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备课大全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备课指南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备课指南

这是一份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案备课指南,旨在帮助语文老师准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指南根据课程要求和教材特点,从知识点讲解、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知识点讲解1、文言文语法知识文言文语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必修知识点。

学生应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比如虚实、通假、并列、夹注、破折等语法现象。

还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语序问题,比如倒、兼语、主谓不倒装等。

2、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义。

同时,还需要培养文言文阅读的感悟能力,理解文言文中的背景和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3、文言文写作技巧文言文写作技巧也是必修知识点。

学生应该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如何选用合适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还需要注意文言文写作的规范性和美感性,遵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书写清晰、雅致。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生词和句子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练习式教学法练习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语法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对比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增强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文章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优势。

三、教学步骤1、前期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点和难点,准备相应的课件和教学工具,为后期的授课打好基础。

2、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讲解-练习-抽样检测”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记忆强化。

初中生短篇文言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短篇文言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短篇文言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2)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3)能够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运用朗读、默写、翻译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3)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的把握;(2)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的识别;(3)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和主旨的归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本文相关的图片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3)让学生圈点勾画出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标记出不懂的词语。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小组合作,分析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3)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梳理。

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含义,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2. 积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了解其含义;3. 总结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案LtD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中文言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篇二: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文言文万能教案模板初中

文言文万能教案模板初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文言文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文言文的看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查字典了解字义。

2.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文言文特殊句式?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一词多义、通假字?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文言文知识,熟读课文。

2.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4.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五、板书设计《文言文万能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2. 自主学习3. 合作探究4. 课堂讨论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四、教学反思五、板书设计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学需求。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 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4.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文言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如古代汉语的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等;
3. 分析文言文的典型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4. 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让他们进行阅读和理解,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5.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比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经典文言文课文;
3. 学生朗读比赛的奖励措施。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朗读比赛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2.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初中文言文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文言文万能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性、句式、修辞等。

3.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难句。

2. 翻译文言文,准确表达文意。

3.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二)新课导入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 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 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4. 介绍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修辞等知识。

5.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四)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性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重点、难点。

3. 提出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文言文活动大全教案

初中文言文活动大全教案

初中文言文活动大全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

2. 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型。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

2. 参考资料和注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发放文言文选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

2.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回答。

三、句式和词汇学习(20分钟)1. 教师选取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词汇,进行讲解和示例。

2. 学生跟读和模仿,巩固学习效果。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文言文中的难题。

3.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展示复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二、文言文表达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文言文的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

2.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文言文朗诵比赛(2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文言文片段,学生进行朗诵练习。

2. 学生进行比赛,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四、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记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3.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

语文文言文优秀教案初中

语文文言文优秀教案初中

语文文言文优秀教案初中年级:初三年级学科:语文教材:《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能够自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 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提高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岳阳楼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岳阳楼记》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岳阳楼记》的译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参考。

2.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资料,以便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岳阳楼记》的名句,引起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参考译文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大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岳阳楼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2. 讲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岳阳楼记》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岳阳楼记》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文言文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中考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

兴:兴趣6、方出神。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翻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翻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案: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案: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案: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虫相比,癞蛤蟆与蚊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好理解了。

《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 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句子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6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论语》的\"论\"读I t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找一找这篇文章中包含哪些成语?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成语。

答案示例: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10)仿写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答案示例:有勤才有曹雪芹“批阅三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红 楼梦》 3、山市、解释加点词语义。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2、 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3、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想起。

近中,附近。

前。

4、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记。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 坊,像坊一样。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 5、 层层指数。

数,数数6、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或凭或立,不一状。

或,有的人。

凭,依靠。

不一状,各不相同。

7、 或凭或立,不一状。

或,有的人。

凭,依靠。

不一状,各不相同。

8、 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 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 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案: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 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 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答案: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答案:当时的人们不能对 “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 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案: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 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案:孤塔一宫殿一城市一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答案: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

未若:比不上 4、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去:离开。

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6、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弓I :拉7、 尊君在不?“不”通“否”8、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 《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案: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 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3、 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乃:才 委:舍弃 顾:回头看答案:“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4、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案: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 天雨墙坏。

雨:下雨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答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2、人皆吊之。

吊:慰问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1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对.... 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

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奇: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客: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

禾认为……有利可图。

其然,代词,这样。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

扳(pm):通“攀”,牵、弓I。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9、不使学。

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比得上。

前时之闻:以前听说得(名声)。

11、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这里是毫无特色得意思。

12、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得人。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不至:没有到达。

14、伤仲永。

伤:哀伤、伤感。

15、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人16、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跟随。

17、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18、固众人。

固:本来。

二、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翻译: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伤仲永》中的哪些句子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答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答案: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