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概论第6章、提高采收率技术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依靠
一次采油
10-25%
天然能量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学
二次采油
等宏观作用
15-25%
三次采油 应用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
(强化采油)
或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四次采油
?
ZXT
一、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与方法
EOR-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 油。包括所有的采油法。
EV
Vsw V
Vsw-注入流体的驱替体积;
V-油藏总体积;
Ev-体积波及系数(效率)。
ZXT
(4)驱油效率
ED-驱油(洗油)效率,又称为微观驱油效率。
指注入流体在波及范围内 ,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体积之比
ED
So Sor So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 ED-驱油效率。
P
泡沫+ 剂
P
交联+ 剂
交联 体系
总体现状与趋势
①新型抗温抗盐聚合物大部分处在室内研究阶段,且成本较 高,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
②工艺设备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投资较大,有局限性,且效果 有限;
③交联聚合物驱技术、调驱一体化技术正在扩大应用; ④化学复合驱技术虽然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⑤污水改性处理配注聚合物技术引人注目,一是可以节约大
2.1化学驱的方法及原理 (3) 碱驱(S)驱
以碱溶液作驱油剂的驱油法。也称为碱溶液驱; 碱强化水驱 。
碱驱用碱: - 碱:NaOH、 KOH、 NH4OH - 盐(潜在碱):Na2CO3、Na2SiO3、 Na4SiO4、Na3PO4 - Na2CO3和NaHCO3复配 - Na3PO4与Na2HPO4复配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 (2)1.2 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1 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3)2.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3)2.2 储层物性研究 (3)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4)第三章驱油机理与驱油方式研究 (4)3.1 水驱油机理 (4)3.2 气驱油机理 (5)3.3 混合驱油机理 (5)第四章预测与评估技术 (5)4.1 油藏动态预测 (5)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预测 (6)4.3 油藏可采储量评估 (6)第五章增加油井产能技术 (6)5.1 钻井技术优化 (6)5.2 完井技术优化 (7)5.3 采油工艺优化 (7)第六章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技术 (7)6.1 油藏调剖技术 (7)6.1.1 技术概述 (7)6.1.2 技术原理 (7)6.1.3 技术方法 (7)6.2 油藏注水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原理 (8)6.2.3 技术方法 (8)6.3 油藏热力技术 (8)6.3.1 技术概述 (8)6.3.2 技术原理 (8)6.3.3 技术方法 (8)第七章石油提高采收率化学添加剂 (8)7.1 驱油剂 (8)7.2 改善油水流度比的添加剂 (9)7.3 油层保护剂 (9)第八章油气藏改造技术 (9)8.1 油气藏压裂技术 (10)8.2 油气藏酸化技术 (10)8.3 油气藏气体吞吐技术 (10)第九章石油采收率监测与评价 (11)9.1 油藏动态监测 (11)9.1.1 监测目的与意义 (11)9.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1)9.2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9.2.1 评价指标 (11)9.2.2 评价方法 (11)9.3 油藏开发调整策略 (12)9.3.1 调整原则 (12)9.3.2 调整方法 (12)第十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集成与推广 (12)10.1 技术集成策略 (12)10.2 技术推广与应用 (12)10.3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3)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供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探究
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提高采油效率
针对不同的油田,采用不同的油田开发方式,提高采油效率。
流体力学分析技术可对油藏进行动态评价,寻找合适的采油方案,为后续油田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购置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设备和先进的油田管理方法,加强采油作业管理,提高采油效率。
二、加强油藏评价
对于复杂的油藏结构和油气赋存形式,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测井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油藏的精确评价,分析油气运移规律,有效提高采收率。
同时,加强对油藏渗透性、孔隙度、油气相渗性等参数的研究,为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三、探索新型采油技术
采用新型采油技术,通过改善油田的油水分离、人工改变油藏渗透性等方法,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水平井、斜井、多级压裂、低渗透性油气田的采油技术等,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式。
四、强化注水开发
在有些油田中,由于采出了一部分油气,油藏压力下降,出现了沉积微孔、亲水油性等问题,无论是自然驱动开发还是人工注水开发,都需要加强对注水技术的研究。
开发者应该注重质量和效率,建立符合实际的注水方案,推进注水开发工程的进展,提高开发能力和盈利空间。
总之,提高油田采收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注重管理,提高采油效率,加强评价探索新型采油技术,注重注水开发等,才能够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贡献。
提升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措施

提升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措施摘要:石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属于不可缺少的资源,但由于近两年石油开采力度的增加,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而采收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很重要。
所谓的油气田采收率即油田的可采储量和最开始地质储量的比值。
经地质勘探找到具备工业价值的油田后,则着手进行油田开发,但应注意保证在资金最少的基础上获得最多的采油率,而要实现该目标还需结合油气藏地质条件做好可采储量的划分。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采收率;措施1、油气田采收率概述所谓油气田的采收率就是油气田开采时采出的油气量与地质储量之间的比值。
基于可采储量的开采程度为依据的油气田采收率,可以将油气田开采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一次开采阶段就是依靠储层本身能量所进行的开采阶段,二次开采阶段中需要采取注水或注气开发的方式,而在三次开采阶段,也就是应用聚合物等驱替技术来提升油田才采收率的阶段。
这是由于在油气田开采后期,油气采收率逐渐降低,需要应用三次开采技术并优化开采技术,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来解决技术难点。
也就是通过化学驱替技术、混相驱替技术、热力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来提升采收率。
比如将驱替剂注入油气藏中,实现油气藏中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实现驱油效率的提升。
而油气藏的采收率就是采出的油气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开发油气藏中的剩余油和残余油,可以在驱替剂没有波及的区域中开展剩余油的开发,针对已经波及区域中的残余油,由于油流没有开采出来,还需要继续研发相应的驱替方式来提升油气田的采收率。
2、油气田开发现状通过对油气田行业的研究可以知道,目前我国的开发领域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老油田;低渗透油藏;重油;深水油藏;天然气藏;非常规油气藏。
在开采不同类型油田的时候,所应用的技术、设备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油田情况来决定。
在开采时,需要通过各种油藏模拟软件对油藏可采储量,或是剩余油量进行确定,同时也要对稠油、致密油气开采等复杂油气藏进行深入研究。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二)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发现并开发新的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技术是增强油气田生产效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手段。
EOR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石油采收率,降低原油生产成本,从而保证能源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作原理EOR技术主要有热采、化学驱、气驱和微生物驱等几种方式。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例如,热采是通过加热地层来降低原油粘度,化学驱是通过向地层注入化学剂以改变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气驱是通过向地层注入气体以降低原油的粘度并推动其流向生产井,微生物驱则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确定油气田地质和工程条件:对油气田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评估,了解地质构造、油气储量、压力、粘度等参数。
2. 选择合适的EOR技术:根据油气田的特性和实际条件,选择最适合的EOR技术。
3. 制定EOR方案:根据选定的EOR技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注入物质的类型、浓度、注入量、注入时间等参数。
4. 实施EOR方案: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EOR操作,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5. 评估EOR效果:在EOR操作完成后,对油气田的采收率进行评估,以确定EOR技术的实际效果。
四、适用范围EOR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油气田,包括低渗透、稠油、高凝油等。
针对不同类型油气田,可以采取不同的EOR技术。
例如,对于低渗透油气田,化学驱和气驱是常用的方法;对于稠油油气田,热采是最有效的手段;对于高凝油油气田,微生物驱是最佳选择。
五、创新要点1. 综合应用各种EOR技术:可以根据油气田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多种EOR技术,以实现最大的采收率。
2. 智能化控制: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EOR 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效率和质量。
3. 环保和可持续性: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选择环保型的EOR技术,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采收率技术》PPT课件

使用HPAM,而不是PAM,(a)为了聚合物驱替溶液增粘性的需要 。(b)由于PAM在矿物表面被强烈吸附,使用HPAM可减少驱油过程 中的吸附损失。
2021/6/10
14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p)是流体层间内摩 擦力的量度。
p
.
单位:毫帕·秒(mPa.s)。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 一般驱油用聚合物溶液粘度需几十mPa.s。例如,大庆油 田要求40 mPa.s ,胜利部分油藏要求19 mPa.s。
2021/6/10
16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驱
Surfactant Flooding
2021/6/10
17
§1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EOR一般使用阴离子型表活剂(稳定性好、 吸附量小、成本低),少量使用非离子型(耐高 矿化度,活性稍差),一般不使用阳离子型 (因为地层中吸附损失大)。
2021/6/10
18
S
A
2021/6/10
W
油不流动区 E
O
25
驱油机理
油被增溶排驱,不能 形成富集油带(低效)
2021/6/10
26
2. 低张力体系(Low IFT)
问题: 活性体系(A)段塞排驱地层油水体系E,分
析第一批孔隙中多次注入段塞(A)后组成变 化及驱油机理。
W
A
E
2021/6/10
27
IFT低时,油不流动区小:
氢氧化铵(NH4OH):水中离解为离子,遇空气易爆 炸。
磷酸钠(Na3PO4):能改善润湿性。 硅酸钠:具有极强的碱性反应,
常用氢氧化钠(NaOH)和碳酸钠(Na2CO3),选用 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原油的酸值和地层水质。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1.油气田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田的储量、油气的赋存状态、地层流体的渗透性、孔隙度等因素。
地质条件越好,储层的渗透性越高,采收率越高。
2.油气开发技术:包括钻井技术、完井技术、压裂技术等。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
3.开发方式:包括开采方式和开采规模。
不同的开采方式对采收率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常规开采方式、水驱开采方式和压裂开采方式等。
4.开采压力:通过调整开采压力,可以改变油气田地层的流体运移规律,提高采收率。
通常,较高的开采压力会使采收率增加,但也会增加开采成本。
5.注水和提高含水层工艺:通过注入水,可以提高含水层的压力,增加油气的驱动力,提高采收率。
6.油藏管理:包括油藏注采配水、工艺优化、智能供水等。
通过合理的油藏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为了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勘探开发工作,提高油气田的储量和质量,找到更多的可开采资源。
2.采用先进的油气开采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增强油气驱动等,提高开采效率和采收率。
3.优化油气田的开采压力,通过合理调整开采压力,增加油气的排采效率。
4.实施注水开采,通过注入水来提高含水层的压力,增加油气的驱动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5.加强油气田的管理,包括科学注采配水、工艺优化、智能供水等,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6.运用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油气田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提高采收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具体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和开发要求,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探讨如何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394—创新观察前言:油气田采收率就是在开采油气的过程中,所采出的油气量和地质储量之间的比值。
油气田的开采包括前期、中期、后期,而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需要在开采的中后期进行。
近年来,对油气田开采的技术日趋成熟,但如何提高油气田的开发采收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提高采收率的技术1.1CO2捕集、封存技术碳捕集与封存这一技术简称CCS,即收集并储存CO2,使其无法排放到空气里。
CO2的封存技术包括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
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需要用到地质封存技术,即将处于液态和气态混合状态中的CO2注入油田。
CCUS 是在CCS 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概念,指CO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
对CO2的利用,包括使用CO2进行驱油,提高采收率。
2020年10月10日,西北大学、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长庆油田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和CCUS 会议”,肯定了CO2驱油的巨大潜力。
1.2纳米颗粒技术纳米颗粒的表面积较大,尺寸较小,表面的电荷密度较高,在低浓度的条件下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纳米颗粒通过增加聚合物的粘附程度、减少外表面的活性剂的吸附量、减少剪切降解等方法,使提高采收率的传统方法中的问题不复存在。
2020年,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开展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试验,其中就有纳米水驱油试验[1]。
1.3新型吞吐技术新型吞吐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使纳米颗粒深入毛细裂缝和微小的孔隙之中,注入进去的氮气或二氧化碳通过与分散颗粒共同发生作用,进入到原油和岩石的界面,进而分离出更多剩余的油。
该技术是一种单井措施技术,其特点是低成本、低风险、操作简单,可以有效提高井之间不连贯或者连通性较低的低效井的采收率。
2、纳米材料提高原油采收率2.1金属氧化物A12O3纳米流体在盐水之中可以有效减少油和油水之间的黏度,所以,将其分布在盐水中或者分布在蒸馏水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但A12O3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很低,需要加入PVP 形成稳定的A12O3纳米乳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化学复合驱
化学复合驱是由聚合物、活性剂、碱以各种形式组合驱动。 包括:二元驱和三元驱。
驱 油 机 理 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渗透率降低, 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
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或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生成的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
另外:复合驱还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 机理。
2、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我国各油田的潜力非常大。 原油可采储量的补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已探明地质储量中采收率的提
高。
注水开采只是整个油田开发全过程度一个阶段,而提高采收率则是油田 开发永恒的主题。
四、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第一,通过降低流度比以提高波及系数,同时尽可能适应油层的非均质
性,以减少非均质性对驱油过程的不利影响;
Recovery”,即EOR或Improvement Oil Recovery,即IOR)。
概 述
一次采油
依靠
天然能量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二次采油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学等宏观 作用
三次采油 (强化采油)
应用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 或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提高石油采收率(EOR) ——向地层中注入驱油剂,改善油藏及其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 宏观与微观驱油效率的采油方法统称为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
二、气驱
凡是以气体作为主要驱油介质的采油方法统称为气驱(Gas Flooding)。
按照相态特性分类: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按照驱替介质分类:二氧化碳驱 氮气驱 轻烃驱 烟道气驱
1、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
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
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法和二氧化碳驱油
★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增加了原油的流动能力;
★提高了地层压力,增加了驱油能量;
★清除了井壁污染,降低了井筒附近的流动阻力。
2、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采用适当的井网,将氧气或空气注入井中并 用点火器将油层点燃,燃烧前缘的高温不断使原油蒸馏、 裂解、并驱替原油到生产井。
火烧油层燃烧过程示意图
火烧油层增产原理
(2)富气驱油法
对于地层油中轻质组分(C2-6)较少的油藏,可 注入适量加入乙烷、丙烷和丁烷的天然气,富气中
的较重组分不断凝析到原油中,最终使注入气与原
油混相的驱油方法。 驱油过程是先注一段富气,再注一段干气,然后 用水驱动。
注富气混相驱油过程
(3)高压干气驱油法
当地层中原油组分含轻烃组分较多时,可向油
1、注热流体法
汽注入油层的一种热力采油方法。
主要是蒸汽
注蒸汽采油是以水蒸气为介质,把地面产生的蒸
分为:蒸汽吞吐和蒸汽驱。
(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在本井完成注蒸汽、 焖井、开井生产三个连续过程。 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生产 为止,即完成一个过程称为一
个周期。
蒸汽吞吐过程
蒸汽吞吐开采原理示意图
蒸汽
一、提高石油采收率(EOR)
提高采收率方法可以包括除了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和以补充地层能量、保
持地层压力为目的的注水(注气)开采以外的各种采油方法。
“提高采收率”作为一个术语,已被广泛普遍接受和使用。近几年在国际上, “提高采收率”逐渐取代了“三次采油”。
二、驱油剂及驱油效率
驱油剂泛指由地面注入到油层中用于驱油的所有液体、气体和复合 体系。
1、按注入方式分类:微生物吞吐、微生物驱 2、按菌种类型分类: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 3、按菌种来源分类:本源(内源)微生物、外源微生物
微生物采油原理
⑴微生物在油层中增殖,形成生物量; ①产粘液的细菌密集成团时,可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堵塞地层中的孔道,从 而改变流动方向,扩大扫油面积。 ②菌体粘附在岩石表面,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将岩石上附着的油膜替代 下来。
①岩石的润湿性 对于亲水岩石,毛管力是驱油动力,驱替效率高。 当压差较大时,俘油残留于小孔道内。 对于亲油岩石,毛管力是驱油的阻力,驱替效率低。 ②岩石的孔隙结构
衡量孔隙结构的三个定量指标为孔隙度、比面、 孔隙大小分布,岩石结构越均匀,驱油效率越高。
③流体性质 工作剂与原油粘度差异大,由于渗流速度不同,会 产生微观指进现象,从而影响驱油效率。
藏高压注干气,与原油充分接触,油中的轻质组分
C2-6逆行到气体前缘,并使之富化,富化的气体在推 进过程中不断与新原油接触,进一步被富化,最后
达到混相。
干气
高压注干气混相驱油过程
(4)CO2驱油法
向油藏高压注入CO2,不断与原油接触萃取其中较 重烃组分而富化,CO2同时溶于原油中,它通过气化、 凝析过程,最终与原油形成混相的驱油法。
存在问题 活性剂在岩石表面大量吸附;活性水与普通水的粘度差很小。
3、碱驱
驱油机理:在注入水中加入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 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驱油效率。
药剂:氢氧化钠(NaOH)、硅酸钠、碳酸钠、原硅酸钠(由NaOH和水玻 璃配置而成)
存在问题:碱耗;流度控制。
法。
混相驱油法
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
混相流体驱油过程的相段分布图
(1)液化石油气驱动法
向油藏注入以丙烷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与原油形 成混相段塞,然后用天然气驱动段塞。液化石油气段
塞前缘可与地层油混相,后面与天然气混溶,形成良
好的混相带。
注液化石油气混相驱油过程
二、驱油剂及驱油效率
驱油效率:在驱油剂的波及范围内,所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地层总含 油体积的比值,也称为微观波及效率。
S o S or ED So
剩余油:驱油剂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原油。 残余油:驱油剂波及到的区域中没有被驱出的原油。
影响因素:岩石的润湿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毛管数。
二、驱油剂及驱油效率
第二,通过减小界面张力或者消除工作剂与原油间的界面效应以提高驱 油效率。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分类
从机理上讲,提高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原油流动的动力或降低其阻
力。增加动力的方法有注水、注天然气、以及地震法和声波法。降低阻力的方
法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降低流体的表面张力及粘滞阻力,常用 方法为化学驱、热驱和混相驱,还有新兴的微生物驱;其二为扩大运移通道, 主要方法为酸化和压裂。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ASP三元复合驱)
1、聚合物驱驱油机理在注入水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 透率,减小流度比M,提高波及系数。此外可以减小粘度指进,提高驱 油效率。
1、聚合物驱
药剂 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黄原胶
存在问题
聚合物:热降解、盐降解、剪切降解、地层吸附
一、化学驱
凡是以化学剂为驱油介质,以改善流体的流动特性,改善驱油剂、原油、油 藏孔隙之间的界面特性,提高原油开采效果与效益的所有采油方法统称为化 学驱。(Chemical Flooding)
分类: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碱水驱和复合驱
复合驱又可分为: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二元复合驱)
油气田开发概论
第六章 提高采收率技术
概 述
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其最终采收率一般
只能达到15%左右。
二次采油:当天然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或注气)向油层提供补
充能量,采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30%~40%。
三次采油:也称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
微生物采油原理
⑵降解
将高分子烃类降解为低分子的烃类,可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增加原油的 流动性。
(3)产生气体 ①产生CO2、CH4、H2等气体,使油层压力增加; ②部分气体溶解在原油中,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
③产生的C02气体溶解于水生成碳酸,处理碳酸盐岩地层,可提高孔隙度和 渗透率。
微生物采油原理 (4)解堵作用
二、驱油剂及驱油效率
④毛管数NC(Capillary number)
在一定润湿性和渗透性多孔介质中,两相流动排驱油 的动力与油的流动阻力之比。
粘滞力 N C 阻力
Φ一定时,NC越大,驱油效率越高,要提高驱油效率 就必须降低表面张力。
v
三、新增原油可采储量
1、新增地质储量(新油田、新油藏、油藏扩边) ——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越来越难,潜力越来越小。
★燃烧带的温度很高,使燃烧带前缘的原油加热降粘,增加流动能力;
★燃烧带前缘有蒸汽带和热水带,有蒸汽驱和热水驱作用;
★燃烧过程中产生CO2和地层中原油形成混相,从而消除或降低了界面张力;
★原油蒸馏产生的轻组分更易流动。
四、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是利用微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油层及油层中的原油,改善原油的流动特性和物 理化学特性,提高驱油剂的波及体积和微观驱油效率。
体积波及系数:与天然的或人工注入的驱替剂接触的部分油藏体积(或含油面积、 油藏厚度)与整个油藏含油体积(或含油面积、油层厚度)之比称为体积波及系
数(或面积波及系数、纵向波及系数)。
Vsw Asw hsw EV V A h
二、驱油剂及驱油效率
流度比、岩石的宏观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 适应程度等 指在油藏被注入流体接触部分中注入流体的流度与油藏内 未波及区油的流度之比。
第三节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
1、美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 热采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方法,占EOR产量的60%以上。 二氧化碳混相驱一直在稳定增加。 原因:(1)油藏条件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