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2.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所成像在较小的范围内。

3.小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烛光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f=16cmB. f=12cmC. f=8cmD. f=4cm【答案】 B【解析】【解答】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古老的器件应用到了光学知识,其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梳妆镜B.日晷仪C.望远镜D.照相机2.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3.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如图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焦距f=20.0cm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f D.由图丙知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5.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甲为5厘米、f乙为10厘米、f丙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A.甲B.乙C.甲、乙D.乙、丙6.月食和日食都是罕见天象,下列光现象与月食成因相同的是()A.墙上“兔”B.水中“塔”C.空中“桥”D.镜中“字”7.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不会看到在地球上的星星“眨跟”现象,他们开讲的“天宫课堂”和各种活动的图像和声音信号都能向地面及时传送。

中考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

中考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A.实像,像变大B.实像,像变小C.虚像,像变大D.虚像,像变小【答案】B【详解】摄像机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都成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腾空而起的过程中,物距变大,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变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详解】窗外远处的风景相当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

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答案】A【详解】ABD.王亚平面前的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D错误;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错误。

故选A。

4.(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虚像B.乙图:小聪和小猫能互相看到对方,利用了反射时光路可逆C.丙图:平面镜中舞者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丁图:近视眼需要戴凸透镜矫正【答案】B【详解】A.小孔成的是实像,故A错误;B.小聪和小猫能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确;C.平面镜中舞者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D.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

【202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202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 透镜1.(2023四川成都)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

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

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先过入射点做法线垂直于平面镜,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2.(2023重庆)在如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2023重庆)请根据画出的光线,在答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答案】【解析】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4.(2023四川南充)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答案】【解析】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5.(2023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

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答案】B【解析】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故D 正确.故选:D.【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班:___________班班: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点1透镜的认识1.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位置。

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考向1静态成像规律2.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3.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4.用F为焦点,焦距为f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考向2动态成像规律5.(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考向3焦距的判断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30 cmD.40 cm7.(多选)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B.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C.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D.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考向4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8.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9.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 (2022·海珠)以下镜片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 C. D.2. (2023·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放大镜把字“放大”B.树在水中形成“倒影”C.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D.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3. (2023•盘锦)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远离物体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凸透镜矫正4. (2022•上海)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5. (2022•泸州)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电影放映机D.放大镜6. (2022·河南南阳)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访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二维码是光源C.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成清晰的像7. (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如图所示,小平利用一个水晶球看到了美丽夜景倒立缩小的像。

对这个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8. (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9. (2022·湖南邵阳)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地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为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10. (2022·湖南娄底)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照全级毕业大合照时,师生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雨后睛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二、多选题11. (2023秋·天津和平)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光屏适当远离透镜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光屏适当远离透镜12. (2022·河南安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B.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13. (2023秋·河南信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中央成清晰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5cmB.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C.若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D.若在透镜左侧紧贴透镜放片近视镜片,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14. (2023秋·天津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 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 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答案】D【解析.A.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A不符合题意;B.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 物距在焦距以内时, 即放大镜的应用, 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不符合题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不符合题意;D.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 应增大像距, 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同时减小物距, 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从二倍焦距想一倍焦距靠近时, 成的像变大,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B. 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D. 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镜既可以成像, 也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 所以牙科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 A符合题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 像将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 所以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B不符合题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符合题意;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 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照相机: 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 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 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当蜡烛燃烧变短, 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析.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 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A不符合题意;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不符合题意;C.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 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 传播方向不变, C符合题意;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 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 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答案】C【解析】【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故选C.【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2.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v=80cm-50cm=30cm,物距u >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取走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v=30cm<2f,则15cm<f<30cm,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则蜡烛在焦点之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答案】C【解析】【解答】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可得,则;当物体向透镜移近15cm时,物距为15cm,所以此时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49.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佩戴的眼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答案】 A【解析】【解答】该眼睛看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了,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分析】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4.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答案】 A【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天文望远镜观察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所以天文望远镜最后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镜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但相对于物体,像是倒立、缩小的 .6.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 B【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所成像在较小的范围内。

7.小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烛光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f=16cmB. f=12cmC. f=8cmD. f=4cm【答案】 B【解析】【解答】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8.物体从距凸透镜18cm移到距凸透镜12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B. 10cmC. 15cmD. 20cm【答案】 B【解析】【解答】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8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8cm>f,所以,18cm>f>9cm。

综上所述:12cm>f>9cm。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凸透镜物距和像距范围,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列不等式并解,计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漫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亮的B. 把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镜面反射C. 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 用激光器射出一束光线,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若眼不在反射光束的方向上,镜面看上去是黑的,A不符合题意;B、来自光源的光向四面八方的反射是漫反射,B不符合题意;C、当光从空气射凹透镜时,出射光线会远离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