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接枝

合集下载

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的制备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的制备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L W ,W ANG M ,HE F P o e s i u d t V H R Y . r g s n h mi i r y—c n r li g o toln
th /

C -I ;-o , _ ,- — B-I ;-
・ - — ;十 — B D
— _ —D C
can sJ .Pit n o i sIds y 09 3 ( ) 9~ ot g [ ] a d C a n nut ,2 0 , 9 2 :5 i na tg r
Mae a ei , 0 0 5 ( )5 7— 0 . tr l D s n 2 0 , 7 6 :0 5 9 i s g
[ ] 吕维华 , 6 王荣民 , 何玉凤 , 调湿涂料研 究进展 [ ] 等. J .涂料 工业,
2 0 3 ( ) 9— 3 2 0 9, 9 2 :5 6 ,7 .
3 %增湿到 6 % , 6h内增 湿至 8 %。如将 R 0 0 在 5 H为 9 % 的 0 调湿箱八孔 打开 , 当于房 间的窗户 打开 去除湿 , 2h时 , 相 约 调
[ ] WA G RM, Vw H, EY F e a A u i r f e o — 9 N L H , t 1 ne lf — r r . m se i ec e
s el p l a r lt/d a eo e c l mi e e li n wih n n h l oy c ae ic t n a r a d mu so t a o— S O2 y y i
湿箱 R H由 9 %降 至 6 %。当将烘至恒质 量的涂料 板置于其 0 0
(2 1 1 ):7—2 , 7 3 2.
行 增湿及降湿性能测试 , 果如图 6 结 。

淀粉接枝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正交实验)

淀粉接枝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正交实验)

淀粉接枝丙烯酸树脂的最佳方案选择实验综述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简称SAR)是一种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吸收并保持自身重量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的水分或者数十倍的盐水,通常又称为“高吸水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简称SAP)”、“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吸水性高分子树脂”或者“超强吸水剂”等。

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食品、医疗卫生、生活用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121。

1961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率先用淀粉与丙烯腈接枝共聚制成高吸水性树脂,并由Henki公司首次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随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也都对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及应用。

1988年,我国开始高吸水性树脂的开发研究。

1.1淀粉淀粉是自然界中天然生成的数量最大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含淀粉的农作物种类很多,但工业上主要以谷类作物(如玉米、小麦)和薯类作物(如马铃薯、木薯、甘薯等)为原料进行生产,所得的淀粉产品未经变性处理,其化学结构和性质仍与存在于原料中时相同,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未发生变化,称为原淀粉。

淀粉的分子结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与化学试剂反应的程度用取代度(DS)来表示,即淀粉分子中每个脱水葡萄糖单元上羟基被取代的程度,也就是一个脱水葡萄糖单元含有取代基的平均数目,因此DS可在0.3之间变化。

淀粉的生物合成过程不同,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不同,但大部分淀粉颗粒是由约30%的直链淀粉和约70%的支链淀粉组成的。

1.1.1淀粉的基本性质淀粉分子具有众多羟基,亲水性很强,但淀粉颗粒却不溶于水,这是因为分子内羟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的缘故;而且淀粉颗粒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仅能溶于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等少量有机溶剂。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性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

直链淀粉与碘液能形成螺旋络合物结构,呈现蓝色,常用碘检别淀粉,便是利用这种性质。

但是支链淀粉与碘液呈紫红色。

接枝淀粉

接枝淀粉
淮北市城市污水再生资源化综合利用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名称 接枝淀粉在净水剂方面的应用
Article Name
英文(英语)翻译 Application of Graft starch In Water Purifcation Agent;
作者 郭秀珍; 周博; 巩波;
Author
作者单位
Author Agencies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环境保护监理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9研究所;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环境监察大队 齐齐哈尔; 150001; 齐齐哈尔;
前言:淀粉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引发与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脂、苯乙烯等单体进 行接枝共聚反应,形成接枝共聚淀粉。通过选择不同的接枝单体、控制适当的接枝率、接枝频率和支链平均分子量, 可以制得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产品。在高效净水材料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性能。
starch reacted by physics or the chemical method , with acrylonitrile, propylene acyl amine, acrylic acid, second sour ethylene, methyl acrylic acid first fat, styrene etc. monomer graft starch connected a piece of copolymerization cocd form graft starch and gather the starch altogether. By choosing different graft monomer, control proper graft rate , graft frequency and propping up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chain, can make various kinds of products with unique performance . They have excellent perfor...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一、引言- 介绍淀粉以及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 明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材料与方法- 描述实验中使用的淀粉、丙烯酰胺和丙烯磺酸钠等材料- 详细阐述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步骤及其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三、结果与分析- 展示实验结果,包括淀粉与接枝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后的产物- 通过对产物的性能测试和分析,验证了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前景四、讨论- 分析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物理化学特性- 对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探索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五、结论- 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完整、简洁地表达本研究对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理解及其应用前景。

第一章:引言淀粉是植物性天然高分子,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包装材料、纤维材料、功效性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纯淀粉在应用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较为单一,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克服淀粉应用的一些缺陷,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材料或对淀粉进行改性。

目前,淀粉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等,其中在化学改性中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方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在该方案中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通过接枝技术与淀粉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在淀粉分子的骨架上引入丙烯酰胺功能单元,从而构建出具有新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淀粉改性材料。

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聚合材料,在其杂化结构中将丙烯酰胺的亲水性和丙烯磺酸钠的亲油性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相互作用机制。

由此,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可以被广泛运用于水凝胶、吸附材料、油水分离材料、高分子药物等领域。

因此,对于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扩大淀粉的应用范围及其改性材料的性能。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1. 探究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效果;2. 研究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特性;3. 探索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未来的应用前景。

淀粉接枝丙烯酸工艺大全

淀粉接枝丙烯酸工艺大全

1.高吸水树脂高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简称SAP),是一种出现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经适度交联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由于该材料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强亲水性基团而具有高分子电解质的分子扩张性能。

同时,由于微交联三维网络结构阻碍了分子的进一步扩张,使得分子在水中只溶胀不溶解,具有奇特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它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水,并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园艺、工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

2.吸水机理高吸水树脂对水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所谓物理吸附是指通过毛细管来吸附水份,因而吸水能力有限,水在一定的压力下会很快逸出;化学吸附是指树脂中的亲水性基团通过化学键将水牢牢地吸附,吸附能力很强,水份在较高的压力下也难逸出。

高吸水树脂内所吸附的水份可分成结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

结合水以很强的化学键与聚合物离子相结合,测不出熔点,所以又称不冻水;自由水含量最多,约占98%,是作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水。

吸水后的高吸水树脂在失去水份时,首先失去的是自由水,然后是部分束缚水,而结合水是很难失去的。

2.1高吸水树脂的吸水过程高吸水树脂的空间分子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吸附水份时,高吸水树脂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首先与水分子进行水合作用,形成氢键,这部分水是结合水。

由于Na+在水中为可移动离子,而羧基负离子与树脂分子链相连,不能自由向水中扩散,所以高吸水树脂网络骨架上均为带负电荷的羧基离子。

羧基离子间由于同性电荷之间产生排斥力,这是使树脂网络结构扩张的动力。

在排斥力的作用下,高分子网束随之扩展,亲水性离子基团水解,产生可移动的Na+离子。

Na+虽然具备一定的活动性,但由于受网络骨架上相反电荷的吸引、束缚,使得Na+只能存在于树脂空间网络中。

因此,树脂网络内部的Na+ 浓度大于外部Na+浓度,使得树脂网络内外产生渗透压。

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分子向树脂网络内渗透,进入网络。

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进展

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进展
3 4卷第 6期 21 0 2年 3月
西



W ES TLEATHER
V 1 4 No6 o . . 3 M a .01 r2 2
淀粉接枝 共聚 物研 究进展
段建平 , 吕生华 闫小亮 , 明明 , , 侯 弓瑞
(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702 ) 10 1 摘 要 :鉴于淀粉接枝改性在生产生活中 日 趋重要的地位和相关研究的 日 新月异,从接枝物的接枝参 数, 引发 方式 , 化性 能 , 征 手段 等 方面综述 了近年 来淀 物 表 支 性方 面的相 关研 究及其发展 趋 势。 改 关键词: 淀粉共聚物, 接枝参数 , 性能, 表征 中图分类号 :S2 l T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0 (0 20 — 07 0 17 —6 22 1 )6 02 —7
Re e r h Pr g e so a tCo o y e fS a c s a c o r s n Gr f p l m r o t r h
DUAN Ja - ig L h n - u * in pn , V S e g h a, YAN a -in , Xio l g HOU Mig mig GONG u a n— n, R i
第一作者简介 : 段建平 (9 5 )陕西科技 大 18 . , 学硕士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9 3一) 男 , 16 , 教授 , 博 导 ,主要从 事 高分子 精细 化学 品研 究 ,
E mall 6 0 0 @y h o o .l — i: h 3 6 3 a o . r c 。 s c n r
接 枝共 聚物 。接 枝 聚合 改性 越 来
越 受 到 工 业 界 和 研 究 人 员 的 重

阳离子改性接枝淀粉的合成及应用

阳离子改性接枝淀粉的合成及应用
21 . 实 验 原 料 和 仪 器
装 入 滤 纸 包 内 , 索 氏 提 取 器 中 在
用 乙 二 醇 、冰 乙 酸 6 干燥至 恒重 。 h, (0 4 6 : 0体 积
( )纸 片 物 性 和 灰 分 按 《 2 造
纸 工 业 测 试 方 法 标 准 汇 编 》
马铃 薯淀粉 ( 业 级 ) 丙烯 工 , 酰 胺 ( 析 纯 ) 日本 阳 离 子 单 体 分 ,
单体 发生 共聚反 应 , 改性淀 粉 使
( O3 ) 依 欢 加 人 3 % 用 量 1O (转 , 0
C C 、03 用 量的 A a O ̄ . % KD 溶 液
同 时 具 有 天 然 高 聚 物 和 合 成 高 聚 物聚丙烯 酰胺 的双 重性能 , 以 扩 大其应 用范 围和效 果 , 作造 用 纸 助 留 助 滤 剂 。由 于 这 类 产 品 能 生 物 降 解 ,二 次 污 染 小 ,因而 成
准 , 胶 滴 定 的 方 法 测 定 ‘ 用 。 22 2 .. 丙烯 酰胺 、阳离 子单体 与 淀 粉 的接 枝 共 聚 物 对 造 纸助 留助 滤性能 的测 定 ( )抄 片 。 在 标 准 纤 维 疏 1 解 器 内 把 纸 浆 按 2% 浓 度 疏 解
应 生 成 淀 粉 酯 或 醚 衍 生 物 。本 研 究 是 使 淀 粉 与 丙 烯 酰 胺 、阳离 子
为 当 今 研 究 的 热 点 。。
( 加 一 种 打 5 0转 ) 在 抄 片 成 每 0 , 形 前 分 别 加 入 所 用 助 剂 ( 性 接 改 枝淀 粉 等 ) ,然 后 在 F 一1 1方 I 0
形抄 片器上 抄 片 , 后 干燥成纸 最
片。
霉 0 ;凌 0j :察 j

一种新的接枝玉米淀粉制备方法

一种新的接枝玉米淀粉制备方法
10 3 J l而 以过硫 酸铵与亚硫 酸氢钠组 成氧 化还原 引 4. / , 0 k mo 发剂 引发时 其活化 能较 低 为 4 . k/ o, 就是 说在 相 同 1 J l也 8 m
温度 ( 7 0℃) H = 5 预引发 1 ri 和p 值 , 0 n 后开始滴加 8 N a g 酸乙烯酯, 搅拌, 每隔 5mi / nl Jl : 入一定比例的引发剂 , 反应
老 配方 ( )
7 5 5 0
新配方 ( g k)
5 O l0 0
丙烯酸类浆料
浆配 萎 料方 藿
S LMO- 6 ( 剂 ) 9 助
2 5
甘油 供应桶含固量 ( %)
I- ~ 1 . 1 4 28
2 — 28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 浆桶粘度 (》 s 浆槽p 值 H
伸长率 《 %
5. 1
新配方 1 . 3 39 6 9 O 3 3. 0 . 4

3 0
03 . 0
9. 08 O
49 45 . 46 .7
由表 3可见 , 配方 的浆 纱性 能及 织造 效果 均好 于原 新
配方, 新配方虽无 P A, V 但所浆经纱的断头率很低, 提高了
溶液, 入装有冷凝管的三 口 加 烧瓶中, 在超声波作用下, 一 边搅拌一边加入 自 配的引发剂 ( 占淀粉溶液质量的 1 3 . %, 3
两 种 引发剂 比例为 1 1 , 引发一 段时 间 , 制接 枝 反应 :) 预 控
的关系。 本文创新点有:() 1 采用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为 引发剂。 仅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其分解时活化能较高为
文 I 陈春升
带 用自制的引发剂,使酸化的玉米淀粉与醋酸乙烯酯发生接枝共聚反应, 通过扫描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的接枝改性
一.接枝共聚物
聚合物主链的某些原子上接有与主链化学结构不同的聚合物链段的侧链的一种共聚物,称为接枝共聚物,如接枝氯丁橡胶、SBS接枝共聚物。

说明:所谓接枝共聚是指大分子链上通过化学键结合适当的支链或功能性侧基的反应,所形成的产物称作接枝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决定于主链和支链的组成,结构,长度以及支链数。

长支链的接枝物类似共混物,支链短而多大接枝物则类似无规共聚物。

通过共聚,可将两种性质不同的聚合物接枝在一起,形成性能特殊的接枝物。

因此,聚合物的接枝改性,已成为扩大聚合物应用领域,改善高分子材料性能的一种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接枝共聚反应首先要形成活性接枝点,各种聚合的引发剂或催化剂都能为接枝共聚提供活性种,而后产生接枝点。

活性点处于链的末端,聚合后将形成嵌段共聚物;活性点处于链段中间,聚合后才形成接枝共聚物。

二.改性淀粉
天然淀粉经过适当化学处理,引入某些化学基团使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淀粉衍生物。

淀粉是一种多糖类物质。

未改性的淀粉结构通常有两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聚合的多糖类物质。

通常因为水溶性差,故往往是采用改性淀粉,即水溶性淀粉。

可溶性淀粉是经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一类改性淀粉衍生物,不溶于冷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或分散于沸水中,形成胶体溶液或乳状液体。

改性淀粉
1.简介
目前,变性淀粉的品种、规格达两千多种,变性淀粉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处理方式来进行。

加工精白淀粉,必须选用淀粉含量高的白薯品种。

经加工后的淀粉虽选用了天然原料,但经人为加工, 也就不可能算是天然的了。

食用类的专用变性淀粉是不会对身体有副作用的。

2.用途
在许多食品中都添加淀粉或食用胶作为增稠剂、胶凝剂、粘结剂或稳定剂等,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工艺有很大的改变,对淀粉性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采用高温加热杀菌、激烈的机械搅拌、酸性食品,特别是处于加热条件下或低温冷冻等,都会使淀粉粘度降低和胶体性被破坏。

天然淀粉不能适应这些工艺条件,而各种植物胶虽具有较好的性能但价格昂贵,有的还依赖进口。

为了满足一些特殊食品的加工产品的要求,通过选择淀粉的类型或改性方法可以得到满足各种特殊用途需要的淀粉制品。

这些制品可以代替昂贵的原料,降低食品制造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应用(改性淀粉在制革中的应用)
3.1氧化淀粉
用氧化剂将淀粉氧化可以得到氧化淀粉。

常用碱性次氯酸盐,在氧化过程中,分子链断裂得到羧基和羰基官能团。

这些基团阻止了直链淀粉的缔合作用。

因此和普通的淀粉相比起来氧化淀粉颜色都比较浅,黏度比较低,更容易储存。

Celade等人提出了一种无铬鞣的新方法。

即氧化淀粉预鞣,钛盐鞣制,中和,复鞣,染色,涂饰。

结果表明:用有选择性的氧化淀粉预鞣皮,可增强Ti 和胶原的交互作用,成革手感好。

3.2双醛淀粉
双醛淀粉也是一种氧化物。

通常使用高碘酸作为氧化剂。

在氧化过程中,产生很少的游离醛基。

双醛淀粉的主要结构是水合半醛醇和分子内及分子间的半缩醛,它能作为含醛物料进行反应。

作为多醛聚合物,双醛淀粉能与胶原的氨基和亚氨基起交联反应,为良好的鞣革剂,鞣革作用与氧化程度有关,双醛含量90%以上效果好,可使鞣制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具有色浅质软和耐水洗等优点。

3.3接枝淀粉
接枝淀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

其结构是以亲水的、半刚性链为主链,以乙烯聚合物为支链。

通常所使用的单体有丙烯酸、丙稀腈、丙
稀酰胺等。

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得到接枝淀粉,与烯类单体共聚反应,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和调节亲水、亲油链段结构的比例,使其具有不同性质。

3.3.1接枝淀粉能用来做涂饰剂。

羧甲基钠淀粉用于涂饰,能够改善成革的透气性。

聚氨基甲酸酯等与淀粉接枝共聚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用于合成革的涂饰时,能改善革的柔软性、透水汽性、手感、物理机械性能等。

3.3.2接枝淀粉鞣剂
近年来,根据皮革鞣制机理及淀粉结构特点,国内外的研究者开发研制了许多具有一定绿色意义的接枝淀粉鞣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吕生华等人用不同的方法降解淀粉,再与乙烯基类单体或丙烯酸(AA)、丙烯腈(AN)或丙烯酰胺(AM)等单体进行接枝聚合制得改性淀粉复鞣剂DF-Ⅱ、改性淀粉鞣剂等系列产品。

这些复鞣剂具有选择填充性好,对加脂剂及染料吸收干净,成品革丰满、柔软、肉面或绒面纤维分散好且有丝光效应等特点。

所得到的改性淀粉鞣剂,在铬鞣时用其预鞣,比传统铬鞣法可减少铬鞣剂用量
30%~50%,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降低到0.26g/L。

用其预鞣或复鞣所得成革,选择填充性显著,丰满、柔软、粒面细腻、有弹性。

氧化淀粉与乙烯基类单体接枝共聚,所得产物应用于皮革复鞣效果很好。

乳液共聚接枝改性淀粉复鞣剂,对铬鞣绵羊革进行复鞣,所得的坯革性能良好,与其它类型复鞣剂配伍应用时,用降解的淀粉和丙稀酰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通过羟基和氨基之间的Hoffman反应也可以制备接枝淀粉,所得的接枝淀粉用于服装革的复鞣效果好,并有利于染色。

3.3.3接枝淀粉水处理剂
刘明华等将氯乙酸接枝到交联淀粉骨架上研制出了羧甲基淀粉(CMS)吸附剂,研究了对Cr、Al的吸附效果,探讨了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Cr3+、Al3+的最大回收率分别可达96.1%~97.0%。

他们还分别制备了天然高分子絮凝剂(SAAF)以及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钙(PCACS),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这两种絮凝剂混合配制成无机有机复合型絮凝剂F-1。

采用这种新型的复合型絮凝剂F-1进行制革工业废水处理试验,对其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絮凝动力学。

试验结果表明,F-1适用的温度和pH值范围宽,絮凝效果好,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硫酸铝和PFS(聚合硫酸铁)四种常用的絮凝剂。

将可溶性淀粉与丙烯酸聚合,制得的淀粉接枝丙烯酸,对重金属离子
Cr(Ⅵ)的吸附容量可达到42.23mg/g,Cr(Ⅵ)去除率可达71.11%。

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交联淀粉上,再经过皂化制得的水不溶性接枝羧基淀粉聚合物,可去除体系中Cr3+,去除率可达97.5%。

用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经胺甲基化、磺化和季胺化反应制得强阳离子型两性絮凝剂。

WuChungChan等研制出
的两性淀粉吸附剂可有效地去除重金属离子、CrO42-和2-氯酚。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苛化后,与丙稀酰胺接枝聚合,再引入叔胺基而制备絮凝剂,对制糖及制革厂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

三.淀粉接枝改性的合成方法
1.自由基接枝共聚物
1.1 物理引发
物理方法包括Co射线或电子束照射、微波辐射、低温等离子体、光引发、超声波等方法,也有机械物理依法技术等。

1.2化学引发
化学方法引发主要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其关键在于选择性能优良的引发剂,不同引发剂性能差别很大,如淀粉与丙烯腈接枝,用Ce引发比Mn效果好,而与苯乙烯接枝,用Ce几乎不反应,若改用Fe H2O2引发,截至效率明显提高。

2.工艺条件多淀粉接枝改性的影响
原淀粉化学性质稳定,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反应活性低。

要成功实现淀粉的接枝共聚,获得理想的接枝参数,处采用高级的引发体系外,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至关重要。

影响淀粉接枝改性的工艺条件有淀粉的预处理,单体,溶剂,聚合方法等。

2.1淀粉的预处理
接枝前现对淀粉进行预处理,可以得到粘度适宜、性能及质量稳定的接枝淀粉。

将淀粉乳加热,则颗粒可逆地吸水膨胀,而后加热至某一温度时,颗粒突然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最后变成粘稠的糊,虽然停止搅拌,也不会很快下沉,这种现象成为淀粉的糊化。

淀粉经糊化在与烯烃类单体接枝,其接枝率、接枝效率。

接枝频率及支链的平均分子量比颗粒淀粉直接接枝高。

2.2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淀粉接枝共聚的单体通常是乙烯基单体,可以是一种。

也可以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

使用一种单体时时常用丙烯腈、低烷基丙烯酸酯、醋酸酯等;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时,常用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酯、氨基甲酰基丙稀酯。

一般水溶性单体比非水溶性单体更易与淀粉接枝,如丙烯酰胺,大部分的引发剂均可以引发其与淀粉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且接枝效率高。

2.3溶剂的影响
溶剂的种类不同同样影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在紫外光引发条件下,接枝反应过程中溶剂效应的一些规律如下:
a.溶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极大,四氢呋喃、二氧六环单独使用,
能有效提高该反应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高,对反应有利;甲醇则有阻碍作用。

b.混合溶剂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四氢呋喃与甲醛的混合溶剂
对反应有利。

c.溶剂用量存在最佳值。

2.4聚合方法的影响
水溶液接枝共聚法由于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三废处理少,对环境有一定的友好性,但是他存在聚合中产物粘壁、不易出料、反应热难以排出等问题。

而反相乳液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两种新型的乳液聚合技术,具有较多的有点,如高聚合速率、所得聚合物分子量高而且分布较窄、反应条件温和、体系温度均匀易控、副反应较少,克服了溶液聚合的许多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