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4)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5)

模块四:光的折射
在前三部分学习的基础上,会有的同学产生疑问: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像?光的传播方向为什么会改变,与发射一样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折射就容易理解而且也解决了心中的疑问.
学习原理
解决疑问
模块五:自我评价
检验所学内容,找出不足.
本课件完全使用Flash MX制作,无需安装,使用极为简单,运行index.swf文件即可(如果电脑中未安装flash,也可直接打开index.htm,以网页形式浏览。打开index.swf文件后,可以按照FLASH中提供的交互按钮进入各个模块,并可以随时返回首页。除了首页之外,其余各模块尽量避免枯燥的文字说明,运用各种生动的具有交互性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充满乐趣的直观的进行学习,从而掌握透镜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运用。
克服难点
针对性强
模块三:凸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照相机)
照相机和眼睛的原理是相同的,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
动画可以帮助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理解.
形象,易于理解
模块四:凸透镜的应用(望远镜和显微镜)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凸透镜的复杂应用,难度较大,因此作为学生的科普读物,拓宽知识面,引导他们向更远更高的层次去努力.
教学设计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
设计思路
模块一:透镜(基本概念)
目的评价
同学们对透镜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因此在开始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动画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生觉得有意思,也觉得奇妙,探个究竟
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区别明显,因此配了两组图进行对比很说明问题,
通过对比加深理解,避免概念性的错误
介绍了凸透镜: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着几个概念对以后的凸透镜成像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凸透镜上根本看不到,配上小动画既标出位置有能够加深理解.
八年级物理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教案 苏科版

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
二、观察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两侧的光的传播现象
㈠①利用激光器、水槽、滴几滴牛奶的水(或红墨水、肥皂粉水)、白板(或热水、喷烟雾等)等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时的传播路线。
②投影(或媒体播放)光从空气中进入水时折射图的名词概念。
或(演示或播放光从空气中进入玻璃砖折射图中的名词概念。
)③学习画出光从空气中垂直进入水中的光路图。
学习画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
④学习画出一个物体从同一点
发出的两条光分别从空气中斜射
入水中的光路图。
⑤利用激光器、水槽、玻璃砖、
牛奶水、白板等观察光从空气
斜进入玻璃再斜进入水时的
传播路线。
⑥总结光从一种结构松疏的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较为致密的透明物质中传播的规律。
㈡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①组织学生利用激光器、白板、玻璃砖探究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到玻璃又垂直射到空气中时的情况。
(也可以在暗室里用装有热水的烧瓶、激光器等完成此实验)
②组织学生利用激光器、白板、玻璃砖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又斜射到空气中时的情况。
③分别组织学生画出光从水中垂直射到空气中和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④用明胶片展示
上面两类光路图,学生学习小组可以准备激光器、牛奶、肥皂粉、白板,教师准备水槽、热水、折射用光具盘和半圆形玻璃砖、平板玻璃砖等,也可以准备多媒体软件等
教师准备暗室、热水、烧瓶、激光器等
教师准备明胶投影片。
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容器无论把那边抬高水面始终水平,入射角、折射角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空气中的角比较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要换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多次实验。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叉鱼对准看到的下方,用光照亮水下的石块,对准看到的方向照,只要发生折射,像都比物体位置偏高。
如果没有大气层,看到太阳比现在晚,落日比现在早。
从旁边看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四条鱼。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远视眼镜4.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区别:用手摸、靠近物体看、正对太阳照。
如果透过水中的气泡看物体是缩小的像,因为以气泡中间分开,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猫眼是凹透镜。
5.测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透镜的焦距,红光焦距长(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弱),只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而不是一点,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
若果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f,也可能小于f,如果远离光屏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f;如一直变大,则大于f。
(如果用点光源,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的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小,则小于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大,则大于焦距。
6.凸透镜成像:(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u>v照相机的原理;(2)u=2 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u=v,可以测焦距,f=1/2u=1/2v(3)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v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教案教案 苏科版

五、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彩夺目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3.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彩夺目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彩夺目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激光电筒、水槽、玻璃砖、两块三棱镜、水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利用课本上第九十四页上的卡通人物的一段对话引入本节所要探究的内容。
小男孩:透镜的成像是否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有关?小女孩:为什么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爱因斯坦:这都是因为光的折射引起的。
二、进入新课活动:4。
7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如图4-25所示,使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的O点。
向水槽内注水,观察并思考: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一个平面内?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信息快递: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活动:4。
8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猜一猜:如果光空气斜射入玻璃砖,进入玻璃砖后光束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束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折?试在图中画出你的猜想情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课件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池水看起来变浅”是由于水池底部的光线经过 水面(即水与空气的交界面)时,产生折射,在水 中的入射角小于在空气中的折射角,看到的是池 底变浅的虚像,故D选项正确。
感悟新知
总结
知3-讲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的题目, 可以利用作图法。 (1)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一节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授 2 课时流程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成像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 操作:用激光灯斜照射水面 视察:激光灯的光传播路径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定义: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 常会产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AON,即∠i);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N′OB,即∠r)。
感悟新知
知1-讲
例 1 视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 比景物本身暗 一些,这是由于( D ) A.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B.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C. 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 D. 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实际位置浅。 如图,从水中A点任意发出两束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 产生折射,折射光线射入人眼,人眼凭经验感觉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感觉是水面下一点A′在发光。由 于A′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像 的位置比实际位置(A点)要高。
感悟新知
总结
知3-讲
(2)从水中去视察岸上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从水中去 视察岸上的物体则正好出现相反的 现象,水面上的P点位置将会升高 (如图所示)。例如跳水运动员在水 下视察跳台,就会感到比实际的 高度偏高。
专题 光的折射 透镜(考点)-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考点大串讲(苏科版2024)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像物相互跟着跑。
01 知识清单
四、透镜的应用
1、眼睛的 晶状体 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
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常眼睛的调节:正常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凸透镜
凹透镜
01 知识清单
2.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球心 的直线叫作主光轴(简称光轴)。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
,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01 知识清单
3.透镜对光的作用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B.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01 知识清单
二、透镜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远视镜片 中间厚、边缘薄 ,这样的镜片是凸透镜。 (2)凹透镜:近视镜片 中间薄、边缘厚 ,这样的镜片是凹透镜。
(1)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交
于主光轴上一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作焦点F。凹透镜有两个焦点,关于 光心对称。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 光心 的距离叫作焦距,用 f 表示。凹透镜的焦距越
短,对光的发散作用越强。
01 知识清单
6.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焦点 。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
第三单元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

知识点一第三单元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梳理一、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①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知识点二①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 ①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 ①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2、折射的特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光垂直于介质表面的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方法规律】1、光的折射现象:(1)筷子“弯折”;(2)池水变浅;(3)海市蜃楼。
2、光在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发生折射以外,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还发生了反射。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 ):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 凹透镜 4、焦点(F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凹透镜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方法规律】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2)

教学设计第1节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本节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海市蜃楼比较了解,但对它的产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动手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意图: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课件的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六、教学过程:一、介绍光的折射定义:回顾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当光在不同种物质中会如何传播?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结合课件明确什么是光的折射同时介绍线与角的名称。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动手操作能力,再有就是根据自己所收集到的实验证据能够进行分析和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1节 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定义、光的折射规律、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的奥秘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流程】
1.光的折射
活动:①从上方观察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_____(上或下)弯折
②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水,发现光斑往_____移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器材: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和一块玻璃砖 过程: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光屏射入水中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
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 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 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
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⑵若反射,发射角、折射角、入射角、法线有什么关系呢
⑶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吗?
2.透镜的奥秘
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
器材:激光笔、两块三棱镜
过程: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三棱镜的顶部,
观察光通过三棱镜时,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路,
并在有边的图中画出光路
现象: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
出射光线偏向三棱镜的__________
做一做:把两块三棱镜组合起来,
观察并画出平行光经过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路径
结论:我们可以联想到透镜可看是有许多棱镜组成的,没个棱镜都使光线向地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
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选
填“AB 面的左方”、“AB 面的右方”、“CD 面的上方”或“CD 面的下方”),并
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例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例3】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例4】完成光路图
【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光线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_,分解面的_______方是玻璃
2.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有时不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该瞄准( )
30°° 练习1 练习4
A.看到的鱼
B.看到鱼的上部
C.看到鱼的下部
D.看到鱼的右边
4.完成光路图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