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

目录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表- 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 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表- 甲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表- 甲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 甲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表- 甲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表- 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 乙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 乙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表-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表- 乙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表- 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表- 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表- 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表-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 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 钛酸(四)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 钛酸(四)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表- 钛酸(四)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 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表- 六甲基二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5)表- 正硅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 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7)表- 松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表- 氯丁酚醛胶粘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9)表- 303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0)表- 730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1)表- 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2)表- 醇酸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3)表- 酚醛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4)表- 环氧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5)表- 丙烯酸清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 丙烯酸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7)表- 硝基木器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8)表- 硝基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表- 硝基底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0)表- 硝基磁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1)表- 聚酯树脂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2)表- 丙烯酸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3)表- 氨基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4)表- 硝基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5)表- 聚酯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7)表- 脱漆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8)表-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9)表- 磷化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0)表- 印刷油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1)表- 皮革光滑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2)表- 快干助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3)表- 环己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4)表- 1-溴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5)表- 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6)表- 氟代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7)表- 1,4-二氧己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8)表- 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9)表- N-甲基吗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0)表- 乙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1)表-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2)表- 三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3)表- 二异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4)表- 正丁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5)表- 三甲基氯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6)表- 硝化棉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7)表- 虫胶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9)表- 醇酸漆稀释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0)表-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甲基乙氧基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六甲基二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

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
1. 产品标识
- 产品名称:石油原油
- 产品代码:N/A
- 适用领域:石油加工、能源生产等
2. 成分/组成信息
- 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硫、氮等
- 其他成分:可能含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和杂质
3. 危险性信息
- 急性毒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头晕等不适症状
-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环境影响:原油泄漏可能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4. 灭火措施
-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
- 不适宜使用的灭火剂:水
5. 泄漏应急处理
- 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
- 隔离泄漏区域,远离火源和点燃源
- 采取适当的泄漏应急处置方法,如用油吸附剂进行吸附、用防水隔离堤坝进行围堵等
6. 防护措施
-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 使用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7. 储存和运输要求
-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避免与氧化剂和强酸碱等物质接触
- 运输时需注意包装完整,防止泄漏和损坏
8. 废弃物处理
- 按照当地法规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
- 不可将废弃物倾倒至水体、土壤和下水道
9. 急救措施
- 发生接触或吸入后,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
- 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就医时,携带产品或标签
10. 特殊防护信息
- 遵循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规定
- 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以上为石油原油安全技术明细MSDS的简要内容,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油品的危险性

油品的危险性油品的危险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所决定的。
油品的化学组成及理化特性也决定着油品不同形式的燃烧特点。
油晶的危险性和燃烧特点,给油库加油站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使其环境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一、油品的危险特性(一)蒸发性液体表面气化的现象叫蒸发。
物质要蒸发的这种固有趋势称为蒸发性,或挥发性。
蒸发性是轻质油晶在储运中最重要的危险特性之一。
它与油品的密度、饱和蒸气压密切相关。
在环境温度下,汽油蒸发最快,煤油和柴油次之,润滑油最慢。
油晶蒸发受气温、油晶温度、油晶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表面压力和油品密度的制约。
温度高蒸发快,温度低蒸发慢;油晶表面积大蒸发快,表面积小蒸发慢;油品表面空气流速快蒸发快,流速慢蒸发慢;油晶表面压力大蒸发慢,压力小蒸发快;油晶密度大蒸发慢,密度小蒸发快。
关于油库加油站安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蒸发性大的油品蒸发损+失就大,火灾的危险性也就大,形成气阻、气蚀的可能性也大。
据资料介绍,美国、日本石油蒸发损失占产量的3%~5%,原苏联由于油罐大小呼吸要损失近7%的轻质成分。
据测试,汽油每输转一次大呼吸损失1.2kg /t左右,从炼油厂到用户仅大呼吸一项损失占0.8%—1%。
一个汽油收发量万吨的油库,每年收发、输送、储存中有50—60t汽油变为油气逸散到四周空间。
而且油气比空气重,易于在作业场所及低洼、通风不良的地方飘浮积聚,这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油库加油站的防火安全影响极大。
(二)燃烧性物质的燃烧性是由其闪点、燃点、自燃点来衡量的。
常用油晶的闪点、燃点、自燃点见表1—1.低闪点是可燃物发生火灾的危险信号,是衡量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闪点愈低,火灾危险性愈大。
汽油、煤油、柴油的闪点都在120≥以下,润滑油类的闪点一般在210℃以上,所以,油品都有着火的危险性。
汽油的闪点在—58~10℃之间,在任何环境温度下都能挥发出大量的油气,且只必须0.2~0.25mj的点火能量就可以引燃。
表格—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格

标识
中文名:石油气[液化的];液化石油气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英文名:Liquefied?petroleum?ges
?UN编号:?1075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68476-5-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熔点(℃)
?/??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74
爆炸上限(v%)
33?
引燃温度(℃)?
426~537?
爆炸下限(v%)?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5?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化石油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灼伤。?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3.2类

目录
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
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
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
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
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
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
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
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
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
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
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
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
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
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
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
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
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
1 / 96。
表-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液化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产品是一类重要的能源资源,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可能存在的危险特性,以便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液化石油产品及其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的信息。
1. 液化石油气(LPG)
- 理化性质:
- 分子式:C3H8、C4H10等
- 密度:较轻,比空气轻
- 熔点:-188.2°C
- 沸点:约-42°C(丙烷)
- 危险特性:
- 易燃,易爆
- 高压气体,内压力高
- 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
2. 液化天然气(LNG)
- 理化性质:
- 分子式:CH4
- 密度:较轻,比空气轻
- 熔点:-161.6°C
- 沸点:约-162°C
- 危险特性:
- 易燃
- 极低温,接触可能导致冷烫伤
- 高压气体,内压力高
3. 煤油
- 理化性质:
- 密度:较重,比水重
- 熔点:约-47°C
- 沸点:约175°C
- 危险特性:
- 易燃
- 挥发性高,蒸气可形成易燃混合物- 对环境有潜在危害
请注意,液化石油产品的性质和危险特性可能因品牌、成分或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使用和处理液化石油产品时,请仔细阅读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法规要求,确保安全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液化石油产品性质和危险特性请参考相关资料和权威机构的发布文件。
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中文名:石油气[液化的];液化石油气危险货物编号:21053标识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es UN 编号:1075分子式:/ 分子量:/ CAS 号:68476-5-7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理化性质熔点相对密度( 水=1)相对密度( 空气=1)//(℃)沸点(℃)120~200 饱和蒸气压(kPa)1380/37.8℃溶解性// 侵入途径吸入。
毒毒性/。
性本品有麻醉作用。
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及健健康危害脉缓等症状,严重时有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
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康等。
危害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74 爆炸上限(v%)33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氟、危险特性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液化石油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灼伤。
烧燃建规火险分级甲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爆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炸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
仓温不宜危超过℃。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30 险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性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储应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泄漏处理:切断火源。
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汽油柴油煤油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

LD50:67000mg/kg(小鼠经口)(120号溶剂汽油)
LC50:103000mg/m3(小鼠吸入),2小时(120溶剂汽油)
第十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1001
UN编号:
1203
IMDG规则页码:
3141
包装标志:
7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六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五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柴油
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痛。
第二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皮肤。
眼睛接触:
第五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按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有适当的解毒剂,立即服用)。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泄露物采用沙土等不活泼物质掩盖吸收,装入指定容器后处理。
原油
标识
中文名
原油
分子(结构式)
无意义
危规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毒物分类
无资料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深黄棕色或墨绿色液体,无刺激气味
相对密度
(水=1)0.780-0.970(空气=1)>1.0
熔(凝固)点:℃
-60 ℃
沸点:℃
<0 ->1093.3 ℃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
LD50:≥4300 mg/kg
健康危害
刺激眼睛和皮肤,导致皮肤红肿、干燥和皮炎,食入将引发恶心、呕吐和腹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继而引发头痛、眼花、困倦及恶心,更严重者将精神崩溃、失去意识、陷入昏迷,甚至由于呼吸系统衰竭导致死亡。吸入高浓度蒸气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肺损伤,引发恶心、头痛、眼花至昏迷。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禁忌物
四氧化氮、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无资料
主要用途
无资料
危险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6.7 -32.2 ℃
爆炸下限(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
无资料
火灾危险类别
无资料
危险特性
无资料
灭火方法
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用水无效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皮肤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无资料
防护
措施
工程控制:采用通风装置。
呼吸系统防护:无资料
眼睛防护: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橡胶工作服
手防护:防护手套。
操作注意事项
全面通风。搬运时要固定牢固。空容器可能有残留,注意处置。远离热源、明火或火花。防止容器中蒸气压过高。不要压、砍、焊接、钻孔或研磨容器,不要将空容器靠近热源或明火。
包装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密闭保存,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远离热源、火花或明火。本品易被氧化,长期储存会结晶而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