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雍正皇帝》有感

合集下载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20171207韩永星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20171207韩永星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延安市人大办韩永星(2017年12月7日)近年来,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宫廷剧是荧屏中比较火热的一大剧类,尤其是改编自著名作家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康熙王朝》(陈道明主演)、《雍正王朝》(唐国强主演)和《乾隆王朝》(焦晃主演)作为帝王系列剧,代表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最高水平,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之后又在央视的其它频道、各省市卫视频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反复重播,同样受到广泛追捧,经久不衰。

其中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由二月河、刘和平联合编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长沙电视台共同录制的《雍正王朝》,于1999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创下当年央视播出电视剧最高收视率(16.7%),包揽了该年份所有电视剧奖项大奖(金鹰奖、飞天奖),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高度评价,成为当年党政机关重点推荐收看的一部电视剧,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个人之所以对《雍正王朝》给予特别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雍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褒贬不一,让人不由心生好奇。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对康乾盛世中间那个承前启后、扭转乾坤的时期——雍正王朝却不甚了解。

而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人物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间,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厉行节俭、惟才是举、奖罚分明、严惩贪官,算得上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然而他却背负了200多年骂名,比如谋父逼母、诛兄屠弟、阴谋篡位等,民间长期流传有“十大罪状”,一些影视作品对此亦有各种版本的夸大演绎,严重影响了后人对一代君王的判断。

作家二月河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通过大量史料,为一代帝王作了无声的辩解,使得现代人对雍正皇帝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单就《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优秀文艺作品,电视剧中设臵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讲述的很多故事折射了我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科场舞弊案的现实版是前些年屡次发生的国家级考试泄题和高考舞弊案;黄河水患的现实版是1998年朱镕基总理严加斥责的长江大堤“豆腐渣工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良策难于施行,隐射的是国家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大将军年羹尧的人生轨迹更是近年来中央查处的一些“大老虎”的不二版本……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因此,观看和品味电视剧《雍正王朝》,对于我们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当下,通过故事讲述启迪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雍正王朝观后感的5个重点

雍正王朝观后感的5个重点

雍正王朝观后感的5个重点古者学而优则仕,我是电视剧看得过瘾才来到原书里探寻究竟,“一入侯门深似海”,宫闱深处有洞天,自此开卷不能合。

焦晃与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是我长时间反复观看的一部剧,我虽喜欢历史剧,但能再三咀嚼不厌其烦的似乎只有此一部。

与原著相比,剧版裁剪掉大量人物,去人不去事,与此同时将草蛇灰线和矛盾冲突集中于主要人物纷争之中,如方苞、鄂伦岱、尹继善、李袚、贾士芳等人皆避而不谈,但戏剧冲突并不因此而减少。

我曾对金庸剧的改编发过牢骚,无须编剧再次发力,按原著去拍,只要板板正正就不会遗人笑柄。

然而,小说与剧本并不是同一种文学样式,在两者转换之间便是编剧功力所在。

在这种转换中,成功者甚少,而少中取精《雍正王朝》更为佼佼。

正于此,我才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去翻阅这本有史有奇的历史小说。

开篇九子夺嫡,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阴谋可畏,阳谋可惧,种种萧墙之祸一触即发。

后康熙仙逝,雍正继位,夺嫡之争转变为君臣斗法,胤祀阳奉阴违贼心不死,原以为死灰的八爷党又再复燃。

新政与旧制的矛盾,夹杂各种官员争斗、君臣离析,整个雍正王朝看似铁箍一桶实则遍布阴霾。

父辈党争即止,子辈夺嫡又起,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纷繁复杂至极……能将这种种因果矛盾讲明白就已经了不起了,在辅以各种文学手段,将康熙晚期与雍正朝廷几十年的波涛纷争再现如奇,温得一斗烈酒,沏得一壶好茶!宽厚仁慈、神目如电的康熙爷,广结善缘、真伪喋喋的八贤王,隐忍刻薄、乾纲独断,咬着一嘴细白牙的雍正皇帝,忠正侠义又不失谋略韬晦的拼命十三郎,老成谋国、明哲自保的张廷玉,运筹帷幄眨着黄豆眼的麻衣宰相方苞,机灵百变不拘礼法的李卫,苛刻决绝、一心许国的田文静,才能兼备亦不免文人妒忌的李袚,呼风唤雨、神鬼难测的贾士芳,足不出户便能决胜千里的邬思道,还有文张武驰、盛气凌人的大将军年羹尧……哪一个不是闭上眼睛就能活起来的影子?自然还有诸如任伯安、刘八女、葛世昌这些匆匆而过的跳梁小丑,亦还有阿兰、乔姐、苏瞬卿、乔引娣等弹指红颜。

雍正王朝给我们的职场带来哪些启示

雍正王朝给我们的职场带来哪些启示

《雍正王朝》给我们的职场带来哪些警示一部《雍正王朝》看了一遍又一遍,20年来,经久不衰,无论是在剧本、台词、演技、拍摄手法都令人拍案叫绝,而且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值得玩味。

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

今天我就《雍正王朝》的具体情节对我们当代职场人士的警醒,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一、不管有错没错,领导责问,先认错。

在雍正王朝中,发现了这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只要出了事,皇帝责问,只要抢先认错,主动请求惩罚,反而皇帝不会惩罚你,就算不得不惩罚也会从轻发落。

相反,只要是据理力争的,说自己没错的,最后都逃不过处罚的结局。

1.四阿哥在追比国库欠款结束后,因为办事不利,主动在朝堂向康熙请求处罚,主动辞去郡王的爵位,然而康熙却没有处罚,只是象征性的罚俸一年。

2.刑部冤案被捅出来,上书房的佟国维、马奇、张廷玉被康熙叫去问话,也是主动要求康熙重重责罚,(原话:天子脚下,首善之区,竟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请皇上处分,说完连顶戴都自己摘了)康熙也是没有责罚。

你想想康熙会重重责罚吗?相反3.在追比国库欠款后,十阿哥被康熙训斥,自己不但不认错,还要在朝堂上攀比别人,说三阿哥也借了款,为什么老爸你替他还钱,却不替我还钱,康熙更加生气,直接关进宗人府圈进半年。

4.再有一个就是康熙下套推举太子,问道佟国维串联百官推举八阿哥的事情,佟国维一味在强调自己没有错(先抛开佟国维是演戏的这层意思),康熙将他罢免了,而马奇自己主动说自己罪孽深重,请皇上重重责罚,康熙反而只是说了他几句,基本没咋处罚。

所以呢,这里就很明确一个道理,犯了错一定要认,千万别找理由,不然你会死的很惨,认错态度好,主动请求惩罚,反而会罚的轻一点。

老油条们,都知道,愣头青们今后一定注意喽。

二、集中力量搞定关键人物这个问题主要就集中在九王夺嫡这一段,八阿哥人称贤王,一心收买人心,上到上书房大臣,下到文武百官甚至地方官员,都是他的党羽。

而四阿哥人称冷面王,一直以孤臣自居,最后却被康熙看重,夺得大位。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雍正王朝观后感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多次忍耐,压抑自己的本来想法,克制自己,在委屈中求得朝廷事业的发展。

1、刚一登基,第一次朝会,雍正正在训话,十阿哥胤额故意捣乱,不顾朝廷体面,吵嚷着上厕所出恭,雍正强压怒火,扫了一眼龙案上的一幅字“戒急用忍”,在大臣哄笑中,答应胤额上厕所,并脸带怒意的询问,还有谁想去方便?2、雍正登基以后,办了两件事,都办砸了。

一是山西诺敏挪借银两填补亏空案;二是恩科科考舞弊案。

出了这样的大案,八爷党试图遮掩,联络很多京内外、省部级高-官联名上折子保诺敏、保张庭路,表面上是照顾朝廷体面,实际上是为了把这两件案子演变成两把利剑,长期摆在那里,让雍正时刻想着它、念着他,在世人面前展现雍正的无能。

雍正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一切责任自己承担,忍耐了八爷党阵营的结党营私;3、十四阿哥胤题奔丧,不听雍正安排,擅闯灵堂,并且当众咆哮,公然挑战雍正的权威,甚至指着自己的母亲大嚷说,你是德妃,我是大将军王,你级别比我低,不配管我!这时大家都在瞅着雍正,雍正还是强压怒火,缓慢地搬了一把椅子给德妃,让她坐下,并当众宣布,从现在开始,德妃就是圣母皇太后了,要求百官朝拜。

面对这个局面,十四阿哥也低下了高昂的头!4、十四阿哥胤题在遵化守灵,不想回京帮助胤禛,还大放厥词,咒骂雍正,雍正一气之下,将胤题宠的侍女乔引娣带回,乔引娣初始不服,雍正多次约束总管太监,不要难为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乔引娣的态度。

后来一次,乔引娣给雍正倒茶,雍正看了看她,写了一个“忍”字给乔引娣,并说,咱们都忍一忍吧,到时候,我会送你回去。

苏轼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平时工作中,我们都应该雍正皇帝这种忍耐精神,包容他人,原谅别人的冒犯,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把《雍正王朝》看完了。

还是这样先看看本剧的历史客观性。

总的来说是比较尊重历史的,我之所以看它,就是想知道导演是怎么演继位这一段儿的,呵呵!该剧还是演的还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个版本!剧我从史料得知,其实在当时,遗诏书是分满汉两种文字的!满文怎么改啊!而且按规定,在汉文的遗诏书上应该有“皇”字。

《雍正王朝》观后感剧评

《雍正王朝》观后感剧评

《雍正王朝》观后感剧评《雍正王朝》更像是一个人的奋斗史。

首先各个人物的评价:邬思道,黄冈模拟卷押题人,康熙的各种试题每次都能压中。

位置格局不同,仍例无虚发,只能说绝对是康熙的fans了,了解出题人的每个小九九。

康熙帝:公司强大的背后是会计在苦苦支撑。

大股东晚年精力有限,只想安稳退休。

对几个分公司争来争去有点力不从心,且九个分公司只有一个认真做业绩的。

(PS:演员焦晃演的真好,不怒自威)雍正同学:雍正同学成了劳模的存在,劳心劳力,兢兢业业,处理邮件事无巨细,经常通宵加班。

认真工作的同时还要对付同事的各种拆台。

十三爷:十三爷几乎是剧中的完人,侠肝义胆,与雍正合伙干事业,出人出力。

却因支线任务手足之情被大股东刻意贬到基层十年。

饱尝人间冷暖后,终于成为了干练老道的职场人。

但帝都更多的社畜们饱尝人间冷暖后,还是社畜。

老八:八贤王胤禩(si),更纠结的一个存在。

特长:收拢人望。

但公司渐衰,需要的不是人望,而是办事能力,老八押题出现了偏差。

后来新股东上位,大家一起合伙搞事业也好,但总是拆台,被新股东淘汰出圈。

不好评价老八,原先的竞争对手成了你的上司,你会怎么想?年羹尧:悲剧的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和平时被踢出群聊。

原因:1.贪污腐败,剧中有很多的资源都被年自己塞腰包了,西北平乱时大家勒紧裤腰带,你在前线却烤羊腿,吃白菜却只吃白菜心(丧尽天良,老厨白菜哪里错了,浪费白菜可耻);2.同事关系恶化:领导派来出差的同事说开除就开除,出差来的同事表示很无辜;3.最后一点:动了领导的蛋糕,领导内心OS:老子辛苦招来的小弟,你说开就开,你自己倒是内荐了好多亲戚,我面子哪里放?李卫:学历不高,但办事能力强,且和领导私下关系好,事业节节高。

田文静:领导的一把刀,不过却只是一把刀。

锋芒毕露,同事圈特立独行的人,无法融入酱缸,还被酱缸里的人攻击。

为公办事清廉远高于为公无所事事,当然圆滑些更好。

张廷玉,图里琛:两位工作能力强,情商高,懂得体谅他人,公司真正的脊梁,与之同事估计会很愉快,领导也放心。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最近头脑发热刚看完李卫当官,现在最吸引我滴就是雍正王朝,老片子啦,那个时候上初中看不懂,现在看看很有感觉,雍正王朝观后感。

感觉《雍正王朝》是难得的国产好剧,作为一部历史剧,比其它什么康熙微服私访,戏说乾隆好太多,先不说剧里演员阵容强大,剧本编写也是紧扣人心。

看《雍正王朝》,对我来说是因为有唐国强,呵呵,不过,里面却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四爷胤禛的军师——邬思道。

《雍正王朝》中的几股夺嫡力量: 1.太子,几乎是孤寡一人,但好歹有皇上为其撑腰,毕竟太子是皇上最喜欢的皇子。

2.四爷,孤臣自居,只有十三爷和他是同一战线,但后来皇上为了保护他,而将他关押保护,所以只有邬思道为他出谋划策。

3.八爷,号称八贤王,党羽遍布朝野,几乎收买笼络了所有大臣,呼声极高。

4.十四爷,手握兵权,十万大军在手,拥兵自重。

看这个实力分析,四爷应该是最弱的,既无兵权,又是孤臣自居,且不怎么得皇上欢心,但是最后赢的却是四爷,而他之所以能够赢,是身边有一位能够看穿任何人的心理的心理学专家邬思道,更绝的是他和皇上素未谋面,却能够很好地把握皇上的心理,帮助四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最后赢得皇位。

而在四爷的夺嫡过程中,有三步棋至关重要,这三步棋要是一旦有任何偏差,皇位就不会是他的了。

第一步:上书保举废太子,表现出君子清心寡欲,不欲党争。

太子是皇上的第二个儿子,从两岁开始做太子,一直四十年,可惜这个太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仅没有一点才华,而且荒淫无度,和皇上的妃子郑春华私通,终于皇上下令废了太子,并且让朝野大臣们推举新太子,这时候,所有人全部推选自己这一派的首领,朝野之间立刻显出党派斗争。

四爷本来正是为难的时候,不知道该推举谁的时候,邬思道为其解忧。

邬思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个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的老爷子老了,这么大的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他很精明啊,从不去争这把钥匙,只是默默地帮老爷子干事儿,有一天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就把这把钥匙十三爷: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邬思道: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雍正王朝》第28集观后感

《雍正王朝》第28集观后感

《雍正王朝》第28集观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雍正王朝》剧情简介三、观后感四、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雍正王朝》是一部根据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改编而成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自 1999 年播出以来,该剧因其严谨的历史还原、精彩的剧情演绎以及深刻的人物刻画,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创下了高达16.7% 的收视纪录,更是包揽了第 17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多项大奖。

本文将结合《雍正王朝》第 28 集的剧情,谈一谈观看该剧后的感受。

二、《雍正王朝》剧情简介《雍正王朝》讲述了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的历史风云。

在康熙皇帝驾崩后,四阿哥胤禛在经过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终于脱颖而出,继承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他勤政治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清朝的国力得到空前的提升,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第 28 集主要讲述了康熙皇帝驾崩后,北京九城戒严,新皇帝尚未即位,城内民生凋敝。

为了安定民心,时任太子的二阿哥吕绍宣布每户凭户籍可领粮两斗。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因粮草不足,引发了百姓的恐慌和不满。

三、观后感观看《雍正王朝》第 28 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剧的严谨和魅力。

该剧在还原历史事件的同时,也成功地刻画了各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康熙皇帝的威严、太子吕绍的矛盾、雍正皇帝的果断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剧中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刻画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康熙皇帝驾崩后,新皇帝尚未即位,京城粮草不足,民生凋敝。

这些情节都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

四、结论总的来说,《雍正王朝》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它不仅严谨地还原了历史,同时也成功地刻画了各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篇2 目录一、引言二、雍正王朝电视剧的概述三、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四、雍正王朝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五、观后感篇2正文一、引言《雍正王朝》是一部根据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雍正传读后感

雍正传读后感

雍正传读后感读罢,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这位在清朝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说起雍正,那可真是个大忙人。

他在位的时间不算长,可干的事儿那是一件接着一件。

书里描述的雍正,成天不是在批奏折,就是在琢磨怎么治理国家。

我就感觉他好像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整天都在为了国家大事操心。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雍正对于改革的那股子狠劲儿。

他推行的那些政策,像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可都是动了不少人的奶酪。

就拿摊丁入亩来说吧,这在当时可是个大胆的举措。

以前交税是按照人头来算,不管你家里有没有地,都得交税。

这可苦了那些穷苦的老百姓,本来就没啥地,还得交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雍正大手一挥,改成按照土地的多少来交税,有地的多交,没地的少交或者不交。

这一下,那些大地主们可不乐意了,这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嘛。

可雍正才不管呢,他心里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才能富强。

还有他批奏折的认真劲儿,也让我佩服得不行。

书里说他经常批奏折批到深夜,而且批语写得那叫一个详细。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皇帝当得也太累了吧,啥事儿都要亲力亲为。

可转念一想,这也正是他负责任的表现啊。

他不想被下面的官员糊弄,想要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所以才会这么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奏折。

记得有一次看到雍正批的一份奏折,那上面的字密密麻麻的,全是他的意见和指示。

我仿佛能看到雍正坐在书桌前,皱着眉头,一边思考一边奋笔疾书的样子。

他的批语不光是说事儿,还会骂人呢。

要是哪个官员办事不力,他可不会客气,直接就开骂。

“你这蠢货,这点事儿都办不好!”看到这样的话,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心想这皇帝也太接地气了吧。

雍正对于官员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

他绝不允许官员贪污腐败,一旦发现,那处罚可绝不手软。

有个大臣因为贪污了一点银子,就被雍正给严惩了。

这在当时可是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让那些想动歪心思的官员都收敛了不少。

再说说雍正的勤奋吧。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处理各种政务,一直忙到深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在读一本书——《雍正皇帝》。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清朝历史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雍正这位争议颇丰的皇帝。

二是这位书的作者二月河是我老乡——河南南阳人。

当初一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红透大江南北,而这位作家也因此一炮而红。

身为家乡人,一直想拜读他的大作,这段时间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读后感慨万千。

《雍正皇帝》是一个历史长篇小说系列,包括《九王夺嫡》《雕弓天狼》《恨水东逝》三部。

其中《九王夺嫡》是我最感兴趣的,它向我描述了阿哥们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以及到后来的四爷登基,严惩兄弟的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佳作。

这部小说吸引我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物的刻画。

通过语言动作的一系列细节描述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皇帝说皇帝话、将军说将军话、文人说文人话、江湖说江湖话。

让人物说自己的话本就是中国小说的优良传统,《水浒传》就是典范中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二月河也同样做得很好,无愧于传统大师。

第二是结构的安排。

《雍正皇帝》是三部共一百五十一回,是很体统的章回体,每一回的回目也都是基本工整的对偶句。

小说的场面、人物众多,但是整体上却铺垫得很开,过度也鲜有痕迹。

第三是情节的选择。

这些选择非常的传统,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爱情的、武侠的、文人士大夫的、治政斗争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小说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二月河也都是信手拈来,并且发挥得非常出色。

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大的亮点还要数认为的刻画。

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给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人物。

康熙皇帝——玄烨,一代明君。

处事果断,令人钦佩;言辞犀利,令人敬重;舐犊护犊之心,令人怜爱。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在其垂暮之年还要为大清长久基业劳心。

为防阿哥之间为夺嫡明争暗斗,在二废太子后选择了不立太子这一上上之策而是将默定继承之人亲属金册,至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自己百年之后,国家即有新主。

这一招既免了阿哥之间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又使皇权可以独揽。

对于传位这段历史一直颇受争议,是传位四阿哥?还是传位十四阿哥?这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

而我则更认同二月河的观点,四阿哥做新主,是康熙深思熟虑的结果。

康熙垂暮之年,他深知自己一味推行仁政,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弊端,土地兼并,税收流失,吏治腐败,国库空虚。

因此,他传位给素有“办差阿哥”之称的胤禛。

因为他知道只有做事刚毅、久经历练的四阿哥能够匡补康熙的过失。

另外,在康熙驾鹤西去之前,黜降了王掞、马齐、张廷玉、方苞等在自己身边一等一的人物。

康熙这一招就是为防阿哥逐鹿而使这些人陷于党争,对将来的朝局不利。

此刻将他们统统监押保护起来,待新主登基,一纸赦书,即可就成了新皇帝的得用臣子。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的用心良苦、一心为国,不愧为后世称赞的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胤禛。

康熙驾崩后,继承皇位的是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禛。

胤禛并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选。

他曾在江南“煸动”灾民闹事,在城隍庙摆鸿门宴,软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爷到前门大街变卖家当,令满朝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刑部冤狱案,他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百官行贿案,他借年羹尧之手血洗江夏镇,使得太子再度被废。

胤祯的皇位不是篡来的,不是改遗诏偷来的,不是毒父夺来的,而是康熙传授的。

从历史上来说,他可以说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勇于革新、勤于理政,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又刻薄猜疑,心狠手辣,做事可以说是冷酷无情,这在朝中是无不知不人不晓的。

但我感觉二月河在小说的描述过程中,作者始终是把雍正皇帝这一人物当作一个平民皇帝来写,毕竟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七情六欲,他的勤于政务,他的无奈与猜疑等等这些常人的心态,都在小说中一一表现了出来。

我觉得雍正皇帝是个悲情皇帝,他处在康熙和乾隆两大盛世之间,而且在位只有13年,在后世人的眼里和容易被他前后两个皇朝给比下去。

但我却认为雍正皇朝确是个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的非常关键的皇朝!想想,康熙稳定了天下,但在他晚期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国库亏空等都非常严重,这个时候雍正接下这么个烂摊子的确如坐针毡。

但雍正就是在这么短短13年时间里解决了康熙留下来的那些难题,也才成就了他儿子弘历——乾隆的又一个盛世。

老实说雍正为了自己不丢康熙的脸,为了给儿子接任铺平道路,更为了大清江山的延续付出了太多。

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仅这些数字就不能不让人叹服与崇敬。

十三阿哥——胤祥,御封“拼命十三郎”。

十三阿哥是一个我十分敬佩的人物,是真正的血性男儿。

不错,因其母亲没有封号,胤祥处处手挤兑,处处被其他阿哥压着:太子背不出书得胤祥顶着炎日罚跪,阿哥们都用黄色惟独他不敢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荷包上。

到底是凭着一己之力可以独当一面,率性而为,英雄本色。

终是当着众阿哥的面在中秋之夜为自己娘亲争一个“贵妃”的封号。

自己的贝勒府里装满了各个兄弟派来的奸细,却凭得一身正气而置之不理。

胤祥一身武功,凡事豪气冲天,在被康熙软禁十年后获释眼见一脸谄媚的管家讨好地“告密”,拔剑出来一剑穿胸。

在夺了丰台大营的将军大印时,面对原将军的发难,当机立断命人杀之。

更难能可贵的是,率性的胤祥心智却不低于任何一个阿哥,其才甚至连他一直忠心不二的“四哥”都是又喜又妒。

十三阿哥胤祥,天皇贵胄自有的优越感,通过他的自信、果断、敢作敢为、甚至对奴才的戏谑中表现的入木三分。

他的侠肝义胆、豪气干云来自于天皇贵胄的身世,更来自于他从小受人欺凌的反抗意识,康熙的儿子个个如狼似虎,阿哥们从小就开始了对黄金椅的争夺。

而十三阿哥自小丧母,受人不少白眼,也是他精于骑射,善于带兵的原因之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十三阿哥嫉恶如仇,性情中人,仅此一件就是众皇子中任何人身上都没有的优点。

他的善良,正义感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救灾筹粮中为百姓设身处地的考虑。

包括他带过的兵和很多奴才都对他怀着感恩和佩服。

大概除了康熙,他与所有人的对话都是充满了轻松的调侃的,戏谑、不屑,又饱含傲气。

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皇子的优越感,也体现出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可见十三阿哥的的确确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性情中人。

智比孔明——邬思道。

一手将胤禛送上王位之人。

随意地的在网上搜索邬思道几个字,看到有人指出邬思道确有其人,只不过是田文镜的幕宾,更或是师爷的角色,从未与雍正发生过接触,只不过因邬思道替田文镜弹劾了当时无人敢惹的皇亲国戚隆科多,此举颇得圣意,一时名声大振。

田文镜也越来越倚重邬思道。

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我更愿意相信在雍正的府邸真有的这样一位“邬先生”,替当时的四阿哥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于帐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二月河似乎是为了把邬思道弄得非常的“落难”,因为四阿哥收用人是有规矩的,非落难的不用。

四阿哥在邬思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就这样邬思道成四爷的人,四阿哥以“师”礼待之。

众人皆知,康熙共有二十四个儿子,无一纨绔子弟,皆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拿笔的主。

四阿哥在一众阿哥里表现平平,文不如三阿哥,武不如十四阿哥,人际关际又不如八阿哥。

在康熙爷眼里就是一个办差阿哥,却不是一块能登图龙位的料。

在二月河的笔下,邬思道就是这样一位权谋大师,穷其一生心力把于帝位无望的四阿哥推上政治的舞台。

胤禛对他甚至是害怕和避而远之。

邬先生,精明干练,洞察时势,料事如神,指点迷局,往往一语破的,使得四阿哥恍然大悟,胜读十年书。

总体来讲,读《雍正皇帝》让我感受最深的要属:得民心者得天下。

书中许多所描述的事情都流露出这一深刻道理。

康熙驾崩后,究竟为什么一呼百应的“八贤王”没能继位,朝内怨声载道的“冷面王”反倒被选中呢?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应为他得了民心。

巡视黄河防务,收缴库银,平凡冤案……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虽得罪了官员,但却赢得了民心。

雍正曾说过:“坐皇位如坐针毡。

”一点也不假,在他当皇上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睡好过,他耗尽心血,无一日不在关怀朝廷、关心民苦。

书中张廷玉对康雍两朝的评价:“圣祖即位之时,西北有葛尔丹之叛,东北有罗刹国扰边,台湾尚未皈伏,三藩盘踞南方;中原有圈地之患,河道有漕运之虞,满汉不和,权奸当朝;四方不靖,百务纷繁。

所以圣祖只好竭尽全力应付,他老人家是位理乱的天子。

现在皇上承继大统,内无权奸干政,外无甲兵之争,所虑者,只是吏治败坏,官员朋党,诉讼不平,赋税不均。

而这些都是盛世中的'隐忧',所以皇上是治平的天子。

理乱易而治平难。

难,就难在理乱时可以快刀斩乱麻;可是,要治平,却不能操之过急,而只能慢慢来。

好像是抽丝,又好像是剥蕉。

皇上得耐心地去一根根地抽,一层层地剥。

在这件事情上,得用圣祖教诲的'忍'字诀”。

虽是如此,他还是使康强盛世延续下来了,可见他的毅力非同一般…《雍正皇帝》这部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真理,其实这个道理贯穿古今。

官员们只有一心为人民服务,体恤人民,才能受到万人的尊敬和爱戴,否则只会遗臭万年,遭人唾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