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原油的特性分析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性分析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性分析

石油是关系到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对以原油为主的石油资源需求旺盛,因此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应有充分的认识,特别应正确认识国内原油的特性,将国内有限的资源用好用足。

目前,全国已发现的油田应在419个以上[1]。近几年来石油工业又有了较大发展,并相继发现了一些新油田。要对这么多的油田生产的原油进行逐一分析是不可能的。即使将它们划成大的油区,也很难进行全面的介绍。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原油产量较大、原油性质代表性较强的油田作为讨论的对象,并按密度将这些油田所产原油分成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进行分析。目的是想让读者对我国原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我国原油的生产情况[1~4]

解放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从1904年到1949年的46年间,只有台湾的苗粟、陕西延长、老君庙以及**独山子等少数几个油田,生产原油的总量仅为308万吨。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工业经历了恢复和创业、迅速提高以及稳步发展等几个阶段,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1955)、冷湖(1956)、鸭儿峡(1956~1958)等油田。随后,又发现了大庆(1959)、胜利(1964)、大港(1964)、辽河(1967)和任丘(1972)等几个大油田。1980年后,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等三大盆地又发现了大量的工业油流。此外,海上油气资源也得到了较快的开发和利用,相继发现了埕北、渤中、绥中、锦州、流花、西江、惠州、秦皇岛、蓬莱等海上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的产量突破了1亿吨大关,1990年至今,我国原油的生产基本维持在1.4~1.6亿吨之间。表1列出了自1993年以来我国主要油田原油产量的情况。

表1列出的原油基本上是我国的主要原油。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分析的这些原油的特性都是近期原油评价的结果,而且由于油田的复杂性,这里提到的原油的特性只是该油田份额较大的外输原油的性质。如胜利管输原油的性质与齐鲁石化进厂原油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我们分析时,选用的是份额较大的胜利管输原油的性质。

表1 我国主要原油的产量

原油产量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大庆5450.2 5300.0 5150.2 5013.1 4840.0 4640.0 胜利2665.2 2675.0 2668.0 2671.5 2665.5 2674.3 辽河1430.4 1401.0 1385.0 1351.2 1322.1 1283.2 ** 898.5 920.0 968.3 1005.0 1060.1 1111.1 长庆430.1 464.0 520.1 610.1 701.6 811.0 延长211.9 246.0 316.4 380.2 552.9 720.9

塔里木418.6 435.0 472.6 502.0 525.3 538.4 吉林380.1 375.0 404.3 444.0 475.1 505.5 大港410.0 400.0 395.2 393.9 421.0 488.4 华北468.1 456.0 450.7 438.0 435.2 432.3 中原375.4 377.0 380.2 380.0 361.6 335.1

吐哈295.1 285.0 255.0 251.0 235.0 225.0 青海190.0 200.0 206.0 214.0 220.0 222.0 河南183.0 185.0 185.0 188.0 186.0 188.3 江苏145.3 155.0 157.0 157.0 158.2 162.0 冀东63.2 62.0 62.5 65.3 74.8 100.3 江汉84.1 87.0 95.2 96.5 95.1 96.0 玉门40.1 43.0 52.0 60.1 70.0 75.0 四川20.4 17.0 14.3 13.8 13.7 13.8

滇黔桂 3.4 3.0 3.3 3.0 2.7 2.9 新星98.0 240.0 294.2 293.0 - -

中国海洋

石油总公

1617.4 1757.0 1822.0 2098.6 2185.9 2439.7 司合计

上海石油

- - 58.9 47.3 38.0 31.9

天然气总

公司

其他- 3.0 0.8 209.9 343.2 402.1

全国合计15879.0 16086.0 16317.2 16886.6 16983.1 17499.2

二、原油的性质

原油是多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要将其准确分类是很困难的。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将我国原油按密度分成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三个类别,其重要性质列在表2中。尽管这些原油的性质并不一定代表该油田所有原油的性质,但根据表1中2004年的产量数据可以粗略估计,我国原油普遍偏重。我国轻质油的产量约为3568万吨,占总产量的20.4%,中质油的产量约为8485万吨,占总产量的48.5%,重质油的产量约为5446万吨,占总产量的31.1%。从总体分析,我国原油还有轻质油收率少,蜡含量高,硫含量低,镍含量比钒含量高等特点。

1、轻质油:轻质油的密度都在0.8466g/cm3以下。轻质油包括吐哈原油、惠州原油、延长原油、**原油和长庆原油,其特点是密度小,酸值、残炭、硫含量、镍含量低。氮含量都在0.14m%以下;钒含量除吐哈原油为3.70ppm外,其他原油的钒含量低于1.07ppm。这些原油的残炭<2.31m%,镍含量<2.78ppm,<350℃馏分的收率除**原油外,其他原油的收率都在43.88m%以上,蜡含量在11.12~21.67 m%之间。原油的硫含量除长庆原油稍高为0.12m%外,其他原油的硫含量都在0.07m%以下。此外,这些轻质油的酸值较低,酸值都小于0.07mg KOH/g。

2、中质油:中质油的密度和残炭分别在0.8530~0.8784g/cm3和3.10~5.10m%之间。这些原油包括青海原油、江苏原油、吉林原油、大庆原油、中原原油、江汉原油、玉门原油、塔里木原油、河南原油和华北原油。江汉、中原、塔里木等三种原油的硫含量较高,分别为0.77m%、0.74m%、0.70m%外,其他原油的硫含量都在0.36m%以下;氮含量除大庆为0.11m%、吉林为0.15m%、青海为0.20m%外,其他原油的氮含量都在0.3m%左右;中质原油的镍含量范围较宽,吉林、中原、大庆、塔里木原油的镍含量较低,在1.96~5.15ppm之间,而其他几种原油的镍含量较高,在10.30~13.20ppm之间;钒含量除塔里木原油较高为

15.60ppm外,其他原油的钒含量基本上小于或接近1ppm;部分原油<350℃馏分的收率在30.0m%之间,但玉门原油、青海原油、中原原油、江汉原油<350℃馏分的收率在38m%左右,塔里木原油的收率甚至达到48.11m%。大庆原油和吉林原油的酸值很小,仅为0.05mgKOH/g左右,而其他原油的酸值在0.12~

0.60mgKOH/g范围内变化。我国中质油有一些明显特点,就是蜡含量普遍较高。从表2可以看出,除塔里木原油和玉门原油的蜡含量分别为2.69m%、11.74m%外,其他原油的蜡含量都在15m%以上。

原油原

密度

(20℃)

API 酸值

表2

我国

原油

的主

要性

残炭

硫含

氮含

镍含

钒含

蜡含

<350℃

收率

分类名

g/cm3 mgKOH/g w% w% w% ppm ppm w% w% 吐

0.8167 40.9 0.07 1.50 0.07 0.07 1.30 3.70 11.12 57.25

轻惠

0.8247 39.3 0.06 2.21 0.07 0.12 2.78 0.32 21.67 50.67

质延

0.8404 36.1 0.06 1.80 0.07 0.14 1.60 0.39 11.58 49.84

油** 0.8463 35.0 0.06 1.80 0.03 0.07 1.83 1.07 16.04 38.21 长

0.8466 34.9 0.03 2.31 0.12 0.12 1.30 0.41 15.57 43.88

0.8530 33.7 0.40 3.22 0.36 0.20 10.30 0.60 18.52 38.53

0.8569 32.9 0.44 3.82 0.27 0.25 10.90 0.12 27.00 31.56

0.8614 32.1 0.06 3.10 0.09 0.15 1.96 0.15 28.58 31.56

中大

0.8619 32.0 0.04 3.10 0.10 0.11 3.03 0.23 29.70 31.10

质中

0.8636 31.6 0.22 5.10 0.74 0.38 2.12 1.20 15.30 38.09

油江

0.8642 31.5 0.17 4.67 0.77 0.29 12.10 0.73 19.32 37.62 玉

0.8643 31.5 0.12 4.90 0.11 0.25 13.00 1.05 11.74 41.80

0.8649 31.4 0.16 5.10 0.70 0.28 5.15 15.60 2.69 48.11

0.8761 29.3 0.60 4.66 0.11 0.29 13.20 0.68 28.58 29.60

0.8784 28.9 0.11 4.96 0.33 0.34 12.46 0.80 15.18 31.02

0.8863 27.5 0.97 5.10 0.14 0.19 4.61 0.30 15.54 36.98

重大

0.8954 25.9 0.84 5.10 0.14 0.52 15.00 0.40 18.36 27.95

质胜

0.9079 23.8 0.98 6.77 0.85 0.35 15.05 2.20 16.84 24.04

油辽

0.9517 16.7 3.35 9.00 0.34 0.51 46.80 1.54 3.38 16.69 渤

0.9589 15.6 3.61 9.37 0.34 0.42 44.70 1.07 2.78 21.30

3、重质油:重质油的密度在0.8863g/cm3以上。冀东原油、大港原油、胜利原油、辽河原油、渤海原油都属此类。它们的残炭较高,在5.10m%以上;它们的氮含量也较高,一般都大于0.35m%;硫含量除胜利原油较高为0.85m%外,其他原油的硫含量都在0.14~0.34m%之间;镍含量除冀东原油较低外,其他原油在15ppm以上;<350℃的收率除冀东原油较高为36.98m%外,其他原油都在28m%以下。此外,从表2还可看出,与轻质油、中质油相比,重质油的酸值也是比较高的,在0.84~3.61mgKOH/g之间。

从表2汇集的我国主要原油的性质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原油密度、酸值、残炭、硫含量、氮含量、镍含量、钒含量、蜡含量以及<350℃馏分收率等性质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密度最小的原油是吐哈原油,密度为0.8167g/cm3,密度最大的原油是渤海原油,密度为0.9589g/cm3;

2、长庆原油的酸值最小,为0.03mgKOH/g。酸值最大的原油是渤海原油,其值高达3.61mgKOH/g。

3、残炭最低的是吐哈原油,仅有1.50m%,而渤海原油的残炭高达9.37m%,是我国原油中残炭最高的。

4、除了密度、残炭很低外,吐哈原油的氮含量在我国原油中也是最低的,只有0.07m%,硫含量也只有0.07m%。而硫含量最高的是胜利原油,达0.85m%。过去我国江汉原油的硫含量比较高,近年来硫含量明显下降,1996年的硫含量仅为0.99m%,2004年进一步降低到0.77m%。氮含量最高的是大港原油,其含量达到0.52m%。

5、镍含量最低的是吐哈和长庆原油,镍含量仅有1.30ppm,而辽河原油的镍含量则高达46.80ppm,是吐哈原油镍含量的36倍,是我国原油中镍含量最高的。

6、我国原油的钒含量普遍较低,钒含量比较高的原油较少。除塔里木原油

15.60ppm,吐哈原油3.70ppm,胜利原油2.20ppm外,其他原油的镍含量都在1.54ppm以下。其中江苏原油的钒含量最低,为0.12ppm,吉林原油的钒含量也只有0.15ppm。

7、我国原油的蜡含量普遍较高。除塔里木、辽河、渤海等三种原油的蜡含量低于3.38m%外,其他原油的蜡含量都在11.12m%以上。其中大庆原油的蜡含量最高,达到29.70m%。

8、<350℃馏分收率最低的是辽河原油,仅为16.69m%,而收率最高的是吐哈原油,其含量高达57.25m%。

轻质油、中质油和重质油各种性质数据的变化范围列在表6中。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三类原油性质的明显差别以及原油性质变化的规律性。除钒含量、蜡含量等少数几种性质外外,三类原油各种性质的界限非常明显,只有少数的数据超出了表6给出的范围。

三、我国原油直馏馏分的性质

根据原油的性质以及研究的目的,可以将原油切割成各种馏分。这里只讨论原油的石脑油馏分、航煤馏分、柴油馏分、减压瓦斯油馏分、常压渣油及减压渣油的性质。

1、石脑油馏分

原油的石脑油馏分切割成<200℃。过去这一段馏分称为直馏汽油,一般作为汽油池的调合组分。近些年来,这一段馏分很多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由于直馏汽油的辛烷值低,将来作为汽油调合组分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少。

轻质油的石脑油馏分收率是比较高的,<200℃馏分的收率在14~28m%之间;而大部分中质油的石脑油馏分收率在10~15m%之间,仅塔里木、玉门原油石脑油馏分收率较高,分别为20.66和16.56m%;重质油的石脑油馏分收率更低,全部在10m%以下。

从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石脑油馏分的性质来看,所有馏分的硫含量、酸度都比较低,符合汽油产品质量要求。但石脑油馏分的辛烷值太低,只能作为汽油的调合组分。

2、航煤馏分

航煤馏分的切割范围在140~240℃之间。三种油的航煤馏分收率差别较大:轻质油的航煤收率是比较高的,在13~19m%之间,中质油除塔里木、玉门原油分别为16.87和14.12m%外,其他原油在8~12m%之间,而重质油除冀东原油为9.85m%外,其他原油的收率都在8m%以下。

我国原油航煤馏分的芳烃含量、硫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除惠州、**、长庆、吉林、大庆原油外,其他原油的航煤馏分冰点<-47℃;轻质油、中质油中除延长、中原、塔里木、华北外,其他原油馏分的烟点符合标准;重质油馏分的烟点几乎都低于25mm,达不到产品质量要求。所有原油航煤馏分的酸值基本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必须进行精制。

3、柴油馏分

柴油馏分的切割范围在200~350℃之间。

与其他类型的原油相比,轻质油柴油馏分的收率仍较高,在24~32m%之间;中质油则较低,除塔里木、青海原油的收率分别为27.45和26.00m%外,其他原油的收率介于19~25m%之间;重质油更低,除冀东原油为27.31m%外,其他原油的收率在13~20m%范围内。

我国柴油优级品的标准规定硫含量不超过0.2m%,酸度不超过7mgKOH/100ml,十六烷值不小于45。从表3~表5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原油柴油馏分满足硫含量和十六烷值的要求。硫含量不合格的仅有江汉原油、胜利原油、塔里木原油和华北原油;根据十六烷指数推测,十六烷值不合格的可能有辽河和渤海原油。但是,酸度仅有轻质油、中质油中的大庆油、吉林油等少数几种油合格。除大庆油、吉林油以外,其他中质油的酸度在8~22mgKOH/100ml之间,重质油的酸度在15~110mgKOH/100ml,必须进行深度精制。重质油柴油馏分的凝点较低,都在-5℃以下;而大部分轻质油和中质油的凝点在7~-9℃之间。

4、减压瓦斯油(VGO)馏分

在原油评价中,一般将350~500℃的馏分切割为VGO馏分,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

轻质油和中质油VGO馏分的收率比较接近,前者在23~31m%之间,后者在22~31m%之间,而重质油的收率要较轻质油和中质油高一些,在28~33m%之间。

在轻质油中,塔里木原油VGO馏分的硫含量都在0.11m%以下;在中质油中,华北原油、中原原油、塔里木原油、江汉原油VGO馏分的硫含量较高,分别为0.56m%、0.66m%、0.69m%和0.71m%,而其他中质油馏分的硫含量都小于0.26m%;重质油中大港、北疆原油催裂料的硫含量较低,而其他三种油的硫含量在0.23~0.56m%之间。

一般来讲,原油350~500℃馏分的残炭较低,一般<0.10m%。

由上述可见,除少数原油需经适当处理外,大部分原油350~500℃馏分可直接作为催化裂化原料使用。

5、常压渣油

将各种原油大于350℃的馏分当作常压渣油。

轻质油>350℃馏分的收率在42~56m%之间,但**原油常压渣油的收率较高,为61.79m%;中质油除塔里木原油常压渣油的收率为51.89m%外,其他原油常压渣油的收率在58~71m%之间,而重质油除冀东原油为63.02m%外,其他原油常压渣油的收率都在72m%以上。

轻质油常渣的密度不大,在0.88~0.91g/cm3之间,镍+钒含量除吐哈原油较高为11.69ppm外,其他原油都在6.1ppm以下。五种原油常压渣油的其他性质比较接近,其中硫含量在0.12m%以下,残炭在3.0~4.4m%之间,凝点在35~38℃(但延长原油仅为24℃,**原油也只有30℃)。

中质油常渣的密度除塔里木、华北、玉门三种原油分别为0.9487、0.9292、0.9210g/cm3以外,其他中质油常渣的密度约为0.90g/cm3。中质油数量较多,性质差别也较大。其中大庆、吉林两种原油的性质比较接近,镍+钒含量不到5ppm,残炭也不到5m%,而且硫含量也较低,仅为0.13m%,是较好的重油催化裂化原料。中原原油的常渣虽然镍含量较低,仅为 3.11ppm,但钒含量、硫含量较高,分别为1.94ppm和1.14m%。塔里木原油常渣的性质比较特殊,其中钒含量、硫含量、残炭是中质油中最高的,分别为30.01ppm、1.18m%、9.85m%。其他原油常渣的镍含量在15~23ppm,残炭在5.2~8.4m%之间;钒含量在0.9~1.2ppm 范围;硫含量只有江汉原油较高,其他在0.15~0.51m%之间。

重质油常渣的密度、镍含量较轻质油和中质油有较大增加。其中密度在0.92~0.99m%之间,镍含量除冀东原油较低为7.33ppm以外,其他在20~57ppm之间。胜利原油常渣的硫含量较高为1.04m%,其他原油常渣的硫含量较低,在0.20~0.37m%之间变化。重质油残炭较高,在8m%以上,而且残炭值随密度的增加而

递增。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1、石油的化学组成 1.1 颜色与密度 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3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 kg/m3以上或在800 kg/m3以下。 1.2 元素组成 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

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1.4 非烃化合物 原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等。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包括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在原油中,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主要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大类。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主要以酸性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是环氧酸,占原油酸性含氧化合物的90%。 2、石油及其主要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能 2.1 标准密度和相对密度 我国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的标准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原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比,又称比重。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通常相对密度在0.9-1.0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原油称为轻质原油。 分子量相近的不同烃类之间密度差异很大,芳烃>环烷烃>烷烃。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2021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2021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2021新版) 一、液化石油气的状态参数 液化石油气所处的状态,是通过压力、温度和体积等物理量来反映的,这些物理量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称为状态参数。 1.压力 压力是一物体垂直均匀地作用于另一物体壁面单位面积上力的量度。物理上用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压力来表示,称为压强,用符号p表示。 p=F/A(1-2-1) 式中p——压强,Pa; F——均匀垂直作用在容器壁面的力,N; A——容器壁面的总面积,m2 。 由于在工程实际中习惯地将压强称作压力,因此,本书中后面

提到的压力,即指压强。 测量压力有两种标准方法:一种是以压力等于零作为测量起点,称为绝对压力,用符号“P绝”表示;另一种是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力作为测量起点,也就是压力表测量出来的数值,称为表压力,或称相对压力,用符号“P表”表示。液化石油气储灌工艺所讲的压力都是指表压力。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绝对压力=表压力+当时当地大气压力 (1)压力的单位我国现行的法定压力计量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导出的压力单位,即:帕斯卡(Pa),1Pa=1N/m2 。由于帕斯卡的单位太小(如:一粒西瓜子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力约为20Pa,在实际中常使用兆帕斯卡(MPa)、千帕斯卡(kPa)。其关系为 1MPa=103 kPa=106 Pa

液化气的物理特性

液化气的物理特性 表示液化气物理特性的项目有沸点、熔点、临界参数、密度、比容、相对密度、蒸气压、露点、蒸发潜热、粘度、溶解度。 1、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沸点和蒸发虽同属于气化现象,但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且在任何温度下都有蒸发现象,只不过是蒸发有快慢而已,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都同时发生,但必须达到一定条件才会发生,这个条件就是液体内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压力相等时,才会发生液体沸腾现象。 液化气的沸点与外界压力有关,外界压力增大,沸点升高,压力减小,沸点降低。我们通常所说的沸点是规定在101.33KPa(1atm)下的液体沸腾的温度。例如:丙烯在101.33KPa下沸点为-42.05℃,压力增大到0.8MPa时,沸点会上升到20℃。为了液化气储运安全使其沸点控制到常温以下,所以液化气工作压力多定为0.7MPa。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在101.33KPa下的沸点参数见表1。 2、气体、液体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ρ表示,单位为Kg/m3。 气体密度是随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因此,表示气体密度时,必须规定温度和压力条件。通常以压力为101.33KPa、温度为0℃时的数值,作为标准状态下密度值。 液化气主要成分气体密度见表2

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但密度受压力影响却很小,可以不予考虑。表3列出了丙烷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由表3可知液体丙烷受温度使其密度和体积变化情况。如在15℃时,丙烷体积为100%,当温度升高30℃时,体积膨胀到105%。即比原来增加了5%。 丙烷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表3 1、气体、液体相对密度 物质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称为该物质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没有单位。 气体的相对密度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用S表示,即: S=ρ/ρ 空 式中S——某气体的相对密度; ρ——标准状态下某气体的密度,Kg/m3。 ——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其值为1.293Kg/m3。 ρ 空 另一种简单方法,是用液化石油气分子量与空气量即:S=M/M 空 式中M——液化石油气的分子量; ——空气分子量,其值为29。 M 空 液体的相对密度是液体的密度与同体积4℃纯水的密度之比,用d表示,没有单位。即: d=ρ/ρ 水 式中d——某液体相对密度; ρ——某液体的密度,g/cm 2 ——在101.33Kma和4℃下,纯水的密度,其值为1 g/cm2ρ 水 液态液化气的相对密度是以0℃的数值作为标准,但操作和实际中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液态液化气相对密度在0.5~0.6之间,即比水轻得多。气态液化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表

液化石油气理化特性表 识中文名: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分子式:C 3H 8-C 3H 6-C 4H 10-C 4h 8(混合物) 危规号:21053 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 理 化 性臭味。 熔点°C :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as分子量: RTECS号:UN编号:1075CAS号:68476-85-7溶解性:在水上漂浮并沸腾,不溶于水。可产生易燃的蒸气团。 饱和蒸汽压kPa: 4053 (16.8C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聚合危险:不聚合 稳定性:不稳定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质沸点c : 临界温度c : 临界压力MPa: 燃烧性:易燃 闪点c :-74 燃 烧 爆 炸 危 险爆炸极限%: 1.63?9.43 自燃温度c:450 危险性分类:第2.1 类易燃气体甲类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性:属微毒类 接触限值:中国MAC(mg/m )1000 3 性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毒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迅速吸。就医。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性 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急 救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防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护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泄 漏 处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

汽油理化特性表

汽油31001(3.1类易燃液体) 包装: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物质名称: 汽油危险货物编号: 31001 (CAS.NO: 8006-61-9) 物化特性 沸点(℃) 40~200 比重(水=1)0.70~0.79 蒸气密度(空气=1) 3.5 熔点(℃)<-60 临界温度(℃)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自燃温度(℃)415~530 冰点(℃)无资料 外观与气味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 具有特殊臭味。主要成份: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50 爆炸极限 1.3%-6.0%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无稳定√ 聚合性聚合避免条件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 急性毒性LD5067000 mg/kg(小鼠经口)(120号溶剂 裂解轻油(汽油调合组分)(汽油 调合组分)) LC50 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 入)(120号溶剂裂解轻油(汽油调 合组分)(汽油调合组分))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

液化气的物理特性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 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密度其单位是以kg/m3表示,它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表示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密度时,必须规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一些碳氢化合物在不同温度及相应饱和蒸气压下的密度见表2-5。 表1-1 一些碳氢化合物在不同温度及相应饱和蒸气压力下的密码(kg/m3)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气态液化石油气的密谋随着温度及相应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增加。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01.3kPa下一些气态碳氢化合物的密度见表1-2。 表1-2 一些气态碳氢化合物在101.3kPa下的密度/( kg/m3) 液化石油气液体的密度以单位体积的质量表示,即kg/m3。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上升密度变小,同时体积膨胀。由于液体压缩性很小,因此压力对密度的影响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由表1-2可以看出,液化石油气液态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表1-3 液化石油气液态的密度(kg/m3)

相对密度由于在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同时存在气态和液态两种状态,所以应该了解它的液态相对密度和气态的相对密度。 液化石油气的气态相对密度,是指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力的条件下,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气体与空气的质量比。求液化石油气气体各组分相对密度的简便方法,是用各组分相对密度的简便方法,是用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得,因为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液化石油气气态的相对密度见表1-4。 表1-4 液化石油气气态的相对密度(0℃,101.3kpa) 从表1-4中可以看出液化石油气气态比空气重1.5~2.5倍。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从容器或管道中泄漏出来,不像相对密度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与扩散,而是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滞存,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因此,用户在安全使用中必须充分注意,厨房不应过于狭窄,通风换气要良好。液化石油气储存场所不应留有井\坑\穴等.对设计的水沟\水井\管沟必须密封,以防聚积,引起火灾。 液化石油气的液态相对密度,指在规定温度下液体的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的比值。它一般以20℃或15℃时的密度与4℃与15℃时纯水密度的比值来表示。 液化石油气的液态相对密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小,见表1-5。 表1-5液化石油气液态各组分相对密度 从表1-5中可看出,在常温下(20℃左右),液化石油气液态各组分的相对密度约为0.5~0.59之间,接近为水的一半。当液化石油气中含有水分时,水汾就沉积在容器的底部,并随着液化石油气一部输送到用户,这样,既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又会引起容器底部腐蚀,缩短容器的使用期限。因此,液化石油气中的水分要经常从储罐底部的排污阀放出。 体积膨胀系数绝大多数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化石油气也不例外,受热受膨胀,温度越高,膨胀越厉害。

最新整理液化石油气特性及其对安全的影响.docx

最新整理液化石油气特性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一、液化石油气的一般特性 液化石油气通常处于饱和状态,既有气相,又有液相,因此,它具有气体和液体的物理特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烷烃和烯烃,因此,它又具有烷烃和烯烃的化学特性。液化石油气的这些特性因其组分不同而异,与其他可燃介质相比,液化石油气的一般特性如下。 1.方便性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为气体,稍加压或冷却即可液化。如丙烷在20℃、0.81MPa压力下即成为液体,这给灌装、运输和使用带来了方便。 2.易燃性 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后,一旦遇到火种,甚至是石头与金属撞击或摩擦静电火花那样微小的火种,都能迅速引起燃烧,释放出能量。这是制造各种燃烧器具和利用液化石油气的根据。 3.易爆性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为1.5%~9.5%,其爆炸范围宽且爆炸下限低,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范围时,遇到火种即可发生爆炸。 4.挥发性 储存在容器内的液化石油气如果以液体状态泄漏出来时,于压力降低,便可迅速汽化,其体积将会骤然膨胀为250倍的气态石油气。此时,周围若有火种就会形成燃烧和爆炸。 5.溶解性 液化石油气能溶解水,而且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当温度降低时,原来溶解的水会部分析出,这部分水在温度降低时,因吸收周围的热量使之形成冰塞,造成管道或阀门堵塞,甚至冻裂损坏。 液化石油气能使石油产品溶化。用于液化石油气的阀门填料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不应使用油浸石棉盘根作阀门填料和管道密封材料;输送和装卸软管需采用耐油胶管。

6.微毒性 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低于1%时,对人体健康无害。但是,如果长期接触浓度较高的液化石油气或在燃烧不完全时,对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当空气中含有超过10%的高碳烃类气体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时,还会使人窒息或中毒。 7.腐蚀性 纯净的液化石油气不会对碳钢和低合金钢产生腐蚀。所谓液化石油气的腐蚀是于其中的硫化物杂质所致。如硫化氢在有水的条件下,会对钢材产生应力腐蚀和化学腐蚀。因此,对盛装液化石油气的金属设备,应定期进行缺陷检验。 8.热值高 液化石油气燃烧时,一般每立方米气态液化石油气的低发热量为10×104kJ/m3,相当于每立方米焦炉煤气发热量的1 倍;液态石油气的低发热量为4.5×104kJ/kg,约为每公斤烟煤发热量的2倍。 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燃气的低热值见表1-2-20。 表1-2-20 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燃气的低热值 名称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空气煤气无烟煤气二甲醚轻烃燃气热值/(kJ/m3)10800035600xxx001050058006680031800 二、液化石油气特性对安全使用的要求 综上所述,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爆炸的物质,国家标准GB 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将其列为重大危险易燃物质。人们在利用液化石油气的有益特性的同时,还应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其发生危害作用。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要求如下。 ①严防液化石油气的外泄。凡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和管道应具有足够的耐压能力和可靠的密封性。与液化石油气相关的设备及其建筑物、构筑物要有满足要求的防范保护设施和防火间距。 ②凡与液化石油气相关的站区和环境要杜绝明火、电火花及静电火花的产生,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不得有使液化石油气集聚、存积的地方。 ③储罐、钢瓶等容器储装液化石油气时,要按规定的储装量充装,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1、石油的化学组成 1.1 颜色与密度 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3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kg/m3以上或在800 kg/m3以下。 1.2 元素组成 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

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1.4非烃化合物 原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等。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包括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在原油中,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主要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大类。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主要以酸性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是环氧酸,占原油酸性含氧化合物的90%。 2、石油及其主要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能 2.1 标准密度和相对密度 我国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的标准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原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比,又称比重。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通常相对密度在0.9-1.0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原油称为轻质原油。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特性表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es;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分子式:C3H8-C3H6-C4H10-C4h8(混合物) 分子量: CAS号:68476-85-7 RTECS号:SE7545000 UN编号:1075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IMDG规则页码: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燃料。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在水上漂浮并沸腾,不溶于水。可产生易燃的蒸气团。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74 自燃温度(℃):引燃温度(℃):426-537 爆炸下限(V%): 5 爆炸上限(V%):33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 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 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易燃性(红色):4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 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 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 制部门。 包装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4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与危险特性

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石油原油危险货物编号:32003 标 英文名:petroleumgrudeoilUN编号:1267,1255识 分子式:/分子量:/CAS号:8002-05-9 理外观与性状暗黄、棕色或绿黑色液体。 化 熔点(℃)/相对密度(水=1)0.78~0.97相对密度(空气=1) 性沸点(℃)/饱和蒸气压(kPa)/ 质 溶解性不溶于水。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LD50: 毒性 毒 LC50: 性 健康危害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烟雾。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神经症状。及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健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康 分钟。就医。 危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害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7~32爆炸上限(v%)8.7 引燃温度(℃)/爆炸下限(v%)1.1 燃 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反应。 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炸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危 储运条件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险 与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用砂 性 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污染地面用水冲洗清肥皂或洗涤剂刷洗, 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复习过程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 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液化石油气,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缩写LPG。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 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生产: 主要从炼油厂在提炼石油的裂解过程中产生。在石油炼厂及石油化工厂的常减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及延迟焦化等加工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一般来讲,提炼1吨原油可产生3%-5%的液化石油气;也可从天然气中回收液化石油气。从油田出来的原油和湿气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分离,上部出来的天然气送到一个储气罐中,经过加压(16kg/cm2)再分馏,用柴油喷淋吸收;天然气(干气)从塔顶送出,吸收了液化气的富油经过分馏塔,在16kg/cm2压力下冷凝为液态,形成液化石油气。 LPG的生产主要有3种方法。 1、从油、气田开采中生产 在油田开采时,反携带有原油中的烃类气体或气田开采时,携带在天然气中的其他烃类,经初步分离及处理后,再集中送到气体分离工厂进行加工,最后分别获得丙烷、丁烷。在一定压力下或冷冻到一定的温度将丙烷、丁烷分别进行液化,并分装在不同的储罐内。生产商可分别出售丙烷、丁烷,也可按用户要求,把丙烷、丁烷按一定比例,调配成符合质量标准的LPG再出售。 2、从炼油厂中生产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 析表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液化石油气物质特性分析表

1、液化石油气组成: 液化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类,而一般经过处理的民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等,无色气体或黄柠色油状液体、特殊臭味。 2、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密度增大。闪点为-74℃,引燃温度为426~537℃,爆炸极限为5%~9.65%。液态的液化气挥发性较强,在液态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其热值大,最高燃烧温度可达l900。C,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相对密度为空气的l.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

3、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混合性气体,液化石油气向室内扩散,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5%~9.65%)时,遇到火星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 (1)易燃易爆。比汽油等油类、天然气有更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液化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即使在寒冷地区,遇到静电或金属撞击时发出的细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烧。液化气加空气混合浓度在5—9.65%时,就会引发爆炸。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 (3)液化石油气液态比重比水轻。气态比空气重1.56倍。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从容器或管道中泄漏出来,不像相对密度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与扩散,而是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滞存,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引起火灾。因此液化石油气泄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4)体积膨张系数大。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l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因此,液化石油气在充装作业中必须限制装量。否则容易造成爆炸火灾隐患。 (5)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容器内部液化石油气的压力总比外界大气压力大得多,所以,液化石油气一定要在密闭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容器中储存。否则容易造成爆炸火灾隐患。 4、液化气的毒害性

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原油分子(结构式)无意义危规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危险性类别无资料毒物分类无资料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深黄棕色或墨绿色液体,无刺激气味 相对密度(水=1)(空气=1)> 熔(凝固)点:℃-60 ℃沸点:℃<0 - >1093.3 ℃溶解性不溶于水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禁忌物四氧化氮、强氧化剂聚合危害无资料 主要用途无资料 危险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 - 32.2 ℃爆炸下限(V%)无资料爆炸上限(V%)无资料 火灾危险类别无资料 危险特性无资料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用水无效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LD50:≥4300 mg/kg 健康危害 刺激眼睛和皮肤,导致皮肤红肿、干燥和皮炎,食入将引发恶心、 呕吐和腹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继而引发头痛、眼 花、困倦及恶心,更严重者将精神崩溃、失去意识、陷入昏迷,甚 至由于呼吸系统衰竭导致死亡。吸入高浓度蒸气将影响中枢神经系 统肺损伤,引发恶心、头痛、眼花至昏迷。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按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有适当的解毒剂,立即服用)。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 泄漏应 急处理 切断火源,泄露物采用沙土等不活泼物质掩盖吸收,装入指定容器后处理。 操作注 意事项 全面通风。搬运时要固定牢固。空容器可能有残留,注意处置。远离热源、明火或火花。

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 LP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用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较大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CO、CO2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 74℃;沸点:-0.5~-42℃,引燃温度:426~537℃;爆炸极限(V/V):2.5%~9.6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2.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1)燃爆性质。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2)健康危害。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3)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3.公众安全 首先拨打产品标签上的应急电话报警; 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100m; 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4.个体保护 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 5.隔离 大量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m(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m的隔离区)。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罐车,隔离1600m(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m的隔离区)。

原油理化特性表

原油32003(3.2类易燃液体)物质名称原油、石油 物化特性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有色并有绿色萤光的稠厚状液体,主要成份为芳香族烃的混合物, 大部分原油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自燃点:350℃)。 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密度密度为0.8 ~ 1.0 克/立方厘米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溶解性不溶于水 外观、气味与主要成份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原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不同产地的原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具有特殊气味。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6.67-32.2爆炸极限爆炸下限=1.1爆炸上限=6.4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黄沙 灭火注意事项油品流散可能扩大燃烧面积,如果发生沸溢或喷溅时,会扩大火势造成大面积火灾,甚至威胁灭火人员和车辆器材的安全。要注意控制火势,保护周围,防止蔓延,集中力量,抓住有利时机,一举扑灭。同时注意邻近设备会直接受热辐射的威胁,导致次生事故 危险特性原油是一级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原油蒸气、伴生气一般属于微毒、低毒类物质,在高浓度下可能会造成急性中毒,长期在低浓度下可以造成慢性中毒。 泄漏紧急处理 油品一旦泄漏,由于它们的沸点很低,在常温下具有较大的蒸气压,在环境温度下将迅速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急剧膨胀。蒸发逸散的油品蒸气在短时间与空气混合,向周围扩散。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及原油伴生气的比重比空气重,扩散后容易滞留在地表、水沟、下水道、电缆沟及凹坑低洼处,并沿着地面,沿下风向扩散到远处,延绵不断,往往在预想不到的地方遇火被引燃,并迅速回燃,从而引起大面积、灾难性的爆炸或火灾事故。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储运注意事项 原油、原油伴生气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闪点低,且闪点和燃点接近,只要有很小的点燃能量,便会闪火燃烧。在管线、输油设备和容器上的静电放电对含油气浓度较大的场所,易产生爆炸、着火,其危险性和危害性是很大的。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原油气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滤式防 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1、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换不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3、眼睛接触:不适用。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5、食入:不适用。 安全储存: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汽油的理化特性表

汽油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汽油 英文名:Propane 分子式:C3H8 分子量:44.1 CAS号:74-98-6 RTECS号:TX2275000 UN编号:1978 危险货物编号:21011 IMDG规则页码:2147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187.6 沸点:-42.1 相对密度(水=1):0.58/-44.5℃ 相对密度(空气=1): 1.56 饱和蒸汽压(kPa):53.32/-55.6℃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4.25 燃烧热(kj/mol):2217.8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04℃闭杯 自燃温度(℃):450 爆炸下限(V%):2.1 爆炸上限(V%):9.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 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橡胶。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 易燃性(红色):4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 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如果容器遇明火或长时间暴露于高 温下,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4 包装类别:Ⅱ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 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 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 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盛装。搬运时 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ERG指南:115 ERG指南分类:气体—易燃(包括冷冻液化液体)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300mg/m3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特性

一、液化石油气的状态参数 液化石油气所处的状态,是通过压力、温度和体积等物理量来反映的,这些物理量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称为状态参数。 1.压力 压力是一物体垂直均匀地作用于另一物体壁面单位面积上力的量度。物理上用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压力来表示,称为压强,用符号p 表示。 p=F /A (1-2-1) 式中p ——压强,Pa ; F ——均匀垂直作用在容器壁面的力,N ; A ——容器壁面的总面积,m 2 。 由于在工程实际中习惯地将压强称作压力,因此,本书中后面提到的压力,即指压强。 测量压力有两种标准方法:一种是以压力等于零作为测量起点,称为绝对压力,用符号“P 绝”表示;另一种是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力作为测量起点,也就是压力表测量出来的数值,称为表压力,或称相对压力,用符号“P 表”表示。液化石油气储灌工艺所讲的压力都是指表压力。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绝对压力=表压力+当时当地大气压力 (1)压力的单位我国现行的法定压力计量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导出的压力单位,即:帕斯卡(Pa),1Pa=1N /m 2 。由于帕斯卡的单位太小(如:一粒西瓜子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力约为20Pa ,在实际中常使用兆帕斯卡(MPa)、千帕斯卡(kPa)。其关系为 1MPa=103kPa=106Pa (2)压力单位的换算在采取国际单位制以前,我国惯用的压力单位有:标准大气压、工程大气压、毫米汞柱、毫米水柱及英制压力单位等,其与法定单位的换算关系,见表1-2-4。 2.温度 温度是物质分子进行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它是对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测量温度的标尺称为温标。温标的规定是选取某物质两个恒定的温度为基准点,在此两点之间加以等分,来确定温度单位尺度,称为度。 由于对两个基准点之间所作的等分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的温度单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摄氏温标(℃),摄氏度温标又称百度温标,是瑞典人摄尔休斯最先提出的; ②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是德国人华伦海特最早提出的; ③开氏温标(K),开氏温度又称绝对温度,是英国人开尔文最先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