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简单介绍
机器人控制系统介绍

机器人控制系统介绍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对机器人进行设计、建模、分析、开发、测试以及实施等全方位控制的系统。
它是由控制器、运动控制器、相应的驱动电路、执行机构等组成的。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动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机器视觉、通信总线、人机交互界面等。
其中,运动控制器是机器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控制机器人的各个关节,使其按照预设的轨迹运动。
控制器是机器人连续运动的关键,通常使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
除了所述的组成部分外,机器人控制系统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定位和控制。
在定位方面,机器人控制系统是通过传感器来获取机器人在空间位置、姿态和速度等相关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调整机器人下一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使其能够准确地达到目标位置。
在控制方面,机器人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器将运动控制指令传达给机器人的执行单元,控制机器人达到所需的运动方式。
1、提高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效率。
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使机器人的操作速度和精度达到很高的水平。
2、降低对人力的依赖。
有了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操作。
3、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使得机器人可以处理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例如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
总之,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的核心之一。
通过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机器人将会在制造、服务、医疗、军事等领域更为广泛地应用。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引言在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家用电器、交通工具还是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控制系统的应用。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检测和处理,以及对输出信号的控制,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帮助读者对控制系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什么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输入信号、处理器、执行器和反馈组成的一种系统。
输入信号是指输入到系统中用来控制系统行为的信号,可以是从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也可以是手动输入的指令。
处理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的核心部分,它根据输入信号和系统内部的算法决策,生成输出信号。
执行器是负责执行输出信号的设备,根据输出信号改变系统的状态。
反馈是通过测量系统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控制器的工作状态。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闭环过程。
首先,输入信号传输到处理器中。
处理器分析、计算和决策,生成相应的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被执行器执行,从而改变系统的状态。
同时,系统的输出信号被反馈回来,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调整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这个闭环的过程不断进行,使得系统能够动态地调节和控制。
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组成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输入信号、处理器、执行器和反馈。
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是控制系统的输入,它提供了控制系统操作的指令或者实时数据。
输入信号可以来自传感器、人机交互界面或者其他外部设备。
传感器可以采集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量,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人机交互界面可以通过按钮、开关、触摸屏等方式输入指令。
处理器处理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根据系统内部的算法决策产生输出信号。
处理器可以是数字处理器或者模拟处理器,根据控制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
处理器将输入信号与控制算法相结合,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生成输出信号。
控制系统简介介绍

05
CATALOGUE
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工业机器人控制
精确性
工业机器人需要精确控制位置和速度,以确保其能够准确 地执行各种任务。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实现机器人的高精度运动控制。
编程灵活性
控制系统提供友好的编程接口,允许工程师根据具体需求 对机器人进行编程,满足不同的生产线和工作场景。
闭环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
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在闭环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会被测量并反馈 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形成控制误差。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个误差来调 整系统的操作,以达到减小误差,使输出接近参考输入的目的。
应用场景
闭环控制系统适用于那些需要精确控制输出量,或者系统的输出特性会随着环境 、负载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场合。例如,温度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
离散控制系统
用于处理离散时间信号,如数 字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
用于处理连续时间信号,如模 拟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
• 重要性:控制系统在工程、科学、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核 心作用,通过实现自动化、优化性能、提高稳定性等方式,极 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
应用 工业生产:如机器人控制、自动化生产线、质量控制等。
目标
控制系统的目标是确保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生产过程 等)的行为与期望的行为相匹配,并维持这种匹配在可接受 的范围内,以实现性能优化、稳定性、安全性等。
控制系统的类型和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
这类系统只根据预设的输入进 行操作,不对被控对象的输出
进行反馈调节。
闭环控制系统
这类系统通过将被控对象的输 出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根据 误差进行调节,形成一个反馈 回路。
控制系统介绍

控制系统介绍
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和调整工程或系统输入、输出变量的系统。
它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其他相关元素组成,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然后根据预定的准则和算法,对执行器进行命令和调整,从而实现对输出变量的控制和调节。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控制规律进行操作,没有对输出进行实时调节和测量反馈。
而闭环控制系统则会利用传感器测量输出变量,并将这些测量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对输出进行调节。
控制系统应用广泛,涵盖各个领域,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力系统、环境控制等。
在工业自动化中,控制系统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现代控制系统通常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算法,例如PID控
制器、模糊控制、最优控制等。
这些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更高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和调整工程或系统输入、输出变量的系统,它能够提高工程或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
DCS控制系统介绍

DCS控制系统介绍
DCS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一种基于现代技术的集散控制系统,它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领域,用于控制和监控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和设备,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DCS控制系统由多个分布在各个生产单元的控制器组成,这些控制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控。
每个控制器负责管理一定范围的生产设备和参数,通过与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连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DCS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集中管理系统,它由工程师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编程,定义各种控制策略和逻辑,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集中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个控制器的运行状态,收集和处理生产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DCS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器通常由工控机或PLC等硬件组成,它们负责执行集中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策略,控制各种生产设备的运行和参数调节。
分散控制器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协调与同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DCS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采用冗余设计和故障恢复机制,可以保证系统在出现故障时快速恢复,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DCS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DCS控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多任务处理、模块化设计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可以满
足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的自动化控制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保证生产质量,是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控制系统的介绍

控制系统的介绍1,控制系统的分类工业控制有三大类系统,1),DCS ,2),PLC ,3),PC 为基础的系统。
DCS 主要完成模拟量的控制,它有完整的控制算法,最常用的是采用功能块的组态方式,占控制市场41%,PLC 主要完成开关量的控制。
采用梯形图的编程方式。
占市场份额47%,PC 为基础的系统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系统。
人机界面和控制器都是PC 。
硬件和软件都是通用的,在模拟量和开关量控制方面都比较方便。
有人担心,在安全方面是否不如DCS 、PLC 。
系统开放性能很好。
占市场份额10%。
2,控制系统的硬件;新的系统称为三级硬件,两级网络。
系统的硬件分别是I/O 卡件,控制器和人机界面。
I/O 卡件采集现场来的数据。
老一代的系统的控制器有操作系统、控制算法,如PID 、三角函数、手/自动切换、线性化、滤波、优化、史密斯预估、矩阵加、矩阵乘等,把它用功能块的形式表示。
存在ROM 中。
控制策略存在EEPROM 中,可以根据不同工艺改写。
从现场仪表读进来的数据存在RAM 中。
周期性的改写。
人机界面给操作人员提供观察系统运行的手段。
人机界面如操作员站、历史数据库、工程师站、动态数据服务器和优化计算站。
3,DCS 的系统结构,指的是网络的物理形式,控制器和人机界面采用网络连成一个系统。
老一代系统网络是专用的。
结构形式有总线形、环形和星形的。
新一代的系统采图1 DCS 的结构用以太网。
很多块I/O 卡件也可以用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
老一代的系统I/O 卡件和控制器大多采用串形连接或采用并行连接。
如N90、INFI90就采用并行的方式与控制器连接。
新一代的系统是现场总线和控制器连接。
4,控制器;控制器是DCS 的核心。
N90的控制器按照存储容量和CPU 芯片的区别分为COM0X ,MFC0X ;INFI90的控制器有MFP0X 、MFP1X 和BRC 。
BRC 与前面的控制器有比较大的区别。
它间接的能与现场总线相接。
VAV控制系统介绍

VAV控制系统介绍VAV,全称变风量(Variabel Air Volume)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空调系统,用于调节和控制建筑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和湿度。
VAV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VAV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是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调整送风量以保持温度恒定,从而提供节能的空调解决方案。
VAV系统由多个空调终端设备组成,每个设备管理特定的区域。
每个终端设备由一台风机和一个可调节的风阀组成,通过调整风阀的开合程度来调整送风量,同时终端设备会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调节。
VAV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风源设备,空气处理设备,风管系统,终端设备和控制系统。
风源设备一般由冷水机组或者风冷式蓄冰装置组成,用于提供冷热源。
空气处理设备通过空气过滤、除湿、加湿和新风处理等方式,处理送入建筑物的新风和回风,并通过风管系统输送到各个终端设备。
风管系统将空气从空气处理设备传送到各个终端设备,并将用过的空气排出。
终端设备包括变风量盒、排风盘管和风口等,用于将空气送入和排出特定的区域。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VAV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风机速度、风阀开合程度、温度和湿度等参数。
VAV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空气处理设备将处理好的空气送入风管系统,并通过风管系统输送到各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将送风量根据室内需求进行调节,满足不同区域的温度需求,并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等参数。
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参数和预设的设定值,控制风源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运行,以达到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能源效益。
1.节能性:VAV系统通过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送风量,避免了传统空调系统常见的全开或全关的方式,从而大大减少了冷热源的运行时间和能源消耗。
2.灵活性:VAV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区控制,从而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独立控制。
这样可以根据各个区域的温度需求和使用情况,调整送风量和温度。
控制系统介绍

控制系统介绍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任何感兴趣或可变的量。
控制系统同时是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而实施的,控制系统使被控制对象趋于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
例如,假设有一个汽车驱动系统,汽车的速度是其加速器位置的函数。
通过控制加速器踏板的压力可以保持所希望的速度(或可以达到所希望的速度变化)。
这个汽车驱动系统(加速器、汽化器和发动机车辆)便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2.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组成、特性和相互间的信号联系,一般都采用方框图。
每个方框表示组成系统的一个环节,两个方框之间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信号联系;进入方框的信号为输入环节,离开方框的信号为输出环节。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3.控制系统的分类1)机械控制系统机械控制系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机械控制系统利用杠杆、棘轮、凸轮、齿轮、链轮、链条、齿条、螺母、丝杠等机械零件,以杠杆传动、棘轮传动、凸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链轮链条传动、螺母丝杠传动等机械原理来实现目标控制。
机械控制系统属于硬碰硬的控制方式,一种机械控制系统只能控制特定目标,因此工作可靠,但机械磨损将影响其控制精度及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机械控制装置只能进行近距离控制,无法进行远距离控制;机械控制装置的响应速度比较慢。
蒸汽机、内燃机、制钉机等是机械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
2)气、液控制系统气、液控制系统也称为气、液压控制系统,因为它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压力来实现控制功能的。
气、液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放大能力,液压机是其典型应用;气、液控制系统可以进行一定距离的控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气、液控制由于工作压力高,因此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3)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电气控制系统是以电工学、电子学、电路分析理论为基础,利用电气元件和电子元器件所构成的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具有可以进行远距离控制、柔性强、质量小、成本低、调整方便等优势,因此目前应用十分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E”控制系统简单介绍我厂#1、#2机组自投入“ACE”控制以来,一直受到“双细则”的考核,现将“ACE”的基本定义及如何考核进行说明。
1、AGC简介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现代电网控制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指以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来适应负荷波动的闭环反馈控制。
AGC的四个基本目标:a) 发电出力与负荷平衡。
b) 保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
c) 区域联络线潮流与计划相等。
d) 区域内发电厂之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通常AGC指4个目标中的前3个,特别是第2、3个,包含第4个的AGC称为AGC/EDC。
2、分区控制误差(Area Control Error),即ACE:ACE = K i ∆f + ∆P tie. iACE 理解上等同于频差,不同是还要考虑调节联络线交换功率偏差∆P tie.i=∆P tie.i.a- ∆P tie.i.s,即实际值减计划值。
(方向为流出为正)。
控制方式包括:①定频率控制(自动调频):ACE = K i∆f②定交换功率控制:ACE = ∆P tie.i③联络线控制偏差模式:ACE = K i∆f + ∆P tie.i④自动修正时差控制模式:ACE = K i∆f + ∆P tie.i+ K t∆t,∆t指与频率密切相关的电钟与标准的天文时间的偏差。
⑤自动修正交换电能差控制模式:ACE = K i∆f + ∆P tie.i+ K w∆w,∆w指在规定的合同时间内联络线传输电能与合同数额的偏差。
⑥自动修正时差和交换电能差控制模式:ACE= K i∆ f+ ∆ P t i.e i+ K t ∆ t+ K w∆ w3、AGC分区调频实际的分区调频方程式:“ACE 积差”调节法:⎰ ACE dt + ∆ P i= 0由于是积差调节,当ACE=0 时,分区调频过程结束,各个区的出力∆P i不再变化。
ACE=0 表示∆f=0、∆P tie .i=0,实现了AGC 的2、3 个目标。
分区电网的调频特点:区内负荷的非计划变化,主要由该区域内的调频厂自己负责,其它区的调频厂只是支援性质。
因此应维持联络线的交换功率。
对于A、B 区域电网,B 区负荷增加a) 最初,调速器来不及动作,由发电机组的转动惯性提供能量,系统频率下降,∆f < 0 。
b) 负荷调节效应起作用,同时A、B 区域电厂的调速器都动作,增加出力,参加频率的一次调整,满足功率平衡,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频率恢复到某个水平(低于额定值)。
c) 一次调整结束后,联络线上出现了功率增量∆P AB> 0,同时∆f < 0,A区电网据此(异号)可判断负荷变动发生在非本区,而B区电网发现(∆P BA< 0、∆ f < 0)同号可判断是本区的负荷变化。
此时AGC发现∆P BA、∆f 异常,就开始动作。
d) 调频方程式为:(K i∆f + ∆P tie.i+ ∆P i)=0A 区:由于∆P BA、∆f 异号,故选择合适的频率偏差系数K i可使得(K i∆f + ∆P tie. i)≈ 0,调频器按照调频方程式动作,最终A区调频机组的出力增量∆P i ≈0 ;A 区调频出力不变。
B 区:由于∆P BA、∆f 同号且为负,故调频器按照调频方程式动作,最终B区调频机组的出力增量∆P i >0 ;B 区出力增加。
频率偏差系数K i的确定:①如果K i等于区域的自然频率系数K S(即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等于机组单位调节功率与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之和),则是最好。
此时,没有负荷变化的区域,经过频率的一次调整后ACE自然为0(|K i∆f|= |K s∆f|= P tie. i,∆f < 0),不会出现新增的调频功率((K i∆f + ∆P)=0,则∆P i= 0)。
(设想联络线增加功率好比系统增加新的负荷一tie .i样);而增加负荷的区域((K i∆f + ∆P tie.i)<0,则∆P i>0 ),系统一次调整增加的功率将用于联络线功率和负荷功率。
②如果K i> K S,此时,没有负荷变化的区域,经过频率的一次调整后ACE小于为0(|K i∆f|>| K s∆f|,∆f < 0),会出现新增的调频功率((K i∆f + ∆P tie. i)<0,则∆P i > 0)。
而增加负荷的区域,系统ACE负得更多((K∆f + ∆P tie. i)<0,则∆P i > 0),会更快调节出力。
i③如果K i< K S,此时,没有负荷变化的区域,经过频率的一次调整后ACE大于0(|K i ∆f|< | K s∆f|,∆f < 0),会减小调频功率((K i ∆f + ∆P) > 0,则∆P i < 0)。
而增加负荷的区域((K i ∆f + ∆P tie. i) <0,则∆P tie. i>0),系统ACE负得小,会减慢出力的调整。
i4、AGC总体结构及其实现单台发电机组的AGC 系统示意图P zd输电线功率的整定值;f zd系统频率的整定值;f 系统频率的实际值;B f频率偏差(修正)系数(即Ki)K(S)外部控制回路P c由频率、功率偏差等确定的设定调整功率;N(S)内部控制回路(控制调整调速器的阀门开度);多台发电机组的AGC 系统示意图发电机组的设定调整功率的分配方式:Pci= p bi+ αi (∑=n i1p Gi+ACE -∑=n i1P) 或P ci= p bi+ α i (∑=n i1p Gi+ACE -∑=n i1P bi) +βi ⋅ACE其中:P ci各台发电机的设定调整功率P bi各台发电机的基点经济功率;P Gi每台发电机的实际输出功率α i 经济分配系数β i 调整分配系数当频率偏差和功率偏差为0时(即ACE),设定调整功率就与发电机总的实际输出功率相等。
结合了自动调频和经济分配。
一般EDC每5min修改一次P bi和αi。
AGC 主要包括二部分:①负荷分配器:根据电力系统频率和其它有关的测量信号,确定发电机组的最佳设定输出功率。
②发电机组控制器:根据负荷分配器确定的最佳设定输出功率,控制调速器的调节特性,使发电机在电网额定频率下所发出的实际输出功率与设定的输出功率相一致。
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数字遥测遥控实现示意图AGC的实现:①测量:系统频率、联络线功率、发电机功率②测量周期:2~4s③数字计算:控制回路、负荷分配回路 发电机的设定调整功率信息。
④AGC指令下发的循环周期:小于10s5、关于AGC性能指标计算及补偿考核度量办法:定义两类AGC补偿考核指标,即可用率、调节性能:a、可用率反映机组AGC功能良好可用状态;b、调节性能目前考虑调节速率、调节精度与响应时间等三个因素的综合体现;各类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可用率月有效时间时间可投入AGC =A K其中可投入AGC 时间指结算月内,机组AGC 保持可用状态的时间长度,月有效时间指月日历时间扣除因为非电厂原因(含检修、通道故障等)造成的不可用时间。
(2)调节性能①调节速率调节速率是指机组响应设点指令的速率,可分为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 (,) (,)()Ei j Si j di j Ei j Si j Ei j Si j i j Ei j Si j di j Ei j Si j Ei j Si j di j P P P P P T T v P P P P P T T T -⎧∉⎪-⎪=⎨-⎪∈⎪--⎩式中v i,j 是机组i 第j 次调节的调节速率(MW/分钟),P Ei,j 是其结束响应过程时的出力(MW ),P Si,j 是其开始动作时的出力(MW ),T Ei,j 是结束的时刻(分钟),T Si,j 是开始的时刻(分钟),P di,j 是第j 次调节的启停磨临界点功率(MW ),T di,j 是第j 次调节启停磨实际消耗的时间(分钟)。
K 1i ,j =v i,j /v N,i式中,v N,i 为机组i 标准调节速率,单位是MW/分钟,其中:一般的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汽包炉的火电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5%;一般的带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火电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2%;循环流化床机组和燃用特殊煤种(如劣质煤,高水分低热值褐煤等)的火电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超临界定压运行直流炉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0%,其他类型直流炉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5%;燃气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4%;水力发电机组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0%。
j i K ,1衡量的是机组i 第j 次实际调节速率与其应该达到的标准速率相比达到的程度。
②调节精度调节精度是指机组响应稳定以后,实际出力和设点出力之间的差值。
,,,,,,,()Ei j Si j T i j i j T i j Ei j Si j P t P dtP T T -⨯∆=-⎰其中,ΔP i,j 为第i 台机组在第j 次调节的偏差量(MW ),P i,j (t)为其在该时段内的实际出力,P i,j 为该时段内的设点指令值,T Ei,j 为该时段终点时刻,T Si,j 为该时段起点时刻。
K 2i ,j =ΔP i,j /调节允许的偏差量式中调节允许的偏差量为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1%。
,2i j K 衡量的是该AGC 机组i 第j 次实际调节偏差量与其允许达到的偏差量相比达到的程度。
③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EMS 系统发出指令之后,机组出力在原出力点的基础上,可靠地跨出与调节方向一致的调节死区所用的时间。
即,10,65up down i j i j t T T t T T =-=-和K 3i ,j =t i,j /标准响应时间式中,t i,j 为机组i 第j 次AGC 机组的响应时间。
火电机组AGC 响应时间应小于1分钟,水电机组AGC 的响应时间应小于20秒。
j i K ,3衡量的是该AGC 机组i 第j 次实际响应时间与标准响应时间相比达到的程度。
④调节性能综合指标每次AGC 动作时按下式计算AGC 调节性能(其中考虑到AGC 机组在线测试条件比并网条件更苛刻,因此对调节速率指标的要求降低为规定值的75%)。
K p i ,j = K 1i ,j /(0.75×K 2i ,j ×K 3i ,j )式中,j i p K ,衡量的是该AGC 机组i 第j 次调节过程中的调节性能好坏程度。
调节性能日平均值ipd K⎪⎪⎩⎪⎪⎨⎧=>=∑=)0(AGC 1)0(AGC 1,n i n i n K K n j j i p ipd 未被调用,机组被调用,机组式中,ipd K 反映了第i 台AGC 机组一天内n 次调节过程中的性能指标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