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研究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研究在经济学领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这两者的关联不仅影响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同样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了,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而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那么,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在过去的经济学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经典理论之一。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通常会下降;反之,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往往会上升。
这种负相关关系的逻辑在于,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需求旺盛,企业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导致失业率下降。
但同时,由于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也会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衰退时,需求不足,企业会减少生产,裁减员工,导致失业率上升,而物价则可能因需求减少而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这种简单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总是成立。
在长期中,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看,人们会逐渐调整他们的预期,使得实际的通货膨胀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相一致。
当预期通货膨胀发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会发生移动。
例如,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会上升,他们会在工资谈判中要求更高的工资,这会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使得失业率上升,即使在长期中也是如此。
此外,供给冲击也会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会减少产出,裁减员工,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物价上涨,形成“滞胀”的局面,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周期性失业
1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如经济衰退 或萧条期,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2
周期性失业是经济衰退期间最普遍的失业类型, 因为企业往往会减少生产和雇佣以适应市场需求 下降。
3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干预措施,如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来胀的政策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货币供应量,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也可能减缓 经济增长和增加失业。
财政政策
01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活动 和就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措施来降低摩擦性失 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技术进步、行业转型或资源重 新配置等原因,导致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而劳动者技能和 劳动力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因为劳动者需要重新学习技能 或转移到其他行业或地区。
健康和教育问题
失业可能导致一些人失去医疗保障和教育机会, 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和教育水平。
家庭负担加重
通货膨胀会导致家庭负担加重,例如食品、住房 等基本生活成本的上升。
政治影响
政府公信力下降
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可能导致 政府公信力下降,因为民众可能 会对政府的治理能力产生质疑。
政策调整压力增加
为了应对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政府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政 策调整压力。
政治稳定性影响
长期的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可 能对政治稳定性产生影响,因为 这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矛盾的激 化。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研究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研究在经济学的领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这两者的关系不仅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的需求,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
而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状态。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被广泛用来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往往会下降;反之,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则会上升。
这种关系的背后有着一定的经济逻辑。
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需求旺盛,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失业率下降。
然而,由于需求的增加超过了经济的潜在产出能力,物价水平会上升,引发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陷入衰退时,需求不足,企业会缩减生产规模,裁减员工,导致失业率上升。
同时,由于需求的减少,物价水平会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长期稳定的。
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会变得垂直,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再存在替代关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例如,预期的作用就不可忽视。
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上升,他们会要求更高的工资,这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减少雇佣人数,从而使得失业率上升,即使在短期内也可能打破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关系。
技术进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导致一些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对物价和就业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
政策制定者在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时,往往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如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而如果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又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中级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原因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剩等。
1.1 货币供应过多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导致消费和投资的需求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1.2 需求过剩当经济处于高就业水平和强大的消费力的时候,企业的生产能力会出现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二、失业的定义与类型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有能力工作但不能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
根据原因和性质划分,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2.1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引起的失业现象。
例如,劳动力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
2.2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在转职或者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时的短期失业现象。
这种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的改善,很快会得到解决。
2.3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失业现象。
当经济处于经济衰退期时,企业生产能力下降,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也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3.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反之,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3.2 曲线的解释与批评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供给派和需求派。
供给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工资增长,从而导致企业减少雇佣人员。
需求派则认为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
然而,近年来,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菲利普斯曲线的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3.对产出的影响
描述失业与产出关系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 定律,奥肯定律(Okun’s Law)。
该定律表明,产出缺口(即真实GDP水平 和潜在GDP之间差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缺 口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0.5(现实GDP 潜在GDP)
适龄工作年龄人口
就业-人口比率 就业-人口比率= 就业人数 ×100%
适龄工作年龄人口
大萧条与现在的失业
我国特色指标
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 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 失业人员
就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 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 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4.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指由于社会经济中各部门 结构性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
的持续上涨,它是从经济结构变动入手来 分析通货膨胀原因。
问题6 通货膨胀的影响
1. 造成资源浪费
收入(财富)再分配效应
• 产出效应 • 鞋革成本 • 菜单成本
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1.需求不足引起
2. 实际工资失业
工资不能灵活调整,导致劳动力市场失衡 ,所以造成失业。上图中,也可以看出, 是在工资为W1的情形下,如果工资可以灵 活调整到W2,失业也就消除了。
工资不能灵活调整的原因:
1.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
(2)工会组织 (3)效率工资
企业为激发工人的工作效率而设立的高于市场 工资水平的工资。
案例:福特公司的效率工资制度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两个议题展开讨论,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体上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对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给过度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人民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当人们预期物价上涨时,他们会更愿意消费,从而刺激商业活动的增长。
其次,通货膨胀可以减少债务负担。
借款人可以通过偿还相对金额更低的贷款来受益。
此外,通货膨胀还可以推动创新和投资,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然而,通货膨胀也会给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高通胀率使企业对未来的经济环境感到不确定,抑制了投资和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使人民的购买力减弱,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物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形成恶性通胀的恶性循环。
二、失业失业是指在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失业率的升高通常意味着经济低迷,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减少。
失业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技术进步等。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失业会导致个人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压力和困扰。
其次,失业会造成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此外,失业还会导致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失业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招聘,提供培训机会,减税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促进就业的增长。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但是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 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 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社会上无法形成新 增投资。这时通货膨胀增加,失业率并不减少,因此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 从长期来看,经济中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 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 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政策不 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在上图中,横轴Y表示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价格,AS代 表社会总供给,AD代表社会总需求,Y1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 收入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社会总需 求的增加会使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由于还未实现充 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从y0增加到Y1,而价格水平仍为P0。 当总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由于已经 实现充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仍为Y1,而价格水平从P0上升 到P1,即由于总需求过度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 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进入70年代末期, 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又不存在这种关系了。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
虽然它们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实际货物和服务的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上升等。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民的实际收入减少。
其次,通货膨胀增加了不确定性,使企业和个人难以做出长期计划。
最后,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影响经济的有效运转。
二、失业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数量。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常以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计算。
失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经济衰退、结构性变化、技术进步等。
经济衰退通常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为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会裁减成本,包括减少员工数量。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负面影响。
对个人而言,失业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
对社会而言,失业可能导致贫困、社会不稳定以及社会福利负担增加。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互关系在经济学中,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衡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
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多个因素的复杂互动造成的。
一方面,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失业率。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成本上升,使企业难以承担,进而裁减员工,增加失业率。
四、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方案为了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调节货币供应量: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
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11---=t t t t P P P π,其中πt 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
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
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8.27%10054546919501950196050=⨯-=-=P P P π 同理类推: %3.33%10069699219601960197060=⨯-=-=P P P π %5.93%100929217819701970198070=⨯-=-=P P P π 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
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34.3%1009.1079.1075.1111984198419851985=⨯-=-=P P P π 同理:%69.2%1005.1115.1115.1141985198519861986=⨯-=-=P P P π 如果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e t π为前两年的平均值,即%015.32%69.2%34.32219851986211987=+=+=+=--πππππt t e按照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有:1987年的实际利率=1987年的名义利率-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例4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Y =800+1.6G+1.6PM 价格调整曲线为;π=(Y -1-1600)/1600+πe 政府支出G =200,货币供给M =600。
若预期的通货膨胀πe 率始终等于0,求出经济从P 0=1.5开始的运行路径P 1。
解:根据题意,这是没有通货膨胀预期(πe =0)的价格调整方程。
在P 0=1.5的水平下,我们可以通过总需求方程求得一个期初的产出水平Y 0:Y 0=800+1.6G+1.6M/P=800+1.6×200+1.6×600/1.5=1760再由价格调整方程可获得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水平π1,π1=(Y 0-1600)/160+πe =(1760-1600)/1600+0=0.1这样,第一年的价格水平P 1就为:P 1=P 0+ P 0π1=1.5+1.5×0.1=1.65即价格水平P 1为1.65。
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通货膨胀是( )。
A 、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 、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 、以上都不是。
2、某一经济社会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上下波动。
3、在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价格水平( )A 、提高B 、不变C 、下降D 、不确定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1100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0亿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能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6、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A、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7、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收入结构的变化;B、收入普遍上升;C、收入普遍下降;D、债权人收入上升。
8、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9、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D、成本结构性能通货膨胀。
10、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C、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D、离原点越来越远。
13、按照()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C、供应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
14、“滞胀”理论不符合()的观点。
A、货币主义;B、凯恩斯主义;C、理性预期学派;D、供应期学派。
15、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A、增加B、受损C、不变D、不确定二、判断题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将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2、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提高你的房租。
”这属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3、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属于成本类型的通货膨胀。
4、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实际利率仍然保持不变,那么名义利率就下降了。
5、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都是相同的。
6、菲利浦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7、菲利浦斯曲线与标准的凯恩斯理论是有差异的。
8、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替是有一定限度的9、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现实的通货膨胀率相等时,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
10、指数化是根治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三、计算题1、假设充分就业产出为120000亿元,总需求函数为Y=M+(60000/P),其中货币供给M=30000亿元。
(1)求均衡价格。
(2)以上条件不变,假设准备率为8%,现金持有倾向为0.2,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1000亿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3)在(2)的情况下,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如何?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ΔP/P=36/U-8,其中ΔP/P,U均为百分数值表示。
求:(1)失业率为4%时的价格上涨率;(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3)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3、货币供给增加5%,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了1%,实际产出增长2%,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四、简答题1、在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该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如何?为什么?2、判断通货膨胀的性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何重要意义?3、在发生通货紧缩时,经济是否就会出现停滞或负增长?4、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有何影响?5、在什么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像一种税?把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税如何有助于解释超速通货膨胀?五、论述题1、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
”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2、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3、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道:“据说列宁曾声称,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方法是摧毁其通货。
通过一个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而隐蔽地把其公民的大部分财富收归国有。
”证明列宁论断的正确性4、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