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育才中学生物教案教师:颜海峰审核人:张传英课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学研究的求实、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两部分。
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框架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对“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而获得。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大屏幕出现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认识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是使人心旷神怡的原因之一,并板书出光合作用的公式,继续启发,如果在居室里放置过多的花卉是否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呢?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题。
【问题导学一】分析“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总结回答:1.步骤一中,为什么要在丙、丁中加入煮熟的种子?2.步骤二的现象,结论。
3.步骤三的现象,结论。
4.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步骤四现象,结论。
【问题导学二】自学课本P71-72,总结: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公式:3.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刚刚收获的小麦、水稻种子为什么要尽快晒干?2.大雨过后,为什么要及时排出庄稼地里的积水?【训练反馈】1.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氧,分解有机物 B.释放二氧化碳C.不能在光照下进行 D.消耗氧,释放能量2.绿色植物在夏季的白天进行()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三种作用同时进行3.新疆哈密地区白天光照强,晚上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所以结出的哈密瓜特别甜,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糖分过多B.白天光合作用的强度远超过呼吸作用C.晚上呼吸作用弱D.白天蒸腾作用强,抑制了糖分的消耗4.瓜果、蔬菜的储存保鲜道理是减少它们体内有机物的消耗,降低它们的()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二氧化碳含量【板书设计】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现象:1.呼吸作用释放热量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呼吸作用的概念:三、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第一章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单元二学科生物年级七学习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并能举例说出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4.积极参与调查农业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原理。
难点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你知道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这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关】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分析思考引出课题讲授新课翱翔的飞机,奔驰的汽车……只有不断燃烧燃料,才能获得能量,产生前进的动力。
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同样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是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出来的。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丰收的季节,农民往往把刚收获的粮食摊开晾晒。
如果堆放在一起,粮堆的内部就会发热。
这种发热就是植物的呼吸现象。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植物的呼吸现象。
探究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目的要求描述植物的呼吸现象。
材料器具萌发的大豆种子;透明保温杯,温度计,蜡烛,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澄清的石灰水,清水等我们先通过视频来了解实验的做法等。
视频:萌发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放热。
方法步骤1. 将萌发的大豆种子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两只保温杯中,将另外两份煮熟并冷却后分别装入丙、丁两只保温杯中。
2. 在四只保温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
一段时间后,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萌发种子瓶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比煮熟种子瓶中的高。
可以看出,种子萌发时,放出了热量。
种子萌发时放出的能量主要有两个去向: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的萌发;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注重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自信心和勇于尝试,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体会,总结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以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为主线,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探究式教学设计,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
然后结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接着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2.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2.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播放实验一视频,请同学们思考: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1.请同学们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2.甲乙两瓶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提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播放实验二视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教案 1.4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姓名:王敬单位:翼云中学 E—mail: wangjingshengwu@ 课题: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2013 年 11月 4 日,星期一,第四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会课堂合作学习及评价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难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章核心内容的升华,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农业产量以及温度和氧气如何影响呼吸作用,从而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有些内容较难理解,但很多方面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可通过调查、实地观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理解,使综合能力得到训练。
从内容上看,是对前几节知识的引申,也是对知识应运于实践的具体体现;从能力培养上看,既是对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应运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从情感培养方面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
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
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可要求进行实验设计。
理解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人教七上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人教七上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一、导入新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课程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其中,产生的氧气供植物体本身和供其他生物利用,而其产生的有机物有何作用?可适当提示学生回忆什么是有机物二、讲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演示实验1种子呼吸作用开释能量想一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开释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的时候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3种子呼吸作用吸取氧气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有的专门情形,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然而分解得不完全,开释出的能量也比较少)。
小结:1、活的生物体需要分解有机物产生热能和能量。
2、活的生物体需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活的生物体进行活动时需要吸取氧气。
(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生物共同特点不管动物依旧植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点,事实上质差不多上有机物分解,开释能量。
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三)绿色植物在坚持碳—氧平稳中的作用依照本章中两节内容的学习,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谈氧平稳中的作用吗?明确: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开释氧气,对坚持大气中的碳氧平稳起到专门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现大气污染现象及温室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的作法。
(四)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条件(是否需要光)光有光无关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产物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转化制造有机物储备能量分解有机物开释能量时刻白天白天和黑夜联系相互依存三、课堂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其次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意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须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供应了有机物和能量。
而全部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相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留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试验和探究性试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学问,发展思维实力,培育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
三、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通过探究试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2.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 理解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实力目标
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试验,增加试验操作实力和视察实力。
2.敏捷运用试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试验。
3.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探究精神。
2.在实践中大胆思索、勇于创新。
3.认同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人教版七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初一刘玉萍一、教学分析: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二、教学目标1、通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该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2、呼吸作用的概念四、教学难点: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
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二)目标点击: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
教学分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
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并能举例说出呼吸作
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猜想和推理、观察、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4.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学研究的严谨和求实,并让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有关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一套,澄清石灰水,玻璃管若干支,试管若干支,装有煮熟种子、萌发种子和干燥种子的透明保温杯(生活中常用的双层透明保温水杯即可)各一个,温度计3支,洋葱根、叶呼吸作用装置各一套。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玉米生长图,请学生欣赏。
2.添加积水,创设问题情景,请学生推测猜想:如果玉米长期淹水,生长状况会怎样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并寻求原因。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根部缺水将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后,教师继续启发,植物的其他器官进行呼吸吗?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
1.在探究实验一之前,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实验内容,然后出示一部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分析资料来推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甲饮料瓶内(选用口径较大的,利于实验)装
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饮料瓶内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内。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归纳出结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
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扩大了实验空间,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另外本设计中未用常规的实验器具,而是用了一些废弃的饮料瓶,这样进行实验新颖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存在于设备精良、先进的实验室中,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2.学生探究实验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1)小组充分讨论,大胆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
(2)相互交流补充,通过合作学习,筛选优化实验设计。
学生们的设计大胆,方法多样,例如,①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瓶塞上插有玻璃管,通过玻璃管向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②有的直接将澄清的石灰水装入广口瓶中,用纱布包住萌发的种子,将纱布袋悬挂于瓶内,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3)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三,验证设想,体味科学研究的过程。
4.探究实验四: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种子的保温杯内的温度计示数,并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呼吸放出热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的种子才进行呼吸
作用?干燥的未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保温杯的温度有何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只要有生命活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思维愈加深刻全面。
5.由特殊到一般,由种子的呼吸作用联想到植物其他器官是否也进行呼吸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阔。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根或叶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2)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肯定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设计形式多样,例如,①用塑料袋包住根或叶,塑料袋的一角连着带止水夹的橡皮管,将橡皮管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②将新鲜的叶放入试管内,试管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③将根或叶放入带瓶塞的瓶中,过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等等。
(3)师生共同探究洋葱根进行呼吸作用
(4)教师演示“黑袋”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激发学生猜想“黑袋”内装的是什么?新颖的设计增加其神秘感和驱动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进一步明确:整个植物体都进行呼吸作用,使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6.展示“糠心”萝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教师提供资料:两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新鲜时干重和糠心后干重,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分解了有机物。
7.资料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水。
三、归纳总结
这是群体思维的关键,是思维活动最积极的环节。
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和概念。
1.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己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2.多媒体展示呼吸作用概念及呼吸作用实质(动态过程)。
四、迁移深化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的比较类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2)刚刚收获的玉米能否直接入仓贮藏?
(3)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是否科学?
(4)山东盛产生姜,生姜丰收后,农民往往将生姜放入早已挖好的几米深的姜井中保存。
但经常听说姜农到姜井里取姜时发生窒息现象,甚至有人丧失了生命。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进入姜井时容易发生窒息?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姜农们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2.讨论思考: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使学生清晰地构建起知识结构。
3.体态语小结,生动有趣。
五、开拓创新
这是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环节。
1.思维发散:学习了呼吸作用知识,今后你在养花种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们思维开阔,列出了一系列问题:(1)经常松土;(2)一次浇水不能太多;(3)晚上不能将大量的花草放在卧室;(4)大雨后要及时倒掉盆内积水;(5)花盆要用瓦盆而不用瓷盆;(6)花盆底部不能留洞,而应将洞开在瓦盆壁上;(7)花种籽应在低温、干燥状态下保存;等等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自己解决问题
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现整理如下:(1)过冬后的萝卜为什么变成“糠心”?(2)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3)蔬菜存放在冰箱中为什么保存时间会长些?(4)贮藏水果的冷库里为什么要通入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