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 物理经典考题演练——专题三十二:透镜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透镜与应用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透镜与应用含解析

透镜与应用考点一:凸透镜与凹透镜1.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2.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3.完成图示的光路图.4.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下图中的虚线框内,填上符合要求的透镜.5.请补充完整通过凹透镜两条光线的光路图(其中一条光线指向透镜左侧焦点,另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一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可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2.现有一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如果想看一张邮票,则物距的范围()A. 大于20 cmB. 等于20 cmC. 小于10 cmD. 大于10 cm小于20 cm3.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B. 25 cmC. 16 cmD.12 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 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A. 缩小的实像B. 放大的实像C. 缩小的虚像D. 放大的虚像5.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的位置,通过透镜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像.由于未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小明按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对应的光路图(光屏位置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画的光路图是正确的B. 透镜成的是虚像C. 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 若画出光屏,则光屏应画在透镜的左侧6.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 像距增大,像变大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减小,像变小D. 像距增大,像变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移动.9.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换上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10.小强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_____.(3)当蜡烛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明在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5)当小明将蜡烛移动到图乙中的45 cm刻度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__像.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1 m,如果有焦距为10 cm、25 cm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完成实验.(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4)实验中,不但虚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实像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如图乙所示,在(3) 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5)在(3)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考点三:透镜的应用1.关于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的摄像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 物体通过镜头成缩小的虚像C. 给关机的手机充电时,手机内部电池相当于电源D. 手机是利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的2.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B. 体温计的圆弧形玻璃柱相当于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C. 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D. 显微镜物镜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4.为倡导低碳出行,昆明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C. 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5.如图所示是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6.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 甲乙B. 甲丁C. 丙乙D. 丙丁7.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如图所示,它能够在20厘米到120厘米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一般的自拍杆都是几个人合影时使用,使用自拍杆是为了增大________距,使成像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取景的范围变大.8.无人机利用携带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时,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时,须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此时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 cm.10.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如果平时用眼过度以及周围光污染的因素,就会导致眼睛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如远视眼的晶状体因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而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需配戴________镜矫正.11.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二:透镜与应用参考答案考点一:凸透镜与凹透镜1.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答案】D【解析】眼镜镜片应能透过光线所以应用透镜制成,A、B错;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2.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答案】凸透镜会聚【解析】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引发火灾.3.完成图示的光路图.【答案】如答图所示4.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下图中的虚线框内,填上符合要求的透镜.【答案】如答图所示5.请补充完整通过凹透镜两条光线的光路图(其中一条光线指向透镜左侧焦点,另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答案】如答图所示【解析】凹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射出,如答图所示.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一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可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解析】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f<25 cm<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2.现有一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如果想看一张邮票,则物距的范围()A. 大于20 cmB. 等于20 cmC. 小于10 cmD. 大于10 cm小于20 cm【答案】C【解析】看邮票时,利用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应小于一倍焦距.故选C.3.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B. 25 cmC. 16 cmD.12 cm【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40 cm>2f,像距f<30 cm<2f,解得15 cm<f<20 cm,C正确.故选C.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 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A. 缩小的实像B. 放大的实像C. 缩小的虚像D. 放大的虚像【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焦距等于二分之一物距,等于10 cm,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将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5.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的位置,通过透镜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像.由于未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小明按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对应的光路图(光屏位置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画的光路图是正确的B. 透镜成的是虚像C. 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 若画出光屏,则光屏应画在透镜的左侧【答案】C【解析】当物距为20 cm时,通过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此时u=20 cm>2f.小明所画的光路图是当凸透镜焦距为20 cm时的光路图,A错误;透过透镜的像可以被光屏承接到,故透镜成的是实像,B错误;由题意分析可得u=20 cm>2f,故f<10 cm,C正确;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右侧才能承接到蜡烛的实像,D错误.故选C.6.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答案】C【解析】因为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处,而透镜放在50cm刻度处,所以此时的物距为15 cm,又因为此透镜焦距为10 cm,可知物距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投影仪、幻灯机的工作原理,故选C.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 像距增大,像变大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减小,像变小D. 像距增大,像变小【答案】A【解析】当物体在A点时,其物距u=50 cm-15 cm=35 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B点时,物距u′=50 cm-35 cm=15 cm,此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A到B时,物距在减小,像距在增大,像在变大,故选A.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移动.【答案】左右【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为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可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这样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减小,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增大;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均向右移动,也能实现物距减小,像距增大.9.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换上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答案】靠近缩小【解析】由“先用焦距为3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物距u>2f;当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适当距离,就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实像.10.小强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_____.(3)当蜡烛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明在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5)当小明将蜡烛移动到图乙中的45 cm刻度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__像.【答案】(1)会聚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靠近(5)虚【解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焦距,所以焦距为60.0cm-50.0cm=10.0 cm;(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3)蜡烛距凸透镜30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要使像变大,应该减小物距,将蜡烛靠近凸透镜;(5)蜡烛在45 cm刻度上时,蜡烛距凸透镜5 cm,u<f,成虚像.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答案】0.05变小【解析】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0 cm,所以焦距f=5 cm=0.05 m,用该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在1倍焦距以内,即在0.05 m以内;因为把物体从距离凸透镜5 cm处移动到距离凸透镜20 cm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像的大小将变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1 m,如果有焦距为10 cm、25 cm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完成实验.(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4)实验中,不但虚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实像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如图乙所示,在(3) 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5)在(3)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答案】(1)10(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缩小(4)C(5)凹近视眼【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若选用f=25 cm的凸透镜,则当u>2f 时,可能会出现光屏上无法成像的现象,原因是u+v>100 cm=1 m,所以应选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2)实验前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由图甲可知,u>v,则应满足u>2f, f<v<2f的情况,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4)当u>2f, f<v<2f时,物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若拿掉光屏,应在C位置沿图示方向,才能看到这个实像;(5)光屏向右移动,是增大了像距,为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在凸透镜前放置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镜片是由凹透镜制成的.考点三:透镜的应用1.关于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的摄像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 物体通过镜头成缩小的虚像C. 给关机的手机充电时,手机内部电池相当于电源D. 手机是利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的【答案】D【解析】手机的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A错误;物体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误;给关机的手机充电时消耗电能,因此手机内部电池相当于用电器,C错误;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是靠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的,D正确.故选D.2.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图中蝴蝶的像小于乙图,即从甲图到乙图,像变大,根据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缩小物距,将相机适当靠近蝴蝶,C、D错误;物距减小时,像和像距均变大,则应将镜头略向外伸,A正确,B错误.故选A.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B. 体温计的圆弧形玻璃柱相当于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C. 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D. 显微镜物镜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答案】A4.为倡导低碳出行,昆明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C. 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答案】B5.如图所示是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答案】C【解析】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A错误;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花镜镜片也是凸透镜,因此,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C 正确;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D错误.故选C6.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 甲乙B. 甲丁C. 丙乙D. 丙丁【答案】A【解析】甲图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原理;丙图中,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原理;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乙图中是凹透镜,丁图中是凸透镜,故正确答案是A.7.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如图所示,它能够在20厘米到120厘米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一般的自拍杆都是几个人合影时使用,使用自拍杆是为了增大________距,使成像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取景的范围变大.。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汇编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汇编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2020•广西)如图是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展示水球试验。

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2.(2020•广西)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戴()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2020•淄博)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

下列关于该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4.(2020•绵阳)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C.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B.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D.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5.(2020•鄂尔多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收集在线课堂热潮。

以下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老师对着摄像头,学生能够看到老师,申明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学生从上看到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C.老师随机发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通报信息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当中削弱噪声6.(2020•百色)XXX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表示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7.(2020•广西)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当,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降落。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8.(2020•内江)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研究。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_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_透镜及其应用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20郴州,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A. 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B. 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C. 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D. 像不存在2.(2020甘孜州,8)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3.(2020乐山,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4.(2020南充,1)下列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B.新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D.正常眼睛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10cm5.(2020黔南州,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6.(2020黔西南,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7.(2020泰安,1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2020物理中考备考)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PPT共41张)

(2020物理中考备考)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PPT共41张)

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
像距
大于主光轴的长度

11.(2019,省卷)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 射光线.
17. (2018,兰州)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 一次能呈现清晰图像时的情景. (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 cm时,光屏应__远__离_(选填“靠近”或
“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放__大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 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
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大”或“缩小”)的
实像.日常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
A. 小明画的光路图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 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 D. 若画出光屏,则光屏应画在透镜的左侧
7.(2017,兰州)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 调节___焦__距__和进入眼睛的光的强度.在适当的照明条件下, 物体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__倒__立___的实像.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真题体验
A
2.(2016,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透镜及其应用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透镜及其应用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A. 平面镜B. 近视眼镜C. 远视眼镜D. 长方体玻璃砖2..如图所示的6块光学元件。

要使下面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A. 1或3B. 2或4C. 1或2D. 5或6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将蜡烛移动10cm后,再移动光屏。

光屏上可能出现的是()A. 缩小的实像B. 放大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放大的虚像4.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5.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晴正立的像,若两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B. 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靠近小明一定距离,可能看到小明正立的像C. 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靠近小明一定距离,可能看到小明倒立的像D. 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靠近小明一定距离,可能看到小明放大的像6.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C.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 将蜡烛形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很到清晰放大的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照相机B. 幻灯机C. 放大镜D. 潜望镜9.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或读取数据.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摄像头是凹透镜B. 摄像头扫描成的像是虚像C. 二维码必须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D. 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体制成的10.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11.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60 cmB. 40 cmC. 20 cmD. 10 cm1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在距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所得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13.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二、填空题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实像。

2020物理中考专题提升训练之透镜及应用 课件 (共28张PPT)

2020物理中考专题提升训练之透镜及应用   课件 (共28张PPT)

7.(2019·德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
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C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 光产生漫反射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 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 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
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
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 )
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
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
4.(2019·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 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
(1)由图甲可知,在光屏上找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即为焦点位置,则光屏到凸 透镜的距离为焦距,所以焦距为11 cm;
(2)如图乙所示,成像在光屏的上方,由于成像是倒立的,所以是蜡烛偏低,或 者光屏偏低,而使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透镜向下移动, 光屏向上移动;
(3)要想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那就要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 含答案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 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 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 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8cm B.15 cm C.20cm D.40cm4. 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5.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

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6.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7.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8.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这一现象,架设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

2020中考人教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及答案专题:透镜及其应用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6cmB. 8cmC. 10cmD. 20cm2、香水主要成分是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发生火灾的是()A. B. C. D.3、(多选)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3cmB. 5cmC. 7cmD. 14cm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戴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5、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和所观察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B.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C. 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D. 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6、如图,在虚线框内有一光学元件,请根据光路确定元件类型()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凸面镜7、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 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9、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

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10、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是为了()A.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B. 可以增大物体的视觉,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宇宙世界C. 可以增大物镜的焦距,能看清更远处的物体D. 可以更美观1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2、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13、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靠近时,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像离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复习物理经典考题演练——专题三十二: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透镜及其作用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太阳光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2.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烟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SC其中,SA平行于主4.如图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5.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6.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烈日下坐在透镜后的兔子洋洋得意地“欣赏”窗外景色,却不知头上已冒出“青烟”,人们笑兔子是“找死”。

试分析,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什么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7.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cm.(2)由第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_____光入射时焦距小些.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可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u=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4.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_(填序号).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远视).考点三:生活中的透镜1.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的镜片D.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2.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3.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5.小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为35mm).它不需要调焦(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小柯用公式算出了下列数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f=35mm)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但当他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的提醒时,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你知道“傻瓜”相机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吗?考点四:眼睛与眼镜1.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3.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某公交站牌处先是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远处,而后启动向他迎面驶来.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4.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视眼.她戴的眼镜对光起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考点五:显微镜与望远镜1.如图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如图所示是一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则物镜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相同,目镜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相同.(均填“照相机”“投影机”或“放大镜”)2020中考复习物理经典考题演练——专题三十二:透镜及其应参考答案考点一:透镜及其作用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太阳光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答案】A【解析】两种透镜对光有不同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太光线有发散的作用.透镜太阳能通过透镜聚光后发电,故为凸透镜.选A.2.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答案】D【解析】A.透镜形成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知道该光斑是不是最小、最亮的那一点,所以不能确定该点是否是焦点,故B不符合题意;CD.由图知道,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3.烟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答案】(1).凸透镜(2).会聚【解析】透明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SC其中,SA平行于主4.如图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答案】【解析】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SA,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右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SB 传播方向不变;(3)过左焦点的光线SC,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光路图如下:5.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答案】【解析】小希的方案是将入射光线看作过焦点的光线,根据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上,从而确定透镜的位置.图甲,将入射光线看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焦点的位置.凸透镜位置如下图甲:(3)图乙,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与主光轴,画出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凹透镜的焦点位置,凹透镜位置如上图.6.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烈日下坐在透镜后的兔子洋洋得意地“欣赏”窗外景色,却不知头上已冒出“青烟”,人们笑兔子是“找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