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内容,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分析易错点提示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对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解)析直】1接.细参胞与外内液环包境括的血系浆统、有淋四巴个、;组织液,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作用;
②表示用2.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考点七 五
1.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考点三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 况如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
细胞 外液 理化 特性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温度: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与汗腺等活动有
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
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
延,都是专用名词。需要注意的是:(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件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
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渗透压失衡
组织细胞破裂
血浆PH的调节分析——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1.判断哪些地方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肺泡,细胞质,呼吸道,肾小管内液,肾小球 内液,输卵管
2.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蛋白质纤维,纤维蛋白原,呼吸 酶,蛋白质水解酶,体液中的溶菌酶,神经递质,糖原, 激素,抗体,载体蛋白,淋巴因子
3.判断哪些反应在内环境? 细胞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水解供能,DNA复 制,消化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突触间隙,乳酸与碳 酸钠反应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进入血液后,不会使血液pH改变因为
使
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 蛋白 酸质
② ①
③
④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糖尿病 严重腹泻 感冒发烧 高原反应 组织水肿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血氧过低,体内缺氧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过高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及其稳态 生理学课件

60% 体液
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40% 血浆 5%
组织液 15%
一、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的环பைடு நூலகம்---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中最重要、最活跃 的部分是血浆。
1857年正式提出生 物“内环境”概念
1932年《身体的智慧》一 书明确提出内稳态理论
二、内环境稳态
概念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 (血浆pH7.35-7.45、血浆渗透压280-320mmol/L、
成人血小板数(100-300)×109/L )
二、内环境稳态
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种器官功能正常发挥和 各种调节活动正常进行。
三、临床应用
健康
疾病
(处于稳态) 药物 (偏离稳态)
抽血化验:了解内环境的变化,为疾病 的诊治提供依据
思考题
如何维持内环境处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及其组织与细胞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是人体能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细胞、器官和系统三个层面探讨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一、细胞层面的稳态调节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内质网的调控来实现。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通过这些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可以调节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浓度差,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和折叠等过程。
内质网还参与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稳定。
细胞膜和内质网的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并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稳态调节对于整个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以肾脏和肺脏为例,介绍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
肾脏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肺脏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也参与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肺脏通过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肺泡是肺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周围血管紧密联系,通过肺泡膜的通透性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活动,肺脏能够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和器官层面,各个系统之间也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稳态。
以下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例,介绍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体液中除了水以外,还包括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其中,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血浆和淋巴占体液的1/3,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2、血浆和组织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而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
3、淋巴:淋巴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液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是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4、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量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与淋巴与血浆的含量相近,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于Na+和CI—,而血浆渗透压则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同时,细胞外液还具有酸碱缓冲对,可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pH值保持稳定;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6、内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交换。
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直接与外界相连,属于外环境。
7、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排除细胞内特有的物质、排除细胞膜上的成分、排除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不能改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9、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神经系统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相互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1〕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2〕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3〕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4〕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5〕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6〕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7〕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8〕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_不参与
〔9〕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0〕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1〕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2〕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13〕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14〕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15〕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16〕寒冷时,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17〕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18〕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的增加
〔19〕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20〕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21〕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22〕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3〕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24〕血浆可来源于组织液回渗或者淋巴管静脉汇入
〔25〕组织液可来源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和淋巴
〔26〕在内环境中,可以找到淋巴因子,血红蛋白,激素等
〔27〕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和黏膜、器官中
〔28〕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29〕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30〕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