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陈情表学案 07鲁人版必修3
第三高中语文 陈情表(第三课时)教学案 鲁人

A.逮奉圣朝〔及、至〕沐浴清化〔蒙受〕
B.供养无主〔主人〕辞不赴命〔牺牲〕
C.寻蒙国恩〔寻求〕拜臣郎中〔医生〕
D.刘病日笃〔病重〕告诉不许〔告知〕
3.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句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二、探究
研读课文3、4段。
〔一〕文言知识
1、重点实词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听臣微志
庶刘幸运
保卒余年
2、古今异义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通假字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二〕归纳分析
1、第3段作者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治国纲领,.其内容是什?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D.朝廷催促李密赴任非常紧迫,李密仍坚守“乌
鸟私情〞,辞不赴命。他的做法符合情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⑵欲苟顺私情,那么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四、稳固提升
稳固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习指导
即时感悟
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
小组,互相补充
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
独立考虑;
积极讨论。
。
3、第4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是什么?
4、本文中有很多短语如今已经成了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
三、当堂达标
1.以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哪一项哪一项
A.险衅xùn闵凶பைடு நூலகம்ǐn门衰祚薄zuò
B.期功qī夙遭sù茕茕孑立qiónɡ
1.1 陈情表 教案第一课时(鲁人必修三)

1.1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3)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带读,学生诵读,解决文中的字音、字形问题;指导学生较好的把握文章的音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研读课文,了解行文思路,解读李密所陈之“情”。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继续指导学生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学步骤1. 学生自由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2. 教师带读,体味文章的情感、气势。
3. 解读文章所陈之“情”4. 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疏通文本,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学重难点1.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2.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他所陈述的几种“情”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学生自由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2. 教师带读,体味文章的情感、气势。
3. 解读作者所陈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由此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封建人才的培养目标:“完人”——遵守“三纲五常”五常:仁义礼(等级制度)智(学识)信(忠)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人才个人修养:“孝悌”——温良恭俭让二. 初步感知文本1.学生集体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应(yìng)门期(jī)功强(qiǎng)近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生当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刘病日笃(dǔ)更(gēng)相为命2.教师带读,矫正读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音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真情。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第一单元《1 陈情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第一单元《1 陈情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
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分层次朗读与品味,注意文中的四字词,体会其特点和在表达上的作用(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等)。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形象精粹的语言和凄切婉转的抒情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李密至孝深情、懂得感恩的高尚美德,
2.理解李密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理解“忠”和“孝”的含义。
2学情分析
对于抒情性散文的学习,主要是把握情感,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作为古代抒情散文,理解文章内容是基础。
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虽然能结合注释基本了解内容,但是对文章的结构以及重点词句还不能自主理解和掌握。
所以本文的重点就放在文章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上。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中四字词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文中四字词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形象精粹的语言和凄切婉转的抒情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高中语文必修3鲁人版 第1课 陈情表 教案 Word版(第二课时)1

2016-2017学年鲁人版必修3 第1课陈情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二段。
2.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疑难预设: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探究式。
教学流程: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教师大屏幕出示重点字词,学生书中标注,重点理解红体字。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红字意思。
教师口头提问加分。
整体感知课文: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明确答案:两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分析归纳1.本段哪些写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答: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作者自己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答: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学生理解本段红字的意思,小组交流答案。
教师明确字义,学生记录。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分析归纳:1.本段作者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治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学生齐读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1 陈情表 教案 Word版第二课时(鲁人版必修三) (2)

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 3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投影问题,逐条解决)(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案 鲁人版必修3

三、当堂达标
疏通课文, 回答问题。
1、是谁 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四、巩固提升
背诵 课文,笔译全文。
五、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下面的亲情故事。百里负米
芦衣顺母
卖身葬父
卧冰求鲤
恣蚊饱血
哭竹生笋
。
学习指导
即时感悟
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案鲁人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
1、作者、作品
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 尚据江 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 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第 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 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身系蜀汉,无心出官,写奏章推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
2、文体
“表”,意义同“疏”,是古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章。
二、合作探究
朗读全文,.正音正句读。
1.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祚薄()茕茕孑立()
床蓐()拔擢()优渥()猥劣()
陨首()希冀()逋慢()
2.给下列句子断句:
高中语文1.1陈情表学案鲁人版必修3

《陈情表》学案本课重点: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虚词2.体会作者复杂深挚的感情及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学习抒情技巧。
一、文学、文体常识。
1.《陈情表》选自,本书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定,所以又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本文作者是。
(其余见“绿色通道”)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
二、给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床蓐.()茕茕..()孑立猥.()以微贱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拔擢.()宠命优渥.()宦.()达五尺之僮.()洗.()马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以险衅..2.夙.遭闵凶..3.门衰祚.薄4.茕茕孑...立5.形影相吊.6.逮奉..圣朝7.臣具.以表闻.8.犹蒙矜.育9.责臣逋.慢10.不矜.名节11.过.蒙拔擢..1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九岁不行..古义:今义:2.至于成立..古义:今义:3.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4.臣欲奉诏奔驰..古义:今义:5.拜臣郎中..古义:今义:6.臣之辛苦..古义:今义: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今义: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祖母刘愍臣孤弱()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六、填空。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但以刘日薄西山,,,。
4.,报养刘之日短也。
,。
高中语文必修3鲁人版 第1课 陈情表 教案 Word版(第二课时)2

2016-2017学年鲁人版必修3 第1课陈情表教案第二课时一、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李密如何才能打消晋武帝的怀疑,使自己能够在家奉送祖母呢?我们一起学习下面三段。
二、学习目标疏通第二、三、四段的文字,做到字字能解,句句能译。
三、学习第二段1.齐读第二段2.自学第二段:(1)逐句口头翻译第二段的句子。
(2)注意重点词语。
3.学生逐句讲译。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
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
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4.重点词语提问:察:察举,举荐。
举:推举。
拜:授予官职。
寻:不久。
除:拜官授职。
孝廉、秀才、洗马:晋代的官职。
陨首:杀身,牺牲生命。
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逋慢:怠慢。
急于星火:比星火还急。
状语后置,于,比。
奔驰:赴京就职。
古今异义。
日笃:一天天沉重。
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告诉:古今异义。
申告诉说,报告申诉。
进退:到朝廷做官,辞官不做。
古今异义。
四、学习第三段1.齐读第三段2.自学第三段:(1)逐句口头翻译第二段的句子。
(2)注意重点词语。
3.学生逐句讲译。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学法建议】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一、作者背景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背景知识: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
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古人的评价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三、自主学习:(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识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床蓐.()茕茕..()孑立猥.()以微贱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拔擢.()宠命优渥.()宦.()达五尺之僮.()洗.()马(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以险衅.... 2.夙.遭闵凶3.门衰祚.薄 4.茕茕..独立5.形影相吊. 6.逮奉..圣朝7.臣具.以表闻. 8.犹蒙矜.育9.责臣逋.慢 10.不矜.名节11.过.蒙拔擢.. 1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三)填空。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但以刘日薄西山,,,。
4、,报养刘之日短也。
,。
(四)、课内成语积累零丁孤苦朝不虑夕日薄西山急于星火更相为命气息奄奄生当陨首,死当草结形影相吊三、拓展延伸1.阅读材料,各抒己见1)看完以下两则事例,你有什么感想?(略)2)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很多人总是把它挂在嘴边,说说而已,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孝顺父母呢?四、写作体验在《陈情表》中李密把对祖母的爱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但爱有时并不是单方面的,正因为祖母把自己的一生倾注到自己身上,李密才甘愿放弃一切去服侍多病的她。
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文字。
附:拓展材料一、阅读材料1、2005年11月初,南京大学校园的公告栏里贴出了一封信,署名为“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亲爱的儿子: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
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
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
我们那阵闹文革,家里又穷,上不了大学。
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
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咱们院子里你高中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
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
那种痛苦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
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你妈刚刚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每天出入酒吧网吧,KTV餐厅。
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
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
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
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
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
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
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
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增长一丁点感恩的心?2、2006-09-11 出售孝心淘宝网上一则帖子引起了社会的轰动。
上海一个署名为“田明”的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假如您的儿女对您不孝顺的话,假如您想感受一下孝顺的话,不妨租个孝顺的儿子试试……最好是在同个城市,可以给您倒茶陪您聊天,说顺心的话给您听,还可以给您捏捏背揉揉腿。
一天100元。
”附:文化常识补充——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