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货币银行学 第六章(含答案)

[VIP专享]货币银行学 第六章(含答案)
[VIP专享]货币银行学 第六章(含答案)

第六章中央银行

(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词 汇

1.再贴现------ B

2.存款准备金----- A

3.超额准备金----- D

4.单一中央银行制----- E

5.准中央银行制----- C

6.清算业务----- G

7.票据交换----- F

8.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I

9.发行的银行----- H

 

含 义

 

a 、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以应付客户随时提取存款而保留的一部分现款

b 、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已经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

c 、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d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

e 、由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监管金融业的制度

f 、同一城市 ( 或区域 ) 各金融机构对相互代收、代付的票据,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通过票据交换所集中进行交换并清算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g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

h 、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

i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综合会计记录,反映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

(二)填空

1.一国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是 ____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分为单一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度、__复合中央银行制、准中央银行制度 _______四种类型。

3.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最初标志是______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

_________________。

4.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是20世纪初的____户部________银行

5.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家中央银行的是______英格兰银行 _______________,它早在1844年就获得发行货币的特权。

6.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___中国人民银行__________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对企业和个人直接办理存贷业务,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7.支付清算系统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大额实时全额支付系统、__和________小额定时批量支付系统 ______两种。

8.以美国为典型的在一国建立多个中央银行机构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和任务的体制是 _______多元制中央银行体制 _______。

9.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 ___资产_____方项目。

10.中央银行主要通过___.再贴现__和_再贷款 _______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A )。

A .单一中央银行制

B .复合中央银行制

C .跨国中央银行制

D .准中央银行制

2.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有( C )。

A.流通中的货币 B.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

C.政府债券 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3.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 B )。

A.政府存款 B.国外资产

C.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D.对政府债权

4.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A )。

A.盈利 B.投放基础货币

C.回笼基础货币 D.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5.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 ,将( D )。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增加贷款发放

6.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央行作为( B )的职能的体现。

A.银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监管的银行 D.发行的银行

7.根据票据交换理论,在多家银行参加的票据交换和清算的情况下,各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 C )各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四)多项选择 1.中央银行是在解决( ABCE )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A.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B.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C.最后贷款人问题 D.政府筹资问题

E.金融监管问题

2.中央银行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CDE )。

A.从18世纪40年代至18世纪70年代 B.18世纪70年代至19

世纪40年代

C.从19世纪40年代到一战前 D.从一战前到二战结束

E.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迄今

3.中央银行是( ABC )。

A .发行的银行

B .国家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监管的银行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参考书 考研考试科目

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参考书考研考试科目 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代码 025100金融硕士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1金融学综合 参考书 初试参考书: 431金融学综合: 1、《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出版; 2、《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7出版; 3、《现代公司金融学》,马亚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6月版。 复试参考书: 1、《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2、《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7出版; 3、《投资学》,张元萍,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1月第二版。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分析:以多年的辅导经验来看,专业课是最终能否考上的关键,建议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尤其要抓住考试的重点进行复习,育明专注专业课辅导多年,更多考研信息可以随时关注育明官网或者咨询育明考研天津分校高级咨询师王老师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 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 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 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有限法偿:即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3、无限法偿:指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4、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价格标度。 5、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6、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价值状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7、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8、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被熔化成金块或银块,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现象。 9、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10、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1、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中,依靠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已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由此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12、利息: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人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信用的基础。 13、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14、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狭义限定在以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 15、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主要工具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16、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17、金融工具: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 18、金融资产: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金融工具对持有者来说是金融资产。 19、现货交易:成交约定在2-3天内实现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 20、期货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后,按照约定的价格、数量,经一定时期后才进行交割的交易形式。 21、商业票据: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 22、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23、证券行市: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的价格。 24、股票价格指数:是指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25、证券收益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一般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谨慎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种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导言: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 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 1、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商业银行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 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代理银行制、,其中更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是单一银行制 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同业存款属于银行的资产业务 3、按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商业银行的业务可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4、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可分为中间业务和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5、狭义的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贷款承诺、担保、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等。 6、按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本是所有者权益型资本。 7、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自有资本和负债两大类。 8、按存放地点分,在央行存款和库存现金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 9、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10、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和其他资产。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属于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D A 、贴现 B 、贷款 C 、证券投资 D 、发行金融债券 2、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B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3、按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B A 、8%,10% B 、8%,4% C 、4%,8% D 、10%,8% 4、商业银行向同一客户发放贷款,下列贷款方式中风险最大的是 A 。 A、信用贷款 B、担保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5、下列 D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6、下列 D 属于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 A、信托业务 B、融资租赁业务 C、信用卡业务 D、贷款承诺业务 7、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CD 。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8、下列 D 不属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借款业务类别。 A、存款 B、申请再贷款 C、发行CDs D、票据贴现 9、下列商业结算工具中,风险最小的是 A A、银行本票 B、商业汇票 C、转账支票 D、托收承付 10、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分类中, A 是可以开列支票的存款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大额可转让存单 D、储蓄存款 第三部分简答题 1、按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包含哪些项目?

广外 货币银行学 期末重点 全英 米什金 ()

考试题型以及分数分布: 一、选择题:1’*20=20’ 二、名词解释:4’*5=20’ 三、简答题:8’*5=40’ 四、论述题:20’*1=20’ 重点制作思路: 1.考虑到时间关系,抓大放小 2.结合老师提及复习内容进行预测 3.以理顺书本架构为主,看到一个知识点猜一下可能会出什么题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by Kyle Chapter1:Why Study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本章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即可,最多考一下选择) Answer: ?To examine how financial markets such as bond and stock markets work ?To examine ho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work ?To examine the role of money in the economy Chapter2:An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1.Func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Perform the essential function of channeling funds from economic players that have saved surplus funds to those that have a shortage of funds ?Direct finance: borrowers borrow funds directly from lenders in financial markets by selling them securities.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by producing an efficient allocation(分配)of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2018年第一次作业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 MI=流通中现金 B.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V 2.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 存入银行,都发挥了()的作用。 A. 储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世界货币 D. 积累或储蓄手段V 3. 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V D. 消费信用 4. ()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 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 期票 B. 汇票V C. 本票 D. 支票 5. 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 成()关系。 A. 反比正比 B. 反比反比 C. 正比反比V

D. 正比正比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V D.日本银行 7.()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V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户部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8.()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V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9.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V D.投资基金 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10. V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11.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V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下列()不属于M1? A.通货 B.企业活期存款 V 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D.NOW帐户 13.下列()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 减少储蓄V

专科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

专科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 重要名词: 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 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2、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 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3、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 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4、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 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5、衍生金融工具:原生金融工具主要有票据、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它 们是金融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也是衍生金融赖以存在的基础。 6、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在二级市 场上流通转让的各种有价证券都有其票面金额,但证券时的实际成交价格却往往高于或低于它的票面金额,这种买卖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就叫做证券行市。 7、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 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8、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 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市场。 9、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 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 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 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12、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 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3、货币政策:所包含的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 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14、金融深化:当金融业能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 15、金融压制:当由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 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

金融专业知识与银行基础知识竞赛策划书

金融专业知识与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赛简介 一、总序 (一)比赛目的与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赛以银行业务基本技能为重点,严格按 照银行员工考核标准评分,有利于学生掌握银行基本业务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态度。比赛内容既有金融专业理论知 识考核,又有银行业务基本技能竞赛,要求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业务相结合。 3、补充课堂学习内容。课堂学习中以理论知识为主,业务操作相对较 少。学生参加比赛,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对多项银行业务反复练习,从而弥补课堂学习中实际业务操作的不足。 4、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比赛面向经贸学院各专业学生,鼓励非金融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金融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 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准备阶段的练习和比赛都在课余进行,参加比赛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学习和练习,并时常关心金融经济政策变化及其影 响,使学生通过比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 (二)筹划安排 1、指导老师:谢林林 2、组织老师:肖志贤 3、评委老师:谢林林、洪冬青、钟玉文 4、筹备组员:张美霞、陈羽妍、邓冬喜、郑惠琼、黄文苑、吴琼

琼、黄玲 (三)比赛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4月9日-4月12日 2、初赛:4月19号晚上7:30到9:30 3、复赛:5月9号晚上7:30到9:00 4、决赛:5月23号晚上7:30到9:30 二、比赛内容和评分标准 大赛分3个阶段进行,初赛、复赛、决赛。3场比赛均由2大部分组成, 即第一部分金融专业知识的考察环节和第二部分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拼环节。 金融专业基础考查方式分为笔试、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四种方式。 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拼分为单指点钞、多指点钞、辨钞、翻打凭条、机器 点钞和汉字输入6个方式。 ㈠金融专业基础考查 1.笔试环节 以闭卷形式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30题,2分/题)、不定项选择(10题,3分/题)、判断题(10题,1.5分/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30分钟(参赛队提前15分钟进场)。评分标准:答对一题记相应分数,累 加正确题目分数得总分。 2.必答题环节 必答题由多媒体显示,一共有10道,选择题和判断题各5道,每个小组举牌答题。

货币银行学PPT 米什金 [兼容模式]

Chapter 13 Banking Industry: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ystem ?Bank of North America chartered in 1782?Controversy over the chartering of banks.?National Bank Act of 1863 creates a new banking system of federally chartered banks g y y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Dual banking system ?Federal Reserve System is created in 1913.

Figure 1 Time Line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ommerci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mary Supervisory Responsibility of Bank Regulatory Agencies ? Federal Reserve and state banking authorities: state banks that are membe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 also regulates bank holding companies.?FDIC: insured state banks that are not Fed members. ?State banking authorities: state banks without FDIC insurance. without FDIC insurance

最新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 交大 第一次作业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 一、解释下列词汇 1、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包括以下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2、无限法偿 是指法律规定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无论是在哪种交易活动之中,无论交易的数额是多少,交易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3、外汇 外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外汇是包括以下几类:(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 4、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用折算成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 5、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的固定比价。 6、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 2.货币具有降低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的作用。 (√) 3.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则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 )

4.银行信用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 ) 三、单选题 1、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 C )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国际金块本位制 2、在汇率制度改革中,目前我国实现了( B )。 A.资本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B.经常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D.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C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4、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A)。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四、多选题 1、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2、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BCD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3、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BE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出来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基准利率:是指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基础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会影响到其他利率的变化。

金融学概论论文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ZHUHAI CAMP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 论文题目从存款创造到商业暴利 —浅谈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背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专业财管4班 学号110809041012 姓名蒋璇

从存款创造到商业暴利 ——浅谈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背后 摘要:自有银行家坦言“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开始,银行利润问题备受舆论拷问。最早主要是网民对银行业高利润的质疑,之后蔓延到各个领域的争议。“暴利”一词也来源于网络,虽然不能和化妆品、烟酒类的商品暴利相提并论,但这一词也表明了民众对银行高盈利的不满情绪。为何作为一个只做存款、贷款、结算业务的行业能取得如此高的ROE呢?本文从存款创造、商业银行业务等封面简要分析银行业的高盈利背后的危机与应对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盈利,利差,危机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特点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商业银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居于各国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首。 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的工商企业一样,商业银行也具有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金,也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要把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就此而言,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没有区别。 其次,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又有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主要表现在: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2、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3、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盈利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 尽管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 二、银行盈利与存款的创造 商业银行有权经营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在经营存贷款的过程中还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 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

新版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习题与答案

新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_______的特殊商品。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经历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 3、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职能。 4、货币制度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要素。 5、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依次存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四种货币制度 6、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态. 7、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_________ . 8、金本位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位制。 二、选择题(以下选项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货币的产生是( )。 A 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B国家发明创造的 C 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 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 )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B购买商品 C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纸币产生的基础是货币的哪一职能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7、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 A 牡丹卡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8、商品的价格是( ).

2014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第一次形考

第1次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 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得分:98 1.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学们不仅要从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变动数据入手去探讨问题,而 且要深刻认识货币理论发展、货币制度变革同汇率变动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 合起来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 要求: (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1~3章,尤其是有关汇率的决 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制度的演进等内容,清楚货币制度发展演变同汇率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 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 (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 (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 (5)字数不低于800字。 解题思路: (1)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 (2)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为基础的; (3)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4)我国人民币汇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 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 顿森林体系下确立的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 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 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在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