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揭秘新东方股权分配过程
励志系列人物传记 一 俞敏洪

励志系列人物传记一俞敏洪俞敏洪简介姓名:俞敏洪出生年月:1962年10月15日生肖:虎身高:1.77米籍贯:江苏省江阴市人汉族人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职位:董事长兼总裁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职位:董事长[编辑本段]俞敏洪创业经历俞敏洪[1]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接受中小学教育。
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
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
同时新东方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新东方学校的教育部门包括: 国外考试培训部国内考试培训部基础英语一部(听说)基础英语二部(新概念)实用英语部高自考培训部少儿英语部小语种培训部电脑培训部等;新东方学校的服务部门包括:学生阅览室、学生信箱服务、出国咨询处、公证处、订票处等等。
新东方目前在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兰州,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杭州、哈尔滨、太原、石家庄、襄樊、株洲、苏州,荆州,鞍山等地设立了分校,将新东方的精神与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在2000年为止,俞敏洪在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数本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其中包括:《GRE词汇精选》(学生称为"红宝书")《GRE词汇逆序小辞典》《英语词根词缀记忆大全》《英语现代文背诵文选》等,俞敏洪励志类著作包括:《永不言败》《生命如一泓清水》《新东方精神》(策划)等主编了《英语我爱背单词》光盘、《英语GRE词汇大突破》光盘、《GRE模考》光盘、《GMAT模考》光盘等。
论愿景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以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为例

桥梁 。
二 、用 愿 景领 导 理 论 分 析 新 东 方 集 团
( 一)俞敏洪与新东方 俞敏洪是新东方英语学校的创始人,被誉为 中国的 “ 留学教父”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 团由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 大而来 ,在全球 目前拥 有十八所新东方学校 ,目前主要 以培训 为核心 ,同时也在基础 教育 、 职业教 育等方面作 出成绩 。作为 中国著名私 立教育 机构 ,于 2 0 0 6年 在美 国纽约证券交 易所上市 ,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 国上市 的教育机 构 。据不完全统计 ,在 海外 高校就读 的 中国 留学 生 中有 7 0 %来 自新 东方 。
( 二 )新 东 方 实 现 愿 景 的 过 程
秀的英语培训机构,其次是成为中国民办教育 的典范单位 ,最后 是成 为运作教育的示范单位 。俞敏洪说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具备这样 坚定
不移的信念 ,会走得更加有力而稳健 。 三 、新东方经营模式对愿景领导理论 的研究启示 近年来 ,学者对组织领导者的认识 随着 领导理论 的进步不 断发生 着 变化 。传统的观点认为领导者是独当一面 的楷模人物 ,负 责制 定企 业发展方 向、做出企业决策和领导企业员工 。而在理论方 面,愿 景领 导理论的研究学者更何倾于把企业领导者看作是导师 和设计 师 ,鼓励 企业员工努力改善和营造企业的共同心知模式 。中国企业在 现阶段的 成 功,还是属于 “ 个人英雄 时代 ” ,但 如果 未来还 仅依靠 个人 的话 , 企业 很 难 走 远 ,未 来应 该 是 一 个 “ 企 业 团队 群 英 时代 ” 。 新东方正在努力转 变发展 模式 ,由一 开始 的 “ 旧三驾 马 车” 到 “ 新三驾马车”直至无数驾马车。俞敏 洪意识到 新东方 的管理 已经不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故事俞敏洪: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新东方教育集团: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襄樊、太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教育研发、图书杂志出版、在线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文书写作、留学咨询等多个领域。
醉酒经历其中令人印象尤深的是对俞敏洪一次醉酒经历的描述,看了令人不禁地想落泪。
俞敏洪那次醉酒,缘起于新东方的一位员工贴招生广告时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
俞敏洪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混,应该结识几个警察,但又没有这样的门道。
最后通过报案时仅有一面之缘的那个警察,将刑警大队的一个政委约出来“坐一坐”。
卢跃刚是这样描述的:“他兜里揣了3000块钱,走进香港美食城。
在中关村十几年,他第一次走进这么好的饭店。
他在这种场面交流有问题,一是他那口江阴普通话,别别扭扭,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找不着话说。
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劝别人喝,自己先喝。
不会说话,只会喝酒。
因为不从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
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
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差点喝死。
“他醒过来喊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学校的人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 “他说:‘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情,同学都在国外,自己正在干着一个没有希望的事业.....’ “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围的人发怵。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领导行为——俞敏洪

4)如果要沟通的话,他一定等别人脾气发过以后再去沟通。 从来没 有过跟人当面发生冲突的记录。
5)坦然接受团队其他成员的不满意见。 6)高效沟通还体现在将组织的愿景传达到每一位成员。
俞敏洪——领导力
4、足Hale Waihona Puke 影响他人的能力(1)专业能力
新东方当初能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俞敏洪本身就是个“大厨师”, 新东方当时开设的很多课程,俞敏洪自己都能教,因此新东方的老师在拿到他 们觉得比较满意的工资时,就不会提出非分的要求,他们知道,一旦提出过分 要求,俞敏洪自己就能把他们的课给上了,同时又不会对新东方造成太大伤害。 俞敏洪说:“你必须是这个领域中的专家,是一个能控制住专业局面的人。“
俞敏洪——领导风格
魅力型的领导者
俞敏洪曾说,在他眼里,所有的员工都是他的兄弟姐妹。正因为他身上的这种以人为本的 思想以及他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及才能,让他成为公司中最受员工喜欢的领导。“马云第 一次高考时数学才1分,我比他好,我考了14分。”俞敏洪调侃说。马云自称从来不会编 程,却管理着一群IT精英;俞敏洪没留过学,是个完全的“土鳖”,却管理着一大帮聪明 的海龟――他哥俩是怎么不约而同办到的?俞敏洪说:“我们有最大的相似之处,靠一种 精神力量掌握事业。”
6、有责任感:对员工、股东、企业负责 7、心胸开阔:在发生纷争时,他勇于承认错误,
保证企业内部的团结
俞敏洪——领导力
使命感 决策力 沟通能力
影响他人的能力
积极地态度
俞敏洪——领导力
1、充满理想色彩的使命感 办一所非盈利性的私立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 大学教育,这是俞敏洪今后最想做的事。
2、果断而正确的决策 1991年,俞敏洪看准了英语培训潜在的巨大市场,毅然从北 大辞职,自己出来开起夫妻店,做英语培训班,新东方通过收购、 连锁经营或者设立分校的形式进行地域扩张,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占据市场份额,扩展业务能力,把英语培训做成一个全国的品牌。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

俞敏洪,1962年10⽉15⽇出⽣,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创始⼈,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曾担任第xx届、xx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等社会职务。
他1980年考⼊北京⼤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辞职,进⼊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学校,现任新东⽅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被媒体评为升值潜⼒的⼗⼤企业新星之⼀,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 其实我也有⼀些让⾃⼰感动的故事,⽐如说我⾼考落榜。
当时想着⼀定要考进⼤学,但没想过进北⼤,所以就拼命读书。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低着头⼀直往前⾛,⽬标就会在你的后⾯。
所以当我拿到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真的是仰天⼤笑然后嚎啕⼤哭,跟范进中举⼀模⼀样。
但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个农民的⼉⼦。
⽐如,当时我们村有个⼈跟我⼀样考了两年,他总分还⽐我⾼三分,当时我跟他说⼀起考第三年吧,但他的母亲说别考了,找个⼥⼈结婚算了,但当时我跟我妈说你让我再考⼀年,结果第三年我真的考上了。
所以我得出两个结论,1、⼈必须往前跑,不⼀定要跑的快,但是要跑的久;2、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要持之以恒。
我⾛到今天没有⼀天懒惰过,我现在每天依然要⼯作近16个⼩时,从⾼考那天开始每天如此。
但我发现,我还是⽐不过有些同事。
从⼩学到⾼中,我学习也挺认真的,成绩总是在前10到20名之间,⽽在⼤学我学习更加认真,但最后却以全班倒数第五名毕业。
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从⼩学就知道了,⽽⽣活中也经常体现出来。
因为跑得快的⼈往往会停下来,⽽跑得慢的不能因为慢就不跑。
只要跑,早晚会达到你所向往的终点。
所以我们不要去计较⼤学时候谁的成绩⾼低,只要不停的去追求就可以了。
⼀个聪明的⼈⼀辈⼦所创造的成就不⼀定⽐⼀个笨的⼈所创造的多,因为笨的⼈每天都在创造,⽽聪明的⼈可能创造⼀段时间会停下,即便是爱迪⽣这种超级天才,⼩时候也被认为是个⽩痴。
关于俞敏洪语录100句

关于俞敏洪语录100句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你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只顾风雨兼程,路上虽泥泞坎坷,但梦想终将到达。
接下来是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俞敏洪语录100句,欢迎同学们阅读!俞敏洪语录100句11、人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
跟别人比,会使得自己永远都不快乐。
跟自己比,看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你会很快乐。
2、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3、男人的坚强体现在笑容背后,而不是体现在外表很严峻。
4、激情过剩了,有的时候会伤害人,在激情背后要增加你的宽容度和提高个人沟通的能力。
5、做生意是一种布局、一种战略、一种热爱、一种拼命。
6、在一个领域立住脚后一定要扩大,就像我一开始只做一个托福班,没多大的市场,但后来因为做稳了,就把它扩大到整个教育产业。
7、要想办法在红海中找出你能够取胜的特长,找到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8、固执一点是好事,这表示你有一种坚韧性。
9、你遇到艰难、打击、失败、挫折,都是往面粉中间掺水,掺水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揉,最后慢慢就变成了面团,再拍就散不了了。
继续往后揉的话它就变成了拉面,你可以拉,可以揉,可以变形,但是它就是不断。
10、能不能创业成功跟学位没关系,但跟好不好学肯定有关系。
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
11、世界上的大事都是急事慢做的。
12、姜太公钓鱼的心态你体会过吗?他为了成功等待了80年。
13、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作。
我俞敏洪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但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就背单词,用1年的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的钱都多。
14、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只是一棵草,你也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关于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的研究综述

关于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的研究综述(初稿)其掌门人——俞敏洪第一例:求学翻开俞敏洪的创业履历,很容易让人想起诗人里尔克的名句:“哪有什么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俞敏洪经历过两次高考落榜、留学未能如愿,以及在北大当教师的种种不如意,但是他懂得如何“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对于出生在江苏农村的俞敏洪来说,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是他儿时的梦想。
而高考在当时是他离开农村的唯一途径。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6岁的俞敏洪参加了当年的考试,他报考的是江阴师范学院外语专业。
那一年江阴师范学院外语专业录取分数线是38分,而他的英语只考了33分。
就这样,俞敏洪落榜了,他不得不重新回到农村劳动。
第二次高考,俞敏洪的目标还是江阴师范学院,尽管他英语考了55分,但江阴师范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提到了60分,结果他再次落榜。
第二次高考失利后,俞敏洪倍感失落,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从早到晚疯狂地背了6篇英语文章,竟然找到了读英语的感觉,这也坚定了他复读的决心。
在高考补习班里,俞敏洪用最笨的方法,把英语老师综合各年考题总结出的300道试题,用了20多天背了个滚瓜烂熟,他的英语成绩也由班上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以总分38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俞敏洪回忆他当年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简直像疯了一样,那场面就像是“范进中举”。
进人北大西语系以后,俞敏洪说他是苦苦挣扎了5年,全班只有3个从农村来的学生,他是其中之一。
由于俞敏洪家乡口音重,是班上公认的英语“庸才”,入学没多久,就被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
老师奚落他道:“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什么也听不懂了!”这段日子,是俞敏洪黯淡无光的一段人生。
“新东方”副校长徐小平曾这样调侃他:“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这时,知耻而后勇的俞敏洪想到了自己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果断地摆脱了北大现行的教学模式另辟蹊径。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故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故事俞敏洪简介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俞敏洪创业史俞敏洪简历简介新东方最近一季的财报显示,收入为4810万美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为1160万美元,同比增长。
下属的学校和学习中心达到了181家。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产业升级,与此相关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领域,当然新东方的创办人俞敏洪已经成为这一变化显著的受益人,过去17年一直如此。
俞敏洪这个名字,相信当今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
在一些大学生、留学人员以及白领的心目中,俞敏洪的形象就像神一般,他们“崇拜”俞敏洪。
记者的一位朋友曾经抱怨,俞敏洪的“粉丝”甚至不允许你用“中性的语言”来描述俞敏洪。
有人估算,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是新东方的学生。
在国内,大学生要是没听过俞敏洪的演讲,更被看做是落伍。
他究竟是一个不错的教师?还是一个偶然成功的商人?抑或是一个被逼无奈的“痞子”?俞敏洪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下海”潮中,有着标志性意义。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和校董,俞敏洪的财富陡增,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在这个“神话”背后,俞敏洪究竟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个真实的俞敏洪是怎样的?他究竟是一个不错的教师?还是一个偶然成功的商人?抑或一个被逼无奈的“痞子”?被北大逼上梁山“北大是一个令我百感交集的地方。
”俞敏洪对北大的情感,可以用“五味杂陈,爱恨交织”来形容。
北大给予了俞敏洪什么?老俞每每讲起北大,似乎都是苦大仇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敏洪揭秘新东方股权分配过程——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最近演讲比较多,上个月在哈佛,这个月新东方20周年,又为自己做了一个演讲,主题叫《坚持理想的力量》,前两天另外一个主题演讲叫《在变革的社会中间改变自己,才能够生存》。
今天我从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起。
论窝囊这部电影从故事主线来说,确实是照新东方的故事拍的,一个农村孩子考三年大学,进入了燕京大学,最后在大学找了一帮朋友,得了肺结核,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学校当老师,和领导不对付,最后被领导处分,自己办了一个学校叫新梦想。
又跟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干,最后干大以后,由于盗版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打官司,打完官司在美国上市了。
这完整的故事就是新东方的故事,也是我的个人故事。
但是这里有一些东西不太一样,因为电影要编故事,所以必须要腾挪出各种故事情节来。
比如中间有些人物个性就不太一样,比如成东青从本质个性来说不像我。
这个电影拍出来以后,很多人说原来一个很窝囊的人也是可以干出事情的。
因为电影成东青这个角色被演得很窝囊。
其实,我窝囊不窝囊?我在某些方面是窝囊的,比如我在我老婆面前特别的窝囊。
但是,我在有些方面不窝囊,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是非常果断的。
如果真的是那样窝囊的话就不太容易干事情,电影里一个窝囊废做成一个事业,靠两个朋友一起做起来。
这里另外两个朋友,就是我现实当中的合伙人,一位叫徐小平,一位叫王强,在电影中叫孟晓俊和王阳,他们的个性和他们现实也不太吻合。
比如徐小平在现实当中是不太有主意的人,但是在电影当中,变成了一个什么主意都是他出的人,因为剧本是他写的。
合伙到底怎样才能合成功:成功合伙的要素我从这部电影引申出一个概念,就是合伙的概念。
就是大家在一起合伙到底怎么才能合成功?在现实当中,我和徐小平、王强,大学同学合伙在一起是相当成功的,确实在发展当中也有一些冲突。
因为做事情不能什么都是你一个人做,一定要有合伙人,但是我总结了几个要素。
第一,所有的事情如果做的时候,最好是你一个人开头先做,哪怕你先做一个月,比如要做一件事情,成立一家公司,干一件事情,你先自己做一个月、两个月,做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奠定了创立公司的基础。
如果一个公司有几个合伙一起也可以,在合伙的时候已经明白这些朋友,这些兄长、或者是很厉害的角色。
对于我来说,如果是我跟这些朋友一起合伙创业的话,最后一定会出问题,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徐小平是我大学文化部长,王强是我大学的班长,他们一直认为从才华到眼光,到他们的能力都远远高于我之上。
而后来我为什么变成头?其实不像电影中写得那样,我们三个是一起干起来的。
现实是我已经自己先干了五年。
我是1991年从北大出来,干到1993年成立新东方,1995年年底才到国外找到这些朋友,那个时候我知道,如果我要再干下去的话,必须要有一帮能人和我一起干。
我也估量了,通过我这五年的努力,在中国创业能力方面比我大学这帮朋友强,但是这些朋友在某些方面,包括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于西方的文化了解一定比我强,所以这是良好的结合。
尽管他们回来之后,叫我“土鳖”.因为他们觉得我身上缺少他们在外国留洋好多年以后的各种气质,但是他们最后不得不服领导,首先是因为我是这个学校唯一的创始人。
其次,他们也发现在现实中间,碰到比如和政府打交道和地方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能为力,但我这个“土鳖”爬的非常自如,这是不同能力的结合。
如果未来创业的话,最好的方法真的是先干一段时间,再把周围的朋友拉进来,如果要一起干的话,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你在这些人心目中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位置。
新东方的创业人群当中,除了这些大学同学以外,还有我的中学同学,为什么这些中学同学在新东方和我一起创业,到今天还是我的一个常务副总,一个是行政后勤总裁,为什么还能和我配合的这么好?大家也在外面没有听说过,我和我的中学同学天天打打闹闹的事情。
其实我在中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班的班长。
所以,就已经严格奠定了他们从小到大,对我是班长的这样一个心理状态。
而且我在中学当班长当的非常的成功,他们一直认为我是拥有顶级领导才能的人,所以你会发现我的中学同学和我的大学同学对我的想法完全是相反的。
我的中学同学都认为我有超级的领导才能,我的大学没有一个认为我有领导才能的。
到现在为止,王强、徐小平时也绝对不认为我有领导才能,他们会说你是运气,加上我们的帮助,所以成功了。
我个人认为我是有领导才能的,否则新东方3万人怎么领导?但是根基在什么地方呢?我在大学的时候是跟在他们后面的喽罗,我是为他们服务的,在大学整整五年生活当中我是为他们端水倒茶的,突然反过来变成他们的领导,他们从心理上到生理上都不可能接受。
所以,合伙可以合,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人掌控局面,这样才能把合伙机制往前带动。
如果没有一个掌控局面的人,刚开始可能好说,一旦大家赚钱了,谁付出力量多、谁付出力量少就会出问题。
合伙人在一起,很容易出现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大家互相抢的是面子,而不是抢着该怎么做事情。
我们合伙的时候通常想的比较简单,我们三个人一起合伙,一个人拿33%的股份,合起来变成100%,我们一起发财。
一年以后,你会发现有的人干的活多,有的人干的活少,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机制,必须要有一整套考评机制,说明这些合伙人和合伙之外的人怎么确认他们的业绩。
新东方刚开始所谓的合伙,其实就是包产到户,我只是把新东方分成几个板块,比如王强做口语,徐小平做出国咨询,我来做考试。
最后就是我拿我的钱,他拿他的钱,都是在新东方下干,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合伙制。
把一个松散的合伙制度变成一个非常严格股份制结构的时候要合在一起干,最后出问题了。
第一,到底谁占多少股份?这个东西到最后新东方为了占多少股份的问题,每个人确实花了很大的力气,因为除了王强和徐小平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人。
最后我们划分了原始股东,我们划分了11个人,但这11个人拿多少股份,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按照对于过去大家在这个领域当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但是到底谁贡献大,谁贡献小?确实花了不少的力气,当然最后还是分配完了,因为大家都有东西往前推动。
当时我们设立合伙人架构是一个非发展架构,当新的业务产生的时候,根本装不进去。
比如我们在北京就有一家,但是到上海、广州去发展,上海和广州算谁的,图书出版公司算谁的,远程教育公司算谁的,我说都算我的,他们不干,都算他们,我也不干,这就是为什么把松散合伙制变成真正股份制度的原因。
真正股份制度完了以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大家对于分完股份以后,后面到底谁应该干什么就有问题。
新东方的人比较感性,当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到底谁是第一副总裁。
因为大家认为我当第一总裁都没有问题,因为我就是这个学校的创始人,但是谁当第一副总裁、谁当第二副总裁就打了半天。
徐小平说凭什么让我当第二副总裁,王强说为什么让我当第二副总裁,凭什么要受你的领导?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结构性的问题。
合伙人在一起,很容易出现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大家互相抢的是面子,而不是抢着该怎么做事情的问题。
这些种种问题,到最后大概花了4年的时间才解决掉。
当然解决到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我们变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股份制公司。
第一个启示:用10%的代持股份,吸引来了新东方的第二代管理者“在分股份的时候,我被分到55%.我当时多了一个心眼,比较大度拿出10%作为我代持股份,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新东方必须要有后来人,要有新的管理者进来才行,这个股份就是为新的股份留的。
”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如果这些人在内部打的话,最后会干没掉了,因为合伙人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系统,把其他有才能的人排除掉,所有的利益都先占了,其他有才能的人进来没有利益。
所以当时分股份的时候我比较聪明,因为他们给我分了55%的股份,我也是值得的,说到分股份,我也要纠正电影中分股份的插曲。
电影中成东青一个人,没有为新梦想做什么事情,完全在两个朋友帮助下做起来的,最后在办公室自说自话分股份,给自己分了51%,另外一个是25%、24%,这样股份就分完了。
如果真出现电影中这样的场合,这个合伙制当天就会散架,因为股份占多少,是根据人的贡献来的,而不是某一个人自说自话就自己分了,除非这个老板是100%股份是自己的。
其实新东方在分股份之前100%都是我自己的,分股份的时候,新东方的净资产有1亿人民币,因为这1亿人民币都是我的投入,他们真的没有投。
如果把股份分给他们,无论如何把这个钱给我吧。
比如你拿10%,给我1000万,很正常,这是原始股价。
但是这帮小股东联合起来跟我说,俞敏洪,我们股份要的,要钱没有,如果你不给我们股份,我们就要走了,然后只能送了,把股份送了。
坦率来说是我一个人利润放在新东方来推进发展,其他人的利润每分钱都拿回去了,现在合伙以后目标是要做大、要上市,假如原来一年可以拿回去200万,现在利润一年只能拿50万回去了。
大家突然发现收入减少了之后,他们觉得生活过不下去了,所以就说利润也继续分,公司也要发展,那拿什么发展,没有什么发展了,所以要把利润按在公司,大家又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因为大家觉得要把钱分走。
后来又出现了利润分配的矛盾,到最后他们想想,新东方打架了两三年,好像股份也挺不值钱的,我说你们觉得不值钱,可以把股份还给我,他们说还不行,你要想把股份收回去,要出钱。
后来讨论多少钱收,咱们原来净资产是1个亿,我还是以1个亿的价格回收,你们每1%的股份还给我,我给你们出100万,10%给你1000万,现金交易,你把股份分给我,我现金还给你。
为了这个事情,我还从朋友身边调了3000、4000万人民币。
结果,他们定完这个价以后,就不给我股份了,他们说,反正已经定价了,最后我们什么时候给你,你至少出100万的1%,股份就拿在手不放了。
一直到上市,现在新东方每股1%值3个亿人民币左右。
在分股份的时候,我当时多了一个心眼,我被分到55%,这是大家讨论的结果,我比较大度拿出10%作为我代持股份,我自己拿着45%,为什么拿出10%?因为我知道新东方必须要有后来人,要有新的管理者进来才行,这个股份就是为新的股份留的。
这10%留下相当于1000万股,新东方上市按照1亿股上市的,这1000万股最后出来以后,最后真的是吸引到了新东方第二代管理者。
第二个启示:合理的股份增发机制,让干得多的人权利不断增加“如果大家在一起合伙的话,一定要有一个机制,先上来大家分好股份,紧接着设置一个对干得最多的人增发的机制。
”在上市的时候,我们分50万股、100万股,甚至10万股就可以招到非常好的管理者,现在整个新东方第二个管理梯队,几乎都是那1000万股招进来的。
后来我们设计了一整套对于再后来上市的管理者的发展空间,再上市就比较好办了,为什么?每年都有期权,我每年申请期权,发给能干的人,谁干的多,就发给谁,这些人就不断地能拿到新东方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