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交朋友的策略
怎样帮助孩子在学校交朋友?

怎样帮助孩子在学校交朋友?1、建立自信心孩子都需要有认同感,当自己有一项特长能够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会让自己更有自信。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的优点,比如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的记忆力很强,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做得更好的,就要着重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到自信。
2、教会孩子乐于助人孩子们相聚都是一种缘分,在同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彼此之间关系融洽,互助互爱,会让孩子们更加开心快乐地成长。
父母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要在孩子身上培养对他人的爱。
3、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教孩子懂得分享,要从小开始。
爱分享的人,总是会让人觉得特别的暖心,更让人容易亲近和相处。
因此,在涉及到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父母们应该注意要时刻教育孩子懂得分享。
分享好物、分享快乐,懂得替他人着想。
4、家长做个好榜样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榜样,见到孩子班上的同学和家长时要主动打招呼,给予问候。
孩子看到后自然就会效仿,又为孩子增加在同学中的印象分。
5、鼓励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其实,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很单纯和简单的,当学校或课外有一些集体活动时,一定要多多鼓励孩子参加,在活动中孩子很快就能够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
6、学会诚实守信,别说大话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轻易许诺,自己承诺的事情,别不去实现,在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可以给同学坦白,切不能翻脸不认账,称自己没有许下诺言。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也应该学会诚实守信,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是做得到,做不到的事情就别说大话,最后却打脸自己。
7、学会体谅、宽容和理解每个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也可能外向也可能内向,生活习惯也可能大不相同。
面对这些种种问题,一定要学会体谅、宽容和理解,这样才能跟大家和睦相处。
而遇到小摩擦、小矛盾也是很正常的,只要大家都礼让一分,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对于其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第一部分:培养社交技巧孩子们在建立友谊关系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主动与他人沟通、分享、倾听以及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这些技巧:1.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参与团体活动可以让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培养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角色扮演。
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各种社交场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
3. 倾听和分享。
教导孩子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与他人分享他们自己的经历和兴趣爱好。
这样的交流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第二部分:促进良好的友谊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友谊关系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发展长久而稳固的友谊:1. 教导孩子关心他人。
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2. 提醒孩子友谊的重要性。
倾听孩子对友谊的想法和问题,并与他们讨论友谊对于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3. 鼓励孩子与不同的人建立友谊。
引导孩子与性格、兴趣爱好不同的人交往,帮助他们拓宽社交圈子,体验不同的友谊关系。
第三部分:解决友谊问题友谊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冲突。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1. 倡导沟通。
鼓励孩子与朋友直接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倾听对方的看法。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友谊中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妥协、理解对方和寻求成人帮助等。
3. 提供支持。
在孩子遇到友谊问题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总结: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社交技巧、促进良好的友谊关系以及解决友谊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孩子如何交朋友建议书

孩子如何交朋友建议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与朋友相处,孩子可以学习社交技能、建立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等。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交朋友,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害羞、自闭或者其他原因而难以融入集体。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交朋友。
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家长和老师需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告诉孩子,交朋友并不是为了数量,而是为了找到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找到那些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
因此,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不必刻意追求人数,而是要注重质量。
其次,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俱乐部或者课外班,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结识新朋友。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可以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同时,参与集体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教导孩子一些交友的技巧。
比如,要教会孩子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都是交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进友谊。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告诉孩子,与人相处要讲究礼貌、尊重和理解。
要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纠纷,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友谊中的问题。
只有建立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观念,孩子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交到真正的朋友。
最后,家长和老师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要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
只有自信、乐观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人的注意,交到更多的朋友。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交朋友。
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

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如何引导孩子交朋友1、让孩子学会共鸣要让孩子去寻找与同学伙伴的共同爱好,以共同爱好作为桥梁,建立同学间的良好同伴关系。
2、勇于去承担责任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犯一些错误,当出现错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伤害到了对方,要诚恳道歉。
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过失、化解矛盾,还能促进双方的心理沟通,缓解彼此关系。
3、为他人着想一般来说,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他人。
4、积极主动现在很多孩子因为被父母过度保护,所以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其它方面,都不是很主动与积极。
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主动起来,主动的让孩子和自己有共同爱好与兴趣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5、学会帮助他人孩子就是一块白板,当你告诉孩子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时,孩子就会变得麻木不仁。
而当你告诉孩子要乐于帮助他人时,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多帮助他人,能让孩子更健康的获得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
孩子应该怎么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自尊心,羞怯的学生则是过于维护自尊,又为自己的短处感到自卑。
因而忽视自己的长处,愈注意自己的短处,愈感到紧张,怕羞愈甚。
胆小、害羞的人往往神经过于敏感,常在说话过程中,别人并没有注意他,他却自己下意识地认为周围的人在注意他、评价他,甚至“贬低”他、“挑剔”他。
于是,出现了语无伦次,以至于举止不得体等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产生严重的心理反馈作用。
因此,要注意利用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也只是在一个领域里有较高的成就,不可能做三百六十五行的状元。
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
海伦·凯勒说过,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其次,要尝试结交知心朋友,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引导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引导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1.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社区活动、
夏令营等,让孩子有机会结交新朋友。
同时,家长也要支持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
2.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与人沟通,如认真倾听、
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活动:志愿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
责任感,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支持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团队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会合作、团结、互相帮助
等精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可以支持孩子参加一些运动队、文艺团队等。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可
以通过鼓励、肯定、支持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往。
6.教孩子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争吵、
误会等。
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如冷静分析、主动沟通、道歉等,让孩子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人际交往,让他们有自由选择朋友的权利。
孩子如何掌握交友的技巧

孩子如何掌握交友的技巧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交友关系不仅可以带给孩子快乐和支持,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具备良好的交友技巧,有些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有责任帮助孩子掌握交友的技巧,让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
1. 培养自信心自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表扬他们的优点和成就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的孩子更容易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友谊关系。
2. 培养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交友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日常对话、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倾听他人。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或课外班,锻炼他们与不同人群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前提。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当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更容易建立起真诚而深厚的友谊。
4. 学会解决冲突在交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和冲突。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学会冷静思考问题、善于沟通解决分歧,避免因小事而伤害友谊。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学会接受不同意见和看法,尊重他人独特性。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团队游戏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孩子将更容易融入集体,建立起稳固的友谊。
结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导、教育和榜样示范,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交友的技巧,让他们在社交中更加从容自信。
良好的交友关系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支持,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包容、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吧!。
怎样培养孩子之间的友谊 - 同伴交往

怎样培养孩子之间的友谊 - 同伴交往孩子之间的友谊是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建立和深化的,成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培养孩子间的友谊。
1、创设交友环境,使孩子在与伙伴在交往中产生友谊。
多数孩子是很乐意与同龄伙伴相处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带领孩子到亲友、邻居、同事家去做客,让孩子与同龄的伙伴一起游戏。
也可以请小伙伴到自己家里做客,家长可在家里提供游戏场所,购置一些图书、玩具,组织好们们一起游戏和活动。
如果有条件,应让孩子尽早入幼儿园,结识更多的同伴。
孩子有了朋友,一起游戏,共同欢乐,互相依恋,密切了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规范孩子的行为,使伙伴喜欢与其交往、友好相处、保持友谊。
孩子往往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会“碰壁”。
如到邻居家玩,说话不懂礼貌,不听邻居家大人的话,还乱翻抽屉,引起伙伴反感,不愿与其交往。
边就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这样,他才会受到伙伴的欢迎。
3、引导教育孩子珍惜、发展友谊。
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
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成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还要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当孩子的伙伴生病时,提醒孩子主动去关心探望。
要让孩子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
教育孩子尊重、体谅伙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还可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如画一幅美丽的画,自制一个小玩具送给好朋友,从而不断发展孩子之间的友谊。
4、关注孩子之间的友谊,并鼓励孩子的好朋友来家中做客。
家长要诚恳地欢迎小客人,平时要多询问孩子:“你今天与好朋友怎么玩的?”发现孩子某一点进步时,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
如何教导孩子交朋友

如何教导孩子交朋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教导他们如何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交友是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是他们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建议,来帮助家长教导孩子交朋友。
第一,树立积极的示范。
孩子往往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就需要成为他们身边的积极示范。
我们可以主动与周围的人交流,展示友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观察和学习,孩子们能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受欢迎的,从而运用到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中。
第二,鼓励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孩子们需要机会去结识新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将自己置于社交场合。
比如,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俱乐部活动、户外运动或者艺术团体。
这样的活动能够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结交朋友的机会,也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交友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尤其是与同龄人。
在家庭中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们锻炼表达自己想法和倾听他人的能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参加演讲比赛、朗诵会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倡导友善与宽容。
友善和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同时,我们需要教导孩子要尊重他人的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或者真实的例子向孩子们展示友善与宽容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分歧,让他们明白友谊也需要包容和理解。
第五,教导孩子如何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与很多朋友交往有时会造成浅尝辄止的关系,因此培养深厚的友谊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建议孩子们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帮助他人并制定共同的利益。
培养学会倾听、信任和分享的技巧,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加深入的人际关系。
第六,赞扬和鼓励孩子。
当孩子们取得积极的社交成果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同时,当面对挫折或者友谊上的问题时,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孩子爱上交朋友
文| 子倍优
要让孩子喜欢交朋友,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说真心话。
以心交心,容易交到真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让孩子说出真心话?
让我们来从下面的故事中,先体会一下让孩子说出真心话难不难。
好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孩子的照片,说好后悔把孩子给爸爸带,让孩子遭罪这么多天。
一问才知道,她这段时间加班频繁,这几天都是老公带孩子的。
昨天晚上孩子是哭着回家的,她就问老公怎么回事。
老公跟她告状说:“因为白天上课总脱鞋,老师批评他了,不让他脱鞋,他就哭,刚接他的时候,他跟我说了,我说活该,批评你就对了,他就一直哭着回来了”。
好友还觉得是孩子顽皮,想着可能是孩子的脚长得快,鞋子是不是小了。
今天她给孩子放热水洗脚,一脱孩子袜子,眼泪就直接出来了。
孩子两个大脚趾的指甲又薄又红,几乎露肉,渗血出来。
她问孩子是怎么弄的,孩子说是前一天,在抽屉里翻出来一个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问了爸爸,爸爸说是磨指甲的,就把两个指甲磨掉了。
好友问孩子疼不疼,怎么不跟爸爸妈妈说,孩子说爸爸当时在看手机,妈妈回来的时候他忘了。
好友说现在她是又生气又心疼,特别后悔自己没有先告诉孩子那叫指甲锉,不是锉指甲的面,是锉指甲的边的,更后悔把孩子给他爸带。
- 01 -
听完好友的讲述,真替这孩子委屈。
不过夫妻俩都忽略了仔细询问孩子因为脱鞋子被老师批评这件事。
爸爸妈妈即使当时没有注意到孩子挫了自己的指甲,如果能顺着孩子被老师批评这件事,问清楚孩子原因,孩子也能少遭不少罪。
比如耐心的询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在学校脱鞋子呢?”或者猜测一下,“脱鞋子是因为脚不舒服吗?”,“你知道在学校不该脱鞋子的对吧,那还脱鞋子是为了用小臭脚丫子熏周围的哪个同学吗”?
让孩子把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孩子就会慢慢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忌讳的就是着急,和先入为主。
但很多时候,有耐心的询问恰恰是最稀缺的。
孩子闯祸了,我们就先责骂孩子调皮;孩子题做错了,我们就先说孩子不认真;孩子滔滔不绝的说自己的想法,我们会先告诉孩子这个事情你不懂……
这样也最容易让孩子变得沉默,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
曾经遇到过一个叫小东的孩子。
他跟我说了自己小学时代遭遇校园霸凌的事情。
小东四年级转到一所小学做插班生,因为长得比较瘦小,又是新来的。
后排几个男生就经常围着他欺负。
他那时候年纪小,因为害怕那几个男生报复,不敢告诉老师。
就跟父母透露说不喜欢新学校,不想去上学。
但父母就认为他只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想偷懒。
父亲还因为他成绩下降和逃课打过他。
最后小东想出了一个不用上学的办法,就是狂吃很辣的红辣椒。
吃到胃绞痛,然后求父母带他去医院。
为了逃避那几个男生,小东到小学毕业一直在吃红辣椒。
而父母也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
孩子后来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吃生冷辛辣都会犯病。
他一直在说,如果当初父母肯耐心一点,问问他为什么总不想上学,问问他喜不喜欢新学校,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 02 -
除了有耐心的询问,父母也需要对孩子足够的包容度。
最近有一起14年前的命案告破了。
谁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捅了被害老太太74刀的残忍凶手,竟然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并且是个“有希望考清华北大”的名校尖子生。
他交代的杀人动机,有些匪夷所思。
竟然是高一晚自习逃课想去网吧,看到老人的房子里亮灯就趴在墙边,想搞点钱上网。
老人发现之后开始骂他,他害怕引来别人,就有了这样的惨案。
面对记者的采访,犯罪嫌疑人宋成(化名)竟然说,捅人74刀“不害怕”,怕的是“被我爸知道”。
父母对他都很好,“他们的举止都很端庄,为人也很正派,我爸妈最注重面子了。
”但是如今已经年近30的嫌疑人,提到对父亲的恐惧还是会把脸埋在手掌里,失声痛哭。
“我做所有错事,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会怎样?”
在他的记忆中,每次想和父亲亲近,“但不知怎么亲近”。
他从来没跟父亲有过任何双向的“交流”。
每次做错事,不是挨打,就是要听父亲讲“至少两个小时不重样的道理”。
他说后来面对父亲,就学会了“演戏”。
他说自己即使不乐意,笑一笑也不过是“扯动一下嘴角而已”。
看完这段采访,心中五味杂陈。
我们不能说他残忍的犯罪行为与父亲与家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但是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这样不会与孩子沟通,不会跟孩子亲近的父母呢?又有多少个为了不挨骂,不被父母责罚,而逐渐学会“演戏”的孩子呢?
以父母的阅历跟年龄,在跟孩子的对话中,是占有明显优势的。
父母可以长篇大论,一直把“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询问孩子,也是带着教育和责备的姿态在跟孩子沟通,这样对孩子来说,明显有失公平。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情感的双向流动。
孩子开心了,父母可以问问孩子,有什么好事儿可以分享吗?孩子不开心,可以问问孩子怎么想的。
就是单纯的关心的询问和耐心的倾听就已经足够。
想对孩子提出指导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但是不要让谈话变成父母的“一言堂”,对话是两个人的事,只有孩子有存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跟父母的关系,才能真正亲密起来。
- 03 -
也常有父母抱怨,自己问了孩子,但是孩子总是喜欢敷衍着说“嗯”、“还好”、“随便”,好像有隔阂,根本不愿意多说话。
其实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孩子的表达能力毕竟有限。
说不明白为什么生气和今天过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需要给孩子一定的引导。
☞问孩子他有能力回答的问题
曾经遇到过一位爸爸,跟我说孩子“太闷”,听课就知道傻乎乎的坐在那里听,让记笔记就记笔记,但是从来都不问老师什么问题。
“都听懂了也行啊,结果一做题就错。
我问他你自己觉得你这个答案对吗?也是傻站着不回话”。
听完这位爸爸的话,能感受到他的无奈,可是也能想象到孩子的委屈。
他做好了题目,写完了答案,每次都要被爸爸问这个答案他觉得对不对,他肯定是觉得对才会写上去的呀。
如果爸爸可以温和一些,换一种问话方式,肯能孩子就有话可说了。
比如问孩子“你把题目再重复一遍好吗?”,孩子自然就会对题目加深印象。
或者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步骤和解题思路能不能跟爸爸好好说说”,“你这里做的很对,但是下一步这个地方有点问题,你再算一遍,爸爸看看你自己能不能补充全面”,这样就避免了太过尴尬和宽泛的提问,把孩子的思路引导的每一个步骤上来。
效果肯定会比单纯的问孩子“怎么不会问老师问题”和“你觉得你这答案对吗”这样要好。
☞多让他讲他感兴趣的问题
外甥女3岁左右的时候,带她去动物园。
孩子看到什么动物都很好奇,嫂子就慢慢跟着,到了每一处,都跟孩子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
回去的时候,嫂子就在车里问小外甥女,“今天开不开心呀?”“今天我们是跟谁一起去的动物园呀?”“我们回去把看到的好玩的动物,跟爸爸说说好不好呀?”
“我们回去告诉爸爸,见到了一个脖子特别特别长的动物,你知道叫什么吗?”“你还记不记得给哪个动物喂香蕉了呀?”“你看到哪个动物的时候,说好漂亮好漂亮来着?”
嫂子一路都在问小外甥女关于动物园的问题,小外甥女也一直开心的回答,没有一点不耐烦。
有些问题她需要再想想,但是稍微提示一下,就说出来了。
回去见到爸爸,小嘴也是连珠炮一样把自己见到的东西说了个遍,还特别骄傲的样子。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跟孩子做这样的问答好处不少。
一方面是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一方面也让孩子对美好的事情,开心的事情,加深了印象。
但前提就是孩子要感兴趣。
如果去了不好玩的博物馆,回来一定问孩子什么东西是什么朝代的,哪年的,孩子就会兴趣大减了。
☞提问孩子的时候,提供一些选项
群里有位妈妈说她问孩子“午餐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孩子说吃冰淇淋。
妈妈告诉孩子不能吃冰淇淋,孩子就不高兴,说妈妈说话不算数。
其实要避免这种情况很简单,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就可以了。
问孩子想吃炒肉丝还是想吃饺子,想穿牛仔裤还是想穿运动服。
这些都减少了孩子思考的时间和范围。
又都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选项,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有一句话说,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
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
其实我们跟孩子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流动和情绪的互动。
作为父母,只有带着耐心、爱心、同理心和包容心,带着对孩子完全接纳的态度去询问孩子,孩子才会愿意跟我们说心里话,我们也才能知道孩子们的想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未来的传奇,关键是如何培养。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子倍优三元理论来培养未来的精英。
子倍优三元理论是通过认识孩子天生的兴趣,去针对性地把其发展成未来的职业能力,让孩子对自我有清晰的定位和奋斗的方向;然后通过认识孩子的沟通风格,来针对性地改善
日常的亲子关系和沟通能力,进而培养孩子对外界的影响力;再通过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能量恢复习惯,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实现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