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2015

国际经济学2015
国际经济学2015

《国际经济学》

1.名词解释

2.判断

3.简答

4.论述

1.单一要素模型(即李嘉图模型)的主要内容(见习题)

李嘉图模型:是指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中的贸易理论模型,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的贸易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同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唯一因素,该模型的中心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2.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①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单一要素模型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一个部门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既不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一个部门的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相对于其他国家同一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取决于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工资率。一个国家的工资率又取决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②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外国生产葡萄酒的成本比较低是因为外国的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因为工资率低对于本国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本国生

产奶酪换取葡萄酒比直接生产葡萄酒更便宜)

③剥削: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剥削并使其福利恶化。

(如果外国通过拒绝与本国贸易从而拒绝被“剥削”,那会导致实际工资将更低)3.特定要素模型的概念,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型结论及原因)(见习题)

特定要素模型: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只能被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国际贸易通常影响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所以贸易中有得益者也有受损者。

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的原因有两个:

①生产要素不能迅速地、无成本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②一个国家产品组合的变化对不同生产要素需求影响不同。

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该模型与特定要素模型的差别,对赫克歇尔-俄林进行检验得到的结论(见习题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作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为: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贸易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有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①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

②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入会有重要影响:(在本国,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

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生: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

③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结论不统一: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单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不能很好的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或世界要素价格。

与特定要素模型的差别:

特定要素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存在差异:

①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通常是一个短期问题

(例如: 棉布的生产商不会一夜之间成为计算机生产商,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国经济可以使衰落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业部门中去。

相反,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收入分配的影响基本上是长期且持久的。)

5.供给(经济增长)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对贸易的影响(见习题5)

答:经济增长意味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扩张。

①出口偏向型增长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恶化了本国的贸易条件,而使世界其他国家受益

②进口偏向型增长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改善了本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以牺牲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

6.规模经济的类型以及比较优势、对现实贸易格局的决定、行业间贸易的差别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生产状况。即是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的增长比例,所以又称规模报酬递增。

使得每个国家只能在一些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上具有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成本取决于产业规模,而并不一定由单一厂商的规模决定。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厂商组成的,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成本是由单个厂商的规模决定的,而并不一定是由其所在产业的规模决定的。由于大厂商比小厂商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因此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

行业间贸易:一个国家进出口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

行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产品

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

1产业间贸易反映了比较优势,而产业内贸易没有。

2产业内贸易模式本身是不可预见的,而产业间贸易的模式是由国家间内在的差

异性决定的。

3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是由国家间的相似程度决定的。

7.倾销的经济学分析(画图分析)

8.外部经济与贸易模型、外部规模经济的社会福利,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生产结构,规模经济垄断下的长期均衡

9.关税的成本效益分析(画图分析),社会净福利,补贴,配额

两个三角形b 和d 的面积衡量的是整个国家的损失(效率损失),矩形e的面积衡量的是有抵消作用的收入(贸易条件改善所得). 三角形b 代表生产扭曲损失,三角形d 代表消费扭曲损失.效率损失是因为关税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而产生的.

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诱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比实际价格要高的进口商品价格来从事生产和消费.

贸易条件改善是由于关税降低了外国出口价格而产生的.如果贸易条件改善所得大于效率损失,那么关税就会增加进口国的福利.在小国情况下, 关税会减少进口国的福利.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七、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 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 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分析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绝对优势理论强调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支撑,对充满活力的商业是非常重要的 B.正和博弈指博弈中一个国家盈利而另一个国家受损 C.比较优势理论传达的基本信息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比限制的贸易创造更多的世界生产量

D.要素禀赋仅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力和资金资源的程度,而不包括拥有土地的程度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A项,重商主义强调金银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奖出限入的措施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B项,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D项,要素禀赋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程度。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两国的()。[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阐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个优势”不包括下列哪一项?()[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市场竞争优势 B.所有权优势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C h a p t e r7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M o v e m e n t 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ffers in its essenti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b) I 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d)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 I 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swer: B 2.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a) t he physical increase in output as country grows. (b) t he dollar-value increase in output as a country grows. (c) t 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workers as immigration proceeds. (d) t 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 t 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swer: D 3. International free labor mobility will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a) i ncrease total world output. (b)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everyone. (c)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workers everywhere. (d)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landlords (or capital owners) everywhere. (e) N 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4. If the world attained a perfect Heckscher-Ohlin model equilibrium with trade, then (a)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b)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c)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have no desire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6.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 1.关税的基本概念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收关税的,因此关税被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1)关税的类型 ①从价税。按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赋。 ②从量税。对进口货物每个单位量征收定量的税费。 ③复合税。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 ④一国还会征收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等。 ⑤关税壁垒是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这可以提高进口货物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当进口关税税率足够高时,便形成了“禁止性关税”,即进口为关税所制止。 (2)关税的特征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般而言,关税有如下特征: ①透明性。关税一经公布,国内外的各个利益集团都会知道。在征收关税时也必须按照已经公布的税率征收,不能有改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非歧视性。关税具有非歧视性,即任何国家出口商只要交纳了关税就可以出口产品。 ③稳定性。关税制度一般是稳定的,若要变动通常需要经过立法等形式。 ④市场功能性。关税能使国内外价格保持自动联系,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对企业进出口有指导功能。 ⑤防止寻租。而关税的透明度防止了寻租行为的产生。 ⑥保证国家利益。关税的收入直接交给国家,防止了利益的流失。 (3)关税减让 ①“产品对产品”方式(item-by-item)。GATT的前五个回合谈判使用了这种方法。这种谈判由双边开始,某项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与主要出口国先发起谈判。因为GATT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因此双边达成的协议条款适用于多边。 ②线性程序(linear procedure)。在GATT的第六个回合肯尼迪回合(1962~1967年)中使用了这种削减关税的方法:即“一刀切”的方法。所有工业国的非农业产品都从削减50%的起点开始开价,50%幅度的确定和美国有直接关系。1962年美国给予总统削减关税幅度50%的权利,这一数字就很大程度影响到了GATT的线性程序削减。 ③综合方式。在东京回合中,欧共体建议高关税多减,低关税少减。GATT经过研究、论证后,得出一个“削减公式”(tariff-cutting formula),该公式主要是为了削减关税高峰,制止关税升级。乌拉圭回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削减,还出现了“零对零”方式(zero-for-zero),即出现了零关税承诺。 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1)自由贸易条件下福利变化图形分析 主要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考察自由贸易条件下,即一个国家在进口不受限

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精品

《国际贸易理论》作业题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2012年下学期

作业一 单项选择题 1.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国家 2. 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 重商主义 B. 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 C. 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 重农主义 3.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 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 B. 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C. 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D.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商品 B. 资本 C. 人员 D. 技术 5. 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 没有任何时候 B.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C. 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 D. 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 6. 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小麦的机会成本,那么面粉的价格(),小麦的生产数量()。 A. 下降,下降 B.上升,减少 C. 下降,增加 D. 上升,增加 7. 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 ,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 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 d、a B. c 、b C. a、d D.b 、c 8. 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则国际贸易将导致()。 A.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不变 B. 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而且生产成本下降 C.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D. 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 A. 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 B. 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 C. 相对价格水平之间 D. 根据 具体情况而定 10. 重商主义认为衡量国家财富的标准应是()。 A. 商品 B. 生产力 C. 金银 D. 购买力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进行自由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 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 B. 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 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 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E. 出口商品的生产者会受益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NO.1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核心:金银财富论 贸易保护主义 零和博弈 二、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 (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 (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促成各国的分工与专业化,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呢?(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2)用相对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从整体上看,比较利益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利益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就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与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瞧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与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就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与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与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就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就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八章

Chapter 8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Specific tariffs are (a) import taxes stated in specific legal statutes. (b)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imported goods. (c)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d) the same as import quota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B 2. Ad valorem tariffs are (a) import taxes stated in ads in industry publications. (b)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imported goods. (c)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d) the same as import quota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C 3. The excess supply curve of a product we (H) import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 increases as (a) excess demand of country H increases. (b) excess demand of country F increases. (c) excess supply of country H increases. (d) excess supply of country F increase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D 4. If a good is imported into (large) country H from country F, then the imposition of a tariff in country H (a) raise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both countries (the “Law of One Price”). (b) raises the price in country H and cannot affect its price in country F. (c) lower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both countries. (d) lower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H and could raise it in F.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020年整理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九章.doc

Chapter 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Theor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The efficiency case made for free trade is that as trade distortions such as tariffs are dismantled and removed, (a) government tariff revenue will decrease, and therefore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will decrease. (b) government tariff revenue will decrease, and therefore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will increase. (c) deadweight losses f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ll decrease, hence increasing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d) deadweight losses f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ll decrease, hence decreasing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C 2.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it economies of scale is one of the gains to be made from removing tariffs and other trade distortions. These gains will be found by a decrease in (a) world prices of imports. (b) the consumption distortion loss triangle. (c) the production distortion loss triangle. (d) Both (b) and (c).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3. It is argued that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are likely to take over and promote protectionist policies, which may lead to an increase in national economic welfare. This argument leads to (a) a presumption that in practice a free trade policy is likely to be better than alternatives. (b) a presumption that trade policy should be shifted t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o as to limit taxpayer burden. (c) a presumption that free trade is generally a second-best policy, to be avoided if feasible alternatives are available. (d) a presumption that free trade is the likely equilibrium solution if the government allows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to dictate its trade policy.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A

国际经济学答案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国际贸易理论》作业题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2012年下学期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 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5.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 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 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 6.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小麦的机会成本,那么面粉的价格(),小麦的生产数量()。 A.下降,下降 B.上升,减少 C.下降,增加 D.上升,增加 7.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A.d、a B. c、b C.a、d D.b、c 8.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则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不变 B. 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而且生产成本下降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 1、重商主义(判断或选择) (一)早期重商主义 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 金银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 金银只进不出; ? 贸易中主张多卖少买、只卖不买; (二)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 金银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 增加金银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且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 2、核心 -- 限制进口、奖励出口、保护国内某些产业(选择) 3、评价: ? 贸易的目的在于获利,更在于强国; ? 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利益是对立的。 4、绝对优势理论:自然禀赋或后天条件不同,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差异(绝对优劣势)。一国的财富应当是其生产能力 -- 一国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非所拥有的贵重金属。 5、绝对利益学说图形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利益学说图形分析 Y X Y 。X 。 C A Y1 X1O Y X O Y'。 X'。B C'Y'1 X'1A' B' D D'出口(X )进口(Y) 进口(X)出口(Y) (a ) (b ) 6、绝对优势理论 相对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来表示。 7、比较优势理论(掌握): 贸易的一方两种产品都处于劣势,处于劣势的一方总有一种产品劣势相对更小,处于优势的一方总有一种产品优势相对更大。劣势相对更小、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就是比较优势产品。如果两国各自分工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进行消费,两国均能在贸易中获益。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相对优势理论 比较利益学说图形分析 Y X O E A'Y2 Y1 X2 X1A C H Y X O B Y1Y2 X1 X2 B' E' C 'J 进口(x) 出口(y) 出口(x) 进口 (y) (a ) (b ) 8、机会成本理论(掌握): 在2*2模式中,当一国在一种产品生产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时,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额外生产一单位产品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数量。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1、消费者偏好的假定:(选择) ? 偏好的完备性 ? 偏好的传递性 ? 偏好的不饱和性 2、边际替代率(掌握):在保持消费者同等满足水平和效用水平下,增加1单位X 产品消费时,所必须放弃的Y 产品的消费量。 3、消费者行为理论(判断) 特点: ?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 ? 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高于离原点近的。 ?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消费均衡、生产均衡、市场出清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 1.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2.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 3.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二、国际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重金 1.产生:历史发展的必然重商主义重商 2.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①假设条件:古典贸易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规模效益不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相互需求理论 即:完全竞争1933~70年代赫克易贝尔、俄林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林德需求偏好理论 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②假设条件: 规模效益递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罗·克鲁格曼 即:不完全竞争 3.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①“外部平衡”1752年大卫·休诺价格铸币流动体制 基本原理: 贸易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上升→贸易收支改善↓↑------------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本国商品在估计市场竞争力减弱←本国商品价格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黄金流入 ②1936年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蒙代尔、弗莱明 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兴起 20世纪80年代储蓄、投资 第二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 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1.政商主义早期的货币差额论 约翰·海尔斯 a.金银是国家的唯一财富 托马斯·梦 b.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出口,多卖少买 2.重商主义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托马斯·孟→把商品和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开展贸易,但要保持贸易的顺差。 评价:重商主义理论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贸易经济学说,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局限:①财富的形态是金银货币②财富的源泉产生与流通领域 ③只研究获得金银,不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1.基本内容 ①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分工由交换引起 ③分工的原则受绝对优势影响 2.评价: ①解释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②各国利用各国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和贸易所得 的原因 ③对传统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是一次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理论上说明了英国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不足:①认为交换引起分工,其实分工是交换的基础 ②不能解释两种产品在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1.生平国际贸易理论主义→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评价: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深刻更全面,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 比较成本的差异,该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不足: ①解释不了两种产品在生产上的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 ②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没办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8章 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 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 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 有何差异? 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 (2)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