿茶需要使用较低温度的水来冲泡,茶既不苦也不涩,口感清新爽口;红茶则需要使用较高温度的水来冲泡,茶汤色泽红艳明亮,口感浓郁香醇。
茶的品鉴品鉴茶叶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品茶时需要观察茶叶外形、香气、滋味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从中体味茶叶的清香和甘醇。
品茶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社交方式,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品茶人的心情和品位。
制茶工艺中国茶文化中的制茶工艺是世界闻名的,例如龙井茶的揉捻和炒制工艺等。
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产量、口感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注重传承和创新,不断吸取外来的技术和文化,让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茶具的制作中国茶文化中茶具的制作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茶具的种类和款式丰富,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等。
茶具的制作需要考虑材料和形状的选择、工艺和装饰的设计等多个因素,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如字画、诗词等。
西方咖啡文化相对于中国茶文化,西方咖啡文化的历史还比较年轻,起源于约300年前的欧洲。
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西方咖啡文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文化,并影响了全球的社交方式和经济结构。
咖啡的品种和烘焙西方咖啡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咖啡,例如摩卡、拿铁、卡布奇诺等等。
而且咖啡的烘焙工艺被认为是咖啡口感和质量的关键。
咖啡的烘焙分为深焙和浅焙两种,深焙的咖啡口感浓郁、苦涩,浅焙的咖啡口感清爽、酸味较强。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推荐文章制作黄山毛峰知识热度:中国茶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热度:信阳茶文化的相关范文热度:有关茶道的文章精选热度:有关于中国茶文化的文章热度:茶和咖啡代表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那么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的比较,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的比较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之历史自神农氏尝百草得茶以后,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开始饮茶。
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而魏晋南北朝,茶立足于长江领域同时向北方普及,饮茶之风扩散开来。
隋唐时代,全民普遍饮茶,茶业昌盛,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此时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
宋初明末,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斗茶、贡茶和赐茶流行于世。
到了清朝,茶文化更加深入发展,戏曲、曲艺都进入茶馆表演。
清朝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茶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
比较而言,直到约公元1000年,咖啡豆才被第一次放在滚水中煎煮。
也门在15世纪左右开始种植咖啡。
威尼斯商人于1615年首次将咖啡带入了欧洲。
到1683年,欧洲首家咖啡屋在威尼斯开张,最著名的还要数1720年在圣马可广场开张的佛罗伦咖啡馆。
荷兰人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在印度的马拉巴种植咖啡,又在1699年将咖啡带到了现在印尼的爪哇。
咖啡进入美洲是1668年,它作为一种时髦饮品风靡南美洲,咖啡屋也紧跟其后,分别在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其他一些北美城市出现。
咖啡在1884年进入中国台湾。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远比西方咖啡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之天人之分茶文化是天、地、人合一的道家学说。
道家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平等的,应适应自然,主动认识规律,这样人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5页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5页茶和咖啡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中国和西方都有丰富的茶和咖啡文化,它们具有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并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发展。
本文将比较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几个方面。
一、历史背景茶文化源于中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茶的饮用方式是传统的,茶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饮品。
相比之下,西方咖啡文化相对年轻。
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但直到17世纪晚期,咖啡才逐渐进入欧洲,并变成西方的文化现象。
在西方,咖啡被视为一种社交饮料,与朋友或同事在咖啡店里喝咖啡是一种社交活动。
二、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注重尊重传统,强调家族文化和人际关系。
茶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仪式,饮茶是一种显现重视传统和尊重长辈的方式。
在中国,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道传统。
在这些家庭里,一杯发酵度不同、色泽和味道不同的茶,能够代表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
与之相反,西方文化更加注重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
咖啡文化是一种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方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西方文化中,咖啡是一种创新、进步和个性表达的象征。
三、饮用方式在中国,茶是冲泡后直接饮用的,无需加糖或牛奶。
中国茶的饮用过程注重品茶的乐趣,尝试不同品种的茶,品茶的轻松愉悦。
茶具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部分。
茶具的质地和设计往往代表品位和身份。
相比之下,西方咖啡文化注重口感和咖啡的加工方式。
咖啡往往加入牛奶或糖,以增加口感或减少苦涩。
此外,西方咖啡文化中的烘焙和磨豆过程也非常重要,不同的咖啡加工方式和磨豆程度能够产生不同的口感和香味。
四、饮用场所中国茶文化注重家庭环境和私人空间。
许多中国茶店建筑结构传统,装饰简约大气。
茶吧、茶馆和茶室也是许多中国人与朋友聚会的喜欢场所。
这些场所通常安静,配有茶具和美好的环境,是放松和舒适的场所。
西方咖啡文化则喜欢在咖啡馆、酒吧和餐厅交换信息和社交。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折射中西文化异同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折射中西文化异同茶承载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可以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表。
而咖啡,则与西方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咖啡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与西方文化息息相关的热情、自由、开放的精神。
茶和咖啡是当今世界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两大饮品。
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亦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
茶和咖啡的起源、传播、饮用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更能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演变和差异。
一、起源与发展 1.茶的起源与发展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
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我国古代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
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
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
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
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自神农氏尝百草得茶以后,在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开始饮茶,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茶叶曾经作为贡品。
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而魏晋南北朝,茶立足于长江流域同时向北方普及,饮茶之风扩散开来。
隋唐时代,全民普遍饮茶,茶业昌盛,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此时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折射中西文化异同
茶承载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可以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表。
而咖啡,则与西方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咖啡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与西方文化息息相关的热情、自由、开放的精神。
茶和咖啡是当今世界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两大饮品。
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亦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
茶和咖啡的起源、传播、饮用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更能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演变和差异。
一、起源与发展
1.茶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
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我国古代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
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
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
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
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自神农氏尝百草得茶以后,在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开始饮茶,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茶叶曾经作为贡品。
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而魏晋南北朝,茶立足于长江流域同时向北方普及,饮茶之风扩散开来。
隋唐时代,全民普遍饮茶,茶业昌盛,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此时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
宋初明末,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斗茶、贡茶和赐茶流行于世。
到了清朝,茶文化更加深入发展,戏曲、曲艺都进入茶馆表演。
清朝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茶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
2.咖啡的起源与发展
在西方,似乎没有神农氏这样的人,在其起源地,也找不到什么相关的文字记载,所以,有关咖啡的起源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
它最早的历史记载要追溯到公元850年的波斯,回教圣典《古兰经》上说,穆罕默德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之前睡着了,天使哲布勒伊米(伊斯兰教传达安拉启示的四大天使之一)用一杯咖啡把他唤醒,咖啡的力量如此强劲,以致于他一口气就把40个人打落马下。
最普遍且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的是始于埃塞俄比亚的"Caffa";地区有关一位牧羊人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牧羊人,在他放牧时,偶然发现他的羊异常兴奋、活蹦乱跳。
仔细观察,原来羊的行为可笑怪异,是因为它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子。
于是,他试着采了些这种红果回去煮熬,没想到居然是满屋飘香,喝下所熬成的汁液以后,更是大脑兴奋,神清气爽。
从此,这种红果实就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并颇受好评。
在古时候,阿拉伯人最先把咖啡豆晒干之后熬煮,将其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其有着助消化的功能。
后来才发现咖啡还可以提神醒脑,同时由于回教严禁教徒饮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以此作为提神醒脑的饮料来时常饮用。
15世纪以后,去圣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将咖啡陆续带回居住地,使咖啡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耳其等国。
"咖啡进入欧陆当归于土耳其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由于嗜饮咖啡的奥斯曼大军西征欧陆且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在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着这些咖啡豆,和由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而发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
战争原是攻占和毁灭,却意外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这可是统治者们所始料未及的了。
";[1](P38)在欧洲,咖啡文化逐渐成熟。
在17世纪中叶,威尼斯商人将咖啡首次带入欧洲。
之后,咖啡开始在欧洲传播。
当时,法国国王克雷门八世曾说:"虽然是恶魔的饮料,却是美味可口。
此种饮料只让异教徒独占了,殊是可惜";。
所以便同意基督徒也可以饮用咖啡。
到1683年,首家咖啡屋在欧洲威尼斯落户。
1720年,在圣马可广场开张的佛罗伦咖啡馆最为著名。
在英国有无数的咖啡屋,因为咖啡在社交场所中,绅士们对其颇为欢迎。
咖啡文化同样也深深的影响着巴黎的市民。
咖啡店在街角也是层出不穷。
数不尽的咖啡沙龙内,新的哲学、文学与艺术皆因此而出现,在此期间,也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如巴尔札克,卢棱等等。
伏尔泰宣称他一天喝40杯咖啡,传言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时喝了5万杯。
不久以后,在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出现,这引起了咖啡饮用方式的变化。
1668年,咖啡走进美洲,它作为一种潮流饮品风靡南美洲。
荷兰人对外殖民过程中,在印度的马拉巴种植咖啡,又在1699年将咖啡带到了现在印尼的爪哇。
咖啡在1884年传
入台湾,首次进入中国。
二、传播与交流
咖啡进入中国与茶叶传到欧洲,均被视为传播文明的大事。
到目前为止,咖啡虽然还没有在中国完全普及,但茶叶却早已成为西方人享受生活,映出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茶叶与咖啡在早期都是从民间流行而逐渐进入贵族生活,所以均带有等级色彩。
1."东茶西渐";
茶叶传到西方,是16世纪以后的事情。
现今可以查到的关于茶的最早记载,见日塞缪尔日记,文中记到:"我喝了一杯以前从未喝过的茶。
";这一天是1660年9月25日,茶叶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欧洲的。
不过,欧洲并不是直接从中国接受了茶叶,而是间接地通过印度,有些是通过非洲。
在16世纪前后,肯尼亚的茶叶已十分普及,茶叶的颜色与种类也已多种多样,它们通过丝绸之路用由驼和帆船运往西方。
一开始,由于茶叶供求失衡,其价格颇为昂贵,普通老百姓喝不起茶,茶仅仅作为贵族、豪门、世家养生及用于社交礼仪方面等的奢华品。
在当时,人们认为,喝茶是一种身份的炫耀,是一种品味的提升,彼此争奇,以此炫富。
出于此,茶很快风靡整个上层社会。
饮茶之风随着人们追求口腹享受、喝茶的精神需求等欲望的增长,几乎发展到狂热的程度,很多贵妇,痴迷于饮茶,整日都沉浸在饮茶的社交礼仪活动当中,甚至抛家弃业。
18世纪初,一部喜剧《茶迷贵妇人》,就生动演绎出当时的饮茶风尚。
[2](P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