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髌骨骨折护理常规

髌骨骨折护理常规

髌骨骨折一、术前护理1. 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二、术后护理1. 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2. 体位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手术麻醉方式,安置不同的术后体位,下肢应平直放于床上,并用软枕抬高患肢。

3.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尿量、伤口出血及患肢末梢皮温、脉搏、颜色、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

若有异常,如麻木、苍白、冰冷或活动障碍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 饮食护理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6. 大小便护理(1)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固定,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术后2-3天拔除导尿管。

(2)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腹部按摩,遵医嘱给予开塞露或灌肠。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早期功能锻炼,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行气压治疗。

8. 功能锻炼:(1)术后充分休息后,可行踝泵运动,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为1组运动。

(2)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肢仰卧位或坐卧位,患肢固定,膝关节伸直、下压床垫,绷紧大腿肌肉,感到髌骨上下滑动为有效。

(3)髌骨推移训练伤口疼痛减轻后,可用手左右、上下推移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4)直腿抬高练习、侧腿抬高练习。

(5)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膝关节被动/主动屈髋屈膝练习。

(6)离床活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早期可借助拐杖不负重离床活动。

(7)负重训练根据X线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行走。

参考文献:《骨科健康教育手册》2017年6月第1版拟定:吴**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髌骨骨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生命体征的情况及局部情况。

2、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有无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7)患肢制动,保持功能位,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术后患肢伸直位4-6周。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术后患肢伸直位固定4-6周。

四、注意事项1、早期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2、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髌骨骨折护理措施术前术后

髌骨骨折护理措施术前术后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髌骨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前和术后两个方面,详细解析髌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1. 健康教育在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手术方式、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等。

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意义和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 心理护理患者因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皮肤准备术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去除患肢皮肤上的污垢、油脂等,预防术后感染。

4. 术前饮食术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主,如瘦肉、鱼、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5. 排便训练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床上排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生活,避免术后便秘。

6. 术前准备术前,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后护理1. 伤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伤口拆线后,注意避免感染。

2. 患肢抬高术后,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患者可采取卧床、坐位等姿势,但避免患肢过度弯曲。

3. 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给予抗凝药物预防。

4. 功能锻炼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5.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6.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

髌骨骨折手术后一个月的恢复标准

髌骨骨折手术后一个月的恢复标准

髌骨骨折手术后一个月的恢复标准
髌骨骨折手术是一种关节损伤外科治疗,其中涉及到麻醉、切口、骨折复位、内固定以及结扎和缝合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

由于骨折、流血和感染等不良结果的发生率较高,维持正常的恢复标准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髌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首先,手术后三周内患者需要定期接受X光检查,以确保骨折处骨折结合成功且不存在感染。

如果X光检查不合格,医生会重新调整骨折复位或采取抗感染措施。

同时,患者应遵从医嘱,按时服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其次,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脱水治疗,以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舒适度。

第三,手术后一个月内,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物理治疗,以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

这种物理治疗的最常见形式是拉伸胫骨和内翻腿,以促进四肢的灵活性。

同时,有必要上下楼梯练习,熟悉抬腿活动,以便在楼梯上正常行走。

此外,患者也需要在一个月内进行肌肉锻炼,以缓解肌肉紧张和肢体不自主的疼痛。

最后,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理治疗,以缓解疼痛和痛苦情绪,提高痊愈的信心。

总之,正确的恢复标准对于髌骨骨折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髌骨骨折手术后一个月,患者需要复查X光、定期脱水、进行物理治疗、做肌肉锻炼和心理治疗等措施,以保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和恢复进程的妥善性。

- 1 -。

髌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100例髌骨骨折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分两组: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常规主动功能锻炼。

并做好相关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均满意,CPM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CPM的应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标签:CPM;髌骨骨折;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时责任护士应在旁指导,对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

对患者每次的锻炼及细微进步都给予肯定,以增加患者信心。

有些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活动或活动少,应采取真诚、耐心负责的态度,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进行锻炼。

对于疼痛难忍者,可给患者应用止痛药并耐心鼓励、同情理解患者,同时取得支持,也可适当减少锻炼次数及强度。

注意锻炼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时间由短到长,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只能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切忌被动粗暴的锻炼、按摩。

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要防止患者跌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CPM 应用及护理:术后将患侧肢体放在CPM机上,绑好固定带,起始角度为30。

,1 min~2 min完成1个屈伸运动,每日递增5。

~10。

,每天两次,每次活动的时间90~120 min。

在CPM锻炼间歇期行股四头肌收缩,直接抬高锻炼及膝关节运动。

CPM使用时间为lO~14 d。

使用CPM机注意事项:(1)将患肢置于下肢关节康复器上,必须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因外旋压迫腓总神经。

由专人负责指导,观察患者的锻炼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装置,应用时间、次数应严格按医嘱执行。

持续被动活动早期活动度不宜太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2)主动训练与被动锻炼相结合:在CPM机使用间隙期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先按摩患肢10-20 min,使肌肉放松,然后嘱患者行膝关节的屈伸治疗,每次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髌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髌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髌骨骨折的术后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5例,女40例;年龄17~72岁;新鲜骨折128例,陈旧性骨折7例;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环行钢丝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20例,Magnason钢丝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35例,张力带钢丝内固定62例,髌骨下级切除、髌韧带重建加石膏外固定18例。

1.2 结果:本组患者125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1年。

3个月之内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55例,活动度0~90度,有轻度疼痛者15例;6个月~1年功能完全恢复者65例;1年后膝关节功能未能完全恢复,曲伸部分受限,活动时有轻度疼痛者5例,此5例均与不坚持配合锻炼有关。

2 护理体会2.1 一般护理2.1.1 术后心理护理:当患者术后回到病房或清醒状态下,医生、护士以亲切和蔼的对患者安慰鼓励,告诉他(她)手术顺利,术后开始1~2天伤口疼痛,会给以药物减轻疼痛;鼓励患者要面对现实,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人生;并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

2.1.2 一般护理:术后除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外,予以抬高患肢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活动度、温度、痛触觉及伤口敷料情况。

尤其有石膏外固定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1.3 术后肿痛的护理:髌骨骨折术后多数有膝关节的肿胀、疼痛,除予以抬高患肢外,还要区分是切口疼痛还是敷料包过紧引起的疼痛。

切口疼痛可根据医嘱予以止痛剂;如果是肿胀后石膏敷料包扎过紧的疼痛,必须及时报告医师,予以松解。

2.1.4 功能锻炼及护理:(1)心理康复在康复中起主导作用[1]: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防止患者产生完全依耐手术效果及器械的想法。

首先向患者说明各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及重要性,让他们理解后主动配合。

(2)术后2~3天开始耐心地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开始30~50次,3~5次/天,逐步增加锻炼次数。

由于关节疼痛通过神经系统使得肌肉产生保护性抑制反应,可致肌力减退,肌力的下降又可直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2],因此早期给予口服止痛剂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配合锻炼。

髌骨骨折护理常规

髌骨骨折护理常规

髌骨骨折
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

【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
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辩证施护】
髌骨骨折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定期到医院复查。

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知识参考

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知识参考

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知识参考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如下:一、体位护理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

同时,将患肢放在一个使骨折部位的髌骨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避免因活动而加重骨折部位的损伤。

二、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血运,皮肤温度、感觉、踝及足趾活动、末梢循环的充盈度、伤口渗血、肿胀、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三、功能锻炼1.手法整复外固定后即开始指导病人做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背伸锻炼。

锻炼的次数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

2.去石膏后不负重练习关节活动。

3.6周骨折愈合去固定后,可用指推活髌法解除髌骨粘连,以后逐步进行床缘屈膝法、搓滚舒筋法锻炼,使膝关节伸屈功能早日恢复。

4.对于髌骨部分切除的病人术后第2天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去石膏后不负重练习关节活动,6周后扶拐逐渐负重行走,并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对初下地的病人,应有人在旁边保护。

四、预防措施1.避免剧烈运动:在康复期间,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2.合理饮食: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3.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4.预防感染:在康复期间,注意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5.心理支持:在康复期间,家属和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五、注意事项1.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

2.如果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坚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以便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4.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过度用力或过度活动。

5.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

总之,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包括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功能锻炼、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以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和健康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常规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髌骨骨折护理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患肢中立位,严禁外旋。

2、(一)一般护理
手术后回病房,要按麻醉的要求给予去枕平卧,禁食6小时。

当患者口渴严重并引起不适的情况下可随时给予少量温水,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安全将患者抬至床上,抬时要特别注意为患者保温,保护隐私,并保护各种管道,防止脱落。

向患者交代饮食、用药、锻炼、疼痛等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因卧床,需给予生活上的护理.有引流管的要放置合理,禁止打折,定时挤压。

平时要仔细观察,如发现漏气,应及时更换,更换时,要严格消毒,严格记录。

拔管指征:引流24~72小时后,如24小时量不超过50毫升,引流液呈黄色,即可拔除引流管。

( 二)患肢护理
术后给予患肢抬高,高度应高于患者的心脏,以利于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

同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皮肤温度、神经感觉情况、踝及足趾的活动、末梢循环的充盈度、伤口有无渗血和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另外要嘱患者麻醉过后即开始进行踝泵练习,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术后第一次下床时,护士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入厕时要教会患者做马桶的方法,将患肢抬高垫于脚凳上,高度为与髋关节成90度,以确保患者在排便时的体位舒适。

3、指导功能锻炼术后手术当天麻醉过后,要求患者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后第1天,可尝试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并进行
踝泵练习;术后第2天,患者可持拐下地行走,但只是去厕所及必要的日常活动;术后第3天,后抬腿练习,方式为俯卧位,后抬腿足尖距床5厘米。

术后1、2、3周,要继续练习踝泵及股四头肌力量。

要特别注意4周内绝对不可以进行直抬腿练习,术后4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屈膝练习时在0°~60°的范围,如有关节内有明显的发热、发胀感,即刻冰敷20分钟左右。

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的发热、发胀感,可再冰敷,2~3次/日。

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如关节无明显不稳,室内行走可以脱拐。

4、饮食指导多饮水,鼓励进食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如排骨汤、牛奶、鸡蛋等。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平整无渣屑。

6、做好心理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