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考研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古代文学经典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代文学经典鉴赏方法与技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下面介绍几种古代文学经典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1. 阅读原典: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原典。
了解作者的原始意图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同时,要注意不要只看表面的文字,而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含义和象征。
2. 文化背景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通过分析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了解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对于鉴赏唐诗有很大的帮助。
3. 文体识别: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采用了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诗歌、散文、戏剧等。
了解和识别这些文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同时,还要注意文体与内容的契合程度,文体的运用是否恰当。
4. 理解意象和象征: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来理解其中隐藏的意义和观点。
例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形象象征着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局限。
5. 掌握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味和理解作品的美。
例如,杜甫的《登高》运用了山水的对比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追求理想的壮志豪情。
6. 考察时代特点: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也不例外。
通过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鉴赏和评价作品。
例如,宋代以其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感而闻名,这是我们欣赏宋词的重要角度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经典鉴赏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和技巧。
通过深入学习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与智慧。
名篇赏析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名篇赏析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名篇赏析: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学习并赏析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然而,由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与现代阅读习惯有所差异,初学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
本文将介绍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之美。
一、了解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古代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因此了解时代背景对于正确理解作品内涵至关重要。
读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对作品的赏析中。
二、研究作品结构和艺术特点每个古代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艺术特点,这些特点是作者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读者在学习古代经典作品时,应该仔细研究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特点,包括叙事方式、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等。
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读者可以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欣赏作者独特的文学魅力。
三、注重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通常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词汇和句法结构。
因此,要想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就需要注重对作品中语言的理解。
读者可以结合相关的注释和翻译,解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难点词句,这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赏析。
四、多角度解读作品的主题与内涵古代文学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主题和内涵,常常需要读者通过多角度的解读来深入理解。
读者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作品,如文学、哲学、道德、宗教等,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读者也可以尝试将作品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产生共鸣。
五、与他人交流与讨论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并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理解。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引言
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鉴赏这些作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方法一:背景了解
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方法二: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特色和魅力。
读者可以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表达和词语运用等方面,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方法三:结构解读
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读者可以揭示出作品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读者可
以关注作品的情节安排、章回结构和叙述方式等方面,以更全面地
理解作品的内涵。
方法四:主题概括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核心。
通过概括作品
的主题,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读者可以关注
作品所讨论的问题、所表达的情感和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方面,以更
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结论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运用,读者可以更好地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也需要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深入思考,只
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欣赏到这些作品中蕴含的艺术
魅力。
古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方法

古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方法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其中包含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作品。
如何正确地赏析古代文学名家作品?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深入研读作品要准确地赏析古代文学名家作品,首先应深入研读作品本身。
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我们能够把握作品的主旨、情节以及作者的意图。
我们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体结构和发展;然后分析每一段落,找出关键句和重要细节;最后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通过深入研读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名家的创作才华。
二、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古代文学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因此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意象,并将其置于正确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
比如,如果我们要赏析《红楼梦》,就需要了解清代封建社会的种种规范与制度,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贾、王、薛等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贾宝玉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三、注重细节分析细节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也是我们赏析作品的关键。
通过仔细分析作品中的细节,我们能够发现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例如,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所使用的具体词汇、修辞手法、描写细节等等。
通过对细节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欣赏到他们的艺术魅力。
四、比较与对比古代文学名家作品丰富多样,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与对比的方法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比较同一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探讨他们对相同题材的处理方式和艺术成就;或者比较不同时代的作品,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特点。
通过比较与对比,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古代文学名家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五、关注外部评论除了自己的研读与理解,我们还可以关注外部评论,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外部评论可以来自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或其他艺术爱好者。
他们对于古代文学名家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情感表达

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情感表达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与情感表达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通过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情感表达。
一、情感表达手法情感表达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古人通过巧妙的表达手法将情感深深地融入到作品之中。
首先,修辞手法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之一。
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其次,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运用也能有效地传达情感。
例如,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调的起伏以及诗歌的押韵,古代作品能够更生动地展现出情感的变化和展开。
最后,古代作品中的意象与符号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自然景物或特定符号的描绘和运用,作品中的情感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
二、情感主题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题丰富多样,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爱情是最为常见且深受欢迎的情感主题之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表达方式多样,有悲剧般的离合悲欢,也有美好而纯洁的爱情赞歌。
例如,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两情相悦、相爱难成之苦,让人在情感的冲击下感叹生活的无奈和遗憾。
除此之外,忧愁、孤独、喜悦、怀旧等情感主题也广泛存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之中。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情感主题,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从中得到情感的启示和思考。
三、情感体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情感表达的解读,更是一种情感体验。
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打开心灵的窗户,全情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共鸣。
通过想象和联想,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古代的环境和人物之中,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古代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鉴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1. 作品背景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
这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及社会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更好地欣赏其独特之处。
2. 文学形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诗、词、曲、戏剧等。
在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比如,对于古代诗歌,我们可以关注其韵律、格律、意象等方面。
对于古代戏剧,我们可以关注其表演形式、情节结构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品味其艺术之美。
3. 主题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通常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人情、理想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
在鉴赏时,我们可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是怎样的情感。
通过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给予我们的触动和共鸣。
4. 文学特色与技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许多独特的文学特色与技巧,如象征手法、对偶句法、修辞手法等。
在鉴赏时,我们可以留意并分析这些特色与技巧在作品中的应用。
通过对文学特色与技巧的理解,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5. 与当代意义的联系古代文学作品虽然创作于古代,但往往具有与当代生活和思考之间的契合点。
在鉴赏时,我们可以思考作品与当代意义的联系,它对于我们的观念、情感和价值有何启示。
通过把古代作品与当代世界的对话,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体味其中的内涵。
总结通过了解作品背景、理解文学形式、探究主题与情感、分析文学特色与技巧以及与当代意义的联系,我们能够更好地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鉴赏也是一种欣赏和体验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_以上是文档内容,共计800字。
_。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编者按: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我们也要学会鉴赏作品,那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解析与评析技巧与方法总结备课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解析与评析技巧与方法总结备课教案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解析和评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解析和评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技巧与方法,以帮助教师在备课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文本选取在进行解析和评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文本。
对于初学者,建议选择一些较为经典和容易理解的作品,比如《红楼梦》、《史记》等。
对于进阶学习者,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复杂和思想深刻的作品,比如《诗经》、《楚辞》等。
三、背景知识在解析和评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前,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以及作者在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四、整体把握在解析和评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时,要从整体把握入手。
这包括对作品的结构、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作品的基本脉络和内容。
同时,还需要注意作品的表达手法和特点,比如运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的运用等。
五、细节解析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细节解析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对作品中语言、描写、对话等方面的细致分析,可以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进行细节解析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特点:作品中的语言特点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特色,比如用典、运用修辞手法等。
2. 情感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作者想要传达的重要部分。
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情节的发展等,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3. 描写手法: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场景和形象。
通过分析描写手法的运用,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美感。
六、主题评析在解析和评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时,探讨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品的主题是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
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空白,是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基础。
如学习屈原的《离骚》,首先要了解屈原的其人其事。
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颇得怀王信任,在战国七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下,他希望楚国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举贤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兴楚国,但却受到楚国内部亲秦的旧贵族集团的诽谤和迫害,被怀王贬逐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国家将亡,他悲愤投汨罗江自沉。
可见他的一生是在长期忧伤和放逐中度过的。
在这基础上阅读《离骚》,就明了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了,对他虽受谗人的陷害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有了张本。
四、要能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诗句。
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缩,富有跳跃性。
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把握词义、句意。
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在理解这两句诗时,要做到能懂得“羁鸟”“旧林”“池鱼”“故渊”的意思;要懂得“故”与“旧”是互文;要懂得这两句诗承前叙述诗人误入官场“尘网”,就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故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他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要懂得诗人以“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五、要善抓“题眼”“诗眼”。
“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抓住了“题眼”“诗眼”,就是找到了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钥匙。
如《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现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节操。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反映他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思想。
赏读这些语句,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旨意。
六、要合理补充形象。
诗歌具有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要以作品所提供的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作合理的想象。
比如在赏析《白马篇》时,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雄形象。
更必须展开想象的羽翼,通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想象这位游侠少年精彩的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