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合集下载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1 健康寿命与疾病负担20世纪以来,人类期望寿命有了显著增长,如今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期望寿命是64岁,到2020年将达到71岁。

然而,这多出来的余年是否真的尽如人意——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伤残呢?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比自己的祖辈生存时间确实要长,但这延长的寿命并不轻松。

因此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于单纯的寿命的延长,要认识到生活质量同等重要,进一步来讲就是健康期望寿命比期望寿命更重要。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健康期望寿命是一个在新的流行病学趋势下的新的指标,它能够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的情况就是疾病负担。

在当前存在的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存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量。

它由早死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s)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s)两部分组成。

2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人类期望寿命的显著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

在工业化国家,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这些慢性病经常在生命的晚期发生,因此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这种现象将更为普遍。

加之许多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致残性,而且这些残疾通常是不可逆的,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寿命的增长,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疾病的发生逐渐倾向于老年群体。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而且传染性疾病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双重的疾病负担。

根据1990年的资料,死因顺位、DALY顺位、致残顺位的各自前10位疾病如下:根据死因分类,世界卫生组织把死亡原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传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第二类包括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类是指各种伤害。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本报告回顾了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并就如何逆转这些疾病的流行提供了路线图期望通过加强国家级以及全球性监测和监督进一步实施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措施降低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酒精有害使用等风险因素更好地利用符合成本效益的卫生保健干预措施以防发生并发症残疾以及过早死亡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量饮酒
缺乏运动 吸道疾病
病 尿
不健康的饮食
癌症 糖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WHO/NMH/CHP/11.1
© 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 版权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可从世卫组织的网站 (www.who.int) 上获取,或通过以下方式购买: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电话:+41 22 791 3264;传真: +41 22 791 4857;电子邮件:bookorders@who.int)。要获得复制或翻译世卫组织出版物的许可 — 无论是为了出 售或非商业性分发,应通过世卫组织的网站 (http://www. 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_form/en/index.html) 向世卫组织出版处提出申请。
以下人员也提供了协助:Tsouros Agis、George Alleyne、Francisco Armada、Nick Banatvala、Robert Beaglehole、 John Beard、Monika Bloessner、Elaine Borghi、Ties Boerma、Freddie Bray、Eric Brunner、Vera da Costa e Silva、 Melanie Cowan、Manuel Dayrit、Goodarz Danaei、Michael Engelgau、Ibtihal Fadhil、Farshad Farzadfar、Mariel Finucane、David Forman、Silvia Franceschi、Gauden Galea、Luis Galvao、Hassan Ghanam、Jim Gogek、Vilius Grabauskas、Regina Guthold、Tieru Han、Corinna Hawkes、Hendrik Hogerzeil、James Hospedales、Samer Jabour、Gauri Khanna、Jacob Kumaresan、Richard Laing、Jerzy Leowski、John Lin、Alan Lopez、Haifa Madi、Gabriel Masset、Robert Moodie、Jai Narain、Chizuru Nishida、Sania Nishtar、Mercedes de Onis、Sameer Pujari、Pekka Puska、Jürgen Rehm、Dag Rekve、Sylvia Robles、Manuel Jean Baptise Roungou、Badara Samb、Boureima Sambo、Rengaswamy Sankaranarayanan、Shekhar Saxena、Joachim Schüz、Eduardo Seleiro、 Hai-Rim Shin、Gitanjali Singh、Gretchen Stevens、Edouard Tursan d’Espaignet、Annemiek Van Bolhuis 以及 Cherian Varghese。

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趋势与应对

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趋势与应对
完善应急预案
各国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资源 配置,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 为应对公共卫生挑战提供有力的人传染性疾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 素质,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老龄化加剧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占比增加,使得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医疗资源不足与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患者的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跨境传播风险提升
人员流动增加
全球化背景下,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也随 之提升。
贸易与旅游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媒介生 物如蚊子、蜱虫等的分布 和季节变化,进而引发媒 介传播疾病的扩散。
食品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水 资源产生影响,可能引发 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对公 共卫生造成威胁。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1 2 3
强化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加强各 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信息 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 流与共享。
加强科研合作
鼓励各国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公共卫生 领域的研究,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
提升各国自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确保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024年世界卫生状况分析

2024年世界卫生状况分析
各国在健康促进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地方层面健康促进实践
地方政府和社区积极响应,开展健康 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推广健康生活 方式。
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评估,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 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展示
传染病防控成果显著
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举措汇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各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减 缓气候变化对全球卫生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各 国应加强政策协调、技术交流和 资金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
全球卫生的挑战。
加强适应能力建设
全球卫生系统应加强适应能力建 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卫 生挑战的能力。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举措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更新设备等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 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在区域内选择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作为 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疑难危重症的诊疗和科研任务。
鼓励社会办医和多元化服务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提供多元化、个 性化的医疗服务。
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配等社会经济因素对 全球卫生状况的影响,探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资源 公平分配的策略和措施。
卫生系统因素
评估全球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资源配置及服务质量等, 提出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和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03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进展
各国医疗卫生体系现状评估

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

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

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是对当年全球公共卫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该报告对全球各地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国际社会提供有效的卫生管理和干预措施。

一、国际公共卫生形势总览2023年,全球面临诸多公共卫生挑战。

首先是新冠病毒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尤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病情严重,加剧了全球卫生安全风险。

其次,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水源污染等,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精神健康问题、营养不良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也给全球健康带来了挑战。

二、传染性疾病防控2023年,在对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全球加强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各国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实施了全面的防控策略。

同时,全球卫生组织加强了国际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医学研究成果,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环境卫生管理2023年,全球各国着重解决环境问题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加强了水源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同时,各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破坏,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结合。

四、非传染性疾病防治2023年,各国也注重了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全球各地实施了营养健康政策,推动人们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减少了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五、全球卫生合作与创新2023年,全球卫生组织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创新保障。

各国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水平。

此外,全球卫生组织还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医学论坛和研讨会,促进了各国在卫生领域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六、结语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全面评估了当年全球公共卫生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

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球公共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全球卫生事务和健康推广。

每年,WHO都会发布一份《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旨在提供对全球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估和分析。

本文将对2023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进行概述和重点分析。

1. 全球疾病负担据2023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全球疾病负担持续增加。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传统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

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主要的疾病死因。

然而,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等传染病仍然是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主要健康挑战。

2. 健康基础设施和健康服务报告指出,全球卫生基础设施和健康服务的发展不平衡。

尽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在冲突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健康服务的覆盖率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关注到全球医疗人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面临医疗人员短缺的困境。

3. 儿童健康和发展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强调了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

报告显示,尽管全球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地区,儿童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此外,儿童患病率和儿童营养不良等问题仍然需要关注和改善。

报告呼吁各国加大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投资,并推动儿童保健的可持续发展。

4. 非传染性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提醒我们,非传染性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全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报告呼吁各国采取积极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并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5. 疫苗接种和传染病控制报告指出,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全球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疫苗供应不足和接种覆盖率不高的问题。

2024年全球健康卫生状况报告

2024年全球健康卫生状况报告

发达国家医疗资源丰富,发展 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城市地区医疗资源集中,农村 地区医疗资源不足
公立医院承担主要医疗任务, 私立医院提供补充服务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 存在医疗资源浪费现象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根据人口分布和疾病负担,合理配置 医疗资源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广预约挂号、分诊制度,减少等待 时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致力于改善 全球儿童健康,提供援助和支持
世界银行(World Bank):通过贷款和援助 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卫生状况
非政府组织(NGOs):在全球卫生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支持
各国政府: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卫生挑战,如抗击COVID-19疫情
服务可及性。
政府投入:增加 对卫生教育的投 入,提高卫生人 才培养的质量和 数量
奖学金和助学金: 设立奖学金和助 学金,鼓励优秀 学生投身卫生事 业
职业发展:提供 良好的职业发展 机会和晋升通道, 吸引和留住卫生 人才
国际合作:加强 国际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的卫生 人才培养模式和 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WHO):协调全球卫生事务,制定卫生标准和规范,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降低医疗成本: 利用数字化技术, 如远程医疗、智 能诊断等,降低 医疗成本,提高 医疗服务效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通过数字化 技术,如电子病 历、智能诊断等, 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减少医疗差
错。
促进医疗资源公 平分配:利用数 字化技术,如区 域医疗信息共享、 远程医疗等,促 进医疗资源公平 分配,提高医疗
国际制药公司:研发新药和疫苗,为全球卫生 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高人均预期寿命,降低疾病负担 美国:健康人民2020计划,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提供全民免费医疗服务 德国:健康促进计划,预防为主,提高生活质量 日本:健康日本21计划,预防慢性病,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印度:国家卫生政策,提高卫生服务覆盖面,降低儿童死亡率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非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非传染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其发病原因复杂,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非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我国非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非传染病监测现状1.监测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传染病监测体系,包括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心血管病监测等。

这些监测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政策制定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2.监测内容非传染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收集和分析全国范围内的非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数据,了解各类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死亡率变化。

(2)危险因素流行情况:调查和分析人群中的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非传染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3)疾病负担:评估非传染病对人群健康、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非传染病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方法非传染病风险评估主要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生态学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通过对人群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非传染病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评估结果(1)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肿瘤风险评估:肿瘤发病风险与年龄、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通过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3)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发病风险与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四、非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传染病防控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非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关 于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
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 司或产品更好。除差错和疏忽外,凡专利产品名称均冠以大写字母,以示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发无任何明确或含蓄 的保证。解释和使用材料的责任取决于读者。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因使用这些材料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部门助理总干事 Ala Alwan 博士是本报告的编辑兼主撰写人。
撰写与协作团队核心成员是:Ala Alwan、Tim Armstrong、Douglas Bettcher、Francesco Branca、Daniel Chisholm、 Majid Ezzati、Richard Garfield、David MacLean、Colin Mathers、Shanthi Mendis、Vladimir Poznyak、Leanne Riley、 Kwok Cho Tang 以及 Christopher Wild。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血管疾病
吸烟 慢性呼

过量饮酒
缺乏运动 吸道疾病
病 尿
不健康的饮食
癌症 糖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WHO/NMH/CHP/11.1
© 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 版权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可从世卫组织的网站 (www.who.int) 上获取,或通过以下方式购买: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电话:+41 22 791 3264;传真: +41 22 791 4857;电子邮件:bookorders@who.int)。要获得复制或翻译世卫组织出版物的许可 — 无论是为了出 售或非商业性分发,应通过世卫组织的网站 (http://www. 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版处提出申请。
世卫组织各区域主任和各助理总干事提供了建议和支持。
在报告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提供技术协助的其他人士有:Virginia Arnold、Alexandra Cameron、Barbara Campanini、 Xuanhao Chan、Li Dan、Alexandra Fleischmann、Edward Frongillo、Louis Gliksman、Iyer Krishnan、Branka Legetic、Belinda Loring, Allel Louazani、Reynaldo Martorell、Timothy O’ Leary、Armando Peruga、Camille Pillon、Gojka Roglic、Margaret Rylett、Kerstin Schotte、Cecilia Sepulveda、Raj Shalvindra、Mubashar Sheikh、Jonathan Siekmann、David Stuckler、Andreas Ullrich、Godfery Xuereb、Ayda Yurekli 以及 Evgeny Zheleznyakov。Tim France 为报告审稿员。
Graphi 4 公司负责设计和排版。
本出版物的印刷得到了加拿大政府慷慨资助。
以下人员也提供了协助:Tsouros Agis、George Alleyne、Francisco Armada、Nick Banatvala、Robert Beaglehole、 John Beard、Monika Bloessner、Elaine Borghi、Ties Boerma、Freddie Bray、Eric Brunner、Vera da Costa e Silva、 Melanie Cowan、Manuel Dayrit、Goodarz Danaei、Michael Engelgau、Ibtihal Fadhil、Farshad Farzadfar、Mariel Finucane、David Forman、Silvia Franceschi、Gauden Galea、Luis Galvao、Hassan Ghanam、Jim Gogek、Vilius Grabauskas、Regina Guthold、Tieru Han、Corinna Hawkes、Hendrik Hogerzeil、James Hospedales、Samer Jabour、Gauri Khanna、Jacob Kumaresan、Richard Laing、Jerzy Leowski、John Lin、Alan Lopez、Haifa Madi、Gabriel Masset、Robert Moodie、Jai Narain、Chizuru Nishida、Sania Nishtar、Mercedes de Onis、Sameer Pujari、Pekka Puska、Jürgen Rehm、Dag Rekve、Sylvia Robles、Manuel Jean Baptise Roungou、Badara Samb、Boureima Sambo、Rengaswamy Sankaranarayanan、Shekhar Saxena、Joachim Schüz、Eduardo Seleiro、 Hai-Rim Shin、Gitanjali Singh、Gretchen Stevens、Edouard Tursan d’Espaignet、Annemiek Van Bolhuis 以及 Cherian Varghe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