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接合菌亚门观察.
普通植物病理学_ 植物病原菌物(上)_25 接合菌门菌物及其重要病原物_

接合菌门菌物基本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接合菌门菌物基本介绍(1)接合菌的特征(2)接合菌的繁殖(3)接合菌的习性(4)接合菌的分类
①一般特征
分类地位:新真菌界(True fungi)[Kirk et al. (2008) in 《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 ) ]
习见于土壤、植物花果与种实、蘑菇及动物体
习以腐生居多,有糖菌(sugar fungi)之称;少数寄生于植物;或专性寄生于动物(昆虫)及其他接合菌。
细胞壁主要成份为几丁质。
接合菌具有从低等向高等真菌过渡的特性。
①一般特征
营养体:菌丝发达,无隔或老龄时有隔(少数幼嫩时就有隔)。
有些产生假根(rhizoid)。
(1)接合菌的特征
②鉴别特征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及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同型配子囊接合(同宗配合或异宗配合),产生接合孢子(囊);配囊梗呈对生、共轭状或平行生。
①无性繁殖
产生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产生于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中。
成熟的孢子囊内原生质分隔成若干小块,每小块原生质形成一个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
孢囊孢子
孢子囊
根霉属(Rhizopus )
产生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①无性繁殖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形态相似的配子囊交配,双方接触处细胞壁溶解,原生质和细胞核合成一个细胞,发育成厚壁二倍体的孢子。
产生接合孢子。
②有性生殖。
实验六 接合菌门真菌形态观察

• 一、目的要求
• 通过实验掌握接合菌的一般形态及其所 致病害的症状类型,了解同宗配合和异 宗配合的含义及同型配子囊、异型配子 囊的差别。
二、实验材料
• 甘薯软腐病新鲜标本、挂图、病原菌永 久玻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 录象带、光盘等影像资料)等;根霉属 的甘薯软腐病和毛霉的平板培养物。
三、实验内容
(一)甘薯软腐病症状观察 • 1 甘薯软腐病的瓶装标本、挂图及电子图片
(二)匐枝根霉和毛霉培养物的镜检观察 • 2 挑取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观察孢子囊、 孢囊梗、假根及孢囊孢子。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接合孢子观察 •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玻片)—— 观察接合孢子
作业: • 1 绘匍枝根霉的形态图。 • 2 绘接合孢子的形态图。
实验三 观察菌类植物

实验三 观察菌类植物(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和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和 子囊菌亚门的特征及类群 2、了解和识别常见的真菌 二、实验器具与材料 1、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纱布、氢氧化钾溶 液 2、细菌三形装片、生霉的莴笋叶、黑根 霉装片、生霉的面包、青霉装片或生霉的桔 皮、醪糟水
• (2)接合菌亚门:黑根霉 注意其匍匐枝、假根及孢子囊构造
1.孢子囊 假根
2.孢子囊梗
3.匍匐枝 4.
• 酵母菌 • 注意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菌体形态、出 芽生殖及拟菌丝
(3)子囊菌亚门
青霉:
• 注意菌丝体(有无隔)、分生孢子梗形态、 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根霉菌体形态,示匍匐菌丝、假根、孢子 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 2、。
三、实验内容
• 1、细菌门: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球、杆、螺旋菌
• 2、真菌门:注意取样量要少(尽量让菌丝分散, 以便观察),每次取不同的样品之前要清洗用具 (避免不同菌类混杂) • (1)鞭毛菌亚门:霜霉
方法: 载玻片上滴KOH溶液 解剖针挑取少量白色菌丝 轻轻晃荡,使菌丝散开 盖上盖玻片,观察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园艺植物病理学目录实验实习规则须知 1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实验三、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四、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七、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八、蔬菜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九、观赏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习部分实习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习二、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与损失估计实习三、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实验实习须知实验室的操作是从事植物病理工作的基本训练,所有操作均需按一定程序进行,借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初步学习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鉴定病害标本的能力。
教学实习将为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实验实习时应切实注意以下各点:一、实验实习前,必须认真对实验实习指导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熟悉主要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二、准备好实验用具3H-4H绘图钢笔、橡皮、直尺或三角板、绘图纸、报告纸、记录本。
三、实习小组在实习前应仔细清点实习用具、材料,填写仪器使用卡片,如有不符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教师指导,认真完成实验实习规定的操作和观察项目,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在实验实习场所,必须保持安静;爱护仪器,珍惜标本,节约药物,实验实习用品、材料等用后要及时整理,放归原处,不得乱拿乱用或随意丢弃,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
六、注意安全,严防着火、触电和药物中毒。
七、认真记录实验实习结果,写好实验实习报告(用统一规定的实验实报告纸)或完成其他作业,按时交批,由指导人员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三节接合菌第四章子囊菌亚门

习性:陆生,分布广泛,寄生性弱,多为 腐生,少数寄生于昆虫,有些菌可为害植物, 但只能在植物生长衰弱时才能寄生。 营养体:菌丝繁茂,无隔,有的具假根, 匍匐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卵菌纲(纤维素)
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
接合菌亚门真菌
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通常“+”和“-” 同型配子囊接合产生。表面粗糙,壁厚,可抵 御不良环境,萌发产生芽管。 分类:下设2个纲、7个目: 毛菌纲─昆虫寄生菌 接合菌纲——虫霉目:昆虫寄生菌 ——捕虫霉目:寄生原生动物和线虫 ——毛霉目:少数引起植物病害
子囊盘
黑盘菌属示意图
十字花科菌核病症状 子囊盘显微切片
小
结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 子囊产生在有一定包被的子囊果内或裸露。子 囊果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和子囊盘。 子囊菌亚门分为6个纲,主要依据是否形成子囊 果以及子实层、子囊果的类型及子囊的特征。 子囊菌亚门分为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 核 菌纲、腔菌纲、盘菌纲、虫囊菌纲。 半子囊菌纲分为外囊菌目,有外囊菌科和外囊 菌属。
无假根,无匐伏枝,孢囊 梗直立,分枝或不分枝。 贮藏果实腐烂病。
笄霉属瓜笄霉(C. cucurbitarum)
引起许多植物 (瓜类、茄子、棉花 等)的花子囊菌亚门真菌 的特征
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 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子囊菌的营养体 为单倍体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2) 腐皮壳科
特征:子囊壳着生于子座基部深处。 黑腐皮壳属( Valsa ) 子囊壳埋生在子座内,有长 颈伸出子座。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香蕉形。 此属真菌大多是腐生或弱寄生物。
黑腐皮壳属示意图
五大亚门真菌五

五大亚门真菌五五大亚门真菌引起病害类型1、鞭毛菌亚门2、接合菌亚门3、子囊菌亚门4、担子菌亚门5、半知菌亚门(1)鞭毛菌亚门(低等)病种:腐霉、疫霉、白锈、猝倒、根腐、黑胫、叶腐、果腐、绵腐、茎基腐、晚疫、疫病、溃疡、斑点、根肿、叶霉等。
(2)接合菌亚门(低等)病种:褐腐、果腐、花腐、腐烂、茎腐、蒂腐、冠腐。
(3)子囊菌亚门(高等)病种:白粉、缩叶、丛枝、黑痣、落叶、菌核、叶斑、芽腐、果畸、煤污、树脂、黑痘、赤霉等。
(4)担子菌亚门(高等)病种:黑粉、黑穗、纹枯、锈病、紫纹羽、白纹羽、黄粉、木腐等。
(5)半知菌亚门(高等)病种:灰霉、早疫、炭疽、褐斑、叶斑、黑斑、(角、圆、大、小、黄、网、灰、紫)斑、赤霉、流胶、轮枯、轮纹、斑点落叶、立枯、茎枯、折梢、枝枯、恶苗、黄萎、枯萎、黑星、赤星、稻瘟、稻曲、疮痂、纹枯、房枯等大亚门真菌真菌引起症状1、不仅有病症:如,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2、有明显病症: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物。
(子实体)。
3、如子实体(霉状、粉状、堆装)没形成则将叶片保湿24小时,即可出现。
半知菌亚门真菌四大菌属1、无孢菌类:主要为害根、茎、果等部位,引起立枯、茎腐和果腐等症状,如:幼苗立枯和花生白绢病。
2、丛梗孢菌类:主要引起叶斑病、穿孔病、灰霉病、红斑病、黄萎病、轮斑病、黑斑病。
3、球壳孢菌类:主要引起斑点、斑枯、褐斑、枝枯病等。
4、盘菌类:引起植物,炭疽、叶斑、叶枯、黑斑、灰斑病等。
二、半知菌小结1、半知菌,除少数侵染维管束,引起系统性萎嫣外,大多数引起局部坏死和腐烂症状,如侵害叶片,可以引起圆斑、角斑、轮斑。
为害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如黑腐,褐腐。
侵害根、茎,引起根腐,茎腐和枝干腐烂。
侵害幼苗引起立枯等症状。
2、注: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它们中大多数属于子囊,部分属于担子菌,由于为观察到他们的有性阶段无法定性分类地位,暂归半知菌担子菌亚门真菌三大菌属1、层菌类:为害叶、茎、果、受害部位常发生膨肿状,有的组织坏死。
园林植物病虫害 电子教案

交链孢属:紫斑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症状特点,观察分生孢子是否倒棒状,有无纵横隔膜?是否成串生长?喙长度?何种颜色?
7.镰刀菌属:枯萎病症状特点,观察分生孢子有几种形状?各是什么形态?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何种颜色?
8.炭疽菌属:炭疽病病症状特点,分生孢子单胞还是双胞?何种形态?有无颜色?分生孢子聚集时有无颜色?
新鲜标本
显微镜
载玻片
挑针
布置习题
1.总结锈病、黑粉病症状特点,其共性和个性是什么?
2.绘柄锈菌、胶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冬孢子、夏孢子形态特征图。
3.绘尾孢属、镰刀菌属、交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图。
4.绘炭疽菌属、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图。
教学后记
班 级
单元名称
植物病害识别
课时名称
讲授并引出新课
新 课
植物病害的定义:
1、发病时期 生长发育时期和贮藏运输时期。
2、发病原因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基本特征 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4、影响产量和品质
植物病害的病原识别:
1、非生物病原
常见症状:变色、坏死、落叶、畸形、萎蔫。
主要原因:营养不适、水分失调、温度、中毒。
2、生物病原
2.你们家乡危害园林植物的病害有哪些?危害情况如何?
提问、讨论引出新课
新 课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基本情况:
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对园林养护构成了新的威胁。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病虫害再度猖獗。病虫草害给园林植物造成的损失。
二、课程概述:
1.本课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实训三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商丘学院

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指导杨朝霞吴慧商丘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实验一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一、实验目的识别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病状和病症,熟悉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验器材1.仪器:体视显微镜、放大镜2.材料: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标本三、实验步骤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典型病状和病症标本,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
1.黄化: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色。
2.花叶: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颜色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
3.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
区分黑斑、褐斑、灰斑、漆斑或角斑、圆斑、轮斑、不规则斑等症状,病斑后期常有霉点或小黑点出现。
4.炭疽:症状与斑点相似。
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炭质小点,有时还产生粉红色黏质状物。
5.溃疡: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
6.腐烂:发生在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腐烂。
枝干皮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大,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
7.腐朽:是指植物根、茎木质部变质解体,外部常长出各种蕈体。
区分白腐、褐腐、海绵腐朽和蜂窝状腐朽。
8.畸形:叶片皱缩或形成毛毡,叶子变小,枝条带化,果实变形等。
9.疮痂:发生在叶片、果实和和枝条上。
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组织。
10.肿瘤: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
11.丛枝:顶芽生长受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发生,发育成小枝,由于小枝多次分支,叶片变小,节间变短,枝叶密集,形成扫帚状。
12.白粉:病部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状物,后期在白粉层上散生许多针头大小的黑色颗粒状物。
13.煤污:病部覆盖一层煤烟状物。
14.锈粉: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15.霉层: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16.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原-接合菌亚门观察
一、目的要求
识别接合菌亚门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各代表属特征,了解所致病害的种类和症状特点。
二、材料和用具
甘薯软腐病、百合球茎软腐病等标本或病原菌玻片。
显微镜、扩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挑针、小剪刀、刀片、蒸馏水,有关病害症状其病原挂图、照片、光盘、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内容和方法
接合菌亚门主要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观察。
根霉属:用挑针挑取植物软腐病菌的绵毛状菌丝体制片或示范玻片观察。
注意观察匍匐菌丝及假根,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孢囊孢子等形态特征。
观察典型的新鲜标本或浸渍、干制标本,注意观察甘薯软腐病等症状特点。
四、实验作业
1.绘软腐病根霉属的病菌形态图。
2.接合菌亚门所致病害症状有何特点?
(a)
(b)
图1 匍枝根霉
(a) 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匍匐丝(b) 放大的孢子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