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上腹部肿瘤应用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概述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用于诊断上腹部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上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因此上腹部CT扫描对于这些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腹部CT扫描的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技术上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腹部进行断层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技师将患者送入CT室,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扫描。
扫描时,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身体,并在计算机中形成图像。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获得患者腹部各个器官的清晰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适应症上腹部CT扫描主要用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1、肝脏疾病:如肝癌、肝脓肿、脂肪肝等;2、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4、脾脏疾病:如脾脏肿大、脾脏肿瘤等;5、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癌等;6、其他疾病: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禁忌症上腹部CT扫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哮喘等过敏症状者。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控制;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饰品或口袋的衣物;3、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4、了解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结论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饮食控制和穿着要求。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
通过上腹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腹部CT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通过高精度的CT扫描仪,能够提供腹部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腹部疾病。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

前依据 C TA 腹 主 动 脉 三 维 重 建 , 确 预 测 病 灶 准
的位 置 、 小 、 邻关 系与 肾动 脉 之 间 的距 离 , 大 毗 术 前 充 分分析 、 备 , 术顺 利 成 功 , 并发 症 发生 。 准 手 无
科 手 术治 疗 , 无术后 并发 症 出现 。结论 : 主动 脉 C A 检查 速度 快 , 管解剖 关 系清楚 , 腹 T 血 立 体 感强 , 成功 率 高 , 对后 期 治疗 的帮助 大 。
主题 词 腹部 主动脉 , 腹 体层 摄 影术 , 线计 算机 X 血 管造 影术
随着 多层 螺旋 C 和三 维后 处 理技术 的不 断 T
C T检 查 的 1 2例 患者 , 1 常规 行 C TA 腹 主 均成 功 显 示腹 主动 脉
及 其 主要 分 支 如 腹 腔干 , 动脉 , 系膜 动 脉 等 。 肾 肠 其 中发 现异 常 分支 8例 (包 括肝 右 动脉 由肠 系 膜
动 脉发 出 2例 , 胃左 动脉单 独 发 出 1 , 动脉单 例 脾 独 发 出 1例 , 总动 脉 由肠 系 膜动 脉发 出 1例 , 肝 副 肾动 脉 3例 ) 腹 主动 脉 走 行 异 常 3例 , 主 动脉 , 腹
瘤 1例 , 腔 恶性 肿瘤 7例 , 盆 其它 病变 1 0例 。 本组
病例 中, 在检 出 的腹 腔 脏 器 恶性 肿瘤 5 6例 中 , 有
3 图像 处 理 将 薄 层重 建 后 的 动 脉 期 图 像 传 人 3 卡 , 用 MP 多 平面 重组 )C R( D 使 R( ,P 曲 面 重 组 ) MI — , P THI 薄 层 最 大 密 度 投 影 ) VE N( ,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一、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原理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是结合了低张技术和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所谓低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扫描参数和注射造影剂的方式,使得扫描过程中患者的胃肠道呈现低张状态,减少了气体和食物对于影像学诊断的干扰,从而更清晰地显示胃肠道病变的情况。
多层螺旋CT则是指CT扫描仪能够连续进行螺旋扫描,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有利于更准确地展现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而三维重建技术则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重建,生成立体的影像,提高了对于胃肠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可靠性。
1. 清晰度高: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在显示胃肠道病变的过程中,由于减少了气体和食物的干扰,加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所得到的影像清晰度远高于传统的CT扫描技术。
这有利于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判断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2. 便捷性强: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采用了新一代的CT扫描仪,扫描速度更快,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重建,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角度的放大和旋转,有利于更全面地观察和评估胃肠道的病变情况。
1. 胃肿瘤: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于胃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和边界情况,有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肿瘤和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手术的规划和评估。
2. 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溃疡是胃肠道常见的病变之一,临床上对于溃疡的定位和评估非常重要。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显示溃疡的个数、大小、深度和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利于医生对溃疡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通过对4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
结果⑴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胃癌13例,结肠癌21例,直肠癌15例;中低分化腺癌39例,粘液腺癌6例,类癌4例;⑵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4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2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5例、浆膜面模糊33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22例、腹水9例。
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不仅能显示肿瘤的大小,而且能显示胃肠腔内外情况。
【关键词】肿瘤;消化道;多层螺旋CT消化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可以使消化道肿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降低其死亡率。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肿瘤的影像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27-86岁(平均50岁)。
临床表现:4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便秘;粘液血便28例,大便隐血阳性16例,呕血9例。
29例同期行胃结肠气钡双对造影,42例行胃结肠镜检查。
1.2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 optima CT520 16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扫描参数:层厚5mm,250mA,电压110KV,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60-100ml碘佛醇,流速3-5ml/s,采用造影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触发层面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平面,阈值90Hu;延迟20-30s、150s扫描获得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
本组除8例有禁忌症未做增强检查外,其余均做增强检查,有6例梗阻的病例向结肠内注入泛影葡胺。
将原始数据经3D工作站处理,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模拟内镜等多种方法观察。
多层螺旋CT_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世界复合医学2024年1月第10卷第1期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郑孝田,范柯,耿立杰[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评估CT对结肠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及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在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多层螺旋CT对T1、T2、T3、T4期诊断符合率80.00%、91.67%、100.00%、93.33%,T分期准确率93.75%;对N0、N1、N2期诊断符合率88.00%、85.29%、95.24%,N分期准确率88.75%;对M分期诊断准确率91.25%;对TNM分期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 0.91、0.83、0.81)。
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予多层螺旋CT检查TNM分期诊断准确率高,且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肠癌;术前分期;TNM分期;一致性[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94X(2024)01-0109-04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4.10.01.30Application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Scanning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ZHENG Xiaotian, FAN Ke, GENG Lijie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Jin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Yan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272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scanning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admitted to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ing from January 2020 to October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ultilayer spiral CT. Based on the surgical pathological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for preoperative TNM staging of colon cancer and the consistency with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multilayer spiral CT had a diagnostic con⁃cordance rate of 80.00%, 91.67%, 100.00%, and 93.33% for T1, T2, T3, and T4 stages, and an accuracy rate of 93.75% for T staging. The diagnostic compliance rate for N0, N1, and N2 stages was 88.00%, 85.29%, and 95.24%, and the N staging accuracy rate was 88.75%.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for M staging was 91.25%; the diagnostic results for TNM staging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urgical pathology results (kappa=0.91, 0.83, 0.81). 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NM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multilayer spiral CT be⁃fore surgery is high, and the consistency with the gold standard is good.[Key words]Multilayer spiral CT; Colorectal cancer; Preoperative staging; TNM staging; Consistency结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腹痛等,随着病情进展,肿瘤转移,可造成累及器官功能障碍[1]。
多层螺旋CT进展及临床应用

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 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
由于MSCT能将有效的单层扫描时 间缩短至0.25s,甚至0.125s,在采集 容积数据后可进行连续成像,几乎可 达到心脏实时成像的水平,而不必应 用对比剂。所以,应用低剂量射线可 行心脏的CT透视检查,这有助于下一 步开展CT的心脏介入治疗。
2 、心肌灌注成像
一、 CT机发展简史 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 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 四、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越性: 1大大提高了时间分辨率。 2 提高了Z轴的空间分辨率。 3 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 4 可在任意间隔重建重叠图像。
局限性:
1 扫描层厚薄,范围扩大,必然 接受的射线剂量必然增加。
2 每个病人的图像数据大大增加 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另一方面, 后处理软件的更新需进一步优化, 而不是仅有某种功能,关键是能满 足临床和科研的实际需要。
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 扫描功能,配以强大的后处理软件, 极大地拓宽了CT在临床和科研中地 应用范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MSCT可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期 主要分支血管近段的粥样硬化斑块,并且 根据斑块的密度可大致判断斑块的类型 (例如,软斑块,中间斑块和硬斑块), 能可靠地鉴别富含脂质的斑块与富含纤维 的斑块,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有一定帮助。
曲面MPR显示软斑块的位置范围及冠 脉腔内的情况
(3)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价
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 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 构,可评价支架有无明显变形。另外,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支 架两端的血管发生狭窄较常见, MSCT对其显示和定量评价具有优良 价值。
MSCT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均足够 高,成像范围较大,应用对比剂后行动态 灌注扫描,通过对心肌、心腔或大血管的 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可求出单位体积(重 量)下心肌血流灌注的绝对值。是目前研 究的热门课题和今后CT成像的发展方向之 一。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种为容积重建 ( v o l u m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V R) , 可 以
例、 混 合型腺癌2 例、 淋 巴瘤 4 例。 1 . 2 检查 方 法 2 2 例采 用 A q u i l i o n 1 6 排螺旋C T ( 由 E t 本东芝 公司生产 )扫描 , 3 4 例 采用 L i g h t S p e e d 8 排 螺旋 C T ( 由美 国G E 公 司生产 ) 扫描。 对 于无梗 阻症 状
获得 彩色 图像 ;另 一种 方法 为 最大 密度 投影 ( m a x i —
mH m i n t e n s i t y p r o j e c t i o n , MI P ) , 可 以获 得 黑 白 图像 。 两种方 法 都能显 示肿 瘤供 血血 管 ,同时 能显示 肿瘤
① 肿 瘤定 位 : 主要 为供血 血管 的来 源 , 增 粗 的供血 血
部 的应用 已不 再局 限 于对腹 部大 血管 本身病 变 的诊
断 和评价 . 而 已经逐 渐扩 展 到 中小 血管 。 本 次研 究收
集 经 临床 或 病 理 证 实 的 消化 道 肿 瘤 5 6 例 ,分 析 其
MS C T A 表现, 探讨MS C T A 在肠道 肿瘤诊 断 中的应用 。
分: 十 二指 肠 1 例、 空肠l 例、 回肠2 例、 回盲 部 3 例、 升
结 肠5 例、 结肠 肝 曲2 例、 降 结肠 3 例、 乙状 结肠 l 2 例、
直 肠 乙状 结 肠9 例、 直肠1 7 例、 胃肠 多发 1 例: 按 良恶
性肿瘤分 : 良性 4 例、 恶性5 2 例; 按 病理分 : 腺 癌4 4
欧乃派 克针 ( 由上海通用 电气药 业生产 ) 3 0 0 mg I / mL , 经肘 静脉 注射7 5 — 1 0 0 m l ,注射速 率 为3 . 0 ~ 3 . 5 ml / s , 利 用S ma r t P r e p 软 件监 控腹 主动 脉 的腹 腔 干水 平 C T 值, 触 发 阈值 1 5 0 H u 、 延 迟5 ~ 6 s 开始 扫 描 , 必要时 , 间 隔3 2 ~ 3 8 s 再行静脉期扫描 . 3 ~ 4 mi n 后 行 延迟 期 扫描 。 1 . 3 图像后 处 理 选 择 动脉 期原 始 数据 , 将 横 断 面 图像 采用 2 . 5 mm 层厚 、 0 . 4 ~ 0 . 5 m m间隔 减薄 . 传至G E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7 8例 冠 心 病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作 为 观 察
合物 , 被动脉壁的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
细 胞 , 于 血 栓 形 成 , 促 进 动 脉 粥 样 硬 利 并 化 的 发 生 。D —D 为 交 联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组, 7 以 8例正 常健康 患者为对照组 , 用不
肿瘤主要为腺癌 、 肉瘤及类癌 3种 。小肠 良性肿瘤主要发 生于 空肠 , 其次 为 回肠 , 十二指肠 较 少见 。肿瘤 可单 发 或 多 发 。
在 恶 性肿 瘤 中 , 肠 肉瘤 的好 发 部 位 自上 小
腹部 。腹痛初 为钝痛 、 痛或 胀痛 , 后 隐 餐 加重 , 常伴 有肠 呜。随着 病变 发展 , 晚 至
操作说 明进 行检 测 ; 血脂 系列 检测 仪 为 Dm nt nR L全 自动生 化分 析 仪及 原 ie eo X i 装试剂 , 中包括血清胆 固醇 ( C) 高密 其 T 、 度脂蛋 白 ( D H L—C) 甘 油 三酯 ( G) 、 T 及 低密度脂 蛋 白( D L L~C) D一二聚体 ( ; D
张 东 晖
8小时以上 ) 采取肘静脉血 5 l室温放置 m, 3 钟后 以 30 r分离 心 1 0分 00! 5分钟 分 离 血 清 , 置 一2 ℃。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余 0
( C 用 化 学 发 光 免 疫 法 检 测 , 原 装 H Y) 用
450 7 0 1河南 开封 市第一人 民医院
右 , 肠 恶性 肿 瘤 则 更 为 少 见 , 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胃 肠 小 约
腹部肿块 , 大小不一 , 小者有数厘米 , 者 大
有 1 e , 态多 不规 则 , 结节 感 , 0r 形 a 有 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CT表现
脾脏:低于肝脏密度,厚度小于4cm,前 后径小于5个肋单位。 肾脏:轮廓光滑,实质呈均匀密度(低于 脾),肾盂肾盏无扩张积水。 腹膜后:血管周围清晰。
肝肿瘤分类
良性与恶性;原发与继发 。
良性最常见为海绵状血管瘤,少见的有肝
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错构瘤等。
恶性有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等。
胰岛细胞瘤CT表现
平扫: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类圆形,常由于 病灶较小不引起轮廓改变而漏诊,对超过3mm以上 的局限性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常规 CT 检查诊 断胰岛素瘤时胰腺轮廓的变化可作为定位诊断的 重要根据。 增强:动脉期、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持续时间 长,常规CT检查时不易发现此种改变。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位于胰体尾部,平扫多为 较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较大,界限可清楚或不甚 清楚,轻微或内部无强化及边缘强化明显,对附 近组织少有侵犯。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CT表现
大多无特异性 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 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密度渐低。 病变中央疤痕组织和放射状纤维分隔无增强 (车轮状),延迟期可强化,为其CT特征。
FN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FNH容易被发现,有时难与肝癌、肝腺瘤 等鉴别。 CT出现“星状疤痕征”可做出诊断。 放射性核素及特殊MRI造影剂(例如菲立磁 等)具有特异性表现(Kupffer细胞)。
肝左叶巨块型肝癌
同一病人血管成像
多发结节型
弥漫型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侵犯IVC
肝癌侵犯IVC
胆管细胞癌
指发生在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 于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呈少血供型。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块,胆管阻塞 出现黄疸。常有胆管结石病史;AFP阴性。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 病因不明,多见于女性。 病变主要由正常肝细胞、胆管、肝巨噬细胞等组 成,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 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 病变内可见星状纤维疤痕,向周围呈放射状分隔, 隔内含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 一般无症状,肿块大者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偶有 破裂出血等。
胆囊癌
胆囊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发生于胆囊 颈或底部。 绝大部分为腺癌;80%呈浸润性生长, 20%呈乳头状生长。 早期限于胆囊,晚期侵犯邻近器官及远处 转移。
胆囊癌CT表现
分三种类型 1.胆囊壁增厚型:壁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 2.腔内型:呈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 3.肿块型:囊腔全被肿块占据形成软组织块。 影像表现 1. 增强后肿瘤及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 2. 邻近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征象。 3. 有时伴胆囊结石。
平扫 增强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造影CT 动脉造影(CTA)、静脉造影等。
正常CT表现
肝脏:实质均匀等密度,血管分布走行均 匀,密度略低,肝内胆管不显示。 胆囊:内部均匀低密度,壁薄,长条形或圆形 胆总管:位于门静脉前外方,直径小于10mm 胰腺:界限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 胰管不显示,胰小叶钩突呈三角形
同一病人血管成像
转移性肝癌
发病率仅次于HCC,AFP(-)多发结节, 大小不等,易坏死、囊变、出血、钙化 转移途径 1.直接侵犯 2.经肝门部淋巴结 3.经门静脉 4.经肝动脉
肝转移瘤CT表现
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病灶,囊变、钙 化等;边界不清或清楚。 增强后肿瘤强化,境界清楚。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 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 肝实质。
胆管癌CT表现
胆管壁增厚、肿块 胆道扩张 梗阻端形态 周围浸润、远处转移征象
肝门胆管癌
胆道梗阻的CT表现
【胆管扩张】 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即可认为有胆道梗阻。 CT显示扩张准确率达98%~100%。 正常肝内胆管一般不显示,直径3mm以下,直径 达5mm诊断之。 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cm以上。 炎性狭窄—胆管扩张程度轻,呈枯枝状或残根状; 恶性肿瘤—胆管中、重度扩张,呈软藤状。
胆管癌
指左、右肝管以下的肝外胆管癌。80%为腺癌。 上段胆管癌(肝门部癌):源于左右肝管及汇合 部、肝总管。占肝外胆管癌50%。 中段胆管癌:源于肝总管胆囊管汇合部以下至胆 总管中段。 下段胆管癌:源于胆总管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 肠壁内段的肿瘤。 右上腹痛、进行性黄疸,陶土样大便。 生长方式:结节型、乳头型、浸润型。
胆管细胞癌CT表现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 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 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 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肝右叶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门脉右支
同一病人血管成像
肝左叶胆管细胞癌侵犯肝左动脉及静脉
原发性肝癌
90%为HCC,男性多,30~60岁。与乙肝、 肝硬化密切相关,AFP多(+),主要由肝 动脉供血,90%血供丰富,易转移 病理分型 1.巨块型≥5cm 2.结节型<5cm 3.弥漫型<1cm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4.小肝癌:单个结节(或两个之和)<3cm
肝癌CT表现
平扫:低密度,密度均匀与或不均匀。 增强:肿瘤内造影剂“快进快出” 1.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及平衡期呈相对 低密度。 2.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等)。 3.肿瘤血管及肝内血管受侵犯。例如:肝动 脉-门静脉分流,门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内 瘤栓,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 4.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可靠征象。
多层螺旋CT在上腹部 肿瘤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优势
时间分辨率高,运动伪影明显减少。 Z轴上的空间分辨率高,64层以上CT实现了 各项同性,可以进行任意角度多平面重组 和三维重建。 大范围的亚毫米覆盖。 多脏器联扫。
上腹部CT的检查技术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15~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葡胺或温开水500ml。
胰腺肿瘤
【外分泌性肿瘤】
胰腺囊腺瘤:分浆液性和粘液性;
胰腺癌:最常见,多源于胰管上皮,好发于胰头。
前者小,系良性,后者大有恶变倾向。
胰腺癌
胰腺最常见的肿瘤。 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梗阻性黄疸。 胰头癌常见,且症状出现较早。 绝大多数源于胰管上皮,极少部分源于腺泡上皮。 常局部侵犯(血管、神经、邻近脏器)或远处转移 (血行、淋巴),肿瘤包绕血管及血管变性或闭塞 是手术不能切除的征象。 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脾脏淋巴瘤
脾转移瘤
病理与临床
脾血管丰富但少发生转移。 多来自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肺、乳腺、胰腺、胃 肠道、卵巢和骨癌等。 多数为血行转移,少数为直接侵润和种植。 脾转移多见于晚期癌,应注意肝、胰和淋巴结 受累情况。
脾血管瘤
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腹 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1.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2.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 3.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海绵状血管瘤
中年女性多见。 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 肿瘤由扩张的异常血窦和不完全间隔(纤
维组织)组成,形成海绵状结构。 偶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 瘤可出现囊性变。 临床可无症状,病灶大、近包膜多有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平扫:肝内低密度灶,轮廓清楚,密度均匀, 少数不均匀。 增强: ①早期(动脉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 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 近,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时间延长,增强范围向病变中央推近。 ③实质期及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 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胰腺癌CT表现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 胰腺密度:多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也可等 密度。 增强:少血供,呈相对低密度,有助于发现较小 的肿瘤。 胰头癌可见胰体、胰尾萎缩。
胰腺癌CT表现
胆、胰管梗阻:胆总管、胰管同时显示,称 “双管征”。 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与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 包饶血管、血管变形及血管内癌栓。 肿瘤侵犯周围脏器:胃肠道、网膜、系膜、脾 脏等。 肿瘤转移:血行—肝脏等;淋巴—腹膜后、肝 门区及胃周。
胰头癌:双管征
胰头癌,十二指肠雍积
胰腺癌包埋腹腔动脉及分支、淋巴结转移
胰腺囊性肿瘤
分浆液性和粘液性囊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多较小,良性,常位于胰头, 有无数小囊构成,浆液透明。 粘液性囊性肿瘤较大,为恶性或潜在恶性肿 瘤。胰体尾部多见,为单囊或及个大囊,囊 内分隔。小肿瘤多为良性。发现壁结节多提 示囊腺癌可能性大,远处转移为癌可靠征象。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粘液性囊腺癌
胰岛细胞瘤
胰岛细胞瘤多数为良性肿瘤,分有功能及无功能 两大类 有内分泌功能者60-75%为胰岛素瘤,90%为单发, 10% 为多发,一般 <2cm ,胃泌素瘤占 20% ,其它少 见的有胰高血糖素瘤、VIP(舒血管活性肽)瘤等 无内分泌功能者在年青妇女中多见,往往生长较 大而无症状,可压迫邻近脏器并有肝内转移。影 像学检查在于明确肿瘤的部位,肿瘤向周围的扩 散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和肝脏的转移等
恶性淋巴瘤
分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继发 常见,原发少见。 病理分四型:均匀弥漫型、粟粒结节型、 多肿块型和巨块型。 左上腹痛和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
脾脏淋巴瘤CT表现
脾脏弥漫性肿大,无特异性。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大于1cm, 单发或多发。 轻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