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第五章 可可制品

合集下载

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

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

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可可豆是一种原料广泛用于巧克力、咖啡和其他众多食品制作的重要农产品。

可可豆中的粗脂肪含量是决定可可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粗脂肪含量不仅影响到可可豆的口感、香味和质感,同时也是巧克力制作过程中脂肪提取和分离的重要依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巧克力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市场的扩大,对于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标准化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保证巧克力制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巧克力的口感和品质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标准化,并分析其在国际和国内现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争议和改进。

通过对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标准对于可可豆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先介绍可可豆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然后重点关注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对国际和国内现行的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进行讨论,并探讨这些标准的应用范围及其存在的争议和改进。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强调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一级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标准对于可可豆产业的影响,为可可豆种植、加工和巧克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结构的说明:在这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可以提到文章分为引言、正文、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相应的子标题和内容。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概述文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同时,也可以在引言部分中提到文章的目的和总结,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正文部分: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对可可豆粗脂肪含量标准进行介绍、定义、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

在这一部分,可以分为2.1 可可豆的背景介绍、2.2 可可豆粗脂肪的定义、2.3 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重要性和2.4 可可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四个小节进行阐述。

报关员考试辅导:商品编码第四类

报关员考试辅导:商品编码第四类

-第四类⾷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品的制品(第16—24章) (⼀)本类商品构成 第16章⾁、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的物品 第17章糖及糖⾷ 第18章可可及可可制品 第19章⾕物、粮⾷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 第20章蔬菜、⽔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第21章杂项⾷品 第22章饮料、酒及醋 第23章⾷品⼯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 第24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品的制品 (⼆)归类要点 1. 根据加⼯程度的不同来判断商品归本类还是第⼀、⼆类动、植物产品:简单加⼯产品第2、3章第4章第7、8章第9章第11章复杂加⼯产品第16章第19章第20章第21章第19章例: 1.煮熟的猪肝罐头(2003年试题) 答案: 1602.2000 2.美味鸭⾆,⼀种风味⼩吃,真空包装,15克/包 (2005) 答案:商品编码16023991 3.“远洋牌”烤鱿鱼丝,⽤新鲜的鱿鱼配以⽩砂糖、盐、味精后烤制⽽成,125/袋(2007年试题) 答案:16059090 解析:鱿鱼属于软体动物。

4、供早餐⽤的加有少量糖的燕麦⽚,已经烘炒加⼯,冲泡后即可⾷⽤(2003年试题) 答案: 1904.1000 解析:燕麦⽚属于⾕物类制品,可以考虑归第11章,但是烘炒加⼯的程度已经超过了第11章的范围,所应该归第19章。

具体查阅⼦⽬录,应该归商品编码1904.1000。

5.甜杏仁(1000克塑料瓶装,⼰炒熟)(2004年试题) 答案: 20081999 解析:甜杏仁是籽仁的⼀种,炒熟的甜杏仁属于籽仁制品,查阅类、章标题发现本商品涉及的项⽬为第⼆类第12章“杂项籽仁及果实”和第20章未列名⽔果、坚果及植物的其他⾷⽤部分,但是炒熟的甜杏仁已经超过了12章的加⼯范围,所以应该归⼊第20章,具体商品编码为20081999。

2、混合⾷品的归类 n 依据:第⼗六章章注释⼆: 归⼊本章的⾷品按重量计必须含有20%以上的⾹肠、⾁、⾷⽤杂碎、动物⾎、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或其他⽔⽣⽆脊椎动物及其混合物。

食品分类系统 GB2760

食品分类系统 GB2760

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系统见表E.1㊂表E.1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1.0乳及乳制品(13.0特殊膳食用食品涉及品种除外)01.01巴氏杀菌乳㊁灭菌乳和调制乳01.01.01巴氏杀菌乳01.01.02灭菌乳01.01.03调制乳01.02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01.02.01发酵乳01.02.02风味发酵乳01.0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01.03.01乳粉和奶油粉01.03.02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01.04炼乳及其调制产品01.04.01淡炼乳(原味)01.04.02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01.05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稀奶油01.05.0201.05.03调制稀奶油01.05.04稀奶油类似品01.06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01.06.01非熟化干酪01.06.02熟化干酪01.06.03乳清干酪01.06.04再制干酪01.06.04.01普通再制干酪01.06.04.02调味再制干酪01.06.05干酪类似品01.06.06乳清蛋白干酪01.07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1.08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㊁酪蛋白粉等)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1.01植物油脂02.01.01.01植物油02.01.01.02氢化植物油02.01.02动物油脂(包括猪油㊁牛油㊁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等)02.01.03无水黄油,无水乳脂02.02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02.02.01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02.02.01.02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 02.02.02脂肪含量80%以下的乳化制品02.03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02.04脂肪类甜品02.05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03.0冷冻饮品03.01冰淇淋㊁雪糕类03.0203.03风味冰㊁冰棍类03.04食用冰03.05其他冷冻饮品04.0水果㊁蔬菜(包括块根类)㊁豆类㊁食用菌㊁藻类㊁坚果以及籽类等04.01水果04.01.01新鲜水果04.01.01.01未经加工的鲜果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4.01.01.03去皮或预切的鲜水果04.01.02加工水果04.01.02.01冷冻水果04.01.02.02水果干类04.01.02.03醋㊁油或盐渍水果04.01.02.04水果罐头04.01.02.05果酱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4.01.02.06果泥04.01.02.07除04.01.02.05以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 04.01.02.08蜜饯凉果04.01.02.08.01蜜饯类04.01.02.08.02凉果类04.01.02.08.03果脯类04.01.02.08.04话化类04.01.02.08.05果糕类04.01.02.09装饰性果蔬04.01.02.10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04.01.02.11发酵的水果制品04.01.02.12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04.01.02.13其他加工水果04.02蔬菜04.02.01新鲜蔬菜04.02.01.01未经加工鲜蔬菜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4.02.01.03去皮㊁切块或切丝的蔬菜04.02.01.04豆芽菜04.02.02加工蔬菜04.02.02.01冷冻蔬菜04.02.02.02干制蔬菜04.02.02.03腌渍的蔬菜04.02.02.04蔬菜罐头04.02.02.05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04.02.02.06发酵蔬菜制品04.02.02.07经水煮或油炸的蔬菜04.02.02.08其他加工蔬菜04.03食用菌和藻类04.03.01新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1未经加工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04.03.01.03去皮㊁切块或切丝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加工食用菌和藻类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4.03.02.01冷冻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2干制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3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4.03.02.0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4.03.02.05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04.03.02.06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4.04豆类制品04.04.01非发酵豆制品04.04.01.01豆腐类04.04.01.02豆干类04.04.01.03豆干再制品04.04.01.03.01炸制半干豆腐04.04.01.03.02卤制半干豆腐04.04.01.03.03熏制半干豆腐04.04.01.03.04其他半干豆腐04.04.01.04腐竹类(包括腐竹㊁油皮等)04.04.01.05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㊁大豆素肉等)04.04.01.06熟制豆类04.04.02发酵豆制品04.04.02.01腐乳类04.04.02.02豆豉及其制品(包括纳豆)04.04.03其他豆制品04.05坚果和籽类04.05.01新鲜坚果与籽类04.05.02加工坚果与籽类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1.01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1.02脱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05.02.02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4.05.02.04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04.05.02.05其他加工的坚果与籽类(如腌渍的果仁)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5.01.01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㊁粉㊁浆㊁酱㊁馅等)05.01.02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05.01.03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05.02糖果05.02.01胶基糖果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5.03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05.04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㊁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06.0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㊁面粉㊁杂粮㊁块根植物㊁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7.0类焙烤制品)06.01原粮06.02大米及其制品06.02.01大米06.02.02大米制品06.02.03米粉(包括汤圆粉等)06.02.04米粉制品06.03小麦粉及其制品06.03.01小麦粉06.03.01.01通用小麦粉06.03.01.02专用小麦粉(如自发粉㊁饺子粉等)06.03.02小麦粉制品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06.03.02.02生干面制品06.03.02.03发酵面制品06.03.02.04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㊁裹粉㊁煎炸粉06.03.02.05油炸面制品06.04杂粮粉及其制品06.04.01杂粮粉06.04.02杂粮制品06.04.02.01杂粮罐头06.04.02.02其他杂粮制品06.05淀粉及淀粉类制品06.05.01食用淀粉06.05.02淀粉制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6.05.02.01粉丝㊁粉条06.05.02.02虾味片06.05.02.03藕粉06.05.02.04粉圆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6.07方便米面制品06.08冷冻米面制品06.09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㊁木薯布丁)06.10粮食制品馅料07.0焙烤食品07.01面包07.02糕点07.02.01中式糕点(月饼除外)07.02.02西式糕点07.02.03月饼07.02.04糕点上彩装07.03饼干07.03.01夹心及装饰类饼干07.03.02威化饼干07.03.03蛋卷07.03.04其他饼干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07.05其他焙烤食品08.0肉及肉制品08.01生㊁鲜肉08.01.01生鲜肉08.01.02冷却肉(包括排酸肉㊁冰鲜肉㊁冷鲜肉等)08.01.03冻肉08.02预制肉制品08.02.01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 08.03熟肉制品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8.03.01.01白煮肉类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08.03.01.02酱卤肉类08.03.01.03糟肉类08.03.02熏㊁烧㊁烤肉类08.03.03油炸肉类08.03.04西式火腿(熏烤㊁烟熏㊁蒸煮火腿)类08.03.05肉灌肠类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8.03.07熟肉干制品08.03.07.01肉松类08.03.07.02肉干类08.03.07.03肉脯类08.03.08肉罐头类08.03.09其他熟肉制品08.04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09.0水产及其制品(包括鱼类㊁甲壳类㊁贝类㊁软体类㊁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09.01鲜水产09.02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09.02.01冷冻水产品09.02.02冷冻挂浆制品09.02.03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9.03.01醋渍或肉冻状水产品09.03.02腌制水产品09.03.03鱼子制品09.03.04风干㊁烘干㊁压干等水产品09.03.05其他预制水产品(如鱼肉饺皮)09.0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9.04.01熟干水产品09.04.02经烹调或油炸的水产品09.04.03熏㊁烤水产品09.04.04发酵水产品09.04.05鱼肉灌肠类09.05水产品罐头09.06其他水产品及其制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0.0蛋及蛋制品10.01鲜蛋10.02再制蛋(不改变物理性状)10.02.01卤蛋10.02.02糟蛋10.02.03皮蛋10.02.04咸蛋10.02.05其他再制蛋10.03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10.03.01脱水蛋制品(如蛋白粉㊁蛋黄粉㊁蛋白片)10.03.02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㊁松花蛋肠)10.03.03蛋液与液态蛋10.04其他蛋制品11.0甜味料,包括蜂蜜11.01食糖11.01.01白糖及白糖制品(如白砂糖㊁绵白糖㊁冰糖㊁方糖等)11.01.02其他糖和糖浆[如红糖㊁赤砂糖㊁冰片糖㊁原糖㊁果糖(蔗糖来源)㊁糖蜜㊁部分转化糖㊁槭树糖浆等]11.02淀粉糖(果糖㊁葡萄糖㊁饴糖㊁部分转化糖等)11.03蜂蜜及花粉11.03.01蜂蜜11.03.02花粉11.04餐桌甜味料11.05调味糖浆11.05.01水果调味糖浆11.05.02其他调味糖浆11.06其他甜味料12.0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12.02鲜味剂和助鲜剂12.03醋12.03.01酿造食醋12.03.02配制食醋12.04酱油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2.04.01酿造酱油12.04.02配制酱油12.05酱及酱制品12.05.01酿造酱12.05.02配制酱12.0612.07料酒及制品12.0812.09香辛料类12.09.01香辛料及粉12.09.02香辛料油12.09.03香辛料酱(如芥末酱㊁青芥酱)12.09.04其他香辛料加工品12.10复合调味料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1.01固体汤料12.10.01.02鸡精㊁鸡粉12.10.01.03其他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蛋黄酱㊁沙拉酱12.10.02.02以动物性原料为基料的调味酱12.10.02.03以蔬菜为基料的调味酱12.10.02.04其他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3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㊁12.04)12.10.03.01浓缩汤(罐装㊁瓶装)12.10.03.02肉汤㊁骨汤12.10.03.03调味清汁12.10.03.04蚝油㊁虾油㊁鱼露等12.11其他调味料13.0特殊膳食用食品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13.01.01婴儿配方食品13.01.02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13.01.03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表E.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3.02婴幼儿辅助食品13.02.01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13.02.02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13.0313.0413.05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14.01.01饮用天然矿泉水14.01.02饮用纯净水14.01.03其他类饮用水14.0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14.02.01果蔬汁(浆)14.02.02浓缩果蔬汁(浆)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14.03蛋白饮料14.03.01含乳饮料14.03.01.01发酵型含乳饮料14.03.01.02配制型含乳饮料14.03.01.03乳酸菌饮料14.03.02植物蛋白饮料14.03.03复合蛋白饮料14.03.04其他蛋白饮料14.04碳酸饮料14.04.01可乐型碳酸饮料14.04.02其他型碳酸饮料14.05茶㊁咖啡㊁植物(类)饮料14.05.01茶(类)饮料14.05.02咖啡(类)饮料14.05.03植物饮料14.06固体饮料14.06.0114.06.02蛋白固体饮料14.06.03速溶咖啡14.06.04其他固体饮料14.07特殊用途饮料14.08风味饮料14.09其他类饮料G B 2760 2014207 表E .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类别/名称15.0酒类15.01蒸馏酒15.01.01白酒15.01.02调香蒸馏酒15.01.03白兰地15.01.04威士忌15.01.05伏特加15.01.06朗姆酒15.01.07其他蒸馏酒15.02配制酒15.03发酵酒15.03.01葡萄酒15.03.01.01无汽葡萄酒15.03.01.02起泡和半起泡葡萄酒15.03.01.03调香葡萄酒15.03.01.04特种葡萄酒(按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的葡萄酒,如在葡萄原酒中加入白兰地,浓缩葡萄汁等)15.03.02黄酒15.03.03果酒15.03.04蜂蜜酒15.03.05啤酒和麦芽饮料15.03.06其他发酵酒类(充气型)16.0其他类(01.0~15.0除外)16.01果冻16.02茶叶㊁咖啡和茶制品16.02.01茶叶㊁咖啡16.02.02茶制品(包括调味茶和代用茶)16.03胶原蛋白肠衣16.04酵母及酵母类制品16.04.01干酵母16.04.02其他酵母及酵母类制品16.0516.06膨化食品16.07其他。

食品工艺(下册)第八章 糖果与巧克力制品生产工艺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下册)第八章 糖果与巧克力制品生产工艺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糖果与巧克力制品生产工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糖果:是指以多种甜味料为主体,经过熬煮,并配以其他辅料,再经过冷却、调和、成型等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物态、质构、香味而耐保藏的甜味固体食品。

2.糖的发烊:是指当硬糖吸收周围水汽分子后,从原来过饱和溶液状态变为饱和溶液或不饱和状态,使硬糖溶化的现象。

3.糖的发砂:是指硬糖从吸水后的饱和溶液状态,因分子扩散而重新而进入过饱和溶液状态,并有结晶体析出的现象。

二、填空题1.糖果根据其软硬程度可分为硬糖、半软糖、软糖;根据其组成可分为硬糖、奶糖、蛋白糖、软糖、乳脂糖、夹心糖;根据加工艺特点可分为熬煮糖果、焦香糖果、充气糖果、凝胶糖果、巧克力制品和其他类别。

2.糖果是指以多种甜味料为主体,经过熬煮,并配以其他辅料,再经过冷却、调和、成型等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物态、质构、香味而耐保藏的甜味固体食品。

3.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是从甘蔗茎体或甜菜块根中提取、精制而成,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的一种双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

4.淀粉糖浆又称葡萄糖浆、玉米糖浆、化学稀、液体葡萄糖,它是用淀粉加酸或加酶经水解和不完全糖化所制成的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无晶粒的黏稠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麦芽糖、高糖和糊精。

5.淀粉的水解在工业上称为转化,其转化程度以葡萄糖值(简称DE)表示,DE高的淀粉糖浆甜度高,DE低的淀粉糖浆甜度低。

根据DE的不同,淀粉糖浆可分为低转化糖浆、中转化糖浆、高转化糖浆。

6.饴糖是一种淡黄色、半透明、甜味温和的黏稠液体,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和糊精。

7.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低度聚合糖,分为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

8.硬糖是以多种糖类为基本组成,经过高温熬煮浓缩而成的一种坚硬易脆裂的糖果,亦称熬煮糖果。

9.发烊和返砂是糖果的主要质量变化问题,特别是硬糖。

当硬糖吸收周围水汽分子后,从原来过饱和溶液状态变为饱和溶液或不饱和状态,使硬糖溶化,这种现象称为糖的发烊;而硬糖从吸水后的饱和溶液状态,因分子扩散而重新进入过饱和溶液状态,并有结晶体析出,这一过程就称为发砂。

28类食品产品类别

28类食品产品类别

28类产品类别及申证单元标注方法QS号说明: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有关部门规定,受理机关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确定;后2位代表各市(地)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备案。

前2位编号规定: 北京11 天津12 河北13 山西14 内蒙古15 辽宁21 吉林22黑龙江23 上海31 江苏32 浙江33 安徽34 福建35 江西36 山东37 河南41 湖北42 湖南43 广东44 广西45 海南46 重庆50 四川51 贵州52 云南53 西藏54 陕西61 甘肃62 青海63 宁夏64 新疆65产品类别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位于QS代码第5位至第8位,编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确定。

具体类别编号规定: 粮食加工品:小麦粉0101 大米0102 挂面0103其他粮食加工品0104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0201 食用油脂制品0202食用动物油脂0203 调味品:酱油0301 食醋0302 味精0304 鸡精调味料0305 酱类0306 其他调味品0307 肉制品:肉制品0401 乳制品:乳制品0501 婴幼儿配方乳粉0502 饮料:饮料0601 方便食品:方便面0701 饼干:饼干0801 罐头:罐头0901 冷冻饮品:冷冻饮品1001 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1101 薯类和膨化食品:膨化食品1201 薯类食品1202 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1301 果冻1302 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1401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1402 酒类:白酒1501 葡萄酒及果酒1502 啤酒1503 黄酒1504 其他酒1505 蔬菜制品:酱腌菜1601 水果制品:蜜饯1701 水果制品1702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炒货食品1801 蛋制品:蛋制品1901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可可制品2001 焙炒咖啡2101 食糖:糖0303 淀粉糖2302 水产制品:水产加工品2201 其他水产加工品2202 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2301 糕点:糕点食品2401 豆制品:豆制品2501 蜂产品:蜂产品2601 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2701 其他食品2801一、粮食加工品1、小麦粉:产品类别编号为0101;申证单元为1个。

协调制度的分类方法及编目

协调制度的分类方法及编目

分类方法及其编目
• 第35章 含蛋白物质;改性淀粉;胶质;酶。 • 第36章 炸药;火工制品;火柴;引火合金;某些易燃制品。 • 第37章 照相和电影摄影材料。 • 第38章 杂项化工产品。 • 第39章 塑料及其制品。 • 第40章 橡胶及其制品。 • 第41章 生皮(毛皮除外)和皮革。 • 第42章 皮革制品;鞍具和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 类似盛装用具;动物肠(胶丝除外)制品。 • 第43章 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 • 第44章 木材和木制品;木炭。 • 第45章 软木和软木制品。 • 第46章 秸草、茅草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制品 和条编制品。
分类方法及其编目
• 第12章 油料籽及油果;杂项籽粒及果实;工业及医药用植物; 秸杆及饲料。 • 第13章 虫胶;树胶、树脂和其他植物汁液及提取物。 • 第14章 植物编结材料,他处未列明未包括的植物产品。 • 第15章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制品;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 第16章 肉类,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 动物及其制品。 • 第17章 糖和糖果制品。 • 第18章 可可和可可制品。 • 第19章 粮谷,面粉,淀粉和牛奶制1章 杂项食品。 • 第22章 饮料、酒和醋。 • 第23章 食品工业残渣和废弃物;动物饲料制品。
分类方法及其编目
• 第69章 陶瓷制品。 • 第70章 玻璃及玻璃制品。 • 第71章 天然或人工养殖的珍珠、,宝石及次宝石,贵金 属,贵金属包镀的金属,它们的制成品,仿制首饰;硬币。 • 第72章钢铁。 • 第73章钢铁制品。 • 第74章铜和铜制品。 • 第75章镍和镍制品。 • 第76章铝及其铝制品。 • 第77章保留本章作为备用章。 • 第78章铅和铅制品。 • 第79章锌和锌制品。 • 第80章锡和锡制品。 • 第81章其他贱金属;陶瓷及金属及其制品。

饮食安全基本知识

饮食安全基本知识

饮食安全基本知识饮食安全基本知识1、食品根椐《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是指用于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食品质量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标准规定,食品质量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被称为食品所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的总和构成了食品质量的内涵,也就是说,食品质量是指食品的固有特性满足人们明确的以及隐含的要求的能力。

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的安全性强调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或因素。

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食品安全一般指相对安全性,是指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在有效控制食品有害物质或有毒物质含量的前提下,一切食品是否安全,还要取决于食品制作,饮食方式的'合理性,适当使用数量,以及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4、QS标志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缩写,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是质量标志,食品外包装上加印(贴)QS标志表明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其产品出厂必须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没有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

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

5、目前我国实施QS标志食品的种类国家实施QS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明确规定: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醋、茶叶、酱腌制品、炒货食品、可可制品、蜜饯、焙炒食品、蛋制品、水产加工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制品、啤酒、黄酒、葡萄酒、冷饮、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散装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28类525个种食品。

第五章 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第五章 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加水量不足,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砂糖晶粒 全部熔化,使产品透明度降低甚至混浊。严 重的后果是晶粒的存在有可能给加工和保藏 过程带来大面积的“返砂”现象。
加水量过量,则将延长加热蒸发的时间,促 使糖的过量转化、加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并浪费能源。
化糖操作应同时考虑溶化速度和溶化方式。
溶化速度要求糖在溶化完全后的20min内及 时将物料传递给下一工序;溶化方式则要求 设备能保证物料在最短的时间内溶化完全。
• 转化糖浆是由砂糖加水溶解,加入稀酸 或蔗糖酶并加热使之水解而得,它的主 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因而就其性质 而言同果葡糖浆一样,可部分代替葡萄 糖浆,但一般与其他糖浆共同使用。
2.香味体
• 只有在硬糖的甜体中赋予一定的香气、滋 味和色泽后,才能形成硬糖的风味。香味 体包括香料、调味料和辅料。
3.发烊和返砂
轻微发烊:当硬糖透明似玻璃状的无定形基本无保护地 暴露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时,由于其本身的吸水汽性, 开始吸收周围的水汽分子,在一定时间后,糖体表面逐 渐发粘和混浊,这种现象称为轻微发烊。 发烊:开始发粘的硬糖在空气的湿度不再变化时,就继 续吸收周围的水汽分子,硬糖表面粘度继续降低,表面 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这种现象称为发烊 严重发烊:硬糖持续发烊,从原来过饱和溶液状态变为 饱和与不饱和的溶液状态,至此,硬糖完全熔化,即为 严重发烊。
• 硬糖一般添加不同的有机酸类来调节其 风味,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和乳酸 等,随着酸味剂的开发,新增的酸类有 苹果酸、富马酸、己二酸等。一般硬糖 内柠檬酸的加入量为1.%~1.5%。
3.色泽
• 硬糖的色泽是通过添加着色剂来实现的, 着色剂首先要符合食用安全要求;其次 是严格控制添加量,按规定不允许超过 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可可制品可可制品是以可可豆为主要原料,经清理、焙炒、破碎、壳仁分离、研磨、压榨、破碎细粉、冷却结晶等工艺制成的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以及以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其他食品,如巧克力。

可可制品一般水分含量低,含糖量高,不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不过少数霉菌还是能在可可制品中生长和繁殖,加工或贮存条件控制不当时,可可制品也可能生虫或感染致病菌。

因为可可制品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加工过程中一般没有杀菌工序,所以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需要在原料、加工过程和包装贮存等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第一节可可粉固体饮料一、概述(一)产品类型:以可可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但不经热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

可可粉是可可豆直接加工处理所得的可可制品,从可可液块经压榨除去部分可可脂即得可可饼,再将可可饼粉碎后,经筛分所得的棕红色粉体即为可可粉。

(二)适用标准GB19642 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T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准则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LS/T 3222 可可粉GB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三)卫生指标1、化学性:铅、总砷、水分2、生物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物理:沙粒、金属、头发等二、可可粉固体饮料工艺流程图图5-1为可可粉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图:图5-1 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图三、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原辅料验收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所需的原料可可粉要符合LS/T 3222 《可可粉》的规定。

可可粉的原料是可可豆,可可种植环境、种植过程的一些因素影响着可可豆的卫生质量,从而影响可可粉的卫生质量。

可可种植的土壤、灌溉用水以及周围大气如果受工业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将使收获的可可豆中含过量的重金属(铅、砷等);种植过程中若农药、化肥施用不当,会使可可豆中农残含量超标,从而影响可可粉的卫生品质。

可可的种植和收摘大多是分散经营的,收购的地区不同,品质也有优有劣,且每批可可豆中一般都夹杂着一定量的霉豆、破损豆、虫蛀豆、发芽豆和瘪豆等次品,也夹杂着发酵不完全的蓝灰豆、僵豆。

采购的可可豆通过和外界空气的自由接触,可可豆含水量可从6%增加到10%~12%,从而造成可可豆的霉变。

可可豆储藏条件和可可豆变化密切相关,储藏不好,可可豆水分增加,容易长霉、虫蛀、发酵、过氧化值和游离脂肪酸增大。

用这些劣质的可可豆制成的可可粉,品质上也会存在问题。

可可豆因水分含量较高、贮存环境不当等因素而发生霉变后制成的可可粉可能霉菌及霉菌毒素含量高。

此外,可可粉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包装不合理、保存不当,也可能导致可可粉微生物指标超标。

因为可可碎仁和脱脂后的可可液块含有几种有机酸,使直接生产的可可粉酸度较高,为了改变酸值,提高可可分的香味、改变色泽,可可粉加工过程会采取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用碱一般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氧化镁和氨。

另外,为防止可可粉吸水结块,一些可可粉中会添加抗结剂。

在可可粉收购中需通过灰分的检测来防止碱残留量过高,并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保证其在标准范围内。

所以在收购可可粉和其他辅助材料时,一方面要索取向关的合格证明,还需抽样检验,检测其中重金属、微生物、黄曲霉毒素、灰分、农药等项目。

包装容器和材料验收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无毒无害的证明,保证其符合GB10791《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的规定。

收购的可可粉应该储存在干燥、防晒、防雨、通风的仓库,保藏温度应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不高于50%。

(二)加工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卫生问题有:(1)微生物污染和繁殖;(2)食品添加剂过量。

可可粉固体饮料一般也没有杀菌工序,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卫生管理。

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过程卫生条件按GB12695《饮料厂卫生规范》来控制。

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经常清洗,定期消毒,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使用。

生产厂操作工人要保持个人卫生,按规定洗手、消毒。

还要保持生产车间的通风、防虫、防鼠。

其中包装环节由于是自动化程度低、人员接触多的环节,更容易引入微生物以及一些物理性杂物(如头发、异物等),所以包装工序的卫生要求较高,其空气洁净度要求也比较高。

另外,加工过程也要还要严格控制产品的水分含量,因为水分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产品中若水分含量高,给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样也更容易染入其他细菌和致病菌。

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车间湿度,保持设备和容器的干燥,保证产品包装密封、无破损。

为改善可可粉固体饮料的一些特性,生产中可能会添加抗结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其种类、用量应严格遵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

(三)贮存和运输产品的贮存和运输条件控制不当,也会使产品吸水,微生物繁殖,产品发霉。

成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

温度应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不高于50%。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四、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表5-1 可可粉固体饮料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五、问题与讨论1.可可粉采购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时主要有哪些危害?第二节巧克力一、概述(一)产品类型:以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类可可脂、代可可脂、白砂糖、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

1.巧克力(1)黑巧克力;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的巧克力。

(2)牛奶巧克力:添加乳制品,呈棕色或浅棕色,具有可可和乳香风味的巧克力。

(3)白巧克力:不添加非脂可可物质的巧克力。

2.巧克力制品(1)混合型巧克力制品:巧克力与其他食品混合制成的制品,如榛仁巧克力、杏仁巧克力。

(2)涂层型巧克力制品:巧克力作涂层的制品,如威化巧克力、蜜饯水果巧克力。

(3)其他型巧克力制品。

(二)适用标准GB 9678.2 巧克力卫生标准GB/T 19343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4789.2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GB 17403 巧克力厂卫生规范(三)卫生指标1、化学性:铅、总砷、铜2、生物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物理:沙粒、金属、石子等二、巧克力工艺流程图图5-2 巧克力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5-2为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各工序的具体介绍如下:(一)原料预处理为了方便原料混合操作,使原料适应生产的工艺需要,一般在精磨前,对原料先预处理。

①可可液块、可可脂在常温下呈固态,所以精磨之前必须先溶化。

②砂糖加入到巧克力组分中,一般都经过粉碎和研磨来达到细度要求。

但直接将砂糖和其他物料一起研磨会延长时间,因此,应先将砂糖碎成一定细度的糖粉,有利于物料的精磨和精炼。

(二)精磨混合物料中含较多大颗粒,口感粗糙,必须进行研磨处理以进一步破碎物料,将物料粒度控制在35μm以下。

精磨的作用是使物料达到一定细度,这样会使口感细腻润滑,可以使各种原料达到充分混合,构成高度均一的分散体系。

巧克力精磨有多种方式和相应设备,如辊磨、球磨、筒式精磨等。

(三)精炼精炼是高品质巧克力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序,通过精炼提高流散性和涂布性,使香味更加完美。

精炼过程是巧克力物料进一步提高质量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巧克力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巧克力物料的质构和香味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物料精炼的方式有温度控制方式和相态控制方式,温度控制方式又有冷精练法和热精练法;相态控制方式有液化精练法和干粒、液化精练法。

(四)调温由于可可脂多结晶型物性影响巧克力的品质,所以要进行巧克力物料的调温处理。

调温的主要作用也是根据可可脂这一特性,调节和控制温度,使物料中的可可脂部分最大程度地从不稳定晶型进入稳定晶型,从而使巧克力具有稳定的和能被人们接受的品质。

要获得满意的调温结果,一方面要准确控制与物料调温有关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应正确选择与物料相适应的调温技术条件和调温方式。

传统的调温方式采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操作来完成,每次都是小批量生产,主要凭经验来控制操作条件;现代巧克力生产厂多采用连续调温设备,可采用电脑进行自动控制。

(五)浇模成型把液态的巧克力物料浇注入定量模型盘内,降低物料温度至一定范围,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体积收缩,巧克力能顺利地从模盘中脱落。

为避免物料混入空气,物料在注入模盘后应立即采用机械振动将气体徘出。

早期巧克力注模采用手工操作,现代巧克力注模成型采用连续注模成型线。

(六)涂层成型涂层即在预制的糖果或制品表面涂布巧克力物料,也称涂衣、吊排或挂皮。

芯体的组成应考虑产品的特性,不适当的芯体将直接影响口感,产品的货架寿命也会有很大影响,常会发生软化变形、干缩变硬、胀破裂、油脂渗析、表面花白等质量问题,还会使产品发生氧化酸败、发酵霉变,使产品丧失食用价值。

(七)包装包装的主要作用是防吸湿、防香气逸散、防油脂析出酸败、防霉、防虫、防污染。

通常用的包装材料有:铝箔、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也有采用铝箔—聚乙烯复合材料或共他复合材料。

包装分为机械包装和手工包装。

三、巧克力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一)主要卫生问题1.重金属、农药残留即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生产巧克力的原辅料是可可制品以及糖、乳等。

可可制品的品质受可可豆种植过程中收种植地的土壤成份、周围环境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如地处交通要道附近)以及在种植管理时给排水、施药等,造成可可制品中砷、铅、铜等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超标。

辅料乳类的品质受到奶牛饲养过程的影响,如饲料农药残留、变质发霉分别会造成牛乳农药、黄曲霉毒素污染。

巧克力生产中糖的用量较大,糖中也可能会含有重金属和农药。

果仁巧克力生产中使用的果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相当大。

此外,加工过程中物料接触在金属设备或容器也可能溶入少量重金属,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也可能进入产品中。

2.微生物指标超标或贮存中生虫、霉变巧克力产品水分含量少,含糖量高,一般不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但因为原辅料微生物超标、加工环境不卫生、包装不严密等原因往往也能使巧克力微生物指标超标。

可可粉、可可液块、糖等巧克力生产的原辅料容易长霉菌和酵母菌,乳制品更是能为微生物繁殖提供理想环境,若这些生产巧克力的原辅料微生物超标,将会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因为霉菌的生长繁殖对水分的要求不高,所以特别要防止巧克力发霉。

巧克力比一般糖果容易长霉,其原因是:①虽然纯巧克力本身含很少水分,但空气中湿度很高,当发生温度变化时,巧克力表面常会凝聚水汽并长霉;②巧克力含糖量较低和组织结构不够紧密;③因为巧克力的生产过程一般没有杀菌工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高温处理工序,被污染的物料缺少杀菌条件,因而霉菌容易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