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浅谈

合集下载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如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

本文将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保障不足:部分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限制,无法举家出门,无法获得正常工作,导致生活保障不足。

3. 医疗保障有待提高:部分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限制,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但在一些地区尚未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以上问题导致了我国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较低、生活水平不高。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实现残疾人的全面融入社会。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1. 落后的观念:部分人观念陈旧,认为残疾人是“废人”,不应该获得正常的社会保障。

2.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够健全,无法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3. 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存在,需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解决,以推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1.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具体、明确,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应有的保障。

2. 宣传教育观念: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教育工作,改变陈旧的观念,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理解。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应有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4. 建立健全的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

5.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安全网,对于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一、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1、保障覆盖范围不够全面目前,仍有部分残疾人未能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由于信息不对称、申请流程复杂等原因,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待遇。

2、保障标准偏低现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对于残疾人的生活和康复需求来说往往不足。

例如,残疾人的医疗费用支出较高,但医保报销比例和额度有限,导致部分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就业保障不足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面临着就业机会少、就业质量低、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虽然有一些针对残疾人就业的扶持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4、康复服务保障不完善康复对于残疾人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康复服务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且康复费用较高,很多残疾人难以承受。

5、教育保障存在差距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与健全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建议1、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宣传和信息普及,提高残疾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知晓度。

简化申请流程,建立主动发现和帮扶机制,确保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

2、提高保障标准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生活成本,合理调整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特别是在医疗、护理、生活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

3、加强就业保障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

残疾人保障情况存在的困难 问题及对策建议

残疾人保障情况存在的困难 问题及对策建议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裙体,其生活保障是社会的责任。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导致很多残疾人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帮助。

本文将从残疾人保障情况存在的困难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一、社会歧视与偏见1. 社会观念落后:有些人对残疾人持有陈旧的观念,认为他们是不幸的裙体,需要受到怜悯和施舍。

2. 就业歧视:很多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而难以找到工作,即使有工作也往往是低收入、低技能的职位。

对策建议:-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消除歧视和偏见。

- 职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引导社会对残疾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二、就医困难与高昂的医疗费用1. 就医困难: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不便,往往面临就医困难,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

2. 高昂的医疗费用:残疾人由于生活上的特殊需求,医疗费用往往较高,家庭承担能力有限。

对策建议:- 完善医疗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服务。

- 完善医疗保障: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残疾人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教育资源有限与就业机会少1. 教育资源有限:残疾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特殊的学习需求难以被满足。

2. 就业机会少: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种族,性莂,芳龄,宗教,政治观念,性取向等方面的歧视。

对策建议:- 加强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资源,确保残疾人能够接受与自身需要相适应的教育。

- 就业倾斜政策:推出就业倾斜政策,鼓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营造包容和和谐的就业环境。

四、无法享受户口信息权益与住房困难1. 户口信息权益受限:一些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原因,难以满足户口信息制度的要求,导致无法享受相应的权益。

2. 住房困难:残疾人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获得适宜的住房,居住环境较差。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改进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改进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改进残疾人权益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然而,目前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现状(一)法律保障的不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

这些法律为残疾人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法律条文的具体执行力度不够,很多政策措施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化需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

有些地方存在着缺乏无障碍坡道、电梯故障率高等问题,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残疾人的教育权益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有相关法律规定,在教育领域促进残疾人的融合教育,但实际情况仍不乐观。

一方面,很多学校对残疾人学生的接纳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平等问题,导致残疾人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够公平。

(四)就业歧视问题突出残疾人的就业权益保障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残疾人就业形势堪忧。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扶持政策,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二、改进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措施(一)加强法律执行力度为了提高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水平,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此外,加强司法保护,对于侵犯残疾人权益的行为要从严追究责任。

(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化建设力度。

加强对无障碍环境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化建设,确保残疾人能够便利地进出各类场所。

残疾人权益保护

残疾人权益保护

残疾人权益保护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权益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本文将围绕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这一工作进行探讨。

必要性首先,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最后,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融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激发社会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现状分析当前,虽然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但在实践中,残疾人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就业难、教育机会有限、无障碍设施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加强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护,以下几点建议值得考虑:1. 完善立法:持续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与时俱进,能够应对新的挑战。

2. 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福利和服务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在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提供更多支持。

3.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和公共宣传,提高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护的认识和支持,营造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4. 强化实施监督:加强对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5.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公共场所和网络环境的无障碍改造,使残疾人能够更加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

结语总之,残疾人权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及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提升公众意识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残疾人的生活将会得到更大改善,他们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

本文将从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1.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完善。

当前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残疾人医疗保障、康复服务、就业创业、生活补贴和福利等方面。

然而,这些政策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政策覆盖范围窄、资金不足、服务质量差等。

2.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的不平等。

由于地区和收入差异,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存在差异,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残疾人缺乏基本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3.残疾人就业创业机会有限。

尽管国家鼓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存在歧视残疾人就业的观念,残疾人的就业率仍然较低。

4.残疾人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不高。

尽管国家给予残疾人一定的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但这些待遇并不高,不足以支持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对策建议1.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

加大对残疾人医疗保障、康复服务、就业创业、生活补贴和福利等方面的投入,拓宽政策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2.加强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的平等性。

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投入,提高他们的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水平,缩小地区和收入差距。

3.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机会。

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督,鼓励和推动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

4.提高残疾人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

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和效果。

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6.加强残疾人权益保护。

建立健全残疾人权益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对残疾人权益的侵害和歧视行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7.加强残疾人教育和培训。

残疾人权益保障

残疾人权益保障

残疾人权益保障在当今社会,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围绕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主题,探讨其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残疾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非残疾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然而,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残疾人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通过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明确了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各级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负责协调和管理残疾人事务。

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工作中,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地区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高昂的康复费用;社会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和偏见等。

因此,未来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1.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3.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降低康复费用,让更多残疾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

4.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和帮助,消除就业歧视,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加强社会监督,严厉打击侵犯残疾人权益的行为,营造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残疾人权益保障

残疾人权益保障

残疾人权益保障近年来,社会对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保护残疾人的权益,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人道主义的责任。

本文将从法律保障、教育机会、就业环境和社会融合等方面,探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问题。

一、法律保障法律保障是维护残疾人权益的重要基础。

我国自200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

该法明确规定了残疾人享有的平等权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残疾人的保障责任,要求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残疾人权益的实施。

二、教育机会教育机会是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残疾人往往面临受教育机会的限制,无法享受与其他非残疾人平等的教育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权益保障得到了显著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无障碍教育环境的改善以及专业教师培训的加强,都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就业环境就业环境对于残疾人权益保障同样至关重要。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残疾人在就业方面往往面临歧视和限制。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开始意识到残疾人的能力和潜力。

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残疾人的就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设立、岗位适配的推进以及公益性就业的增加,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了他们的就业权益。

四、社会融合实现残疾人的社会融合是保障他们权益的关键一环。

残疾人不仅需要在教育和就业方面获得公平机会,还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是影响他们权益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社会需要倡导包容和平等的价值观念,鼓励更多的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残疾人。

此外,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也是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

总结:在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过程中,法律保障、教育机会、就业环境和社会融合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浅谈
【摘要】近30年来,在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发达国家整体发展相比,其速度依旧是很缓慢的,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训练,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分散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参加社会文化交流活动的人数和机会不多,残疾人保障法没有明确的规定,等等。

让我们用法治的观念,对每个残疾人进行应有的保护。

【关键词】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浅谈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of Disabled Persons at This Stage
ZHANG Jing
(Baicheng City,Jilin Province,The Disabled Employment Service Center,Baicheng Jilin 137000)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disabled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overall development,compared with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its speed is still very slow,mainly displays in:the disabled not rehabilitation timely,compared with healthy people,their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s relatively less,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decentralized employment,to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and the number of the opportunity not to be many,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disabled persons is not clearly defined,etc.. Let us use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the protection of every disabled.
【Key words】Disabled person;Guarantee of the rights;Analysi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残疾人事业突飞猛进,发展迅速。

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整体发展相比,其速度依旧是很缓慢的,残疾人整体的生活水平还是相对滞后的。

根据多年的残联工作经验,现针对现阶段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列举三、四,与业内人士商榷。

1 残疾人康复训练迟缓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着残疾人医疗设施条件的更新和康复人才的培养,另外有些主管部门不能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列入领导议事日程,这就导致绝大部分各类残疾人得不到及时的康复。

比如,许多肢残者没有相应的辅助器械;智障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功能训练没有保障;聋儿的助听器难以配适,并且听力训练场所还比较匮乏;精神残疾者的医疗、监护和照管,已日益成为社会症结。

2 残疾人教育缺失
近20年来,我国残疾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正在向正规化、规范化迈进。

但是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现有残疾人中文盲占65%左右,而全国6-14周岁的学龄残疾儿童约有640万人,其中有学习能力的占约85%,但是他们的入学率不足30%,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全国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市没有特教学校或特教班,而特教学校和特教班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特教学校都实行寄宿制,而残疾儿童的家庭相对比较困难,许多学生因交纳不起寄宿费而辍学;一部分残疾学生虽然生活能自理、并符合国家报考专业体检标准,也达到了录取分数线,但是很少被录取。

3 残疾人就业窘迫
在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残疾人就业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

激烈的市场经济框架,使社会福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

技术设备落后的企业,加之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管理低下,而残疾人又占到职工总数的一半左右,面临着停产甚至倒闭的威胁。

相对就业而言,残疾人就业率很低。

据资料显示,城镇求职登记的残疾人约有83万余人,待业的有108万余人;农村有457万残疾人无所事事。

在全国农村3702万余贫困人口中,贫困残疾人有将近673万。

他们大多数靠家庭和直系亲属供养。

国家明文规定社会各单位应该按一定的比例招录残疾人,可是由于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残疾人自身的因素,导致分散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

再有,大多数乡镇对农村残疾人没有采取有效的扶持措施,使得大多数残疾人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致使他们的生活极其困难。

4 残疾人文化生活闭塞
即使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残疾人参加社会文化交流活动的人数和机会还是很少的,他们不愿意、也不能走出家门、流入社会。

主要是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残疾人本身的自卑感、文化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等方面的原因。

他们闭塞的生活状态与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5 残疾人法律保障无规
1990年国家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1994年制定了《残疾人教育条例》,12年来立法上没有较大的进展。

具有纲领性文件的残疾人保障法,实际上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例如,残疾人保障法第30条规定,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雇佣一定比例的残疾人,这个比例是多少,不雇佣怎么办,多雇佣如何奖励,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对于一些能够彰显中国残疾人事业巨大成就的宣言性规定,却贯彻得非常得力。

例如,残疾人保障法第46条规定要为残疾人建造无障碍设施。

结果在北京搞了许多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但是我们很少能看见残疾人从那里通过。

由此可见,社会对残疾人抱有歧视和偏见,而残疾人也有自卑心理;多数残疾人家境贫穷,没有资金购买康复器械,因此很少出门。

在我国,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占大多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终生没有到过县城。

因此花巨资为少数有能力出入于公共场所的残疾人修建无障碍设施,还不如将其高额费用为大多数残疾人办实事上,使他们真正受益。

因而,需要政府用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来保障残疾人的一系列特殊权利,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为残疾人创造生存条件。

残疾人,他们的生活往往是黯然失色,蒙雾重重。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微乎其微。

所以,我们要以立法、司法、执法、文化、教育等等各方面来保护让他们的合法权益。

大美的社会需要爱的呵护,爱是装点美丽人生的必要元素,和谐社会更是爱的最高体现。

我们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就要加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

我们要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建立特教学校、培智学校,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

我们采取积极的扶持和保护措施,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率达到应该达到85%。

我们还要进一步活跃残疾人文体生活,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残疾人艺术、体育的特殊作用,展示他们的才华。

让我们用法律的形式、法治的观念,对每个残疾人进行应有的保护,这是我们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