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接地设计

合集下载

风电场工程接地施工工程方案 (3)

风电场工程接地施工工程方案 (3)

风电场工程接地施工工程方案1. 背景介绍风电场是指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需要通过接地施工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风电场工程接地施工的方案。

2. 接地施工的目的在风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接地施工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3个方面:2.1 保障人身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接地保护,人员容易受到感电伤害,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

因此,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2 防止电气设备损坏如果风电场设备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护,电气设备易发生过电压和电流过载现象,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坏,甚至需要更换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设备接地是否良好,直接影响风电场的质量和运行效率。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幅度,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3. 接地施工方案3.1 设备接地设计接地电阻是评估接地系统工程质量的主要指标,因此,接地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因地制宜,根据该站的实际场地情况,选择适当的接地材料和规格。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要素:•地质条件:考虑土壤种类、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电极的数量和深度。

•站内设备的接地:设计接地网并考虑接地极的位置。

•强电与弱电设备接地的分离:对强电和弱电设备逐一分离进行接地,保证弱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减少接地回路电阻:通过选择合适的地电阻调节控制,进一步减少接地回路的电阻,保证接地系统的良好性能。

3.2 施工流程风电场接地施工的具体流程如下:•设置零地电位和保护“地磁场”:在接地系统施工过程中,安装零地电位和保护“地磁场”,改善接地网络。

•确定电极位置:对沟槽相邻的两根垂直坑口中间连线的左面钻一个孔来放电极,用孔里面钻一个通往底部的孔,侧Push窄管,再灌注空板,同时,固定保持电极位置。

•准备设备:对底部进行全面清理。

•连接电极:根据现场施工要求,为每一个接线柜或台数,匹配相应的接地装置。

•质量监测:对连接好的电极进行质量监测,检查接地系统的运行状态。

风机接地网设计与应用

风机接地网设计与应用
- 啦 t 1
l t - ^ *q j ■ } ^雌 { ’
¨ . ●t


( )电解地极 使用计算值 四 为使接 地装置 的接地 电阻长 期处 于一 种稳定 、低 阻的 良好状态 。
结合 电解地极 的实验参 数 ,以及风 电场 的实 际情况及 土壤、环境等情
工 程 管理 l
CoNS RUCTI T ON l
风机接地 网设 计 与应用
晁党伟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第 三 工 程 局有 限公 司路 桥 分 局 4 1 7 6 60
摘要 :风机接地 电阻值要 求严格 ,受地质 影响 ,电阻施 工工序 复杂、难度 大等特点 关键 词 :风 机 接 地 极 电 阻 率
三 、设 计方案
( )单台风力发 电机 基础接地 网设计 一 据 现场实 际情 况及土壤 电阻率敷设 人工 接地 网 ,以满足 接地 电阻的要
求。
即 :在半 球半 径r 的范 围 内向风 机基 础地 网外圈分 别 向四周外 延
~ . ,
风 机接地 网首先 充分 利用 风 力发 电机 基 础作 为 自然 接地 体 ,根 地 网 ,即外延 接地线 ,在埋设 接地 线路径 上相隔一定 的距 离分别放置 电解地 极 ,这 时电解溶 液 向四周渗 透 ,就 可将基础 四周 大范 围内的土
所用地极数 量按 以下 公式计 算 从基础地 网接地 电阻值降到4 欧姆所需 要的 电解地极数量 : 公式 : , 00 × , R 、 中: . p, 8 。其
“ 一 —
J t 一

R为地 网设 计接地 电阻 ; P 为土壤 电阻率 ;
熊壹垄丝困
l工程管理
I (N T C I ' S IU T ON C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研究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研究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研究风电场升压站是将风力发电场的产生的电能升压送入电网的设施。

在风电场升压站中,低压侧的接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针对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进行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接地。

接地是将电气设备与地面建立电气联系的一种安全措施。

接地能够提供电流回路的路径,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1. 单点接地:在单点接地方式下,升压站的低压设备只有一个接地点,即有线性地与地面相连。

这种接地方式简单直接,但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接地电流,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方式在升压站的低压设备上设置了多个接地点,将接地电流分散到多个地方,减少了单一接地点的电流负载,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3. 零地电阻接地:通过将零线和接地线通过电阻连接,形成一个串联电阻,将接地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接地电流对设备的影响。

4. 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是将三相电流中的零线与地线相连。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降低接地电流的大小,并且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5. 继电保护接地:在接地电阻保护原则下,通过继电保护来实现对接地电流的检测和保护。

当接地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继电保护可以自动切断电路,避免设备的损坏。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设备的安全性:接地方式应能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因接地电流过大而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

2. 电网的要求:接地方式应符合电网的要求,保证风电场升压站与电网之间的安全联络,防止电网故障对设备的影响。

3. 经济性: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设备的成本和接地系统的性能。

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性较好的接地方式。

4.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对接地方式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地质条件较差,土壤电阻率较高,可能需要采用零地电阻接地方式来降低接地电阻。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5KV风电电阻接地设计书示例

35KV风电电阻接地设计书示例

35KV风电电阻接地设计书示例风电场接地电阻柜设计书项目参数:根据集电线路情况,本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采用采用YJVn型交联电缆直埋方式,电缆截面有3X50, 3X95, 3X120, 3X240四种形式,在统计电缆长度时,考虑了 1.3的系数。

35kVl段母线:各种电缆的长度分别为3X50: 27040m, 3X95: 5320m, 3X120: 4450m, 3X240: 38800m。

根据YJV22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对地电容电流常规经验值:3X50电缆的三相对地电容电流为3 A/Km3X95电缆的三相对地电容电流为4. 1A/Km3X120电缆的三相对地电容电流为4. 4 A/Km3X240电缆的三相对地电容电流为5. 9 A/Km(这里推荐的电缆电容电流为保守值,可依据电缆厂家提供数据进行精确设计)35kV I段母线三相对地总电容电流为Icl = 3X27.04+4. IX 5. 32+4. 4X4. 45+5. 9X38. 167 A由于系统输电线路为电缆直埋,此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一般为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系统中性点更适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

根据变压器经低阻接地规程中规定:系统注入的阻性电流MK*容性电流2WKW3由于考虑变压器本身对地电容及系统内其它设备对地电容增量,这里K值取2. 435kV I段注入的阻性电流Irl=2. 4 Icl^400A电阻值R二系统相电压/ Irl=35/ V 3/400^50. 5 Q三相接地变压器容量的理论计算值P=I2R=400X 400X50. 5=8080KVA考虑到变压器10S短时过载能力为10. 5在三相接地变不带站用变压器使用的情况下三相接地变压器的实际容量P=P理论/10. 5=8080/10. 5~800KVA最终设计参数:35kV I段系统三相接地变压器的容量为800KVA (不带二次侧)电阻阻值50. 5 Q单相接地故障额定电流400A额定通流时间10S。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研究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研究

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研究随着风电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升压站在风电场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升压站作为连接风电场和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将极大地影响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和电网的稳定性。

因此,在升压站的建设和运维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安全措施,特别是低压侧的接地方式问题。

现阶段,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 TN 接地方式、 TNC 接地方式和 TT 接地方式。

对于不同的接地方式,其安全性和适用性也各有优劣,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TN 接地方式:TN 接地方式是将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点接地,限流器与保护器共同保护,中性点采用星形接法,并在接地点处安装绝缘电阻。

这种接地方式的优点是:接地系统简单,工程成本低,有助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当中性点存在故障时,就会出现放电和故障电流,导致整个系统停电。

此外,因为接地电流大小受到中性点电压的影响,因此变电站的中性点电压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TNC 接地方式:TNC 接地方式是将中性点接地,然后再通过保护器加入限流器进行保护,接地电阻应该小于中性点电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中性点地电压较小,而且对于非对称故障时限流器可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系统短路故障。

但缺点是:因其所依赖的接地电阻易受农村用电环境的影响,安全性难以保证。

在农村地区,一般都是采用电杆接地,这样容易导致接地电阻过大,虽然可以采用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费用较高。

3、TT 接地方式:TT 接地方式又叫做单点接地方式,是将供电系统的中性点分别接地,形成多个接地点。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点接地时,接地电流较小,容易控制,而且对于非对称故障时,保护器可以起到及时保护作用。

缺点是:由于接地点较多,导致安全可靠性低,维护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风电场升压站低压侧接地方式各有优劣,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风电场地理位置较优,土壤电阻率较低,建议采用TNC或TT接地方式;如果风电场地理位置偏远,土壤电阻率较高,建议采用TN接地方式。

风机接地施工方案

风机接地施工方案

风机接地施工方案1. 引言风机接地是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风机接地施工的方案,包括施工准备、站内接地系统建设和施工步骤等内容。

2. 施工准备在进行风机接地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了解风机接地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配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接地电缆、接地夹具等;•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并确保其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认土质条件和地形状况等信息;•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如电力公司)协调。

3. 站内接地系统建设站内接地系统是风机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将风机和变流器联接到地面的接地网上,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和过电压的影响。

建设站内接地系统需要遵循以下步骤:3.1 接地网布置根据风机布局和站内电气系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接地网布置方案。

接地网由埋地接地网和以上接地网组成,埋地接地网主要通过埋设接地线,将风机上部的金属结构和环境大地连接起来;以上接地网主要由接地线、接地网极和接地母线组成。

3.2 安装接地电缆将接地电缆从风机塔筒引出,并连接到接地网极和接地母线上。

接地电缆应具备足够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能力,并经过专业的接地电阻测量。

3.3 安装接地夹具根据设计要求,在风机塔筒、变流器等设备上安装接地夹具,并确保其与接地电缆可靠连接。

3.4 接地网测试在接地系统建设完成后,进行接地网测试以验证其质量。

测试包括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电位测试等内容,测试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4. 施工步骤风机接地施工包括以下步骤:4.1 施工准备根据前述的施工准备内容进行工具和设备的配备,安排施工人员,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准备工作。

4.2 风机接地引线的安装将接地引线从风机塔筒引出,连接到接地终端或接地极上,确保接地引线与设备金属部分牢固连接。

4.3 接地电缆敷设将接地电缆从风机塔筒引出,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敷设,确保其与接地网和接地夹具可靠连接。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风电场接地方式研究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风电场接地方式研究
E= 0 00 p t +. 5 5 E= 0 02 。 5 + . p () 4 () 5
跨 步 电压 明 显大 于 圆形 地 网 因而 . 在
获 得 相 同 的 跨 步 电 压 条 件 下 . 形 地 网 方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可 以作 为 自然 接 地 体 使
用 . 而有 效 的减 少人 工 接地 网的 工程 从 量 . 而方 形接 地 网在 变 电场 站 中使 用 因 率较 高 。方 形接 地 网布置 图 ( 图 1 。 见 )
关 键 部 分 。介 绍 接 地 网 的 主 体 设 计 方 式 , 着 对 两种 主 流 方 式 , : 形 接 地 网和 圆 形 接 地 网 , 行 对 比 分 接 即 方 进 析 , 圆 形 接 地 网提 出优 化 设 计 方 案 , 系 统 归 纳 了风 电 场 在 不 同地 质 条 件 下 的 接 地 网 设 计 方 式 。 对 并 关 键 词 : 电发 电场 ; 地 网 设 计 ; 地 网 保 护 ; 地 装 置 风 接 接 接
置与 “ ” 触 的 良好 程度 . 地 接 也反 映 了接 跨 步 点位差 分析 如下 :
统 和 6 3k ~ 5 V低 电 阻接 地 系统发 生 单相 接 地 或 同点 两 相 接 地 时 . 电厂 、 电 发 变
站 的 接触 电位 和跨 步 电位 差 不 应 超 过 下式 :
对于 风 机等 高 耸建 筑 . 防雷 接地 从 角 度 考 虑 .其 冲击 接 地 是 有 一 定 范 围 的. 因此要 通 过 无 限制 的加 大 接地 网 的 面 积 而降 低 接地 电 阻 .是 不 可 行 的 . 不 但 增 加 了投 资 , 增加 了施工 难 度 。因 也 而 . 电场 电气 接 地 网的设 计 施工 还 需 风

风电场35kV系统中性点接地设计方案分析

风电场35kV系统中性点接地设计方案分析
2 2 e a s i l y l e a d t O c a b l e i n s u l a t i o n b r e a k d o wn,e x p l o s i o n a r r e s t e r f a i l u r e s ,wh i c h c a u s e s e r i o u s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t O t h e
关 键词 : 风电场 ; 汇集线 ; 单 相接 地 ; 中性 点 接 地 ; 消 弧线 圈 ; 容 性 电 流 中 图分 类号 : T M8 6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1 2 5 6 ( 2 0 1 4 ) O 1 —0 0 8 0 —0 5
●’
c ol l e c t i on l i ne s e c ur i t y a nd r e l i a b i l i t y . Thi s ar t i c l e de s c r i b e s d e s i gn s an d me t ho ds o f c al c ul a t i on o f t he 3 5 kV wi nd f a r m c ol l e c t i o n l i ne ar c — s u pp r e s s i on — c oi l — gr oun d ne u t r a l s y s t e m a nd l o w r e s i s t a n c e gr o un di ng s y s t e m . The e xp e r i e nc e s a n d p oi nt s o f a t t e nt i o ns we r e p r ovi d e d t O t he de s i gn o pt i mi z a t i on, t h r o ug h t he a n al ys i s o f a c t u 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淬火不失为解决风机内齿圈强化的一条有效工 艺措施。从仅有的试验情况来看,激光淬火的工艺稳定 性较渗碳差,但比感应淬火要好,特别能较好地解决齿 根圆的强化问题,且零件淬火后的畸变量也大大优于感 应淬火,激光淬火与感应淬火的抗低温冲击能力接近,数 据的离散性也较感应淬火为小。虽然激光淬火的硬化层 深也较浅,但比渗氮的渗层要深一些,工艺规范性也没 有其他常规热处理成熟,但已获得市场的追捧,也补充 了市场需求的部分空白。
渗碳齿轮淬火后回火时,都会出现尺寸收缩,回火 温度越高,收缩变形量越大。结合生产实际试验,采用 相应的工艺措施防止和减小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对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都至关重要。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在风电齿轮钢及其热处理技术研制开 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 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还需要通过开展 齿轮钢筛选试验和热处理工艺研究,来保证风电机组齿 轮噪声的进一步改善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这仍然是风 电行业需要继续攻克的难题。EM
由于单台机组接地网满足工频接地电阻<10 Ω,冲 击电阻小于工频电阻,所以,防雷接地电阻< 10 Ω满足 条件。
3) 风机所在位置的土壤电阻率很高,单台机组接地 网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10 Ω。
按照规程的要求,工作接地电阻是必须要<4 Ω,因 此可以按照 2)的方案一把风电场局部区域的若干台风机 的接地网连接起来扩大地网,以保证接地电阻<4 Ω。只 是由于土壤电阻率很高,需要连接的风机数量会增加一 些。也可以按照2)的方案二外引接地极或外接接地网,以 保证工频接地电阻<4 Ω。
(收稿日期:2010-08-11)
(上接第 49 页) 1) 风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应该≤4 Ω,防雷接地电阻
在低土壤电阻率(≤ 500 Ω·m)地区应该≤ 10 Ω,高土壤 电阻率(> 500 Ω·m)地区采取措施仍然不能满足< 10 Ω,此种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换土或深井接 地,同时加强风机内部设备的防雷屏蔽措施。
风机制造厂家 丹麦 Vestas 丹麦 Micon 美国 Zond 德国 Nordex 东方汽轮机厂
表1
要求接地电阻 / Ω 10 6 6 2 4
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

北重汽轮机有限公司

武汉国测电力

华锐风能有限公司

参考标准 IEC - 1024 - 1/2 IEC - 1024 - 1/2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024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24
所测量的接地电阻值,是在低频、电流密度不大的 情况下测得的,或是用稳态公式计算得出的电阻值。但 在雷击时,雷电流是非常强大的冲击波,其幅值往往达 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安。由于流过接地装置电流密度增大, 以致土壤中的气隙、接地体与土壤间的气层等处发生火
· 2010年第9期
Research & Design 设计研发
3 减小渗碳齿轮热处理畸变的措施
从表 2可知,对于某一确定形状的齿轮,涉及和钢材
表 2 影响渗碳齿轮热处理畸变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设计 钢材 锻造
预先热齿轮 切削加工 渗碳淬火
造成齿轮畸变的因素 形状对称性及截面均匀性差,轮辐结构差 晶粒度不均匀带状组织严重,淬透性带宽 锻造流线不对称,锻后冷却不均匀 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冷却不均匀 切削量过大,工艺孔位置不当 加热不均匀,渗碳夹具设计不合理,冷却剂及 冷却规范选择不当,渗层质量不均匀
1 对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接地电阻的要求
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应该分为工作接地和防雷接 地。这两个接地的接地电阻是不一样的。根据 DL/T621 -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定,对于风力发电机 组的工作接地应≤ 4 Ω。对于防雷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 率≤ 500 Ω·m 的地区≤ 10 Ω;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 区,允许接地电阻> 10 Ω,但要满足空中距离和地中 距离的要求。由于风力发电机组仅有一个共用的接地装 置,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因此,按 DL/T621 -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定,通常机组接地电阻 取值为<4 Ω。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风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应该≤4 Ω, 防雷接地电阻在低土壤电阻率(≤ 500 Ω·m)地区应该 ≤10 Ω。
2 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区别
通常所说的接地电阻都是对于工频电流而言,也就 是工频接地电阻。当接地装置通过雷电流时,由于雷电 流有强烈的冲击性,接地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为了区别 起见,这时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是不易改变的,用锻后余热等温退火代替二次加热正火, 避免了锻后冷却不均匀和正火后冷却不均匀现象。通过 调整余热等温退火的温度等,预先热处理后可获得均匀 的组织和适当的晶粒度。
试验表明,通过改善齿轮用钢(改变钢材牌号)锻造、 预先热处理等因素,可有效减小热处理变形。但是,渗 碳齿轮淬火后的心部硬度与齿轮主导应力方向的变形程 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当心部硬度在 30~33 HRC 范围时, 多数齿轮淬火后不产生明显的收缩或胀大变形。随着淬 火后心部硬度提高,胀大变形率增大。
风电齿轮箱内齿轮在渗氮前,通常都要进行调质处 理,齿轮在调质过程中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相对大小决 定着齿轮热处理畸变的大小,此外,调质工艺也决定着 心部硬度和强度的大小。对 42CrMoA 钢材的调质硬度由 230~280 HBW,提高至 300~330 HBW,只有在机加工 允许的前提下是合适的。齿轮调质工艺的制定以钢材的 淬透性稳定为前提,淬透性稳定,优化的调质工艺才是 有意义的。 2.3 内齿圈的强化途径
表2
土壤电阻率 / Ω·m ≤ 500 ≤ 1 000 ≤ 2 000 ≤ 5 000
最大长度 / m 40 60 80 100
这在IEC TR61400-24 风力发电机系统防雷保护篇 章中也有说明。
3 按要求设计接地电阻
在明确了风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和防雷接地电阻后, 就可以按规定设计风机的接地网。我国风电场风机的接地 网基本都围绕风机基础做环形水平接地网,在水平接地网 上加垂直接地极。由于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不同,各风机 布机处的土壤电阻率也大不相同,低的几十欧·米,高的 达到几千欧·米。因此风机的接地电阻差别很大,所达到 的效果也不相同。下面分几种情况来讨论:
目前国内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不 太一致,见表 1。其中各个风机制造厂给出的是风机的工 作接地电阻,而不是防雷接地电阻要求值。根据 I E C TR61400 - 24《风力发电机系统 防雷保护》篇章中9.1.2 条规定,风机的防雷接地电阻在<10 Ω时就可以不考虑 外引接地线。这就说明风机的防雷接地电阻只要<10 Ω 就可以了。
相同制造厂给出的应该如前 2)所述,地网在冲击电 流的作用下,只有电流注入附近一小块范围内的导体起 到散流作用,无论地网有多大,对应冲击电流其有效面 积却是一定的,有效面积之外的导体并不能起到泄放雷 电流的作用。由于土壤电阻率很高,单台接地机组接地 电阻在有效面积内的接地电阻达不到< 10 Ω,此时可以 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是换土,降低土壤电阻率或者采用 深井接地等措施。同时应当与风机厂家协商,对风机采 取一些防护措施加强内部设备安全性,例如加强内部设 备屏蔽,采用隔离变压器等。
设计研发 Research & Design
风电场接地设计
对于风力发电机组本身的防雷,各制造厂家都有典型和成熟的设计方案,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就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
■ 石巍 王秋红 / 中南电力Fra bibliotek计院48
近 几年,随着国际能源的匮乏和各国对低碳经 济的倡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新能源的浪潮。 我国的新能源事业也正迅速发展,风力发电进入了新的 阶段。截止 2009 年 6 月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 1 181 万 kW,风力发电达到 126 亿 kW·h。目前我国北方的风电 场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河北和东北地区的高原及 戈壁地区,南方的风电场主要集中在丘陵和山区。将来 沿海和海上风电场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风电场所处的位置风资源比较好,相对也比较 空旷,因此遭受雷击的概率也比较高。对于风力发电机组 本身的防雷,各制造厂家都有典型和成熟的设计方案,而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
IEC - 60363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同时,中国船级社《风力发电机组规范》中规定:为 了将雷电流流散入大地而不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应注 意接地装置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并应有低的接地电阻,其 工频接地电阻一般应< 4 Ω,在土壤电阻率很大的地方 可放宽到10 Ω以下。
内齿圈是风电齿轮箱的核心重要部件,前期多采用 渗碳淬火进行内齿强化,然而内齿圈的渗碳淬火畸变严 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目前采用内齿感应高频淬 火,或内齿渗氮处理等齿面强化手段,虽然基本可以解 决热处理畸变问题。但是,对风电机组,特别是影响风 电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的关键之一,核心重要零部件—— 内齿圈而言,质量仍难以得到普遍认同。
4 结束语
风电场风机接地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设计: (下转第 66 页)
2010 年第 9 期 ·
49
装备材料 Equipment & Materials
66
马氏体针的长短,故齿轮渗碳淬火后可不检验马氏体,但 在显微组织观察中,马氏体针与残余奥氏体密切相关,粗 大的马氏体针总是伴随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存在。 2.2 调质工艺对内齿轮性能的影响
花放电现象,土壤电阻系数变小,并且土壤与接地体间 的接触面积增大,结果相当于加大接地体尺寸,降低冲 击电阻值。这在冲击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中也可以看出。冲 击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如下
Ri =α R 式中 α——冲击系数;
R——工频接地电阻; Ri——冲击接地电阻。 α一般< 1,所以冲击接地电阻一般小于工频接 地 电 阻 ,故 工 频 接 地 电 阻 < 1 0 Ω ,则 冲 击 接 地 电 阻 就 < 1 0 Ω 。 由于接地体自身的电感阻碍电流向远端流动,使得 接地体得不到充分利用,地网导体上的电位分布很不均 匀,离冲击电流注入点越远的地方,接地体上的电位就 越低,甚至为零。因此,地网在冲击电流的作用下,只有 电流注入附近一小块范围内的导体起到散流作用,无论 地网有多大,对应冲击电流其有效面积却是一定的,有 效面积之外的导体并不能起到泄放雷电流的作用。根据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放射性接地极的有效长度 见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