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送东阳马生序 _同步练习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1《送东阳马生序》素养提升练习一、基础过关全练1.下面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耄.老(mào)容臭.(xiù)既加冠.(guàn)B.媵.人(téng)为贽.(zhì)以衾.拥覆(qīn)C.皲.裂(jūn)叱咄.(duō)负箧.曳屣(jiā)D.冻馁.(něi)逾.约(yú)俟.其欣悦(sì)2.下面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礼愈至.(周到)援疑质.理(质问)B.预.君子之列(预备)裘葛之遗.(给予,赠送)C.缊.袍敝衣(短的)患.无硕师名人(忧虑)D.俟.其欣悦(等待)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同舍生皆被绮绣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与之论辨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B.当余之.从师也犹幸预君子之.列C.俟其.欣悦或遇其.叱咄D.足肤皲裂而.不知假诸人而.后见也5.【新独家原创】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一致的一项是()A.不敢稍.逾约B.媵人持汤.沃灌C.主人日再.食D.右备容臭.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应翻译为“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B.《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C.《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且引领下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D.古时女子满18岁就将头发梳起来,用笄固定住,称为及笄。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叱咄,表情更恭敬,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处在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D.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语文版九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30分钟45分)一、基础题(10分)1.原文填空。
(6分)(1)同舍生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
(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2.给加粗字注音。
(2分)(1)未尝稍降辞色( ) (2)或遇其叱咄(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二、整体感悟(3分)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件的根据是什么?三、课文阅读题(11分)阅读课文第1段,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面加粗字的读音。
(2分)(1)不敢稍逾约( )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3)寓逆族主人(4)腰白玉之环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四、中考题(21分)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舍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文选自,作者,(朝)人。
(3分)2.解释加粗词语。
(2分)(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2)流辈甚称其贤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2)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4.选文第一段用手法,推出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的结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 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A.媵人持汤沃灌B.有司业、博士为之C.县官日有D.腰白玉之环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皲裂(jūn)裘人(qiú)负箧(qiè)B.冻馁(lěi)缊袍(yùn)拜谒(yè)C.嗜学(shì)砚台(yàn)逾约(yù)D.叱咄(duō)媵人(yìng)曳屣(lǔ)5.《送东阳马生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6.一词多义。
(1)①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②故余虽愚 ③温故而知新 (2)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无冻馁之患矣 (3)①未尝稍降辞色 ②或遇其此础,色愈恭 ③五颜六色 (4)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略无慕艳意 (5)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7.阅读古文。
【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砚.冰(yàn)耄.老(mào)嗜.学(shì)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裘.葛(qiú)逾.约(yú)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叱咄.(duō)冻馁.(něi)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容臭.(chòu)为贽.(zhì)以衾.拥覆(qīn)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B.以衾拥覆C.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6.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逾.约()俟.()叱咄..()()皲.裂()媵.人()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下列句子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礼愈至.至.若春和景明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15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C. 故余虽愚今虽耄老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撰长书以为贽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D.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
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4基础题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并解说。
( 1)余幼时即嗜()学:(2)弗之怠():( 3)不敢稍逾()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或遇斥()咄():( 6)负箧曳屣()()():(7)足肤皲()而不知:(8)媵()人持汤沃灌:( 9)右备容臭():(10)余则缊()袍敝衣处此间:(11)父亲母亲岁有裘葛之遗():(12)无冻馁()之患:( 13)撰长书认为贽():2.理解以下加粗词在文中的用法。
(1)余因得遍观群书:(2)当余之从师也:(3)久而乃和:(4)以中有足乐者:(5)其业有不精:(6)生以村夫于谒余:(7)为学之难以告之:3.解说以下加粗的词,注意领会其用法。
(1)寓逆旅:(2)主人日再食:(3)无鲜肥味道之享:(4)腰白玉之环:4.领会以下词语古今不一样的含义。
古义:古义:古义:()冠()趋()走今义:今义:今义:(古义:古义:古义:)致()汤()行今义:今义:今义:能力题5.依据以下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 1)遇其 chì()duō()负qiè()曳xǐ()( 2)足肤 j ūn()liè()yìng()人持汤沃guàn(( 3)以 qīn()拥fù()qiú()gé()之遗( 4) yùn()袍bì()衣zhuàn()长书认为zhì(6.对以下加粗的词解说不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援疑质理(提出)B.色愈恭,礼愈至(周密)俟其欣悦(等待)C.穷冬烈风(极)不敢出一言(说出)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父亲母亲岁有裘葛之遗(遗留)7.指出以下“之”的用法与例句不一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非天质之卑。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B.县官日有廪稍之供D.不用若余之手录8.解说以下句中“以”字的详尽用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1.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外貌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答案】对比(或“反衬”)。
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才是人生的至味。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
文中同舍生是“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而作者当时是“缊袍敝衣”,这是一种对比手法。
作者着力描写富家子弟衣饰的华美,目的是反衬自己粗劣的服饰,同自己俭朴的生活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此他要告诉给马生的道理就是知识才是人最好的精神粮食,而锦衣玉食只是外在的物质享受。
2.作者“缊袍敝衣”,处在“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1)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充实而快乐。
为实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2)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
(示例3)他以学习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专心好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解析】【详解】这是开放性试题。
解答时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能从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吃穿这一角度说一说,效果会更好。
示例:文中宋濂先生不贪图物质享受,不在意客观条件的艰苦,不和同学进行外在物质的攀比,他更在意的是精神追求,他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身的努力使得他专心致学,以学习为乐,这种学习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1
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
④容臭()⑤廪稍()⑤负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流辈]甚称其贤()
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__ 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4.翻译并写出其含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5.按原文填空。
其业有不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8.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9.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10.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二)
蜀鸡与乌鸦
宋濂
豚泽之人养蜀鸡,有文而赤翁,有群余鸟周周鸣。
忽晨风过其上,鸡遽翼诸余鸟,晨风不得捕,去。
已而有鸟来,与余鸟同啄。
鸡视之兄弟也,与之上下,甚训。
乌息衔其余鸟飞去。
鸡仰视帐然,似悔为其所卖也。
11.试比较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义()_古义()
①文
今义()今义()
古义()古义()
③去
今义()今义()
12.找出并翻译文中蜀鸡对待“晨风”和“乌鸦”不同态度的句子。
13.读了本则寓言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三)
王冕憎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4、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⑤曷不听其所为()③依僧寺以居()
15.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昆)窃入学舍,听诸生诵读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17.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8、送东阳马生序
一、l.①shi4③shuo4③ying4④xiu4(5)lin3(6)qie4 2.①取得,这里指买到②通“肢”③官名,国子监的老师④同辈的人 3.①介词,用②连词,作“因为”解③连词,相当于“而”④
连词.作“因为”解介词,译为“拿” 4.(翻译略)含义:运用对比,衬托出自己由于学业出众,尽管穿得破旧而无卑意。
5.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今耳岂他人之过裁
二、(一)6.①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7C 8.“每假借…逾约”。
9.态度、行动。
1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1.①文:古义:花纹,文字今义:文化,文科,文章②翁:古义:鸟类头颈上的羽毛今义:老者
③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④翼:古义:翅膀,用翼遮护,辅佐今义:翅膀
12.对待晨风:蜀鸡急忙用自己的翅膀把小鸡都遮护起来。
对待乌鸦:蜀鸡把把乌鸦当作兄弟一样对待,
同它一起飞上跳下。
1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14.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详的样子⑤同“何”③同“而”,连词 15.C 16.略 17.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人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