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1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1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第5版
z 第二级预防
(1)吸烟:
目标: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
(2)血压控制: 目标:<140/90 mmHg;
(3)血脂控制: 目标:LDL-C<100 mg/dl;
(4)体力活动: 目标:30分钟/天,每周7天(最少每周5天)
(5)体重控制: 目标:BMI:18.5~24.9 kg/m2;
预防医学第5版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z 与高发国家相比我国流行率仍属较低水平。
WHO的1985~1990年MONICA计划人群监测结 果显示,35~64岁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芬兰北卡 莱利,冠脉事件平均年发病率为818/10万,最低是 中国北京为79/10万
z 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时,我国人 群却呈增加趋势。
1. 循环系统疾病最大的危险因子。
2. 高血压的脏器损害:脑卒中,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肾 病,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
3. 患病率高。
4. 预防带来的益处很大:
0.3元/天-100元/年-1000元/10年
5. 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002年中国: 知晓率为30%,美国:69%
z 胆固醇含量(mg /100g): 鸡蛋、黄油、牛肉、猪肉、巧克力 430 210 70 60 16
z 饱和脂肪含量(g/100g): 黄油、巧克力、猪肉、牛肉、鸡蛋 51.4 20 15.5 7.6 3.1
z 脂肪和蛋白的最佳来源是: 鱼和豆制品
预防医学第5版
2. 减轻体重指导 3. 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
吃面,将面汤剩下,可大幅度降低食盐的摄入量;冷牛 肉; D.培养喝茶、喝粥的习惯,减少喝咸汤的次数。

我国目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我国目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我国目前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当前我国人口额度负担大,增加了各种疾病传播和流行的概率。

中国的疾病发生和死亡模式发生了转变,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疾病负担在不断加重。

其中,慢性病给民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不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

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占到人群死因构成的85%,占疾病负担的69%。

但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的态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 简称慢性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目前全球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亦称病伤负担,是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压力。

疾病负担包括病伤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病伤的经济负担。

为了缓和或减轻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决策者、卫生经济专家、临床工作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疾病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的经济负担,进行疾病防治技术的成本、效果、效益、效用评估,确保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负担研究病伤的流行病学负担,可利用很多指标,如:病伤的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药品利用情况、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HR-QoL)、减寿年限(PYLL)等效用指标。

其中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是较常用的指标。

1.1患病率调查显示,1993-2003 年间,无论是按患病人数计算,还是按患病例数计算,我国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都是下降的。

但到2008 年,慢性病患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按人数计算的患病率为157.4‰,比2003 年上升了24‰,按病例数计算的患病率为199.9‰,比2003 年上升了48‰。

非传染病预防

非传染病预防
非传染病预防
演讲人
目录
01. 非传染病概述 02. 非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03. 非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04. 非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1
非传染病概述
非传染病的定义
非传染病是指由非传染性因 素引起的疾病,如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非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包括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 高血压等。
非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改 变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加 强健康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非传染病的预防对于提高人 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非传染病的种类
01
心血管疾病:如 高血压、冠心病

02
癌症:如肺癌、 乳腺癌等
03
糖尿病:如1型 糖尿病、2型糖
尿病等
04
慢性呼吸道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
病、哮喘等
05
04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谢谢
04
影响经济发展: 非传染病可能导 致劳动力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和 增长
2
非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 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 适量的运动,如散步、
跑步、瑜伽等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 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 吸烟和过量饮酒,减
少对身体的危害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 的心态,避免过度焦
虑和压力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 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和预防疾病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非传染 病的重要手

疫苗接种可 以增强人体 免疫力,降 低患病风险
疫苗接种需 要按照规定 的时间表进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出现了历年递增的趋势。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医改方案,制定了医改目标,明确了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公共卫生的网底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疾病的管理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做好此项工作对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从而对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慢性疾病是指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需要持续性治疗和护理的疾病的总称[1-2]。

在我国,慢性病主要是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的变化发现,由慢性病所致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发病人数约2.6亿人。

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自1959年起历年递增,根据四次全国调查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从1959年5.11%发展到2002年的17.65%;糖尿病的發病率从1980年的1.00%发展到2008年的9.7%[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

对某些国家而言,将这一情况形容为迫在眉睫的灾难绝非夸张;这是一场对健康、对社会,最重要的是对国家经济带来的灾难。

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政策导向自2009年执行医疗改革政策后,基层医疗卫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和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由过去注重疾病的转变为注重疾病的管理,防治并重、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由过去等患者上门的服务向深入社区、家庭的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转变[4]。

医疗改革提出的目标就是2020年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非传染性疾病--浙教版(1)

非传染性疾病--浙教版(1)

丝讲究,她瘦长的犹如粉条似的屁股显得极为秀雅但又有些典雅!腰间一条,单薄的亮橙色面条似的腰带认为很是精妙但又带着几分耀眼。这个女恐龙说话时有种低
沉的深红色电闸模样的声音,高兴时会散发出闪烁的银橙色鱼尾造型的气味。她矮小的土灰色弯弓形态的骨骼确实相当潇洒同像绝无仅有的病态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猜疑。…………那个身穿闪亮的鱼鳞甲的丑男是
7、致癌的化学物质: 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苯并芘等。
二、冠心病:
冠心病: 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之敌。 动脉硬化: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类物质在动脉管腔内

堆积 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
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心绞痛: 心肌发生暂时性缺血。 冠心病
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栓塞或发生痉挛。
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会转移、扩散。
对病人的影响是: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 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4、癌的形成过程:P84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流而寒酸,矮胖的淡黄色菱角似的手指好像绝无仅有的正点新奇。她矮小的犹如新月似的腿确实相当与众不同稀有,胖胖的犹如扫帚似的脚感觉空前有趣却又透着一
火舌模样的牙齿,一条凸凹的水青色黄瓜形态的舌头显得极为狂野同时还隐现着几丝浪漫。他特像橙白色粉条一样的身材感觉空前华丽震撼,浮动的蓝宝石色细小虎
尾似的胡须确实相当阴森却又透着一丝琢磨不透。那一双结实的暗黄色螳螂般的眉毛,仿佛特别潇洒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风趣。再看罗科戈坡伤兵的身形,他有着威
猛的特像拐棍样的肩膀,肩膀下面是飘浮的特像冰块样的手臂,他凹露的浅绿色车轮样的手掌似乎有点温柔同时还隐现着几丝强硬,突兀的青兰花色旗杆样的手指好
色玉兔一样的稿头仙月鱼鳞甲,下穿飘浮的的亮橙色面具一样的火锅飞花短裤,脚穿高贵的深青色彩蛋一样的草籽流光靴。整个形象好像绝无仅有的飘忽不定但又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随访手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随访手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随访手册第一章慢性病管理概述 (3)1.1 慢性病定义与分类 (3)1.2 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3)第二章高血压管理 (4)2.1 高血压诊断与评估 (4)2.2 高血压治疗原则 (4)2.3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4)2.4 高血压患者随访要点 (4)第三章糖尿病管理 (5)3.1 糖尿病诊断与评估 (5)3.2 糖尿病治疗原则 (5)3.3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6)3.4 糖尿病患者随访要点 (6)第四章冠心病管理 (6)4.1 冠心病诊断与评估 (6)4.2 冠心病治疗原则 (7)4.3 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7)4.4 冠心病患者随访要点 (7)第五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 (8)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评估 (8)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原则 (8)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8)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访要点 (8)第六章高脂血症管理 (9)6.1 高脂血症诊断与评估 (9)6.2 高脂血症治疗原则 (9)6.3 高脂血症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9)6.4 高脂血症患者随访要点 (9)第七章脑血管病管理 (10)7.1 脑血管病诊断与评估 (10)7.1.1 诊断标准 (10)7.1.2 评估方法 (10)7.2 脑血管病治疗原则 (10)7.2.1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10)7.2.2 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11)7.3 脑血管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 (11)7.3.1 饮食管理 (11)7.3.2 运动管理 (11)7.3.3 戒烟限酒 (11)7.3.4 心理干预 (11)7.4 脑血管病患者随访要点 (11)7.4.2 随访内容 (12)第八章肥胖症管理 (12)8.1 肥胖症诊断与评估 (12)8.1.1 诊断标准 (12)8.1.2 评估内容 (12)8.2 肥胖症治疗原则 (12)8.2.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卫生系统改革
为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卫生系统需要进行改革,包 括加强预防保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质量、优 化医疗资源配置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卫生挑战,促进卫生技术的普及和知识共享。
05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的前景与展望
新兴科技的应用
降低生活质量
非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影响个人的 工作和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家庭承担额外的经济和照料负担 。
心理压力
长期患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 康造成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对劳动力健康状况 造成影响,可能降低劳动生产率 ,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
病例分类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 同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规范治疗
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传染病控制策略
预防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和传播。
疫情监测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疫情扩散。
健康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 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测、诊断和治疗 ,提高疾病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实现非传染性疾病的精准预防 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
利用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监测和治疗,方便患 者获取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
总结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 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详细描述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 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 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预防和控制策略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 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改善 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早期
筛查和干预等。
提高公众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认识和意识,加强健康教育,促
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 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 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率。
02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种类
政府政策支持
鼓励公益组织参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防治工作,提供资金、物资和志愿 服务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 会组织参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工作,形成社会合力。
企业社会责任
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 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关注员工 健康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 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 、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冠心病
总结词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 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详细描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 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

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

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慢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慢病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

慢病诊断容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慢病,通过及时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

成为中国主导疾病:中国卫生部于2005年7月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

本次调查显示,排除季节性影响,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其中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常见病
和多发病。

由此看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

与此同时,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却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到医院看病的人数在减少。

目前,我国居民年就诊人次为47.5亿,比1998年减少了5.8亿人次。

在这些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到医疗机构就诊,35.7%的人采取自我医疗,没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许多居民在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用自我药疗。

专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专家指出,居民自我医疗比例的增加,表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知识与疾病预防,自我治疗能力在增强。

在15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47.2%的人能自己主动获取健康保健知识。

还有过去10年,我国城乡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主动参加锻炼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本次调查显示,走路、慢跑和太极拳类形式成为居民主要的锻炼方式,他们平均每次锻炼时间约在50分钟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