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教案
物理初二上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案二

物理初二上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案二
知识再现本章知识点
与知识网络
投放学案知识再现,
组织学生自主快速
完成对应题目
自主快速完成学案上
的题目
15m
in
展示交流参照物及相
对性
刻度尺的使
用
时间的测量
速度的有关
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能在组内、全班大胆
说出自己的解题思
路与方法
认真思考,积极讨
论完成学案上对应的
例题,能积极主动的与
组内、班内其他成员交
流自己的见解
10
min
拓展提升应用物理知
识解决生活
实际问题
“从物理走
向社会”
组织学生完成学案
对应题目,拓展知识
的广度与深度,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达到
举一反三的目的
认真答题,积极思考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
度
9mi
n
体
验成功组织学生完成题目,
并通对答案
认真答题,并通对答案
10m
in
作
业与预习1、学案上没完成的题目
2、学案上一开始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强化巩固
3、同步探究上没有完成的题目
4、认真复习,迎接单元检测
1mi
n
教后反思通过复习,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但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如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计算的规范性等,需要进一步强化。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1节动与静问题式教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1节动与静问题式教案课题:2.1 动与静问题集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课前预习: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世界,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________之中。
(答案:运动运动)2.专门多诗人曾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你能写出如此的诗句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日边来。
)课中问题:知识点1:运动的世界1、课本P13 那段描述说明什么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同时运动是如何样的?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1、你能否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2、物理学家们是如何认识运动的?3、什么是机械运动?4、参照物如何选取呢?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专门多的应用,你能举出这些应用的事例吗?2、卡车与联合收割机,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依旧静止?3、两个物体间相对静止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经典例题:【例1】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C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是运动的,那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能够不选择参照物【例2】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观光厅位于金茂大厦的第88层,高度为340.1 m,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已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堪称为“时刻穿梭机”的两台电梯约7.5 m/s的速度给人以高速体验,仅需45 s左右就能将你平稳地从底层送至观光厅,电梯上升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例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答案】D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例4】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如此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答案】青山(或江岸) 竹排【例5】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翱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庞大威逼。
初中物理运动的世界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掌握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学会计算速度。
(3)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公式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利用实验器材,探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1. 机械运动的概念2. 参照物的选择第2课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1. 直线运动的特点2. 曲线运动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2)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
(2)速度公式的运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选择。
2. 公式计算法:运用速度公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3. 实验探究法:利用实验器材,探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
(2)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让学生明白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公式讲解:(1)讲解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讲解速度计算公式,让学生学会计算物体的速度。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实例,让学生区分它们的特点。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初中物理运动的世界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现象,巩固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2. 介绍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方面的速度概念。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3. 参考资料:相关教材、学术论文等。
十、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第二课时: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 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1. 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 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
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
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二、运动的描述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询,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 词汇与运动。
问题: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
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答案:升起、下落、环行、摇动(合理即可)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2. 音乐与运动。
展示:用录音机播放《高山流水》(教材P14图2-4),请同学们聆听。
4. 绘画与运动。
展示: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星夜》(教材P14图2-5),你感觉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或如何表现运动的)?请大家抢答。
按小组发言统计,评出抢答获胜小组。
沪科版物理《运动的世界》全章教案

沪科版物理《运动的世界》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掌握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实际测量,探究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3)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准确性;(4)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引入:讨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实验:硬币和小车实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讲解:分析实验结果,阐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
第2课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1. 引入:讨论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2.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探究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3. 讲解: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公式。
第3课时: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1. 引入:讨论测量长度的方法,引入刻度尺的使用。
2. 实验:分组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准确性。
3. 讲解:总结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
第4课时:力的作用效果1. 引入:讨论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
2. 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讲解:总结力的作用效果,阐述力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沪科版物理《运动的世界》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硬币、小车、刻度尺、力的作用演示器等;3. 课件:教学课件、实验动画等;4.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教学案例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速度、路程、时间关系、刻度尺使用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2章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2章运动的世界本文档是针对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2章《运动的世界》的同步导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类型以及运动的描述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运动的概念1.1 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参照系和移动参照系的概念。
教学步骤: 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并区分运动和静止。
2. 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来发现并总结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位置的改变和时间的改变。
3. 参照系的概念:介绍参照系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系而言的。
4. 移动参照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参照系也在运动,物体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介绍移动参照系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
2. 运动的类型2.1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步骤: 1. 直线运动的定义: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列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感知直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定义:介绍曲线运动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列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感知曲线运动。
3. 实际例子:通过动画、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际例子,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运动。
2.2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教学内容: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1. 匀速运动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来发现匀速运动的特点。
2. 变速运动的定义:介绍变速运动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变速运动。
3.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公式 v = s/t 来计算速度。
沪科版物理《运动的世界》全章教案

沪科版物理《运动的世界》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学中对于运动的定义和描述方式。
2. 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学会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基本实验工具进行运动测量。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定义和描述。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运动测量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运动状态的转换和描述。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刻度尺、秒表、运动器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运动的定义和描述方式,如速度、加速度等。
2. 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如相同路程比时间、相间比路程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运动测量实验,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工具。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运动的定义和描述方法,以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沪科版物理《运动的世界》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学会通过速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速度。
3. 掌握速度-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速度公式的应用。
3. 速度-时间图线的绘制及其分析。
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
2. 从图线中获取运动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刻度尺、秒表、运动器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六、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运动的世界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船 s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 来计算,切勿利用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解:前半段时间为:t= = =2.5s
后半段时间为:t= = =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的,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m/s,合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9:1
b.1:9
c.4:1
d.1:4
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a.30.8m
b.30m
c.29.3m
d.28.6m
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
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
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
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