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实际案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实际案例

标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以某地铁站主体结构施工为例,介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工程概况某地铁站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交通繁忙。

地铁站主体结构包括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空间狭小等诸多困难。

二、施工技术应用1.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由于地铁站地处地下,地下连续墙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首先,根据地质条件,选择了合适的泥浆配比,确保地下连续墙的稳定性;其次,采用多功能钻机进行钻孔,钻孔精度高,质量优良;最后,采用直升式钢筋笼施工技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深基坑支护技术由于地铁站周边环境复杂,施工空间狭小,深基坑支护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针对这一情况,项目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设计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其次,采用锚喷支护结合内支撑的方式,确保了基坑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实时监测,对基坑变形进行控制,确保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采用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首先,对钢筋加工、焊接、连接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其次,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最后,通过搭设临时支撑体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4. 施工安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顺利进行,项目团队采用了施工安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

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其次,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最后,通过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进度、资源、成本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案例(3篇)

土木工程施工案例(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体项目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

某市城市综合体项目占地约1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多元业态,总投资约50亿元。

该项目由我国某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工期为3年。

二、施工难点1. 施工场地狭小:由于项目地处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给施工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2. 多元业态交叉施工:项目包含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施工过程中需协调各方关系,确保交叉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周期紧:项目工期为3年,施工周期紧,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较高。

4. 施工环境复杂:项目地处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需处理好与周边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关系。

三、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施工管理有序进行。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分配施工资源,确保施工进度。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文明、环保。

2. 施工技术措施(1)采用分段施工、流水作业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

(2)针对施工场地狭小问题,采用立体交叉施工,合理利用空间。

(3)针对多元业态交叉施工,制定详细的施工协调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指标。

3. 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3)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四、施工成果1. 项目按期完工,实现了预期目标。

2. 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3. 施工质量得到业主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4. 项目周边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对施工过程的满意度较高。

五、总结某市城市综合体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难点,采取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了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在土木工程领域,技术应用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从中总结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中的挑战,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分享一些土木工程技术应用的案例,并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1. 案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支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是一个关键环节。

一次工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由于模板支撑不稳造成的事故。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

首先,我们加强了模板支撑的设计和制作,采用更加牢固的材料和更稳固的支撑架构。

其次,我们增加了模板支撑的数量和密度,确保每个承重点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撑。

最后,我们安排了专门的施工人员进行现场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模板支撑不稳的情况。

经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不仅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还提高了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土木工程中,技术应用的关键是细节的把控和安全性的保障。

2. 案例二:地基处理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地基处理是高速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我们参与的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中,地基处于一个软弱的地层,需要进行土木工程的技术应用。

我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动力压实”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振动设备将振动能量传递到地基土中,使土层达到一个更加紧密、坚固的状态。

与传统的填筑工艺相比,动力压实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经过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我们成功地改变了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后续的路面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土木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3. 案例三:3D建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使用3D建模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和精确度。

我们参与的一个住宅项目中,通过使用3D建模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建筑的结构和外观,避免了设计上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土木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或者新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土木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或者新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土木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不断涌现,为实际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土木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建物体。

在土木工程领域,3D打印技术可用于打印建筑构件、建筑模型以及建筑小品等。

例如,某建筑师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建筑模型,用于展示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为施工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2. 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是指提前在工厂制造的建筑部件,例如梁、柱、墙板等。

这些预制构件可以在施工现场快速安装,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装配式建筑则是指使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建筑,其整体结构由多个预制构件拼装而成。

这种建筑方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3. 智能建筑材料智能建筑材料是指具有自适应、自诊断和自修复功能的建筑材料。

例如,某些智能混凝土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应能力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在出现损伤时自动修复。

这种材料可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

4. 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它可以在出现裂缝时进行自我修复。

这种混凝土中添加了一些特殊的修复剂,当裂缝出现时,修复剂会释放出来并填充裂缝,从而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5.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树脂等材料组成。

这种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和高速公路等土木工程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结构重量,并减少对传统材料的依赖。

土木工程施工案例题(3篇)

土木工程施工案例题(3篇)

第1篇一、背景某市新建一座跨江大桥,该桥全长1000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为500米。

桥面宽度为30米,两侧各设2米的人行道。

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预计工期为4年。

二、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3)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4)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施工现场符合施工要求。

2. 施工方法(1)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2米,桩长60米。

(2)主桥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施工。

第一阶段:先浇筑主塔基础和承台,再进行主塔施工。

第二阶段:主塔施工完成后,进行主梁施工。

(3)桥面施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现场拼接。

3. 施工进度(1)基础施工:预计3个月完成。

(2)主桥施工:预计18个月完成。

(3)桥面施工:预计3个月完成。

三、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1. 难点:主跨500米,施工难度大。

解决方案:采用悬臂浇筑法,分段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难点:跨江施工,受水文、气象等因素影响。

解决方案:密切关注水文、气象变化,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进度。

3. 难点:施工场地狭小,施工干扰大。

解决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施工干扰。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对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3.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安全文明施工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确保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六、总结本案例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等措施,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土木工程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案例分析概述:大型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致力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防洪排涝等方面的工作。

而土木工程技术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土木工程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案例一: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中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其建设目的是实现水能资源的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提供发电能源等。

土木工程技术在该项目的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在大坝的设计和施工中,工程师们采用了复杂的地震分析方法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工程师还应用了计算机模拟和数值分析等技术,优化了施工进度和效率。

案例二:巴西伊瓜苏大瀑布水电站伊瓜苏大瀑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其水能资源,巴西政府决定建设伊瓜苏大瀑布水电站。

在项目实施中,土木工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设计师们使用了先进的水利工程软件来模拟水流和水压情况,以确保发电站的稳定性。

此外,土木工程师还应用了先进的钢结构和混凝土技术,加强了大坝的抗洪能力。

案例三:美国胡佛大坝胡佛大坝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是一座著名的拱形重力坝。

该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防洪和提供灌溉用水。

土木工程技术在胡佛大坝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坝体的设计中,工程师们使用了高精度测量和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土木工程师还使用了桩基础技术来增强坝体的地基稳定性。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土木工程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这些技术包括地震分析、水力学模拟、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它们为工程师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确保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未来,土木工程技术将继续推动大型水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体而言,土木工程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它们不仅展示了土木工程技术的前沿发展,还凸显了工程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经典土木工程项目案例分析与总结

经典土木工程项目案例分析与总结

经典土木工程项目案例分析与总结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木工程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许多经典的土木工程项目在他们的完成之后,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的土木工程项目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案例一:杭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是中国的一座悬索桥,全长在世界上也属于大桥之巅。

根据其工程技术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杭州湾大桥采用了先进的悬索桥技术,利用巨大的主塔和悬索将桥梁悬挑于潮汐湾上,大幅度减轻了桥梁对于海底生物的影响。

其次,杭州湾大桥通过设计合理的防风措施,提高了桥梁的抗风性能。

最后,杭州湾大桥的设计考虑到了海底泥沙的运输和航行的需要,保证了航道通畅。

通过对于杭州湾大桥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土木工程项目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手段来保证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市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塞纳河畔,是一座由铁质构成的雄伟建筑。

通过对其结构和建设工艺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首先,埃菲尔铁塔的结构采用了三角形的设计,使其在承受风压和垂直荷载时能够更加稳定。

其次,埃菲尔铁塔的建设过程使用了大量的脚手架和起重设备,这些工具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埃菲尔铁塔通过巧妙设计的楼梯和电梯系统,方便了游客的流动,提高了游览体验。

通过对于埃菲尔铁塔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土木工程项目应该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和设计的实用性,同时考虑到项目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因素。

案例三: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能发电工程,位于中国长江上,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首先,三峡大坝充分利用了长江的水力资源,实现了对于水能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三峡大坝通过科学的水电发电系统设计,提高了电站的发电效率。

土木工程智能化施工典型案例探讨

土木工程智能化施工典型案例探讨

土木工程智能化施工典型案例探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土木工程领域也迎来了智能化施工的浪潮。

智能化施工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为土木工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一些典型的土木工程智能化施工案例,深入分析其技术应用和取得的成效。

一、某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在某大型桥梁的建设中,智能化施工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在设计阶段,通过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桥梁的结构进行了三维建模和模拟分析。

这使得工程师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了施工中的变更和返工。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智能化的监控系统。

在桥梁的关键部位安装了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变形和温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被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施工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和结构质量。

同时,施工中还运用了智能化的预制构件生产技术。

预制构件在工厂中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生产,质量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并且,通过在预制构件中嵌入芯片或二维码,实现了对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生产、运输到安装,都能够进行精确追踪和监控。

二、某高层商业建筑施工项目这个高层商业建筑项目在施工中充分融合了智能化技术。

运用了智能化的塔吊系统,塔吊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定位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吊运和精准就位,大大提高了吊运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和风险。

在混凝土浇筑方面,采用了智能化的混凝土输送和浇筑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浇筑速度和流量,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均匀稳定。

同时,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强度和凝结过程,为后续的施工工序提供了准确的时间依据。

另外,施工现场还部署了智能化的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识别软件,能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人员活动和设备运行情况。

一旦发现违规行为或安全隐患,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三、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某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智能化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案例1.某建筑外墙采用砖基础,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已知场地土的类别为二类,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5,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4,边坡坡度为1:0.55。

取50m 长基槽进行如下计算。

试求:(1)基槽的挖方量(按原状土计算); (2)若留下回填土后,余土全部运走,计算预留填土量及弃土量(均按松散体积计算)。

图1 某基槽剖面基础示意图解:(1) 求基槽体积,利用公式 12F F V L 2+=,(12F F =)得: ()3V 1.5 1.240.2152 1.50.5550187.125m =⨯+⨯+⨯⨯=⎡⎤⎣⎦(2) 砖基础体积:()31V 1.240.40.740.40.240.75048m =⨯+⨯+⨯⨯=预留填土量:31S 2S (V V )K (187.12548) 1.25V 167.22m K 1.04'--⨯===弃土量:313S S V V 187.12548V V K 187.125 1.2566.69m K 1.04'⎛⎫--⎛⎫=-=-⨯= ⎪ ⎪⎝⎭⎝⎭ 案例2.某高校拟建一栋七层框架结构学生公寓楼,其基坑坑底长86m ,宽65m ,深8m ,边坡坡度1:0.35。

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可知,场地土土质为二类土,其土体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14,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试求:(1)土方开挖工程量;(2)若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为23650m³,则应预留的回填土量; (3)若多余土方用斗容量为3 m³的汽车外运,则需运出多少车? 解:(1) 基坑土方量可按公式()102HV F 4F F 6=++计算,其中, 底部面积为:22 F = 8665 = 5590 m ⨯中部截面积为:20 F = (8680.35)(6580.35) = 6020.64 m +⨯⨯+⨯上口面积为:21F (86280.35)(65280.35) 6466.96 m =+⨯⨯⨯+⨯⨯=挖方量为:348186.03m = 5590)+6020.64×4+(6466.96×68= V(2) 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V 3=23650 m 3,则应预留回填土量:3S S 3226639.12m 14.105.12365003.48186K K V V V =⨯-='-=(3) 挖出的松散土体积总共有:3S 2m 54932.07=1.14×48186.03= K ×V =V '故需用汽车运车次:22V V 54932.0726639.12N 9431()q 3'--===车 案例3.某综合办公楼工程需进行场地平整,其建筑场地方格网及各方格顶点地面标高如图2所示,方格边长为30m 。

场地土土质为亚粘土(普通土),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地面设计双向泄水坡度均为3‰。

按场地挖填平衡进行计算。

试求:(1)场地各方格顶点的设计标高;(2)计算各角点施工高度并标出零线位置; (3)计算填、挖土方量(不考虑边坡土方量); (4)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调整后的设计标高。

解:(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由公式12340H2H 3H 4H H 4n+++=∑∑∑∑ ,得()7465.5286.5255.53(24.526.5554.495.5548.51H 0⨯+++⨯+++++=()m 55.5205.5296.52477.533)69.5284.5013.50=+⨯+⨯+++0.3‰0.3‰图2 场地方格网图由公式 n 0x x y y H H l i l i =±± ,得:00000011000000120001300000014H 52.55600.3300.352.54mH 52.55300.3300.352.55m H 52.550300.352.56m H 52.55300.3300.352.57m=-⨯+⨯==-⨯+⨯==++⨯==+⨯+⨯=同理 21H 52.53m = 22H 52.54m = 23H 52.55m = 24H 52.56m = 25H 52.57m =31H 52.52m =32H 52.53m = 33H 52.54m = 34H 52.55m = 35H 52.56m =(2) 计算各角点施工高度,由公式 n n n h H H '=- 可求得:111111h H H 52.5451.48 1.06m '=-=-=+其他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如下图3所示:由公式 X i,j =ah A /(h A +h B ) ,确定零点为:1111,121112ah 30 1.06x 15.44m h h 1.06 1.00⨯===++同理求出各零点,把各零点连接起来,形成零线,如图3所示。

图3 场地平整方格网法计算图(3) 计算场地挖填方量:3322wI m 50.313)00.106.1()12.006.1(06.1630)06.112.0242.000.12(630V =+⨯+⨯+-⨯++⨯⨯=3322wII m 48.316)30.050.0()42.050.0(50.0630)50.042.0200.130.02(630V =+⨯+⨯+-⨯++⨯⨯=3322wIII m 21.831)21.150.0()30.050.0(50.0630)50.021.1293.230.02(630V =+⨯+⨯+-⨯++⨯⨯=2223wIV300.120.42V ()15.12m 40.12 2.980.42 2.4=⨯+=++ 332wVm 28.4)4.242.0()5.042.0(42.0630V =+⨯+⨯= 3222wVIm 00.195)14.07.114.0)5.021.1(21.1(430V =+++⨯= 32WVII m 50.1021)14.016.003.321.1(430V =+++⨯=总挖方量:3wi W m 09.269750.102100.19528.412.1521.83148.3165.313V V ∑=++++++==233tI 30 1.06V 73.50m 6(1.060.12)(1.06 1.00)=⨯=+⨯+332tII m 48.25)30.050.0()42.050.0(50.0630V =+⨯+⨯=233tIII 300.50V 13.71m 6(0.500.30)(0.50 1.21)=⨯=+⨯+3222tIVm 07.1103)42.040.240.212.098.298.2(430V =+++⨯= 3322tV m 28.1066)40.242.0()50.042.0(42.0630)42.040.2270.150.02(630V =+⨯+⨯+-⨯++⨯⨯=3222tVIm 27.386)14.070.170.121.150.050.0(430V =+++⨯= 总填方量:3ti t m 31.266827.38628.106607.110371.1348.255.73V V ∑=+++++==(4)调整后的设计标高:2tI 2tII 2tIII 1F 26.9515.44208.05m 21F 16.3018.75152.81m 21F 18.758.7782.22m 2=⨯⨯==⨯⨯==⨯⨯=2tIV 2tV 2tVI 1F (28.8425.53)30815.55m 21F 3030 4.4713.7869.38m 21F (8.7727.72)30547.35m 2=⨯+⨯==⨯-⨯⨯==⨯+⨯=2w 2ti t m64.362436.267573030F m 36.267535.54738.86955.81522.8281.15205.208F F =-⨯⨯==+++++==∑由公式'w s 't w sV (K 1)Δh F F K --=+ ,得m 42.005.164.362436.2675)105.1(09.2697Δh =⨯+--=因此,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调整后的设计标高为:m 97.5242.055.52Δh h h 00'=+=+=案例4.某工业厂房基坑土方开挖,土方量11500m³,现有型正铲挖土机可租用,其斗容量q=1m 3,为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工期限制在10天。

挖土采用载重量4t 的自卸汽车配合运土,要求运土车辆数能保证挖土机连续作业。

已知C K 0.9=,S K 1.15=,B K K 0.85==,c v 20km /h =,31.73t /m ρ=(土密度),t=40s ,L=1.5km 。

试求:(1)试选择w 1-100正铲挖土机数量N ;(2)运土车辆数'N ;(3)若现只有一台w 1-100液压正铲挖土机且无挖土工期限制,准备采取两班制作业,要求运土车辆数能保证挖土机连续作业,其它条件不变。

试求:① 挖土工期T ;② 运土车辆数'N 。

解:(1) 计算挖土机生产率:C B S K 83600P q K t K ⨯=3836000.910.85=478.96m /()40 1.15⨯=⨯⨯⨯台班 取每天工作班数C=1,则挖土机数量由公式可知:Q 1115001N 2.8P TCK 478.961010.85=⨯=⨯=⨯⨯ 取N=3,故需3辆 W1-100型反铲挖土机。

(2) 汽车每车装土次数,由公式计算知,C Q 4n 2.95K 0.91 1.73q 1.15Ks'===⨯⨯ρ (取3次) 则汽车每次装车时间:1t =n * t=32/3=2min ⨯; 取卸车时间:1m in t 2=; 操纵时间:2min t 3=; 则汽车每一工作循环延续时间:123c 2L 2 1.5T t t t 2601214min v 20⨯'=+++=+⨯++= 则运土车辆的数量:1T 14N 7t 2''=== (辆) 由于三台挖土机同时作业,每台都需要连续作业,故需21辆运土车。

(3)① 由公式可知,挖土工期:Q 11500T 14NPCK 1478.9620.85===⨯⨯⨯(天)② 除挖土机数量外,由于影响运土车数的条件均未变,为保证1台挖土机连续作业,故只需7辆运土车。

案例5.某建筑基坑底面积为20m×32m,基坑深4m ,天然地面标高为±0.000,四边放坡,基坑边坡坡度为1:0.5。

基坑土质为:地面至-1.0m 为杂填土,-1.0m 至-10.0m 为细砂层,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