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讲解

合集下载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The World Market)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发展的趋势。

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形成:(一)分类世界市场的形成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二)条件条件分为地理条件、物质基础。

地理条件是指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相互联系,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提供地理条件。

物质基础来源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形成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本国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业原料也来自于世界各地。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组织方面,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跨国公司。

作用: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

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贸易的形成及其作用形成: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二)(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夸大也就使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其意同是产生剩余产品。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案例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案例
按购销业务的形式不同,它可分为:
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世界商品市场
没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世界商品市场
商品交易所 国际拍卖 国际博览会、展销会
单纯的商品购销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租赁贸易 易货贸易
商品交易所
它与普通市场不同,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 规定的条例进行的。在交易所中进行的商品买卖,基本可 以分为实物和期货交易两种。 全球范围比较著名的从事期货商品期货交易的交易所有: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纽约期货交易所(NYMAX),纽约商品期货交易 所(COMEX),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
(三)发展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 (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1)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对国际分工
的依赖性。
(2)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地片面地发展单一作物的国家。 因此造成了亚、非、拉美国家的两种依赖性: —是经济生活对少数几种产品的依赖性; 一是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的高度依赖。
第一节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
国际分工
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垂直型国际 分工
水平型国际 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 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 业部门上的分工。 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
• 目前国内企业中,99%的企业专利数为零,三分之二的大中型企业无研 发机构,九成企业未评估品牌价值,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新开发 的技术70%是属于外缘性技术———硬邦邦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就是中 国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国际贸易之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ppt 57页)

国际贸易之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ppt 57页)
1单位粮食的价格为1.25单位的衣服
1单位衣服的价格为0.8单位的粮食
R
80 粮食 40
O'
F'
60
衣服 C
E'
50
P
30
E
C' 衣服
F
O
50
粮食 100
图 2-3 贸易后的两种商品交换比例和贸易利益
贸易的静态利益
• 从静态上看,贸易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 间的相互交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到 的贸易数量,要大于各国在封闭状态中 由自己生产所得的数量。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 包括19个主要条款,约2万条规定
• 主要涉及三国之间的商品、劳务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机制
• 在15年的过渡期内,最终完全取消全部产 品的关税,同时取消产品配额、许可证等 各种非关税壁垒
• 在农林、矿产、房地产建筑业、旅游、通 信、金融和保险等领域互为国民待遇
主要区域贸易集团
• 欧洲联盟(EU) •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 亚太经合组织(APEC)
欧洲联盟(EU)的演变
•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的前身是 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EC)。
• 1957年3月25日,法国、前联邦德国、荷 兰、比利时、意大利和卢森堡6国在罗马签 署了欧盟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条约, 统称《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国际市场的价格(Ⅱ)
封闭市场价格: 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 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不会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开放(自由)市场价格: 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 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 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正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国际分工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分工合作,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推动全球生产与贸易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的背景和意义国际分工的形成源于各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同。

各国在经济、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分工,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专门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通过国际分工,在全球市场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国际分工意味着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通过分工合作,各国可以形成互补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国际分工不仅带来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紧密联系。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和特点国际分工的形式多样化。

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国际分工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如产业链分工、劳动力分工、资本分工等。

各国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分工形式,从而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最优配置。

国际分工的特点在于互补和相互依存性。

各国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形成互补优势,实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同时,各国之间也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国际分工的特点使得各国在全球市场中不可或缺。

三、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拓展。

各国通过分工合作,将各自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其次,国际分工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各国依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国际间贸易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通过国际分工,世界各国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此外,国际分工也带来了职业分工和技术进步。

各国通过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条条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化生产和协同合作,使得全球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ppt2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ppt2

影响国际分工的条件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
1、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 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 经济结构;
2、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国土 面积的大小等等。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 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是国际分 工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 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 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 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 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 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
(5)市场竞争激烈化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切分工,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资本主 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2)各国的生产力水平高低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 高的国家往往处在国际分工的金字塔顶端) 3)生产力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构成
(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 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 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 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
2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 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当 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水 平分工可分为产业内与产业间水平分工。前者又称为“差异产品分 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 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 差异,从而产生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交换,它反映了寡占企业的竞争和 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内部专 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部门内部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各种 加工工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部门内水平分工不仅存在于国内, 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后者则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 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 侧重的工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 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方面的国际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 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之间的分工不断 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国际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期货交易。买卖双方是按期货合同达成交易后,定期进行交 割的交易。期货交易中只有很少是实物的买卖,主要是商品 远期合同的买卖(这种购销合同是交易所决定的标准化商品远 期购销合同)。

(二)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国际商品拍卖
❖ 国际商品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时间定期举行的现货 商品交易。
❖ 国际商品拍卖的特点 交易对象是规格复杂不易标准化的商品,因而出售的商品
❖ 在利益分配上东道国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加工贸易的利益可用加工贸易出口值与进口值之比,即加工贸易的增值率 来反映,它表示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
❖ 委托方在加工贸易中为其自身利益,往往不情愿向承接方提供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而主要是为了利用承接方廉价 的劳动力
❖ 加工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东道国基 础产业、中间产品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
低技术产品的加工装配
五、世界市场价格的多元化
(一)调拨价格与垄断价格
❖ 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易采取的是调拨价格 ❖ 跨国公司的对外交易中采取的是垄断价格(高价、低价) (二)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 ❖ 国家机构对商品市场的单方面的干预 ❖ 政府间贸易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特定商品的国际协定 ❖ 国际商品协定通常利用缓冲库存、限额和多边长期合同来调
级标准或样品进行交易;交易须通过特定人员即交易所的会员 在交易所内直接进行 ❖ 在组织结构上,商品交易所基本上都属于私人有限公司。公司 本身并不从事商品交易,只是向进行交易的人们提供交易的场 地和设备,调解交易过程中的纠纷,规定最低交易保证金和最 低佣金,监督场内交易的活动等
商品交易所交易的种类
❖ 实物交易:实际商品的买卖活动。包括现货交易:一手钱一 手货,钱货两清(即期);未来交货:成交的货物正在运输途 中或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装运。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 (2)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国
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 • (3)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 因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形成和发
• 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 • 人口多寡、生产规模和市场大小制约着国际分工的
发展:(1)人口多寡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因而 影响国际分工;(2)生产一旦大规模生产,分工越 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生产, 必须参与国际分工。(3)世界市场的扩大对国际分 工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国的市场规模越大, 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就越大,实现国际分工的程 度就越高。 • 4、国际生产关系 • (1)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有国际分 工,就有世界市场,就有国际生产关系;(2)国际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国际生 产关系,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国际间 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 5、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 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国家力量、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
• 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殖 民主义者所采取的武力征服政策、各种超经济的强 制手段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 形成过程起了重要作用。如亚非拉国家的种植园经 济、单一经济以及世界农村和世界城市的分离与对 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关税 政策,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战 后的GATT的多次谈判,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展开。

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分工和与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分工和与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概论
目录
•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 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 国际分工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前景
01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的国际分工
自然条件差异
早期的国际分工基于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如地理位置、气候、 资源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各国生产活动的选择和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使得各国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 导致世界市场上不同产品的价格水平存在差 异,进而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价格形成机制
国际分工使得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不仅 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 、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分工对世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
交易规模扩大
01
国际分工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推动世界市场交
贸易形态
早期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简单商品交换,各国通过贸易互通有无, 利用各自的优势产品进行交换。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早期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征,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获 取原材料和市场,同时向殖民地倾销制成品。
工业革命后的国际分工
技术进步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 程变得更加复杂,国际分工从简单的 商品交换转变为更复杂的生产环节分 工。
易规模不断扩大。
交易方式多样化
02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推动世界市场交易方式
向多样化发展。
交易效率提高
03
国际分工使得各国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提高生产效率,进
而提高世界市场交易效率。
03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影 响
国际分工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
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 发展中国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机、电动机、内 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生产力更加提高 分工更加精细
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 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 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 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
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各有侧重,形成了
以经济部门为主的国际分工。
例如,美国专门从事电气化生产、汽车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是波音787飞机方向舵的全球唯一供应商,
集团某经理告诉记者,除了机翼生产等核心技术外,
波音公司六成以上的零部件都转包给其他供应商进行
生产,在全球有超过5000家供应商。波音发言人卡迪
那曾表示波音新战略的核心在于,波音将重心着眼于
成本削减和大规模系统集成,集中力量进行飞机设计
部门间专业分工
部门内专业化分工
二、 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 基础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 发展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 的扩大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 格局
案例
2007年5月16日早晨,波音787梦想飞机的最后一 批主要组件运抵美国埃弗雷特。这批主要组件包括: 集成后的中部机身包括由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前机身 段43段;由川崎重工和富士重工制造、由富士重工组 装的11/45段、中央轮舱和中央机翼油箱,以及由意 大利阿莱尼亚航空航天制造的44、46段和中央机身段。 音集团中国事务副总裁庄博润表示,787项目的部件 是由全球供应商来生产的,这些供应商不仅要完成产 品,还需要安装系统。由于意大利和日本的供应商在 机身和电传操作软件上没能及时交付,787飞机被迫 推迟。
2、生有制为基 础的各国在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它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 质。
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制于国际生产关系,它 决定着国际分工利益的分配。
资料:
我国苏州罗技鼠标生产工厂每年向美国运 送2000万个贴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鼠 标, 每只在美国售价约为40 美元, 这一价格 中, 罗技拿8美元, 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 元, 另外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 中 国企业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
三、国际分工的条件
(一)必备条件 1、社会经济条件 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 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和社会经济结构。 2、自然条件 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的大小
(二)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水平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 术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 地位。
研发和最后组装,并逐步剥离零部件生产业务,以降
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日本和意大利供应商此次的延误导致787飞机首
飞和交付的整体后延,正暴露了波音的这种问题。中
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廖主任指出,扩大外包正是
波音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但波音“模块化”生产模
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带来风险,数以千计的全球供
应商只要有一处出现问题,便可能令整个系统的进展
你坐上美国肯塔基州生产的丰田汽车,放 入加拿大歌手艾薇儿演唱的CD。你顺便走进 当地的星巴克给你的手机电池充电,叫了一杯 用哥伦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产的咖啡豆煮出的咖 啡。虽然你才度过了一个小时,可你已经虚拟 的周游了世界。
第一节 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 之间的分工。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业因专而精;业因专而定;业因专而简
分工从国内发展到国际,最终形成了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阶段)
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 ——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变化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展阶段)
3、自然条件因素
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 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例如,某些农作物只能在特殊的气候下或 者特定的地区才能种植,而矿产品也只能出产 在那些拥有大量矿藏的国家,离开了这些条件, 国际分工也无从谈起。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迅速
发展,替代品大量出现,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
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趋于下降。
制造和谷物的生产,德国主要从事染料、药品
等化工业,比利时专门生产钢铁,挪威专门生
产铝,芬兰专门生产木材和木材加工产品等。
(三)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 命
(进一步发展阶段)
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 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 航工业等。对国际分工的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与服务和要素的 交换。
组装加工——台湾 富士康
屏幕——韩国LG、 日本夏普
内存、电池、——韩 国三星、日本东芝、
松下
主板、电容器——村 田制作所、日东电工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制造扣针的例子:不分工一个人可能一枚扣针
都制造不出来,分工后一个人能制造4800枚。
男耕女织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一节 国际分工 第二节 世界市场
“国际化”生活
清早把你从睡梦中叫醒的通用电气公司的 闹钟或收音机可能产自中国包装总公司,在你 耳畔回响的突发新闻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播 报的。你穿上印度尼西亚生产的阿迪达斯便鞋, 墨西哥生产的美国鹰牌牛仔裤,又从诺基亚手 机上取下在美国设计并用中国台湾部件在美国 生产的充电器,出门去了。
受阻。
资料:日本地震影响全球产业链
日本占全球芯片市场的五分之一,地震将对全 球芯片的供应和价格产生严重影响。
日本是全球液晶面板原材料及设备的主要聚集 地,世界三大液晶面板基板玻璃厂商之一日本 旭硝子株式会社主要生产线集中在日本;另一 大玻璃基板厂商康宁玻璃基板则设在日本静冈 县,液晶面板的产能和短期供求或将受到连带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