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危机 ;成 因 ;对策
1 前 言
(4)若税前利润 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并且亏损额 并没有降低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 的征兆,依然在累积,说明该公 司已经处于危险状态 了。
种 不确 定的风险 ,这 种 内外各种不利 因素 的到来 ,导致 了企业财 2.2 企 业财务 危机 的特 征
险 ,并将风险损失降低 到最小的 目的。
资金周转不灵和市场竞争力 降低等现 象,在 四个阶段都会发生 ,
企业的财务危 机是一种企业无 法支付到期债 务或者费用 的 它 们 的区别 只是在 不 同的阶 段财 务危机 表现 出 的严重 程度 不
经济现象 ,财 务危机 的实质就是企 业对 自身 的财 务风险失去 了 同 。
都 是相 互影响、相互关联 的,正是 由于这些活动 的多样性 导致 了 的经常收益率也大 幅度 下降甚至变 为负数, 当企业 的经常收益
财务危机 的造成原因也具有多样性 。所 以,企业财务活动的其 中 率小于 1并在不 断地 下降时,说 明该公司 已经进入 了危险的 区
任何一个环节 出错都会使企业 陷入财务 的危机 中。 域 。
控制 。财务危机的出现 不仅威胁着企业 自身 的发展 ,更对我 国的 2.2.2 企 业财务危机的 突发 性
经济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所有 的企业在面临财务危机之前,都会
影响企业财务危机 突发的众 多因素 中,不仅 有主观 因素 ,也
或多或少地呈现 出一些财务恶化 的信 号 ,相关人 员可 以通过对 有客观 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企业 内部在管理方面的不足造成 的,
务危机 的出现 有很多实例 已经告诉我们 ,企业财务危机 会导致 2.2.1企 业财务危机 的阶段性

房地产财务困境分析报告(3篇)

房地产财务困境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行业自身问题的积累,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财务困境。

本报告旨在对房地产财务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房地产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房地产财务困境的现状1. 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加: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过度扩张、盲目投资等原因,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销售回款放缓: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不畅,回款速度放缓。

融资渠道受限:随着金融监管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

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规模过大,偿债压力巨大,存在债务违约风险。

2. 盈利能力下降:受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销售毛利率下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房地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导致销售毛利率下降。

管理费用上升:房地产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加大了营销、研发等投入,导致管理费用上升。

财务费用增加: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三、房地产财务困境的成因1. 行业过度扩张:部分房地产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导致投资规模过大,资金链紧张。

2. 盲目投资:部分房地产企业缺乏对市场风险的判断,盲目进行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

3. 融资渠道单一:部分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4. 成本控制不力:部分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漏洞,导致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5. 市场供需失衡: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部分房地产企业销售不畅。

6. 政策调控: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部分房地产企业受到政策冲击。

四、房地产财务困境的影响1. 企业风险上升:财务困境导致企业风险上升,甚至可能引发债务违约、破产等风险。

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及防范

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及防范

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及防范一、财务困境概念的界定财务困境又被称为“财务危机”和“财务困难”。

对于企业财务困境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国外学者Ross等人(2000)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困境:第一,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我国学者李秉成(2003) 在《企业财务困境概念内涵的探讨》一文中认为财务困境应包含三种困境事项:第一,财务困境应包含破产事项;第二,财务困境应包含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事项;第三,财务困境还应包含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资不抵债等事项。

上述财务困境事项构成三种严重程度不同的困境状态:状态1――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状态2――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资不抵债; 状态3――破产。

三种困境状态的逻辑关系是,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将导致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资不抵债,最终将导致企业破产。

界定的特点:一是构成财务困境内涵的困境事项比较完整,并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明确将严重亏损、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以及破产等事项纳入财务困境内涵。

本文从防范财务困境的角度来看,认为“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即技术性破产。

二、财务困境的成因(一)外部原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准则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尚不发达,企业受政府政策法规的影响还比较大,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相关政策不符,该企业的生产经营必定受到重大影响。

此外,由于银行业中的一些信贷政策,也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如银行信贷中收回再贷政策,很有可能使企业在资金周转不灵时陷入财务困境。

正泰财务危机分析报告(3篇)

正泰财务危机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正泰集团,作为中国电气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

本报告旨在对正泰集团的财务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危机的成因、现状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正泰集团财务危机现状1. 经营收入下降:近年来,正泰集团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负增长。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正泰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6%。

2. 负债率上升:随着经营收入的下降,正泰集团的负债率逐年上升。

截至2021年底,正泰集团资产负债率已达65.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现金流紧张:受经营收入下降和负债率上升的影响,正泰集团的现金流紧张。

据财报显示,2020年正泰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亿元。

4. 盈利能力下降:正泰集团净利润逐年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2020年,正泰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18.3%。

三、正泰集团财务危机成因分析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正泰集团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2. 产品结构单一:正泰集团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低压电器领域。

在新兴电气领域,如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正泰集团的发展相对滞后。

3. 融资渠道受限:受金融环境的影响,正泰集团的融资渠道受限。

融资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大了财务负担。

4. 管理成本高企:正泰集团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5. 投资决策失误:近年来,正泰集团在海外投资、并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误,导致资金链紧张。

四、正泰集团财务危机应对措施1. 优化产品结构:正泰集团应加大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领域的投入,丰富产品线,提升市场竞争力。

2. 拓展融资渠道:正泰集团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3. 加强成本控制:正泰集团应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4. 优化投资决策:正泰集团应谨慎进行投资决策,避免资金链紧张。

5. 加强风险管理:正泰集团应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

·综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分析长春工业大学纪晶华冯思瑶财务困境,也叫财务危机,指的是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现有债务。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内部与外部两种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大量产品缺乏竞争力度,实际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过高,投资重大项目时失败,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的质量极差,控股股东占用公司的资金以及证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等。

外部因素主要有证券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受到了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利影响等。

本文从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内部因素(一)企业主营业务陷入困境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一种困境就是经营的主要业务发生萎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够突出。

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关乎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如果主要经营的业务不够突出,就容易导致财务危机;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技术含量过低或者是技术相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如ST 圣方科在2001年年报中就提出,由于显示器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从而导致了企业产品销售速度极慢等现象;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过于单一,可能是企业主要经营的产品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额,而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在实际中投入生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

(二)费用过高,资金严重缺乏大部分企业的成本费用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成本费用较高,从而使企业难以支撑。

在经营管理方面效率过低,应酬支出较多。

在资金控制与管理上缺乏意识,不加以约束。

有的企业虽然主营业务利润每年都在上涨,但是就是因为其在成本费用方面缺乏控制与管理意识,因此,在费用的使用上经常大手大脚,最后,导致了企业每年的利润大幅度降低,最终因为亏损而倒闭。

(三)企业资产质量较低首先,应收款项质量过低,企业应收账款过大,从而挪动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应收账款可收回的可能性极低,质量也过低,进而使得企业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无法正常周转。

河南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河南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司内部 的财务和非财务因素是导致其陷入财务 困境 的主因。对此 , 司可 以通过事 前股权 和资本结构调 整 、 公 事后
脱困能力和方法分析来应对 。另外 , 在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 政府应 当做好 定位 , 减少对企 业的直接 干预 , 为企业创造 良
好 的 外部 环境 。
关键 词 : 河南 ; 上市公司 ; 财务 困境 ; 成因 ; 对策
(iudt 、获 利 性 (po t it 和 变 异 性 1 ii q y) rfa ly) ib i
(a ait) vrb到期未支付 、 进入破产程序、 债权人同意减少负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政 府 决 策研 究 招 标课 题 ( o9 3 8 河 20B9 )
债权 人 和其他 利 益 相关 者 的直 接 利 益 。 因此 , 究 研 河南 上市 公 司陷入 财 务 困境 的 原 因 , 析 发 生 财 务 分
财 务 困境 的理论 基 础 主要 有 经 济周 期 理 论 、 现
金 流量 理论 、 过度 负债 理论 和代 理成 本理论 等 。 经 济周期 理 论认 为 , 济周 期 是 指 总 体 经济 活 经 动 的扩 张和 收缩 交替 反复 出现 的过 程 。经 济周 期一 般 是 由繁荣 、 衰退 、 萧条 和 复苏 四个 阶段组 成 。企业 的生产 经营 活动会 受 到经 济周期 波 动 的影 响 。经济 衰退 阶段 的表 现是 投 资 与 消 费 者需 求 下 降 , 业 利 企
作者简介 : 程
光(9 7一) 男, 17 , 河南郑州人 , 河南工程学院会计 学系讲 师, 管理 学硕士 , 研究方向为公 司财务和会计理论。
总量 比重超 过 2 % , 0 在河 南经 济 中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 地位 。近年 来 , 随着市 场竞 争 的加剧 , 企业 经 营和财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财务危机便是其中之一。

财务危机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有效的财务危机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定义与表现企业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在财务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偿债能力下降、盈利能力减弱等一系列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企业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无法按时支付债务本息,导致信用评级下降。

其次,营业收入大幅下滑,成本费用失控,利润持续亏损。

再者,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质量下降,如存货积压、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等。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1、内部因素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在扩张、投资等战略决策上出现偏差,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投入无法获得预期回报。

财务管理不善:财务预算不准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内部控制薄弱等,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问题、市场份额萎缩等经营问题,最终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上。

2、外部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汇率波动等,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

政策法规变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等的调整,可能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理论1、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通过制定风险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2、财务预警理论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进行提前预警,以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

3、危机管理周期理论将财务危机管理分为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管理策略和重点。

四、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实践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选择合适的预警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

确定预警阈值: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行业平均水平,设定合理的预警界限。

《2024年恒大集团财务危机成因探究》范文

《2024年恒大集团财务危机成因探究》范文

《恒大集团财务危机成因探究》篇一一、引言恒大集团,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知名房地产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表现引人注目。

然而,近年来恒大集团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其背后的成因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旨在分析恒大集团财务危机的成因,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恒大集团概况及财务危机现状恒大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业务涉及多个领域。

然而,近年来恒大集团的财务状况出现了严重问题,债务规模庞大、资金链紧张、项目停工等问题频发。

这一系列的财务危机使得恒大集团的声誉和股价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财务危机成因分析(一)过度扩张与高负债经营恒大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快速扩张,大量举债进行项目投资。

虽然短期内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大,但同时也埋下了财务危机的隐患。

过度扩张和高负债经营使得恒大集团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难以承受资金压力,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二)管理不善与决策失误恒大集团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机制不健全等。

此外,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也使得企业陷入了困境。

例如,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乐观估计,导致过度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拓展和风险控制。

(三)政策环境变化与市场风险政策环境的变化对恒大集团的财务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

同时,市场风险也是导致恒大集团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四)资金链断裂与项目停工由于上述原因的综合作用,恒大集团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导致项目停工、工程进度受阻等问题频发。

这不仅使得企业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还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危机的程度。

四、对策建议(一)优化债务结构与降低负债率恒大集团应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负债率等方式来缓解财务压力。

具体措施包括与债权人协商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息等,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财务困境的成因与对策摘要任何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资金问题始终是其最为根本的前提环节,换言之,任何企业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或陷入某种困境首先它的财务方面会陷入困境或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进行界定,进而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并进一步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困境,成因,对策Abstract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any enterprise, capital issu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fundamental premise of its links, in other words, what if there is any business, or into a difficult first of all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it will be in trouble or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paper attempts by an enterprise is in financial difficulty to define, and difficult-to-business into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analysis, to explore and further in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or the enterprises out of the predicament of how to solv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health of China's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cessary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Enterprise, Financial difficult position, Origin, Countermeasure引言资金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一方面,一个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只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够生存,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

由此可见,资金是限制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为主要的瓶颈,所以企业的任何问题都会最终通过财务问题表现出来。

一旦一个企业在财务上亮起了红灯,那么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否则这些问题必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走向破产的危险。

因此什么状况是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探讨企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相关经济部门研究的重点。

第一章财务困境概念的界定财务困境又被称为“财务危机”和“财务困难”。

对于企业财务困境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国外学者Ross 等人( 2000) 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困境: 第一, 企业失败, 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 第二, 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 第三, 技术破产, 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 付息还本;第四, 会计破产, 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1]我国学者李秉成( 2003) 在《企业财务困境概念内涵的探讨》一文中认为财务困境应包含三种困境事项: 第一, 财务困境应包含破产事项; 第二,财务困境应包含企业严重亏损, 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事项; 第三, 财务困境还应包含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无偿债能力、资不抵债等事项。

上述财务困境事项构成三种严重程度不同的困境状态:状态1——严重亏损, 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状态2——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 无偿债能力, 资不抵债; 状态3——破产。

三种困境状态的逻辑关系是, 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将导致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 无偿债能力, 资不抵债, 最终将导致企业破产。

界定的特点: 一是构成财务困境内涵的困境事项比较完整, 并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是明确将严重亏损、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以及破产等事项纳入财务困境内涵。

本文从防范财务困境的角度来看, 认为“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 [2]即技术性破产。

第二章财务困境的成因( 一) 外部原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准则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

在我国, 由于市场经济尚不发达, 企业受政府政策法规的影响还比较大, 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相关政策不符, 该企业的生产经营必定受到重大影响。

此外, 由于银行业中的一些信贷政策, 也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银信贷中收回再贷政策, 很有可能使企业在资金周转不灵时陷入财务困境。

( 二) 内部原因1. 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董事会构成和股东构成, 这与企业最终的成败有很大关系。

当信息不对称时, 小股东缺乏必要的信息, 很难判断企业策略的好坏, 大股东便有机会剥夺小股东的财富, 导致企业绩效不佳, 甚者发生财务困境。

2. 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高下。

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主营业务不突出、主导产品技术含量低或技术雷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经营管理费用过高,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管理费用过高及财务费用过高; 内部资产管理不当,资产结构比例失调, 导致公司营运资金不足, 货币资金紧张引发财务危机。

3. 大量举债, 偿债风险过高。

研究一下ST 公司的材料,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ST 公司上市之初就已种下了祸根: 大量举债投资, 投资战线过长。

由于投资的企业大多经营不善, 使这些企业步入了没钱还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

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 必然使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 最终走向破产。

4. 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元化投资。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从这一点来说, 企业应首先拥有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产品, 然后, 围绕其核心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

没有根植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 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结果就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殆尽。

直接的表现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 但却不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拖垮优势主业, 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整体资金的匮乏。

5. 担保与诉讼。

巨额对外担保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担保责任变为现实负债, 大比例的担保损失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公司极容易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6. 企业家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3]一些企业家从政府官员演化而来, 在企业财务决策中政治倾向更大于商业倾向, 同时在其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上也缺少严谨、系统的商业训练, 容易形成激进的战略措施。

同时在我国的企业家群体中, 也存在着“道德缺失”的现象。

一些民营企业是靠投机经营起家, 而多数国有企业则是依赖不同企业的差别对待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由于这些特殊原因, 从而产生了一些财务决策的非科学化, 使其主观臆断性加大, 也正因为决策的失误而使公司财务难逃困境。

第三章走出财务困境的措施在我国的企业中,不重视财务管理往往是其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

企业家在决策中不重视财务部门的意见,激情和冲动常使企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

因此企业的问题也往往从资金开始,并向管理的各个层次蔓延,最终引发企业破产的危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石。

而目前,由于财务制度的缺陷使企业在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资金配置上有很多的失误。

以下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确立稳健目标我国现行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中提出四类8 项计量指标,用以产生企业效绩评价的初步结果。

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 .财务效益状况包括:(1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100%(2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 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l00%2 .资产营运状况包括:(1)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2)流动资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 .偿债能力状况包括:(1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2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4 .发展能力状况包括:(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总额×100%(2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100%其中第1 、第4 类指标反映资本的收益能力;第2 、第3 类反映的是资本的流动能力。

对于成熟型企业而言,一个完整的资本业绩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资本收益指标、资本流动指标和资本稳健指标。

[4]资本体系的稳健性应该是企业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予以反映。

本文提出“资本稳健度”来衡量资本体系的稳健性。

资本稳健度的内涵是资本收益与资本流动的匹配程度。

这个指标简单估计方法是把连续期间的资本期望收益率与现金流量指数进行比较。

即:资本稳健度= 资本期望收益率/ 现金流量指数同时,要分析资本期望收益率与现金流量指数的变动方向。

资本稳健度值在1 左右,公司资本体系是适度稳健的;资本稳健度值大于1 ,需要进一步分析公司资本体系的结构,可能的结果是:1 、过度稳健。

说明其中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即过分筹资。

筹资活动不是目的,目的是支持经营活动,最终通过经营活动产生充足的现金流,过分筹资就是对证券市场的透支,也是对企业本身融资能力的透支,因而不利于企业和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2 、不稳健。

公司资本收益能力弱于其流动能力,表示企业的持续经营主要是依靠筹资活动来维持的。

(二)利用信托业务进入W T O 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方位、多形式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2 0 01 年4 月我国颁布了《信托法》,给中国企业的财产管理提供了一片新的空间。

开展真正的信托业务能够提高公司资本的流动能力,增强经营稳健性。

信托机构是拥有庞大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既可以做一般贷款(即债权性融资),也可做股权性融资。

[5]当企业需要资金时,除了找银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是信托公司,它不但可以像银行一样发放贷款,而且还可以作为股东直接向企业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