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

合集下载

古代术数十大奇书,你大概只知道第一本

古代术数十大奇书,你大概只知道第一本

古代术数十大奇书,你大概只知道第一本一、《鬼谷子》是一部“奇变诡伟”的纵横家著作。

自汉魏六朝隋唐以来,一直流传不绝,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书中所述各种术数,更使之充满离奇色彩。

《鬼谷子》,旧题鬼谷子撰,书约成于战国晚期。

鬼谷子何人,世传不一。

由史书记载中看,鬼谷子大概是一位善于雄辨的隐居者。

《鬼谷子》“崇尚计谋,祖述圣旨”。

文字“奇变诡伟”,表达了纵横家的智慧和谋略。

二、《太弦经》在形式上模仿《周易》,其理则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相合。

其“太玄”思想对后世反谶纬神学的战斗起了有力的指导和鼓舞作用,可称上是一本奇异之作。

《太玄经》,又称《太玄》,西汉杨雄著。

“玄”是扬雄独创的宇宙的一个范畴。

他认为世界以“玄”为中心,万物都由“玄”而生,按“玄”发展。

是矛盾的宇宙观,是失败的哲学体系。

三、《周易参同契》是运用易学理论,来阐述黄老内养方术和烧炼外丹方术的理论。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炼丹术著作。

集中了我国古代养生家、神仙家、方技术数的科学成果。

是一部有贡献、有价值的术数奇数。

《周易参同契》,作者是东汉魏伯阳。

此书首次将修炼神仙的方术理论化,魏伯阳也被后世尊称为“万古丹经王“。

本书是道教的重要著作,它为后世的内丹、外丹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直接为古化学、气功疗法和老年养生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四、《黄帝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书。

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强调修建宅屋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

相宅术在建筑学、美学、生态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科学性。

《黄帝宅经》,原名《宅经》,书的真实作者无法确考。

该书主张住宅要与墓穴配合,强调宅比墓更重要,提出“墓凶宅吉,子孙官禄;墓吉宅凶,子孙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孙荣华;墓宅俱凶,子孙移乡绝种”。

五、《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中华术数之大奇书。

《葬经》,汉青乌先生撰。

青乌先生,乃一托名。

老学的“三连式”辩证思维

老学的“三连式”辩证思维

一二三(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42章,以下略称某章)前人把另一处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凑成一幅天然的佳对。

用老子的话,来对老子的话,真是天衣无缝。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的确是幅佳对,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其意义的长阔高深,简直难以衡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25章)这是老子为“道”下的一个初步的定义。

因此可以总称之,曰:道大。

不过,以汉文的习惯来说,“道大”有点不大顺,不如称它做“大道”。

“大道”的内容,是老子用整本《道德经》来描述的,道的内容的确是非常庞大。

上面25章,老子那段话的意思大体是:有一个混沌的物质,在天地之先已经存在。

它既无声音,也没有形体,它并不依靠外在的力量,而自身不停地循环运行。

可以把它称作天地万物的本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把它叫做:道。

再勉强地加上一个名字,叫它做:大。

这段话与《约翰福音》第1章第1-4节比较来看,很有意思。

使徒约翰说:“太初有道,道与神(上帝)同在,这道就是神。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生命在他里头。

”《道德经》与《约翰福音》,二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幸亏老子在这章书里,接着说:域中有四个“大”,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最后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名句。

“人法地”,意思是:人类的行为取法于大地,或是:人类的生活行为的运行是以地球物理运行的法则为法则。

“地法天”,意思是:地球运行的法则是以这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

“天法道”,意思是:宇宙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

“道法自然”,是: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简言之,“道”取法于“自然”,以自然为法则。

质言之,道的运作是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

这样,老子的“道”和基督教的“道”才就分道扬镳了。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终于找齐了!鬼谷子(公元前400-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

一说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华夏族人,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

老学五派为:“苏、张( 指苏秦和张仪) 、鬼谷一派;申、韩一派; 杨朱一派; 庄、列一派;关尹、尹文一派。

”据小说演义中描述称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

以下是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

第一计阳谋阴谋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

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扭转乾坤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各个击破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如闭如卦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盗尽天机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一言兴邦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鬼谷子》中的阴阳思想及相关问题

《鬼谷子》中的阴阳思想及相关问题

殷都学刊2007正《鬼谷子》中的阴阳思想及相关问题郭新和(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摘要:鬼谷子是战Iil时期的风云人物,《鬼谷子》一书的阴阳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并对后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关键词:鬼谷子;《鬼谷子);阴阳思想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38(2007)01一0044.05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群雄并起。

逐鹿天下。

与之相应的是思想涌流,百家争鸣,人才辈出。

众多行世高人当中,阴阳学家、纵横家鼻祖,集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行装于一身的鬼谷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鬼谷子其人其书在历史上却长期处于争议之中,肯定者大有人在,而否定者也不乏其人,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仁智各见。

近些年,海内外学术界、军事界以及海外外交界、哲学界、工商界等对鬼谷子其人其书的研究极为热门,并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鬼谷子、尤其是《鬼谷子》一书,对于了解和复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追溯古代哲学思想源流,启迪今人的谋略思维,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鬼谷子与《鬼谷子》鬼谷子其人,历史上有人认为子虚乌有,有人认为真有其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传说的神仙人物。

究竟如何?先看史料。

鬼谷子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迁所撰的《史记》当中,《张仪传》云:“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不及张仪。

”而《苏秦传》也日:“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与司马迁同一时代的扬雄,在其《法言·渊骞》中载:“或日‘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之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东汉王充于其名著《论衡·明雩》里言:“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

”又在《答佞》中日:“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

汉魏之际的蔡邕《琴纂》内也有相似的记述,其云:“仪、秦学乎鬼谷术”。

南朝裴葳在注解《史记》时,也引用了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其中说:“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道可道非常道”释意

“道可道非常道”释意



书令文
令摘 令

道 可 道 非 常 道 的 解 释很 多 作 者认 为 有 的 解 释 复 杂 化 了 本 文 尝试 换 一 个 角 度 解读 对这 句话 的 理 解影 响 到 对 整 个 《道 德 经 》 的 学 习 与 理 解

:
, , , 。 。





关键 词 道 ; 神秘主 义 ; 不 可 知 论 ; 鬼谷 子
:
老子 糙德经》开篇: 道可道 非 常 一生 二 二 生 三 三生 万 物 万 物 皆 由 一 般 的解释都 是 道 可 以 言说 的 道生 即 为 道生 内 即 有道 因而 万 事 话 就不 是 永 恒 的道 了 道 可 道 第 一 万 物之理 亦为道 之 理 个道 就是名 词 第 二个 道是 动词 常是 道 可 以是 抽 象 的道 也 可 以 是具体 : 永恒 的意 思 古语 有 云 天行 有 常 不 的道 庄 子 的 一 段论 述说 明 道 无处 不 : : 为尧存 不 为架 亡 在 东郭 子问 于 庄子 日 所 谓道 恶 乎 : : 如 果 道 可 以 言 说的话 就不 是 永恒 ? 在 庄 子 日 无所 不 在 东 郭 子 日 : : 的道 了 那 么 不 言 说是 不是 就 有永恒 日 日 期 而后 可 庄子 在 缕蚁 何 : : 的道 了 呢 ? 可 能 有 一 个永 恒 的 道 吧 ? 其下 邪 ? 日 在 梯稗 日 何其 愈 下 : : : 这就 容易 陷入神 秘主 义 了 有点 儿象 邪 ? 日 在 瓦 瓷 日 何其 愈甚 邪 ? 人不 能 第 二次 踏人 同一 条河 流 因 为 日 : 在舅 {溺 东郭 子不应 你第二 次踏 入这 条河 流的 时候 这 已 经 一 个 民 族 文 化发 展 到 一定 的程度 不是那 一条 河流 了 道 本来是存 在 的 就会 想一些 形 而 上 的东 西 哲学就 逐 渐 你 一言 说它 就 变 了 也就 是说 人不 能 产 生 了 从 古希腊开 始 到 近 代 的以 德 言说道 一 次也 不 可 以 这 有些 逻 辑不 国 为代 表的哲学 都会提 出 一 些人类 的 通 有 的书认 为 道博 大精深是无 法用 终极 的思 考 提 出 理念 理性 上帝 绝 语 言 来描 述 的 这 实 际 上 对理念等 概 念 在 中国 与 之 相对应 的 一 种 不 可 知 论 道是天地 是天和 道 , 之 大 道 但 是 道也 是 很 具 老 子要 系统地研究 常道 也就 是 体 的 例 如 天气预 报 我 要建 立一个 哲学 体系 论述 道和 德 实 们 已 经越 来 越 能 够 准确 预 际 上老 子 是 中 国 第一 个真 正 意 义 上 的 报 了 也就是 掌握 了一 部分 哲学 家 老 子 的 《道 德经 》也 是 一个体 自然运 行 的规 律 了 人 类 系 一篇 论 文 应该 是 不 断 地接 近 于 自然 如 果通 读 了 《道德经》全篇 就不 会 大 道 和 人类社会 以 及 人 之 一 经 言说 就 不 是 永 恒 的道 了 感觉道 立 口 丁 新 的大 道 怎 么 能说 大 道 不 读 《道 德经》 的 时候 会感 到 很 多东 西 是 司认 识呢 ? 可 以 实践的 可 以 操作 的 有很 多大道 我 们 首先 考虑一 下 在 也是 可 以理解 的 老子 的 时代 道 这个 字有没 道可 道 非 常道 其实是 比较好理 有言说 的意 思 ? 如果 有 当 解 的 可 能 是 过 多 解 读 了 玄妙 化 了 然 可 以 这样解释 如果 没有 要从通 篇 的角 度理解 就容易 多 了 我们 就要 考虑新 的解释 了 老 子 除 了 对 道从 哲 学 的角 度 对道 道 可 道 非 常道 我 有 不 同的 阐述 老 子 也提 出 了一 些新 的 认为 这 两 个 道 字 都 是 名 概念 这些 概念 可 以 称之 为 名 吧 ? : 词 可 以 这 样 翻 译成 现 代 假如 我 们 认为 道 可 以 言说 就不 : 以 文 道 可 成 为道 不 是永 是永 恒 的 道 这样 理解 也是 对 的 不 恒 的道 和 流 行 的 解 释 有何 不同 呢 ? 过我 们要 加 以解释 也就 是 我们 现 在 差别 很 大 以 下 还 会 分析 道 德经 的 言 说 的道 不 是 永恒 的道 有 一个永 恒 第二 句 是 名 可 名 非 常名 通 常 的解 的道 有 我 慢慢 叙说 实 际上说 的不 是 : 释是 名相 可 以 命 名 就不 是 永 恒 的名 一个 道 有一个道是诸子 百 家或 老百 姓 口 了 我 们 只 研 究第一 句 中的道 另 一 个是 老子要 深入研 究 的 为什 么 道 可 以 成为 道就不是永 恒 哲学 意义 上 的道或者 老 子认 为 的道 这 的道 了 呢 ? 样解释 道 可 道 非常道 就 能容易 理解 为 什 么 道 可 以 作 为 道就 不 是 永恒 了 : 的道 了 呢 ? 实 际 上 老 子要 对道进 行一 参考 文 献 次 系 统 的研 究 在 老 子 的 时代 已 经 有 【 l 口 《 战 国纵 横 : 鬼 谷 子 的 局 》 寒 川 很多 道 的概 念 了 例如 同 时代 的孔 子 子 凤 凰 出版 传媒有 限 公 司 : 也谈过道 孔子 日 朝 闻道夕 死可 〔 2 拭 道 德 经 》 老 子 吉林 出版 集 团 可见 道在 当 时一些 知识分 子 中的 矣 有 限公 司 : 地位 稍 后 的孟子也 说过 得道 多助 失 〔3 拭 庄 子 》 庄 周 吉林 出 版集 团 有 道 寡 助 这也 是 讲道 在后 的《礼 记 》 限 公 司 : : 中讲 大 道之行 也 天 下为 公 都 是讲 作 者简 介 道 这 些 都是 儒家讲 的道 其 他 的百 丁 立 新 男 中 山 大 学 南万 学 院经 : 家争 鸣中 的各家 是否 也 讲 过道 ? 济学 与 商务 管理 系 讲 师 研 究 万 向 国 鬼谷 子 有一 段 论 述对 我 们理解 道 际 贸易 企 业 管理 管理 哲 学 : 有 一定 的意 义 摘 录 如下 道乃 天地 玄 : ( 作 者 单位 中 山 大 学 南 方学院 机 万物 终极 之源 先 圣称 之为无 道 5 1 0 9 70 ) 广东 广州 虽 是 无 却 能生 有 先圣有 言 道 生一

国学十二道

国学十二道

国学十二道,你知道哪些?【国学12道】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12、禅宗:死生之道。

1、孔子——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

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2、老子——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道者,万物之奥。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3、庄子——养性之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

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4、孟子——君臣之道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5、荀子——学习之道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

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国学】鬼谷子纵横之术

【国学】鬼谷子纵横之术

【国学】⿁⾕⼦纵横之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为圣⼈,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同列,尊为王禅⽼祖。

⿁⾕⼦⼀⽣只下过⼀次⼭,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前都只是⽆名⼩卒,出⼭后个个⼤放异彩、名流千古。

这四⼈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相,呼风唤⾬,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这⼀切,都要归功于⿁⾕⼦的⾔传⾝教。

1天下时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势的运动趋向。

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势的各种⼒道。

如果把天下⽐做⼤海,风向是时,因风⽽动的潮流是势。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莫测,瞬息万变。

圣⼈知时识势,因时⽤势,因⽽治世。

奸贼逆时⽣势,因⽽乱世。

2揣天下揣情就是度量他⼈之⼼。

若是揣⼈,则要察其⾔,观其⾊,闻其声,视其⾏,然后推知其⼼之所趋。

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之强弱,君⾂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3谋定⽽后动弈棋离不开棋⼦,你们各⼈掌握的⼀百⼋⼗块棋⼦,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必谋定⽽后动。

4机⼼与道⼼机⼼是术,若⽆道⼼统御,术越⾼,⾏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器,只怕想保⾃⾝,也是难能。

世上多少⼈沉迷于此,祸及⾃⾝,殃及他⼈。

5悟道的四重境界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

春秋鲁⼈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聃。

先圣论道三⽇,仲尼由是知道,⼤悟⼈世之理,遂⽴儒家之⾔。

由此可见,“知道”⼆字,甚了不起。

6术与道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就兵学⽽⾔,⽤兵之术在于战胜,⽤兵之道在于息争。

故善⽤兵者,并不好战,⽤兵之道,在于不战⽽屈⼈之兵,在于化⼲⼽为⽟帛,以四两拨千钧。

7何谓善⾔善⾔者,⾔则⼝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想所不欲想,⾏所不欲⾏;不⾔则神定如⼭,势若引⼸之⽮,可使⼈⼼神不安,如坠五⾥云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
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悟老子做人“道”,学
鬼谷子做事“术”
中国文化概括为两个字,就是“道”和“术”。

“道”的最高代表,道家祖师老子必是其中之一;“术”的最高代表,“谋圣”鬼谷子必是其中之一。

把握了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中国文化的智慧精髓。

再用这些指导人生,我们做人就能更通透,做事就能更通达,人生就会更有境界。

悟老子做人“道”:6大要点,打通境界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开创道家学派,深远影响中国文化2000多年。

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个原则、一种理想;落到人生上,就如一个脑袋、四根血管、一颗心脏。

一个脑袋就是“自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只是自然,不刻意搞什么。

这种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人只须依从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事情临到了,人自会知道怎么做;事情还不明朗,也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
就是顺其自然。

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不强求、能知足。

如此,内心才会安然,外在才会和谐。

四根血管,第一根就是“独立思考”。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社会和人往往是这样,越缺什么越标榜什么,那些表面美好的东西,背后的真相可能恰恰相反。

所以看人看事千万别看表面,要往深了琢磨。

而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容易被唬住和忽悠,变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还傻呵呵地觉得很美。

第二根就是“眼光长远”。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切事情放长远了看,都会“不一定”,好的不一定好,坏的不一定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能看到这点,处顺境就不会得瑟,而有危机意识;处逆境就不会沉沦,而知道跨过去就是进步成长。

于是不利就能降到最低,有利就能保持最久,这是真智慧。

第三根就是“做人适度”。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少私寡欲”——“私心”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

如果过度,人的能力、时间精力、机遇都有限,就会活得很累、很苦。

况且“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过度了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过度勤奋而劳累成疾、挣的钱还不够买药的,这就是得不偿失。

第四根就是“懂得柔弱”。

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木
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

老子又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比如做生意肯让点小利,人们就会对你有好感,愿意再来买,积累的客户也会越来越多,最后终能获大利。

这种策略,是基于对人性的认识,是一种全局看待观。

一颗心脏就是“和”。

所谓“天地人和”。

人首先要有宽大包容的胸怀,老子所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然后是承认和接纳人、事、物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本就千姿百态,世间事本就各种各样,每一个人也都有每一个人的活法。

最后是对任何事都要做好一个平衡,“和”说到底就是平衡,无论是世间和还是心中和,而平衡需要的是综合把握各个方面,做好其中的权衡取舍和合理安排。

在这个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读读《老子》,是能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

学鬼谷子做事“术”:8大谋略,笑傲人生
鬼谷子,创立诸子百家之纵横家,被后人尊为“谋圣”;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在战国时代傲视群雄。

其所著《鬼谷子》一书,包含人生九大谋略智慧;虽然看上去像厚黑学,却都是基于对人性阴暗面的洞察,只要目的正当,在做事上就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利用的。

当然,要相信人性中有美好的一面,但也要承认不全是。

一是审时度势。

鬼谷子认为,观察阴阳的开合变化规律,是谋划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懂得审时度势,这样人生路上才能少些波折、多些顺利。

而这需要多花时间了解相关信息,多进行相关思考,以找出方向到底在哪里,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又是什么。

二是善用别人长处。

鬼谷子主张因势利导。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智慧的、愚蠢的、高尚的、卑鄙的、外向的、内向的……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不要奢求改变别人,而要根据每个人的特征去“利用”他们。

比如在一个公司内,有想法的人可以做咨询策划,愚钝老实的人可以做执行,狡猾的人可以做公关,外向的人可以做销售……自己是怎样的人,也可以相应找到合适的定位。

三是利用人性弱点。

鬼谷子之术涉及心理操控,如何操控?就是利用人的欲望。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陷,高尚的人往往不懂变通,爱惜羽毛,喜好名声;卑鄙的人善用手段却不讲道德,无利不起早;外向的人不懂收敛,容易得罪人;内向的人容易自卑,内心却希望得到认可……要根据别人喜欢的事情去揣测别人,用别人的弱点去击破别人。

四是不轻信任何人的话。

是人都会说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谎言,对别人说的话切不可不经思考就轻易相信。

分辨谎言的关键在于你需要有质疑精神,通过有意识地质疑对方的观点,善于利用反问的方式,而引出对方的真实
意思。

否则不但容易上当,还容易被人利用。

五是精于说话之道。

何时该说话,何时该闭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是大学问。

人处在不同位置时,说话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对老板、对同事、对长辈、对晚辈,都有最合适的说话方式。

而无论对谁说话,共通的一点是在说之前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和对方的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说话前必须懂得倾听,一个人的口才并不体现在语速上,而体现在说的话是否到位上。

鬼谷子还认为,说话,贵在周全;闭藏,贵在隐秘。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你的知音,俗话说祸从口出,危机就出自口舌。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记住:管好自己的嘴巴,否则要么被曲解,要么被好事人利用,最后有口莫辩。

每一句话在说出之前,都必须动脑子想好。

这也是一种训练。

六是与人交往利益驱动。

人与人以及朋友之间,是离开、散伙还是合作、交往,要看双方利益是否一致,利益则包括精神、物质、兼而有之三种。

同样的,关系要深入和发展下去,也要靠精神和物质驱动。

当选择结交一个人时,必须清楚这个朋友的定位,如果不适合则尽早分开,合则聚、不合则散,不可强求。

对朋友不能要求太多,但交友一定要慎重。

七是权衡轻重。

鬼谷子认为,一切事情都要分清轻重缓急,此为谋划的根本。

分清轻重缓急,才能知道哪些应该着力做,哪些应该少费力气;哪些要先做,哪些要后做。

这样就不会
乱,有计划才能提高效率,保证完成,事半功倍。

否则就容易混乱、拖沓,甚至错失机会,最终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八是灵活变通。

变化是谋略的总纲,因为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一切谋略也都要随之变化。

这也是成功学不靠谱的关键所在——总是在说一成不变的教条规则。

俗话说“时也,事也,命也”,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做出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且用错一着可能满盘皆输,所以务必要灵活、慎重。

做人学老子,心中有道,必然通透;做事学鬼谷子,胸中有术,必然通达。

人生,无非做人和做事两件大事,两件大事做好,便是高明。

而做成老子和鬼谷子这样,则就是人生大境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