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常见疾病及常用试验

合集下载

常用内分泌功能试验

常用内分泌功能试验

常用内分泌功能试验内分泌功能试验是通过检测和评估患者体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来诊断和监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影响力工具。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调节系统,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控制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内分泌功能试验:1.甲状腺功能试验:包括测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血清甲状腺激素(T3和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2. 肾上腺功能试验:包括测量24小时尿液中的自由皮质醇(Cortisol)水平和血浆醒脑皮质激素(ACTH)水平。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增加。

3.生长激素刺激试验:通过给予患者其中一种药物或滴注其中一种激素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并测量血浆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

这个试验可以帮助评估生长激素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4.雌激素和孕激素试验:这些试验包括测量血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和诊断性别发育异常。

5.泌乳素抑制试验:通过给予患者其中一种药物来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并测量血浆泌乳素水平的变化。

这个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垂体瘤。

6.糖皮质激素试验:包括糖皮质激素抑制试验和糖皮质激素刺激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并诊断库欣综合症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7.胰岛素刺激试验:通过给予患者胰岛素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测量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变化。

这个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胰岛素抵抗状态和糖尿病。

总之,内分泌功能试验是帮助诊断和监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

这些试验通过测量血清或尿液中的激素水平来评估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和激素的分泌。

通过合理选择和解读这些试验结果,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皮质醇增多症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皮质醇增多症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是一种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它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激素引起。

皮质醇增多症既可以由于肾上腺腺瘤或癌导致,也可以由于垂体腺瘤或肾上腺性腺瘤导致。

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种,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萎缩、新月体消失、血压升高、痤疮、糖尿病、肥胖、易患感染等。

由于皮质醇增多症症状多样化,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皮质醇增多症时,首先应该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

常见的体征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肌肉萎缩等。

同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浆皮质醇水平测定、24小时尿皮质醇水平测定、抑制试验等。

如果存在高血浆皮质醇水平或升高的尿皮质醇水平,且无法通过抑制试验抑制皮质醇水平,那么就可以初步诊断为皮质醇增多症。

一旦确诊为皮质醇增多症,接下来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引起皮质醇增多症的原因进行切除手术,如肾上腺腺瘤或癌切除手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等。

手术治疗是治愈皮质醇增多症的最有效方法,但对于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手术风险或手术不能切除病因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和垂体抗分泌药物两类。

抗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主要包括氢化可的松、酮康唑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来降低皮质醇水平。

垂体抗分泌药物主要包括布加维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来降低皮质醇水平。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和临床症状。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明显的副作用,那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

此外,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皮质醇增多症是一种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治疗的目标。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

内分泌科诊疗范围内分泌科是专门研究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科室,其诊疗范围涉及多个器官和疾病。

下面将从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三个方面介绍内分泌科的诊疗范围。

一、常见疾病1.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等;2. 垂体疾病:如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症等;3. 胰岛素分泌异常:包括糖尿病、胰岛素瘤等;4. 甲状旁腺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5. 性腺疾病:如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6. 骨质疏松症: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等。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如血糖、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水平等;3.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用于观察器官的结构和异常情况;4. 激素刺激试验:通过给予特定药物或物质来刺激患者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评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

三、治疗手段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胰岛素注射治疗等;2. 激素治疗:对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等,可能需要使用激素进行治疗;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切除的疾病,如甲状腺结节、垂体瘤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 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或无法手术切除的疾病,如甲状腺癌、垂体腺瘤等,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5. 中医中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总结来说,内分泌科的诊疗范围涵盖了多个器官和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胰岛素分泌异常、甲状旁腺疾病、性腺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激素刺激试验等。

治疗手段则根据具体疾病选择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等。

内分泌常用实验

内分泌常用实验

GnRH/TRH/CRH/GHRH联合兴奋试验原理:1、腺垂体激素接受下丘脑和靶激素的双重调节;2、外源性下丘脑促垂体激素兴奋腺垂体靶细胞,根据其反应程度判断腺垂体的储备功能;3、鉴别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4、鉴别内分泌腺功能亢进的病因或判断其对药物的反应性;5、评估手术或放疗后的下丘脑-腺垂体功能。

方法:1、试验前抽血测定靶腺激素基础值;2、早上7-8时进行试验,相继静注GnRH 100ug、TRH 200ug、CRH 1.0ug/Kg、GHRH 1.0ug/Kg(均溶于5.0ml生理盐水),30秒内注射完;3、分别在-30、0、15、30、60、90和120min抽血测ACTH、皮质醇、TSH、LH、FSH及GH,必要时加测睾酮、T3、T4和IGF-1等。

临床意义:1、TRH兴奋试验:①正常人与30min出现峰值(10-30mu/L);②Graves病、垂体性加减,TSH无明显升高或无反应;③下丘脑性甲减TSH峰值出现在60min后。

2、GnRH兴奋试验:①青春期前LH细胞的兴奋程度低,FSH增加0.5-2.0倍;②正常成人男性LH增加4.0-10.0倍,FSH增加0.5-2.0倍;③正常成年女性卵泡期LH增加3.0-4.0倍,排卵前期增加3.0-5.0倍,黄体期增加8.0-10.0倍,④正常成年女性FSH增加0.5-2.0倍;与月经周期无关;⑤兴奋反应大程度达不到以上倍数可诊断为垂体LH/FSH储备功能减退。

3、GnRH静滴兴奋试验:①GnRH250μg静滴8h; ②正常人滴注后30-45minLH上升(第一次上升反应),60-90min下降,2-4h内再次上升(第二次上升反应),维持约4h; ③垂体疾病引起的LH/FSH缺乏症无反应,LH/FSH部分缺陷症存在第一次上升反应,但第二次上升反应消失;④下丘脑病变无第一次上升反应,但第二次有反应(延迟反应);⑤垂体惰性者必须进行GnRH延长兴奋试验。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常见疾病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常见疾病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常见疾病一、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由多个腺体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胰岛等。

这些腺体通过分泌激素进入血液中,从而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进行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的稳态,促进生长和发育,以及调节代谢过程。

1. 维持机体的稳态:内分泌系统能够监测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并使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例如,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通过甲状腺激素控制基础代谢率等。

2. 促进生长和发育:在儿童和青春期时期,内分泌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青春期时,性腺会受到性激素的刺激而开始发育成熟。

3. 调节代谢过程:内分泌系统能够影响人体代谢过程,包括能量代谢、水盐平衡、脂质代谢等。

例如,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影响脂肪合成和解分解。

二、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功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特点: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特点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

根据原因可以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生,患者需要定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多发于成年人,患者通常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来稳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代谢率增加、心率加快、体重减轻、多汗等。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颈前肿物(突眼)、视力减退和心律失常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调节、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或摄入放射性碘治疗。

3.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指机体血液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水平降低,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各器官和组织受损。

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体重增加、便秘以及感冒易感等情况。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合成甲状腺激素药物来替代缺乏的激素。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分类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内分泌腺体异常,激素的分泌异常,由前激素转换异常,靶细胞对激素的反应异常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可分类如下;
1、激素缺乏性疾病
(1)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可以因外伤,肿瘤性破坏、感染、出血、自身免疫性损害等所致,即原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下丘脑或垂体激素缺乏,表现为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的功能低下,即继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低下经常为激素合成障碍,偶为合成的激素的结构异常,缺乏生物活性,例如一种罕见的糖尿病,血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但其氮基酸排列紊乱,没有生物活性。

先天性激素合成障碍可以产部分性,也可以是完全性的。

(2)继发于腺体外因素所致的激素缺乏例如前激素向激素转变障碍,加快激素降解、出现拮抗性物质,如相应抗体等。

(3)激素的反应低下,在一部分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者,血激素水平正常,甚至偏高。

这可能是由于出现抗受体抗体,封闭了受体,减少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机会。

也可能是因受体结构异常或数量减少所致。

例如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增高,但临床甲状旁腺功能明显低下,在肾病时可能对后叶加压素不敏感,肝病时对胰高血压糖素不敏感等。

2、激素过多症候群。

医院进修报告内分泌科病房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总结

医院进修报告内分泌科病房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总结

医院进修报告内分泌科病房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总结在医院内分泌科病房进行进修期间,我对于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以下是我对于内分泌科疾病的了解与实践经验的分享:一、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腺体,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减等。

对于甲亢患者,我们常规进行血液检测,检测T3、T4、TSH 等指标,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而对于甲减患者,则需要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在病房中,我们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及调整治疗方案。

三、泌乳素瘤泌乳素瘤是一种导致乳汁分泌过多的良性肿瘤。

在治疗方面,药物疗法是首选,通常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来抑制泌乳素瘤的分泌功能。

手术切除也是治疗泌乳素瘤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瘤体较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四、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肾上腺或交感神经系统的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血压波动、头痛、出汗过多等。

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瘤体,以及术前的药物治疗以控制高血压等症状。

五、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功能不全两种情况。

功能亢进时,患者会出现高钙血症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瘤。

功能不全时,需要补充甲状旁腺激素。

六、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和髓质肿瘤。

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以及抗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

而对于髓质肿瘤,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策略。

七、性腺疾病性腺疾病主要包括卵巢与睾丸疾病,常见的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和睾丸功能减退症。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物和胰岛素敏感调节剂等。

而对于睾丸功能减退症患者,可以采取睾丸替代治疗或其他适当的治疗方法。

内分泌实验汇编

内分泌实验汇编

精氨酸生长激素兴奋试验
• 原理:精氨酸刺激GH分泌 • 用途:诊断GHD • 做法:精氨酸0.5g/kg(最大30g)+ 注射用
水150-200ml ivgtt 30min • 于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抽
血测GH • 男性近半数有反应,故不宜首选 • 漏到皮下则对局部有刺激作用
p2-3 P4-5 P6-7 P8-11 P12 P13-14 P15-16 P17 P18-19 P20-22 P23-29 P30 P31 P32-33 P34-39 P40-42 P43-44 P45-46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原理:口服葡萄糖升高血糖水平刺激内源 性胰岛素分泌
• 用途:诊断糖代谢状态、评估胰岛功能及 胰岛素抵抗水平
• 恶心、呕吐
结果解读
• 儿童
– 正常:GH峰值>10ng/ml – 部分GHD:GH峰值5-10ng/ml – 完全GHD:GH峰值<5ng/ml – 结合临床,2个GH刺激试验,试验前补足糖皮
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 肥胖儿童GH峰值偏低,但切点未确定
• 成人
– 切点未确定
Grimberg A, et al. Horm Res Paediatr. 2016;86(6):361-397. Molitch ME.,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Jun;96(6):1587-609.
烦渴、多尿病因的鉴别诊断 尿崩症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原理
禁水试验:
正常人和精神性多饮:禁水后,尿量↓,尿渗透压↑,尿比重↑,血渗透压↑, 血钠↑
尿崩:禁水后,尿量(↑)、尿渗透压(↓)、尿比重(↓)无明显变化,血渗 透压↑,血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一、24小时尿钠钾及血、尿醛固酮测定: 目的:用于证实是否为醛固酮增多症
二、醛固酮卧立位试验

目的: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是肿瘤或特发 性醛固酮增多症。 正常人:8 am卧床至12 N,血醛固酮水平随ACTH分泌 节律下降,立位则醛固酮水平因肾相对缺血而上升(超 过基础值的33~50%); 腺瘤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明显升高,取立位后无明显 升高反而下降; 增生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轻度升高,立位明显升高。
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结果判断:无论以血皮质醇或尿 游离皮质醇作为判断指标,若抑制值≥50%提示可被抑 制,病因方面考虑柯兴病,<50%提示不被抑制,考虑 肾上腺腺瘤或癌或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

方法:空腹状态,剂量范围胰岛素0.05-0.15U/Kg,用生理盐水
稀释后静推,分别在0、30、60、90和120分钟抽血查血糖、GH, ACTH和皮质醇。



二、激发试验:血压不高时(BP<160/100mmHg ) 1.冷加压试验

方法:试验前停降压药一周,停镇静剂至少48小时。
试验日患者先安静卧床30分钟,在每隔5分钟测一次血 压。待血压平稳后,将患者左手腕关节以下浸入4º C冰 水中,1分钟后取出。自左手开始浸水起分别于30秒, 60秒,90秒,2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 钟时各测右臂血压一次。
内分泌常见疾病及常用检查
袁转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PA轴的功能检查
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 及尿17-酮类固醇(17-KS)测定

17-OHCS:皮质醇代谢产物(25-40%)
女性:肾上腺

17-KS:雄性激素代谢产物 男性:2/3肾上腺 1/3睾丸
二、血浆总皮质醇PTF生理曲线:皮质醇

四、卡托普利试验
目的:正常人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后血醛固酮通
常下降大于30%而在原醛症患者中,血醛固酮不 受抑制。
在服用前及服用后1小时和2小时测定血浆肾素活 性、醛固酮、皮质醇,试验期间患者要求始终保 持坐位。
方法:坐位或站位1小时后口服50mg卡托普利,
五、盐水负荷试验: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鉴别正常人与皮质醇增多症。正
常人或单纯性肥胖抑制后血皮质醇比对照值下降50%以 上,皮质醇增多症抑制率<50%。
三、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方法:试验前2日各收集24小时尿测游离皮质醇并于试验

日(第三日)晨测血皮质醇作对照,试验日从8am起服地塞 米松0.75 mg,q8h,连服2日,第五日地塞米松剂量加大为 2 mg,q6h,连服2日。试验日留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并于 第五、七日晨8 am抽血测血皮质醇作抑制值。

兴奋试验
葡萄糖
抑制试验
阿托品(略)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 原理:注射胰岛素以造成低血糖(<2.2mmol/L),兴


奋下丘脑-垂体轴,科刺激GH,ACTH,PRL分泌而了 解垂体储备功能。适用于疑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垂体 性侏儒症患者。 方法:同前

临床意义:正常人基础值1-5ug/L或更低,峰值时间为

在冷加压试验后患者血压下降至基础值时,或血压正常 者安静平卧状态下,于一侧上臂测血压,另一侧行静脉 穿刺并点滴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道,待血压稳定后, 快速静脉内注射胰高糖素1mg注完后每30秒中测血压一 次,连续5分钟,以后每分钟测一次,连续10分钟。

临床意义:适用于临床疑诊为嗜铬细胞瘤而患者血压


临床意义:
正常儿童GH峰值>7ug/L或比基础值升高3倍,峰值60120min. 生长激素缺乏时常<3ug/L 介于3-7ug/L提示垂体生长激素储备功能不足



左旋多巴-吡啶斯的明兴奋试验
原理: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物质,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或正 肾上腺素,兴奋下丘脑-垂体,刺激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GH的释放。 吡啶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脂酶提高中枢神经乙酰胆碱水平,刺激 垂体GH释放。 方法:禁食过夜,卧床休息。口服吡啶斯的明2mg/Kg体重,左 旋多巴0.5g(成人),儿童10mg/Kg体重(体重15Kg口服0.125g, 15-30Kg口服0.25g,大于30Kg口服0.5g)。分别于0、30、60、 90、120min抽血查GH。 临床意义: 正常值: 正常儿童服药吡啶斯的明后2-3小时GH水平大于7ug/l。 服左旋多巴后,血清GH升高大于3ug/L。 垂体GH缺乏患者血清GH小于3ug/L或无反应。可疑垂体侏儒患 者。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点是高肾素高醛固

方法:1.前一天晚上10pm至试验结束禁 食禁水。当天5:00am病人起床洗漱、排 空膀胱等。 2.5:30Am平躺,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2 小时。 3.7:30抽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 固酮(基础)。 4.病人需起床站立或行走2小时。 5.9:30抽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 固酮(激发)

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查

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尿3-甲氧基-4羟 基苦杏仁酸VMA的测定及血儿茶酚胺的测定
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在嗜铬细胞瘤时,儿茶酚胺合成增加,并进入血液循环,测定 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可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VMA是儿茶酚胺的终末代谢产物,嗜铬细胞瘤时儿茶酚胺产生 增多,进一步代谢为VMA,入血后经尿排出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检查

一、性激素及LH、FSH的测定
二、GnRH兴奋试验——达必佳试验 目的:用于评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状态的价值,

主要用于区分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和体质 性青春期延迟的患者。

试验方法:空腹状态时肌注或皮下注射达必佳100μg,
在注射药物前15、0min及注射后15、30、60和90, 120 min静脉取血,测定血浆FSH和LH水平 。

45-60分钟,成人峰值可达20-35ug/L,若峰值增高不明 显(<5ug/L)提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正常儿童GH峰值>7ug/L,如生长激素缺乏时常<3ug/L。 介于3-7ug/L提示垂体生长激素储备功能不足。
二、精氨酸兴奋试验 原理:直接刺激垂体分泌GH 方法:


禁食过夜,晨卧床进行,精氨酸以0.5g/Kg体重,用生 理盐水稀释到250ml,30min内静点完。分别抽取 0.30.60.90.120min血GH测定。

临床意义:正常人浸冰水后,血压较对照组升高
1.6/1.5kPa(12/11mmHg),正常高反应者血压可升 高4.0/3.3kPa(30/25mmHg),高血压病人反应更大。 注意事项:如血压>21.3/13.3 kPa(160/100mmHg) 的患者则不宜做此试验。

2.胰高糖素试验 方法:受试者应空腹10小时以上,并停服所有药物,





方法:第一天:卧位醛固酮测定试验
1.试验前一天晚10pm至次日中午12N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2.8am抽血测血醛固酮(基础)。 3.抽血后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4小时至中午12N。 4.12N抽血测血醛固酮(对照)。 第二天:立位醛固酮测定试验 1.试验前一天晚10pm至次日上午8am需绝对卧床休息。

临床意义:胰岛素可以使血糖水平下降,导致低血糖,低血
糖可以通过兴奋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生长抑素使生长激素 (GH)分泌增加,同时可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使皮 质醇水平增高,用于怀疑腺垂体功能低下,特别是储备功能不足 的病人,正常人ACTH升高2-3倍,皮质醇升高190nmol/L以上, 峰值>500nmol/L提示储备功能正常。垂体前叶功能衰竭,无升高 反应。


2.8am抽血测血醛固酮(基础)。
3.抽血后病人需起床站立或行走4小时至中午12N。 4.12N抽血测血醛固酮(对照)。
三、肾素——醛固酮卧立位试验
目的:鉴别醛固酮增多症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诊断和病因
分析,卧位测定值用于确定有无原醛症,原醛症 的特征为低肾素高醛固酮。站位测定值主要用于 原醛症的病因诊断,由醛固酮瘤所致,站位后醛 固酮浓度不升高或有所下降。由特发性醛固酮增 多症(双侧肾上腺增生)所致,站位后醛固酮浓 度升高(>30%)。
由肾上腺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控, 具有昼夜节律变化,高峰时间在6—8am,最低值在午夜 11—2am

尿游离皮质醇UFF:在皮质醇增多症时,皮质醇的增加超过皮质
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的结合能力,使大量游离皮质醇通过肾小 球滤出,导致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增多。

血浆ACTH: ACTH分泌有昼夜节律变化,清晨最高,午夜最低,

临床意义:1)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鉴
别皮质醇增多症与正常人或单纯肥胖病人。皮质醇增多 症不论是由垂体瘤、肾上腺瘤或癌还是由异位肿瘤所致, 服用地塞米松第2日不被抑制或抑制不到基线值的50% 以下,而正常人或单纯肥胖病人可被抑制到基线值的 50%以下;

2)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主要用于鉴别

试验方法:分别在试验第一,二,三日上午8时 肌肉注射HCG2000U,分别在第一天注射前,第 一天注射后24,48,72,96H在前臂采血作睾酮 测定,每次采血时间都在上午8时,肌注HCG前。
生长激素GH分泌功能检查

生长激素(GH)分泌特点:浓度低,昼夜变化大
胰岛素低血糖 精氨酸 左旋多巴
安体舒通试验

原理:安体舒通能拮抗醛固酮对肾小管的作用,可引起 储钾排钠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