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开发5-3

合集下载

神木气田开发地质效果评价

神木气田开发地质效果评价

神木气田开发地质效果评价黄锦袖;朱玉杰;高哲;李君【摘要】神木气田2011年进行试采评价,2012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经过5年的产建开发,产能规模已达到24.9×108m3/a.本文通过对双A井区、双B井区、米A 井区钻遇效果、试采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优选有利储层富集区,为气田开发调整,优化开发效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开发管理积累经验.【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5页(P98-101,105)【关键词】神木气田;钻遇效果;试采效果【作者】黄锦袖;朱玉杰;高哲;李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51.1 基本地质特征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

构造上为宽缓的西倾单斜,坡降6m/km~10m/km。

研究表明,低缓鼻隆构造对天然气聚集不起控制作用。

主力气层为太原组、山西组、盒8,其中太原组为海陆过渡带型的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其中太2段砂体连片性较好,厚度6m~18m,厚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山西组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呈近南北向条带状、网状分布,厚度4m~14m,主力层山22横向连片性较好。

另石盒子、本溪、下古马五也发育有效储层,多层系特征明显[1-3]。

储集层岩性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太原组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8%,渗透率为0.64 mD;山西组主要发育岩屑溶孔、粒间孔及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6.8%,渗透率为0.85 mD。

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见表1)。

1.2 开发简况1.2.1 资源概况截至目前,神木气田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3 334×108m3,其中2007年在双A井区提交935×108m3,2014年在米A区块提交2398.9×108m3。

(新版教材)天然气工程授课教案

(新版教材)天然气工程授课教案

教书育人工作计划要点本学期,我主讲“天然气工程”课。

为了上好本课程,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思想上和专业技术上都获得较大提高,特制定如下计划: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培养学生热爱石油工业,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和为石油工业奉献的精神。

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创业精神。

3、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及学习方法。

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所学知识,又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考勤,经常抽查,对迟到、早退的学生要严格批评、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6、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和讲课,做到内容熟练和精练。

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讲解中突出重点,注重启发,培养能力。

7、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注意效果。

内容提要:第一章天然气工程绪论概述我国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天然气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有关学习天然气工程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天然气的主要物性参数(复习)第一节天然气的组成与分类第二节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比容第三节天然气的偏差系数第四节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第五节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第六节天然气的粘度第七节天然气中水蒸气含量第八节天然气的热值第九节天然气的爆炸性第三章烃类流体相态第一节油气烃类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烃类相态基本概念、单组分和两组分烃的相态特征及临界点定义之差异,反转凝析现象及解释,各类气田(干气、湿气、凝析气)的P-T图等。

第5-1章 油气田开发工程

第5-1章  油气田开发工程

利 用 天 然 能 量 开 发
3. 气 压 驱 动 油藏驱油动力,主要依靠气顶中压缩天 然气的弹性膨胀力,叫气压驱动。
利 用 天 然 能 量 开 发
4.弹性驱动
• 油藏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油藏本身岩石和 流体的弹性膨胀力,这种驱动方式叫弹性 驱动。当油层压力降低时,岩石和流体发 生弹性膨胀作用,把相应体积的原油驱入 井底,这类油藏多数被断层和岩性所封闭。 • 它的生产特点是:由于弹性驱动能量很小, 油层压力和产量下降都很快。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采用
注水方式
• 三、面积注水 • 当油层的渗透率较低、分布不稳定,非均 质性比较严重,而又要求达到较高的采油速 度时,可以采用面积注水开发。 •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 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臵在整个开发区上 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 这种注水方式实质上是把油田分割成许多更 小的单元。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的 单元称为注采井组,又称注水单元。 • 面积注水方式有以下三种组合类型:
3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目的 • 一个油田地下的油层通常不仅是一个层,而是 有许多个油层,有的十几层,几十层,而且每 个油层的性质又是不同的。有的油层渗透性好, 油层压力高,含油饱和度高;有的油层渗透性 差,压力低,含油饱和度也低。如果把这许多 油层不区别好与差放在一起进行开采,就会造 成有些层出油多,有些层出油少甚至不出油。
Ш级
预测储量
也叫可能储量,是在地震详查或用其他 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钻预探井获得 油气发现或油气显示之后,根据区域地质 和类比方法,用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是制定评价钻探方案的依据。他只能估算 一个储量范围值,精度为20%~50%。
储量计算

3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

3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正常压力系统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当原始气藏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埋藏深度的静水压力时,称之为正常压力系统气藏。

下面按其有无天然水驱作用划分的水驱气藏和定容气藏,对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加以简单推导。

一.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对于一个具有天然水驱作用的气藏,随着气藏的开采和气藏压力的下降,必将引起气藏内的天然气、地层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膨胀,以及边水对气藏的侵入。

由图3-1看出,在气藏累积产出(GpBg+WpBw)的天然气和地层水的条件下,经历了开发时间t,气藏压力由pi下降到p。

此时,气藏被天然水侵占据的孔隙体积,加上被地层束缚水和岩石弹性膨胀占据的孔隙体积,再加上剩余天然气占有的孔隙体积,应当等于在pi压力下气藏的原始含气的体积,即在地层条件下气藏的原始地下储气量。

由此,可直接写出如下关系式:(3-1)式中:G—气藏在地面标准条件下(0.1OlMPa和2O℃)的原始地质储量;GP—气藏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累积产气量;其他符号同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式所注。

由(3-1)式解得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3-2)对于正常压力系数的气藏,由于(3-2)式分母中的第2项与第1项相比,因数值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得到下式:(3-3)将(2-5)式和(2-6)式代入(3-3)式得:(3-4)由(3-4)式解得水驱气藏的压降方程式为:(3-5)由(3-5)式看出,天然水驱气藏的视地层压力(p/Z)与累积产气量(Gp)之间,并不存在直线关系,而是随着净水侵量(We-WpBw)的增加,气藏的视地层压力下降率随累积产气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两者之间是一条曲线(见图3-2)。

因此,对于水驱气藏,不能利用压降图的外推方法确定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而必须应用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进行计算。

图3-1 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图图3-2 气藏的压降图将(3-3)式改写为下式:(3-6)若考虑天然水驱为非稳定流时,即,则(3-6)式可写为:(3-7)若令:(3-8) (3-9)则得(3-10)由此可见,与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相似,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同样可简化为直线关系式。

BZ34—3/5边际油气田有效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BZ34—3/5边际油气田有效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关 键 词 BZ 4 3 5 边 际 油 气 田 开 发 工 程 关键 技 术 3 —/
B 3 —/ Z 43 5油 气 田位 于 渤 海 南 部 , 现 于 2 发 0世 纪 8 0年 代 , 质 储 量 分 别 为 1 9万 m 和 1 9万 地 5 7 m , 目前 国 内外 海 上 开 发 的最 小 油气 田。B 3 — 是 Z4 3 5油气 田成 功 开 发 的 实践 , 海 上 边 际 油 气 田开 / 为 发探 索 了一 种简 易 、 捷 、 效 的开发模 式 。 快 有
刘 菊娥 孙 国民 郑 向荣 刘 太 顺
( _海 洋 石 油工 程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2 中 海 石油 研 究 中心 ) 1
摘 要
B 3 / Z 43 5属 于边 际 油气 田 , 用常规 的 开发 工程 技 术和 结构 平 台无 法 实现 有 效 开发 。流 采
体保 障技 术 的首 次应用 和 井 口保护 架技 术 、 母 管置 换技 术 、 子 高低 压 混输 海底 电缆 技 术 、 安全 简 易 自动控制技 术 、 宜登乘 结构技 术 的研发 与成 功 应 用 , 好地 解 决 了 B 3 —/ 适 很 Z 43 5边 际 油 气田 开发 中 所 面, 临的主要技 术 难题 , 得 了良好 的经济 效益 , 为海上 边 际油气 田开发提 供 了一 种 简 易、 取 也 快捷 、 有 效的 开发模 式 。
定 了基 础 。
( )B 3 / 4 Z旦 停输 如何 防止凝 管问题 的发 生 ; ( )如何解 决 电潜泵 的供 电 与控 制 问题 , 化 、 5 简
方便作 业 管理 。
2 B 3 —/ Z 43 5油 气 田有 效 开 发 工 程 关
了一 套 合 理 的海 管 预 热 和 置 换 方 案 。预 热 方 案 为 由支持 驳 船提 供 一 定 温 度 、 流量 、 力 的 预 热 流 体 压

5-油气田的开发与开采

5-油气田的开发与开采
1.油藏地质因素-客观因素 2.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因素-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对油藏开采的作用程度在逐渐增加
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化学驱油法: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 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2、混相驱油法: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 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 3、热力采油法:是向油层注入热流体或使油层就地发生燃烧后形 成移动热流,主要依靠热能降低原油的粘度,以增加原油的流动 能力的采油方法。 4、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液和营养液, 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
的高峰。
(3)旋转钻:1901年发展起来的。 (4)其他方法:熔化法、热膨胀法、化学反应法、机械诱导应力 法等。
四、转盘(旋转)钻井 (一)井下钻具 ①钻头:破碎岩石 ②钻铤:加重钻头压力,连接钻头和钻杆 ③钻杆:传递扭力和循环洗井液
钻铤
(二)地面设备 ●动力系统:传递动 力,包括原动机和 传动设置。 ●旋转系统:旋转钻 杆,转盘、水龙头 及传动设置。 ●起升系统:起下井 内钻具,井架、天 车、滑车、 绞车、大钩。 ●循 环 系 统 :循 环 泥浆,冲洗井底, 泥浆池、泥浆槽、 振动器、除砂器、 除泥器、离心机等。
•油层处不下套管。
•固井后再钻开油层。
原则: 有利于充分暴露油、气层; 有利于油、气畅流到地面; 有利于油、气井长期正常生产。 碳酸盐岩使用, 砂岩不宜使用。
先期完成:先下入油层套管,再钻开油层。 ——②先期割缝衬管完井
•完井过程同先期裸眼完井;
•与前者不同之处是钻开油气 层后,再下衬管(割缝的套 管)完成。套管柱下端连接 割缝衬管。 用于岩性较疏松 但出砂不严重的油层

高含硫气田开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高含硫气田开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然 气行业 指导 单位 承担 完成 了我 国首座 高含硫 整装 气 田罗家 寨气 田的开发设 计 。为 了安 全环保 地 进行 高 含硫气 田开 发 , 国石 油 及 西 南油 气 田分 公 司 安 中 排 开展 了一系 列 的高含硫 科研 项 目和 标准体 系 的建 立, 取得 了大量 的成 果 和 新认 识 并 应 用 于工 程 设 计 建设 中 ; 国外 公 司对 设 计 进行 了咨 询 、 A O 请 H Z P评 估 。针对 高含硫 气 田在 钻探 工 作 中出现 的 新 问题 ,
后建 成 了一 些 高 含 硫 天 然 气 的单 项 工 程 和 试 验装 置 , 性 的峰 4 峰 1 代表 、 5高含 硫 单 井站 和天东 5—1 井试验 装置 都在 高含 硫 气 田集输 工 艺 、 备 材 料选 设 择、 防腐 工 艺等方 面进行 了试 验 和验 证 。
中国石 油工程 设计 有 限公司西 南分公 司作 为天
13 2 主体装 置基础设 计情 况 ..
边云燕 , 向 波 , 磊 , 彭 郭成 华
(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 四川 成都 6 0 1 ) 10 7
摘 要: 结合 我 国第一座 高含硫 整装 气 田—— 罗 家寨 气 田在 长 达 5年 时 间里 所 开展 完成 的
设计 、 科研 、 估 等工作 情况 , 川渝 地 区高含硫 气 田开发现 状进行 了回顾和 总 结 , 气田开发 评 对 对
维普资讯


然 气 与 石 油
2H 年 07 D
关 气藏 总体 开 发方 案 》 《 家寨 气 田飞 仙 关 气 藏 和 罗 试采方案 》 。
12 罗家寨气 田 内部 集输 工程的设 计概 况 . 12 1 罗家寨 气 田内部 集输 工程 简介 . . 罗 家寨气 田 H S含 量 9 5 ~1 . % , O .% 5 C :含 1 量 7 ~ % , 料气 生产 能力 为 6 0×1 d 新 % 8 原 0 0 m/ ,

页岩气开发开采技术

页岩气开发开采技术
与多家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国内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需求,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并能与公司现有的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整体承包服务能力。
01
02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通过引进、消化,结合国内实际,形成了一套针对页岩气藏压裂投产技术。
安东的合作伙伴(亚太地区唯一)ELY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页岩气藏压裂改造的服务公司,在页岩气藏清水压裂改造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ELY主要从事完井、增产作业、油藏等领域的整体设计、现场施工作业及现场监督。 在页岩气压裂方面,ELY也具有20多年的研究经历以及超过1000口页岩气井的现场压裂经验。 在页岩气压裂服务的公司包括Chevron USA Production 、 Shell Oil Company、 Shell Western E&P, Inc、Mitchell Energy等等。
1.2~1.6
1.6~2.6
0.4~1.1
TOC,%
4.5
4~9.8
0.5~4.0
1~14
1~20
1~25
0.45~3.5
1.7~3.75
1.88~9.36
>2
石英+钙质%
35~50
60~80
20~41
50
50~70
40~55
35~45
总孔隙度,%
4~5
2~8
8~9
3~9
9
10~14
3~5.5
目 录
添加标题
页岩气藏特点
添加标题
安东页岩气服务能力
添加标题
页岩气资源分布
添加标题
页岩气开发技术
致密性和天然气的特性要求页岩气开采最大程度地暴露页岩地层到井眼的接触面积,需要的主要技术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剩余储量较大 ●与气藏排水采气系统相配套的工艺设备, 注排系统、卤水处理系统和修井作业工程 等投入较大,剩余储量大,则增产气量多, 工艺投入回报率高,经济效益才好。 4)有一定高产气、水井的水驱气藏 气藏实施排水采气,排水强度必须达到气 藏工程要求,需要一批大排水井作保证。
5)产出的地层水有出路的气藏 ●地层水是气田主要污染源之一,在制定 排水采气方案时必须首先考虑卤水集输处 理方案。 ●目前气田水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 -回注:包括异层回注和同层回注; -浓缩、制盐,提取稀有化工元素进行综合 利用; -达标排放。
②中缝型 ●气井裂缝发育中 等,水淹后裂缝中 积液较少,水侵强 度也较弱,一般排 积液阶段较短,恢 复自喷生产阶段较 长。
③小缝型 ●气井裂缝小且不 发育,水侵强度不 大,裂缝中积液少, 一排就产气,不排 就无气,气水产量 也无大的变化, GP2~WP2关系曲线 分不出三个阶段, 近似一条直线。
2、低渗岩块(层)的水封(水包气)
●低渗岩块中的孔隙层、 小裂缝中的气是通过大 裂缝或高渗孔道产出的, 而选择性水侵水最先进 入大裂缝或高渗孔道, 由于水体能量高于气层 压力,堵塞了孔隙、微细裂缝中天然气产出的 通道,被封隔在低渗岩块和孔隙层中,即所谓 的“水包气”。
3、气藏的封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缝性非均质水驱气藏,当气藏水侵后, 高渗区之间的中低渗带及高低渗区之间的 过渡带由于水的侵入裂缝变小或因气藏压 力下降后岩石弹性膨胀使裂缝闭合,区块 间连通性变得更差,甚至被水切断了相互 间的联系,出现多个独立的水动力系统, 产生气藏的封隔。
3、堵水 ●对于气水不同层或薄高渗夹层水侵,进 行非选择性堵水效果较好 ●对气水同层、气水同缝的气井,选择性 堵水效果不好,即使能降低水产量也是短 期的,因为堵水剂达到的范围有限,并且 逐渐被气水带出来,故选择性堵水国内外 目前已很少采用
二、排水采气 ●排水采气:水驱气藏在开采中,水侵波 及到某些气井、区块、甚至全气藏时,采 用人工举升、助排工艺、接合自喷井的带 水采气、排出侵入储气空间的水及井筒积 液,使部分水封气“解封”变为可动气而 被采出,这种生产技术叫“排水采气”。
二、岩心水驱气试验研究 1、单一孔隙介质不同岩性的岩心水驱气 试验 ●疏松的胶结程度差的砂层较致密的胶结 砂岩和石炭岩,驱替系数大,残余气饱和 度小; ●同一类岩性,残余气饱和度变化范围大, 如砂岩14~50%,石炭岩10~68%。不同的 研究者的试验结果也相差较大。
研究者
格芬 Geffen 等 恰雷希等 地层 残余气饱和度 Chieriei 克罗韦尔等 Crowill 基南等 Keelan
2、排水采气模式 ●边底水整装气藏(单一水动力系统气藏) 和多裂缝系统(多水动力系统气藏),由 于地质特征、气水关系、连通关系、开发 动态和排水采气动态特征各不相同,形成 了两类气藏不同的排水采气模式和五种气 井排水采气模式。
1)气藏排水采气的两种模式
整装气藏 储层 地质特征 圈闭 气水关系 储量 开发单元 开发及 排水采 气特征 排水方式 排水实施期 排水部位 排水强度 孔、洞、缝相对发育 背斜构造 多裂缝系统气藏 裂缝、岩溶局部发育 构造+断层+裂缝+岩溶
2)气井排水采气的五种模式
(1)整装气藏气井排水采气三种模式
根据气井类型分为大缝型、中缝型、小缝型
①大缝型 ●一是排积液阶段 ●二是自喷生产阶段,GP2~WP2关系曲线表 现为陡升上翘。 ●第三阶段是恢复气举阶段,GP2~WP2关系 曲线变缓。
●排积液阶段与 自喷生产阶段的 长短,主要与裂 缝发育程度和裂 缝发育带范围大 小有关,裂缝发 育且范围广,排 积液和自喷生产 两个阶段都长。
气藏有统一的原始气水界面 气藏各裂缝系统气水关系不同 大、集中 气藏 气藏强排 水侵中、后期排水 水活跃部位、水体 大于水侵强度 小、分散 压力系统 单井强排 水侵早期排水 生产气井 气井最大水气比
●整装气藏是以气藏整体为对象进行排水 采气规划、设计和实施。对气藏水侵实行 早期控制,中期进行技术准备、科研攻关、 编制方案、配套建设,后期全面实施排水 采气方案。 ●多裂缝系统气藏实行滚动勘探开发,一 旦发现水侵、气水同产或钻至水体只产水 的井,应实施早期排水。
储层类型 气 藏 气 井
孔隙型 裂缝型 裂缝—孔隙(洞)型
孔隙 微细裂缝 孔洞
高渗孔道 大裂缝 裂缝
井 底
井 口
产出
●非均质裂缝—孔隙型储层天然气的渗流
需经历三个阶段
-基质岩块内孔隙→孔隙间的渗流
-基质岩块孔隙层→裂缝的渗流
-裂缝→井底的渗流
1、孔隙中的水封(水锁)
●当相对高渗孔道或裂 缝首先水侵后,低孔低 渗的砂体或被裂缝切割 的基质孔隙层中的天然 气被水包围,在毛细管 效应作用下,水全方位 的向被包围的砂体或基 质岩块孔隙侵入,在孔隙喉道介质表面形成水膜,喉 道内气、水两相接触面处的毛管阻力增大,孔隙中的 气被水封隔,即水锁。
第五节 水驱气藏采收率的影响机理
●地层水侵入气藏,部分天然气被地层水 封隔,使得水驱气藏的采收率比气驱气藏 低得多
-气驱气藏采收率:70-90%
-水驱气藏采收率:35-65%
一、影响水驱气藏采收率的因素 ●最主要的因素是气藏中的水封气 ●天然气的产出主要经历两个过程 储层内的渗流过程和井筒内的垂管流动
4.中坝气田须二裂缝—孔隙型砂岩水驱气藏 岩心顺向水驱气试验 ●基质岩块水驱气最 终采收率为40.12%~ 63.95%,平均50.47%。 采收率随孔隙度、渗 透率的增加而曾线性 增加
●在水驱气过程中,压力>20MPa,采出程 度很低(小于20%),自18MPa开始,采出 程度增幅加大,小于7MPa后,增幅变缓
岩性 未胶结的砂 微胶结的砂(人工) 人工胶结砂 —— —— 西拉斯瓷 诺尔统刚铝石 威尔考克斯 福瑞欧 尼里博叶 胶结的砂岩 福隆悌尔 斯正灵格尔 福瑞欧 托尔皮多 泰恩斯里甫 石炭岩 坎农珊瑚礁 16 21 17 24 25 30 30—36 31—34 33 34.6(30—38) 34—37 40—50 50 10—22 —— 23—68 18—26 —— —— —— 18—31 —— —— —— —— 14—45 —— —— —— —— ——
整装气藏气井排水采气模式特征对比
气井类型 原始无阻流量(104m3/d) 最大产水量(m3/d) 构造部位 排积液阶段 自喷生产阶段 大缝型 >100 >100 中缝型 10~100 50~100 小缝型 <10 <50
轴部、近断层 近轴部、小断层 翼、端部 有、较长 有 有、较短 有 无 无
(2)多裂缝系统气藏排水采气井的两种模式
4、气井的水封(水淹) ●气井出水后,气相渗透率变小,气产量递 减增快,同时井筒内流体密度不断增大,回 压上升,生产压差变小,水气比上升,井筒 积液不断增加,当井筒回压上升至与地层压 力相平衡时气井水淹而停产,虽然气井仍有 较高的地层压力,但气井控制范围的剩余储 量靠自然能量已不能采出,而被井筒及井筒 周围裂缝中的水封隔在地下,通常称为“水 淹”,也是天然气产出过程中的一种水封形 式
出水 时间
至 1997 年底 采出程度 (%) 51.43 58.00
单井控 制储量 (108m3) 23.0 27.0
采气期 采气量 (天) (10 m ) 11.14 12.12
8 3
2
1965.10.1 1985.10.3 7367
23 1968.12.25 1979.7.24 3862
2、控制气井的钻开程度 ●均质或似均质的气井 一般底水气藏钻开程度<30%,边水气藏50~ 60%为宜 ●非均质裂缝性水驱气藏 水侵主要决定于裂缝的发育程度、产状及水 侵方式,与气井钻开程度的大小关系不明显
2、层状非均质径向水驱气岩心试验 ●径向试验:指水驱气的渗流方向是由岩心外 围向岩心人工钻的中心孔渗流。 ●前苏联奥伦堡气田不同渗透率组合岩心试验 高渗层段提前水淹,低渗岩心的驱替系数比组 合前单个岩心试验结果小得多,十个岩心单独 试验时平均驱替系数为0.702,而与高渗透岩心 组合后,试驱结果驱替系数平均只有0.496。
多裂缝系统气藏气井排水采气模式对比
后排型 早期气井类型 产量递减 排水采气 排水量变化 水气比变化 效果 纯气井 递减快 递增或不变 上升 差 早排型 气水同产井或排水找气井 递减慢 递减 不变或下降 好
后期排水型和早期排水型
①后期排水型
●气井未钻至水体完钻
●投产初期只产天然气不产水,到气井出水时, 地层压力已较低,在水侵影响下气井递减加快, 水气比上升,直至气井水淹停产。
●排水采气 地层压力很 低,水侵严 重,效果不 佳。GP2~WP2 关系曲线由 陡变缓,水 气比不断上 升。
②早期排水型 ●气井钻穿气水界面或钻至水体边水部位。 ●投产初期气水同产或只产水不产气。 ●气水同产 井GP~WP关 系曲线基本 为一直线; ●排水找气 井在气井出 气后,生产 稳定时也基 本为一直线。
1、排水采气的地质基础 1)储层非均质性强 ●气藏的选择性水侵,产生多种形式的水封, 一次采气采收率低,残余水封气的丰度较大, 实施排水采气对提高采收率及产气能力的效 果较为明显。
2)水体具封闭性,非刚性水驱的气藏
●水体弹性能量有限,具可排性,排水可消 耗水体能量,降低水体压力,使水封气解封 而产出。
●目的
控制水侵延长气井的无水采气期
●威2、23井坚持了控制临界产量生产,收到 了无水采气期长、稳产期长、递减小、无水采 气量和总产气量大的最佳效果
无水 无水 无水期 采出程 度 (%) 48.43 44.89 至 1997 年 底 产气量 (10 m ) 11.83 15.66
8 3
井 号
投产时间
低渗岩块的水封也会发生在非均质孔隙型水驱 气藏中
3、岩心顺向和三维两种毛细管渗吸水驱气试验 ●顺向试验 把岩心一端面接触水,在毛细管力作用下,水渗 入岩心向另一端驱替孔隙中的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