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计算

合集下载

通风量计算方法

通风量计算方法

通风量计算方法
1.空气质量法
根据通风的目的是保持室内空气质量,通过控制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来满足要求。

通风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
通风量=(室内有害物质生成速率室内有害物质排出速率)/室内有害物质浓度上限
其中,室内有害物质生成速率可以根据人员活动强度、设备的工作状态等因素来确定;室内有害物质排出速率可以根据通风系统的排风量来确定;室内有害物质浓度上限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或要求来确定。

2.热负荷法
根据通风的目的是调节室内温度,通过控制室内热负荷的大小来满足要求。

通风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
通风量=室内热负荷/(室内空气温度外界温度)
其中,室内热负荷可以包括人体代谢产热、设备的热排放、日照热量等因素的考虑;室内空气温度可以根据舒适度要求来确定;外界温度可以根据气象数据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是一种简化的方法,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不同场所的特殊要求、特殊场
景下的热负荷变化等。

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结合具体的情况采用更为准确的计算方法,或者请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设计。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designing natural ventilation前言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贵州自然通风建筑导则>编制任务的通知》(黔建科通〔2015〕15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是: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计算方法;5.自然通风量常用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东南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东南大学(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动力楼401,邮政编码:210096)。

本导则主编单位:东南大学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导则参编单位:贵州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钱华高迎梅郑晓红钟安鑫潘佩瑶李新刚黄巧玲漆贵海周琦杜松李洋李金桃雷艳赖振彬王翔刘建浩李元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向尊太陈京瑞杨立光胡俊辉董云王建国唐飞叶世碧龙君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 符号说明 (2)3 计算方法 (4)3.1 一般规定 (4)3.2 自然通风应用潜力 (4)3.3 自然通风原理 (6)3.4 自然通风策略 (8)3.5 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步骤 (11)4 自然通风量常用计算方法 (14)4.1 理论分析方法 (14)4.2 多区模型 (14)4.3 计算流体力学(CFD) (14)C (16)附录A:风压系数p附录B:有效热量法 (18)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改善我省建筑室内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能耗,遵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自然通风研究现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规定了用于计算建筑自然通风的术语和定义、编制原则、计算方法。

(整理)通风计算公式

(整理)通风计算公式

(整理)通风计算公式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为m3/d或m3/min:Qg=Q×C/100式中Qg—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Q—风量,m3/min;C—风流中的平均瓦斯浓度,%。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日产一吨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是m3/t 。

qg=Qg/A式中:qg—相对瓦斯涌出量,m3/t;Qg—绝对瓦斯涌出量,m3/d;A —日产量,t/d矿井通风参数计算手册2008年5月5日前言在通风、瓦斯抽放与利用、综合防尘的设计及报表填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计算过程中经常要查找设计手册、规程、细则、文件等资料,由于资料少,给工作带来不便,为加强通风管理工作,增强“一通三防”理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现场部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参考了《采矿设计手册》,《瓦斯抽放细则》、《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瓦斯抽放手册》,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读本等资料,编写了通风计算手册,以便于通风技术管理人员查阅参考,由于时伧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给预批评指证。

2008年5月编者目录一、通风阻力测定计算公式 (1)二、通风报表常用计算公式 (7)三、矿井通风风量计算公式 (10)四、矿井通风网路解算 (24)五、抽放参数测定 (16)六、瓦斯抽放设计 (24)七、瓦期泵参数计算 (26)八、瓦斯利用 (27)九、综合防尘计算公式 (28)十、其它 (30)通风计算公式一、通风阻力测定计算公式1、空气比重(密度)A: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ρ=0. 461TP(kg/m 3) 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ρ=0. 465TP(1-0.378P P 饱?) (kg/m 3)P~大气压力(mmHg) T~空气的绝对温度 (K)~空气相对湿度 (%)P 饱~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mmHg ) B :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ρ =0. 003484TP(kg/m 3) 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ρ =0. 003484TP(1-0.378P P 饱?) (kg/m 3) P~大气压力(pa) T~空气的绝对温度(K)~空气相对湿度 (%)P 饱~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pa ) 2、井巷断面(S ) A :梯形及矩形断面S=H ×b (m 2) B :三心拱S= b ×(h+0.26b) (m 2) C :半圆形S= b ×(h+0.39b) (m 2) 式中H 巷道净高(m )b 梯形、矩形为巷道中宽,拱形为巷宽(m ) h 拱基高(m ) 3、巷道周边长 u=c ss~ 巷道断面积(m 2)c~ 周边系数(梯形4.16,三心拱4.10,半圆形3.84,圆形3.54)u~巷道周边长(m) 4、巷道风量Q=SV (km 3/s) Q~巷道风量m 3 /min V~测风断面平均风速(m/s ) S~巷道断面,m 2 5、动压h 动=gV 22ρ (mmH 2O )ρ~ 空气密度 (kg/m 3)v~ 测点平均风速(m/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6、巷道风阻R 1~2=2121--Q h (千缪) 百米风阻 R 100=2121--L R ×100(千缪) R 1-2~任意两点间的风阻 (千缪) R 100~百米风阻 (千缪) L 1-2~ 任意两点间间距(m ) Q 1-2~任意两点间的巷道风量,m 3/s 7、通风阻力 A :压差计法h 1~2=K ×h 读(gv 221ρ1—gv 222ρ2)B :气压计法h 1~2=K (h 1-h 2)+(z 1-z 2) ρ+(gv 221ρ1—gv 222ρ2)8、自然风压 h=z (ρ进—ρ回)A :ρ均=nn∑1B :ρ均=∑∑inZZ 1ρ 9、井巷通风阻力(1)摩察风阻 R=3S LU αR~巷道风阻,kg/m 7L~ 巷道长度,m U~巷道周边长,m S~巷道断面积,m 2 (2)摩察阻力 h f =RQ 2=3SLU Q 2h f ~摩察阻力, mmh 2o Q~巷道风量,m 3/s R~巷道风阻,kg/m 7 L~ 巷道长度,m U~巷道周边长,m S~巷道断面积,m 2 二、通风报表常用计算公式 1、矿井等积孔 A=1.19hQA~矿井等积孔,m Q~主扇风量,m 3/s H~主扇负压,Pa A=0.38hQA~矿井等积孔,m Q~主扇风量,m 3/s H~主扇负压,mmh 2o 多台风机联合运转时h Rrm =∑∑==n i ini iQQ h11A=1.19Rmh Qh Rrm ~多台风机联合运转加权负压, Pa h Ri ~单台风机的负压,mmh 2o (Pa ) Q i ~单台风机的风量,m 3/s 2、扇风机参数的计算(1)扇风机实际功率 Nc=1000hQ ? Nc~扇风机的实际功率,KW h~通风机的负压, Pa Q~通风机的风量,m 3/s (2)扇风机效率η=NNc×100% Q~风机风量, m 3/sh~风机负压, Pa (可分为静压,全压计算) Nc~风机实际功率, KW N~风机轴功率, KWη风机实际效率3、有效风量矿井有效风量是指风流通过井下各工作地点(包括独立通风的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实际风量总和,按下式计算Q 有效=iQ∑采+i∑掘+iQ∑硐+iQ∑其它4、有效风量率是指矿井有效风量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C )按下式进行计算C=100?∑iQQ 通有效%Q 通i~第I 台通风机实际风量 5、外部漏率A :外部漏风量是指主要通风机装置及其风井附近地表漏失风量总和,可用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总和减去矿井总回风量求得,按下式计算Q 外漏=iQ ∑通-iQ∑总回Q 外漏~矿井外部漏风量iQ ∑通~各台主要通风机的风量总和 iQ∑总回~各台主要通风机总回风量之和B :矿井外部漏风率是指矿井外部漏风量与各台主要通风机风量之和之比,按下式进行计算 L=100?∑iQQ 通外漏%L ~矿井外部漏风率 6、巷道失修率 A :一般失修率一般失修巷道长度除以矿井巷道总长度的百分数 d 失=%100?失L Ld 失 ~巷道失修率,% L 失 ~失修巷道长度,m L 总 ~矿井巷道总长度,m B :严重失修率严重失修巷道长度除以矿井巷道总长度的百分数 d 严重=%100?总严重L Ld 严重 ~巷道失修率,% L 严重 ~失修巷道长度,m L 总 ~矿井巷道总长度,m 三、矿井通风风量计算公式1、矿井风量按下式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所Q 矿井=4×N ×K 矿通 m 3/min N —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K 矿通矿井通风系数,1.2~1.25(2)按采煤、掘井、硐室和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总和计算Q 矿井=(∑采Q +∑掘Q +∑硐Q +∑其它Q)K 矿通∑采Q~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总和,m 3/min ∑掘Q ~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总和,m 3/min∑硐Q ~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总和,m 3/min∑其它Q~ 除采煤、掘进、硐室外其它井巷掘实际需要风量总和,m 3/min2、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总和计算:∑采Q =∑=ni iQ1采+∑=ni iQ1采备Q 采i ~第i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 3/min Q 采备i ~第i 采煤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 3/min 采煤工作面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 采=100×q cH4采×K 采通Q 采—工作面需要风量,m 3/minq cH4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的平均绝对涌出量,m 3/minK 采通—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机采K 采通=1.2~1.6,炮采K 采通=1.4~2(参考公司风量计算细则要求)(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 采i =60×N i m 3/min N i —第i 个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Q 采=60×V 采×S 采 V 采i ~第i 个工作面风速, m/s S 采i ~第i 个工作面平均断面,m 2(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距平均值进行计算) (3)按工作面人数计算 Q 采i =4×N i m 3/min N i —第i 个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4)按风速进行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其最低风量为:Q min≥15×S采i m3/min (V=0.25 m/s)Q min—采煤工作面最低风速时需要风量,m3/minS采i~第i个工作面平均断面,m2量为Q max≤240×S采i m3/minQ max—采煤工作面最高风速时需要风量,m3/min(V=4 m/s)S采i~第i个工作面平均断面,m23、掘进工作面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 cH4掘×K掘通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q cH4掘—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K掘通—掘进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机掘K掘通=1.5~2(参考公司风量计算细则要求)(2)按炸药计算Q掘i=25×A i m3/minA i—第i个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Kg(3)按局部通风机实际风量计算Q掘i=Q局机i×I i m3/minI i—第i个工作面同时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4)按工作面人数计算Q掘i=4×N i m3/minN i—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5)按风速进行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其最低风量为:各个岩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Q min ≥9×S 岩掘i m 3/min (V=0.15 m/s )各个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Q min ≥15×S 煤掘i m 3/min (V=0.25 m/s ) Q min —掘煤工作面最低风速时需要风量,m 3/min S 岩掘i ~第i 个岩巷工作面断面,m 2S 煤掘i ~第i 个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断面,m 2 Q max ≤240×S 掘i m 3/min Q max —掘煤工作面最高风速时需要风量,m 3/min (V=4 m/s ) 350~矿井年工作日S 掘i ~第i 个工作面断面,m 2 4、硐室风量计算 Q 硐室=∑=ni iQ1硐Q 硐i ~各个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m 3/min (1)发热量大的空气机房和水泵房Q 机电硐室=tW ∑60006.12.13600θ,m 3/minQ 机电硐室~机电硐室实际需要风量,m 3/min∑W ~ 机电硐室运转电机总功率,KWt ?~ 机电硐室进、回风的气温差,℃θ ~机电硐室发热系数,根据实际考察或(空压机0.20~0.23, 水泵房0.02~0.04)1.2 ~空气密度,kg/m 3 1.005 ~空气定压比热容,kj/kg.k (2)爆破材料库按每小4次换气量计算 Q 爆破材料库=0.07×V , m 3/min V~包括联络在内的爆破材料库空间总体积, m 3(一般情况大型100~155 m 3/min,中小型60~100 m 3/min) (3)其它硐室按经验取值a: 采区绞车房及变电硐室为60~80 m 3/minb:充电硐室按H2浓度小于0.5%,但不得小于100 m 3/min,或按经验值取100~200 m 3/min. 5其它巷道风量计算其它巷道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和风速进行验算,并取其中大值Q 其它=∑=ni iQ1其它(1)Q 掘=133×q cH4其它×K 其它Q 其它i —第i 个其它巷道需要风量,m 3/min q cH4其它—第i 个其它巷道瓦斯绝对涌出量,m 3/minK 其它—第i 个巷道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机掘K 掘通=1.2~1.3(2)按风速进行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其最低风量为:各个岩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Q min ≥9×S 岩掘i m 3/minQ min —掘煤工作面最低风速时需要风量,m 3/min (V=0.15 m/s )S其它i ~第i个其它巷道断面,m2四、通风网路解算1、风流流动的基本定律(1)风量平衡定律:网路中流入节点的风量之和等于流出节点风量之和。

第七章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第七章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b窗内外的作用压差(规定以室内向室外流动为正)
Pb Pb Pb Pa Pa ghw n Pa gh w n (7 5)
P Pb Pa ghw n (7 6) ——即热压
热压的定义:由室内外空气温差在不同高度通风口
12
二、几种典型的自然通风形式
▪热压自然通风
Costozza别墅由6 座别墅组成,建 立在山坡上,通 过热压拔风原理 ,利用地下洞穴 作为天热冷源, 获得很好的制冷 效果
13
二、几种典型的自然通风形式
▪热压通风
在室内热压的作用下热空气上升,洞穴中12度的风通过 的地板上的通气孔进入室内
14
二、几种典型的自然一、CFD基本介绍
▪ CFD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3、室外微气候分析
30.4 30.4 30.6 30.4
7
一、基本概念
▪自然通风的基本形式
风压作用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自然通风
风压、热压联合作用自然通风
room
room
room room
shaft
room room
8
依靠屋顶风机进行的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一、基本概念
▪自然通风的基本形式
9
一、基本概念
▪ 自然通风的存在的问题
▪ 湿度控制 ▪ 噪声控制 (开窗时减少10dB相当于关窗时减少30dB) ▪ 空气质量 ▪ 空调负荷 ▪ 安全性 ▪ 下雨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空调
OSAKA 市 立 体 育 馆 空调、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运行情况24
OSAKA 市 立 体 育 馆 座椅送风
25
三、建筑通风的应用
▪合理的建筑布局

07通风工程

07通风工程

时,室内压力降低,处于负压状态
工程中:
对于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的车间,要使 房间保持负压(进风量<排风量) 对于要求洁净的车间,要使房间保持正 压(进风量>排风量)
2、热平衡:
冬季要保持通风房间的温度
必须使室内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
(四)空气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了解)
热平衡方程式
Qh cLp rntn Q f cL jj r jjt jj cLzj r wtw cLhx rn (ts tn )
3、确定进风窗和排风窗的位置
总热压:
二、自然通风的计算
4、确定进风窗和排风窗的面积
rn指室内平均温 度下的空气温度
t
tn
tp
2
二、自然通风的计算
5、确定中和面的位置
Fa Fb
2
h2 h1
Fa 1 Fb
说明:1、中和面的位置随进风窗面积Fa和排风窗面积Fb之比
而变化. 2、中和面向上移,排风窗孔面积增大,进风窗孔面积减小. 3、中和面向下移,排风窗孔面积减小,进风窗孔面积增大. 4、天窗的造价要比侧窗高,所以中和面位置不宜选得太高.
1、优点: 结构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装置,不需动力设备, 经济,无需专人管理、管理简单。 2、缺点: 换气量难以有效控制,通风效果不稳定
.二)机械通风
优点:
▪ 作用压力大小可根据需要确定 ▪ 可根据需要对进、排风进行任何处理 ▪ 管道可将空气送到室内指定任意地点 ▪ 通风效果稳定
缺点:
▪ 耗电能;设备费、维护费较大 ▪ 风机、风道占用建筑面积 ▪ 安装、管理复杂 ▪ 产生噪音
1)热车间,为了增大进风面积,热车间应尽量采 用单跨厂房 穿堂风
应用穿堂风时将 热源布置在下风侧

主厂房自然通风计算(百叶窗)(1)

主厂房自然通风计算(百叶窗)(1)

1. 主厂房通风1.1汽机房通风本工程汽机房布置2台出力为350MW的汽轮发电机组,除氧器露天布置散热量为:Q=2x2280000=4560000 W采用自然进风、屋顶通风器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汽机房自然通风量校核计算详见:根据工程情况,设屋顶通风器:4.5米喉口, 36mX2台机组=72m原始设计参数表1.1-1夏季大气压P(hPa)972.3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t w(o C)33进风温度t j(o C)33对应室外进风计算温度的空气容重Υw(kg/m3) 1.107进排风温差(o C)8排风温度t p(o C)41对应排风计算温度的空气容重Υp(kg/m3) 1.079作业地带温度t g(o C)35室内平均温度t n(o C)38对应室内平均计算温度的空气容重Υn(kg/m3) 1.089ρ=ρ0*(T0*P/P0/T)表1.1-2序号散热量/每台机合 计12280000456000034560000420320005183600061883000式中: G=3.6Q/(1.01*(t p -t j ))表1.1-3h 流量系数开窗面积(m)μ(m 2)27005251进风体积L j (m 3/h)排风体积L p (m 3/h)名 称L j =G/r j ,L p =G/r p汽机房通风所需通风量计算开窗面积及窗扇形式窗号窗 扇 形 式主厂房内设备散热量(W)主厂房内散热量总计Q(W)主厂房内自然通风量G(kg/h)1 2.70固定百叶窗0.525115528.40固定百叶窗0.525194315.30对开窗加中悬窗0.6225433.20屋顶自然通风器0.8432472 4.5表1.1-4窗hΔΥ=Υw-Υn室外假想压力窗流量窗面积Pw=-hΔΥP x =-0.3947系 数ΔP jf =P w -P xΔP pq =P x -P w G=3600uF(2gΔPΥ)1/2号(m)(kg/m 3)(kg/m 2)μ(m 2)(kg/m 2)(kg/m 2)(kg/h)1 2.200.018-0.0400.52511550.35581300028.500.018-0.1530.5251940.242407000314.800.018-0.2660.62250.129813000433.200.018-0.5980.843240.2032033000室内假想压力P x (kg/m 2)汽机房自然通风量校核计算表47432421.928203300018360002033000188400000.00%2032000进排风量差(kg/h):需要的自然通风量G(kg/h):总排风量(m 3/h):总进风量(m 3/h):总进风面积(m 2):总排风面积(m 2):中和界高度(m):总进风量(kg/h):总排风量(kg/h):。

建筑物理(房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物理(房间的自然通风)

④百叶窗、上悬窗及可部分开启的卷帘等不同窗 户形式对室内气流模式的影响如图示。
⑤ 遮阳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室内气流。如图。
(三)利用绿化改变气流状况:
建筑物周围的绿化,不仅对降低周围空气温度和 太阳辐射的影响有显著作用,当安排合理时,也能 改变房屋通风状况。
四、建筑平面布置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 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 的布置; 2.正确选择平面的组合形式,主要使用房间应布置在夏 季迎风面,背风向则布置辅助房。并以建筑构造措施 改善通风效果; 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 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场分布均匀; 5.改进门窗及其它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 风量、风速等。
二、遮阳的形式及其效果
(一)遮阳的形式:
① 水平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 方投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 归线以南低纬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
②垂直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侧斜 射的阳光,但对于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的 阳光,或接近日出、日没时平射窗口的阳光不起遮挡 作用;主要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③综合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中等的、从窗前斜 射下来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主要适用于东南 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
④挡板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正射窗口的 阳光;主要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的窗口。
(二)遮阳的效果: ① 遮阳对太阳辐射热量的阻挡。
遮阳设施遮挡太阳辐射热量的效果还与遮阳设施的构造处 理、安装位置、材料与颜色等因素有关。
当扩大面积有一定限度时,可在进气口采用调节百叶 窗,以调节开口比,使室内增加流速或气流分布均匀。

通风阻力 计算公式汇总

通风阻力 计算公式汇总

1、 巷道几何参数的测算(1)梯形:断面积 SL=H L *B L 周长 U L(2) 半圆拱:断面积 S L =(H L -0.1073B L )*B L 周长 U L=3.84*(3)三心拱:断面积 S L =(HL-0.0867B L )*B L 周长 U L(4)圆形:断面积 S L =π*R 2 周长 U L =2*π*R(5)矩形:断面积 S L = H L * B L 周长 U L =2*(H L +B L ) 式中: S L —巷道断面面积,m 2U L —巷道断面周长,m ;H L —巷道断面全高,m ;B L —巷道断面宽度或腰线宽度,m ;R —巷道断面圆半径,m ;π—圆周率,取3.14159。

以上有关参数均通过实测获取,而巷道各分支长度由地测部门提供。

2、 巷道内风量的计算(1)两测点之间巷道通过的风量按如下原则确定:Q=(Q i +Q i+1)/2 , m 3/min(2)井巷内风量、风速按以下公式计算:Q L =S L *V L , m 3/minV L =((S-0.4)/S )*(a X+ b ) , m 3/min式中: Q L --井巷内通过的风量,m 3/min ;S L (S )--井巷断面面积,m 2V L --井巷内平均风速,m/minX —表风速,m/mina 、b —风表校正系数3 井巷内空气密度的计算湿空气密度用下列公式计算:i b i=d0.0348(Pi 0.379P )273.15+t ϕ-ρ , kg/ m 3 式中:i ρ—测点i 处湿空气密度(i ϕ≠0), kg/ m 3Pi --测点i 处空气的绝对静压(大气压力),Pa ;d t --测点i 处空气的干温度,℃;i ϕ--测点i 处空气的相对湿度,%;P b —测点i 处d t 空气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 。

4 井巷断面速压的计算井巷断面的速压由其空气密度和平均风速确定,即:v i L 2h =(V )/2ρ式中:v h --巷道断面的速压,Pa ;i ρ--巷道断面的空气密度,Kg/ m 3L V --巷道断面的平均风速,m/s ;5 井巷通风阻力计算井巷两端断面之间的通风阻力按式(1)计算,即:i-j s(i,j)z(i,j)v(i,j)h h h +h =+ Pa (1)式中:h i-j —井巷始末测点间的通风阻力,Pa ;s(i,j)h —始断面静压与末断面静压之差,Pa ;即:s(i,j)i j i j h 9.81[(B -B )-(B '-B ')]=i B 、B j —分别为始断面、末断面静压差读数,mmH 2O ;i B'、j B '—分别为读取i B 、B j 时基点气压计静压差读数,mmH 2O ;z(i,j)h --始断面位压与末断面位压之差,Pa ;即:z(i,j)i j i j h =9.81(Z -Z )(+)/2ρρi ρ、j ρ --分别为始断面、末断面空气密度,Kg/m 3; i Z 、Z j —分别为始、末测点标高,m ;v(i,j)h --始断面速压与末断面速压之差,Pa ;6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从进风井口测点到通风机前风洞内测点之间的全井通风阻力h ,等于任意一条风路线上各分支通风阻力之和,即:i j h h -=∑ ,Pa7 井巷风阻R L 的计算任意一条井巷的风阻值R L 大小用下列公式计算:2L L L R =h /Q , Kg/m 7; 式中:R L ---任一条井巷的风阻,Kg/m 7;h L---该条井巷的通风阻力,Pa ;QL —该条井巷通过的风量,m 3/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风口面积F j(m2)和排风口面积F p(m2)
当进排风口面积和窗的形式已知,可由下式计算中和界与进风口中心的高差h j 中和界高差h j29.0m
进排风口中心的高差m60m
排风窗口的局部阻力系数ζp 2.6
进风窗口的局部阻力系数ζj 2.6
进风口的面积F j 2.67m2
排风口的面积F p 2.65m2
进风空气温度28℃
进风空气密度ρwf 1.185kg/m3
排风空气温度40℃
排风空气密度ρp 1.128kg/m3
当进排风口面积未定时,可用公式Z=(0.4~0.7)H计算中和界高度
H通风房间高度,Z自地面至中和界的高度
一般,当H=6m时,Z=0.7H;当H=24m时,Z=0.4H。

车间热压计算与进排风口压力损失分配
热压△P31.2816Pa
进风口压力损失△P j15.0822Pa
排风口压力损失△P p16.1994Pa
进风空气密度ρwf 1.185kg/m3
室内空气平均密度ρnp 1.128kg/m3
重力加速度g9.8m/s2
进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h j27m
排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h p29m
排风量36036.79kg/h
进风量35372.70k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