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

合集下载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本文将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并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题目1:有机合成1. 用以下化合物合成苯甲酸乙酯:化合物A + 溴化乙酸铜 + 六氯钙 + Na2CO3 + CH3OH请分析上述反应的机理,并给出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

解答:该反应的机理为:首先,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酯化中间体B。

然后,六氯钙(Cl3Ca)用作干燥剂,去除生成的HBr,以促进反应向前进行。

接下来,Na2CO3用作中和剂,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以维持反应的酯化条件。

最后,加入CH3OH可驱使反应向前进行,并生成所需的苯甲酸乙酯。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如下:步骤1:将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加入反应容器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化中间体B。

步骤2:加入六氯钙,使反应溶液保持干燥状态,去除生成的HBr。

步骤3:加入Na2CO3,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

步骤4:最后加入CH3OH,反应进行,并生成苯甲酸乙酯。

二、题目2:催化反应2. 在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加氢反应,以及对应的催化剂并分析其原理。

解答:常见的两种加氢反应如下:反应1:烯烃加氢反应催化剂:铂催化剂原理:在烯烃加氢反应中,铂催化剂能够将烯烃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饱和的烷烃。

铂催化剂通过吸附烯烃分子并提供氢原子,使得烯烃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产物。

反应2: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催化剂:铂/铝催化剂原理:在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中,铂/铝催化剂能够将芳香环中的氢原子进行部分还原,生成环上较为饱和的芳香烃。

铂/铝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芳香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进行选择性加氢,从而实现芳香化合物的部分饱和。

通过以上两种加氢反应的催化剂选择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机理,有助于实现特定反应的高效催化。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海洋化学与化工五个二级学位点,其研究方向如下:化学工程二级硕士点:(1)生物质能源化工;(2)超重力场技术;(3)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4)传质过程及分离设备;(5)膜材料制备及膜分离技术;(6)化工过程控制优化及系统工程;(7)生化分离工程及微化工技术;(8)新型干燥过程及设备(9)颗粒设计技术;(10)超临界流体技术及相平衡热力学;(11)生化反应工程及生物材料。

化学工艺二级硕士点:(1)石油化工;(2)功能材料;(3)有机化工;(4)催化材料;(5)污水处理。

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1)绿色有机合成;(2)农药、医药及中间体开发;(3)绿色化学与绿色有机电化学合成;(4)纳米材料电化学;(5)能源电化学;(6)环境电化学;(7)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产品开发;(8)氟化学;(9)新农药研制与工程开发;(10)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11)光谱电化学;(12)材料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工业催化二级硕士点:(1)能源与绿色化工催化;(2)C1化学催化;(3)资源与环境催化;(4)石油化工催化;(5)计算化学与分子催化;(6)催化新材料及应用;(7)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8)催化加氢;(9)不对称催化;(10)有机催化化学;(11)催化反应过程模拟及优化;(12)催化与过程耦合技术。

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硕士点:(1)高分子膜材料、膜分离技术;(2)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3)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术;(4)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材料;(6)海洋原位监测技术;(7)海洋环境保护;(8)纳米功能新材料;(9)生物化工、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10)分子印迹技术;(11)高分子化工。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一门研究化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涉及了化学、物理、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该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化学过程、化学工艺及相关技术的各类问题,从而实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改进。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各个方面。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化学过程的设计、控制、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同时,他们还研究如何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降低成本,并探索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当时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学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现如今,化学工程与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材料、医药等许多工业领域。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高效的化学工艺,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学科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总结而言,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是一门研究化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价值。

它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都表明,该学科在推动工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该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

下面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首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进行概述,介绍学科的背景和重要性,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2.1 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类别:详细介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定义、范围以及相关的学科分支和领域,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概述。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化学、机械、材料、能源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它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其相关技术,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设计、制造、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化工、石化、制药、食品、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是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领域和专业需求而形成的。

其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化工过程、化工装备、化工材料、化工产品设计与开发、化工循环经济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业方向:
1、化学工程基础:主要研究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2、化工过程工艺:主要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设计、改进、调控和优化等相关技术。

3、化工装备与材料:主要研究化工装备设计、制造、安装及其材料、结构、性能等相关技术。

4、化工产品设计与开发:主要研究化工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应用等相关技术。

5、化工循环经济: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工程与技术将会继
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效益。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涵盖化学原理与实践的学科,它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内,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化学过程,开发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化学工程与技术在石油和能源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而炼油工艺就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方法,原油被提炼成各种有用的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和化工原料。

同时,化学工程与技术也可以用于提取和利用其他能源资源,例如天然气和煤炭。

其次,化学工程与技术在化学品生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身边的很多产品,例如洗涤剂、塑料、橡胶、颜料和染料等都是通过化学工程技术的方法得到的。

化学工程师在化学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原料处理到反应设计、生产工艺的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产品的创新,还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化学工程与技术也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我们迫切需要一些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

化学工程师通过开发新材料和技术,设计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装置等,以改善环境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通过研究和创新,化学工程与技术有望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医药和生命科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为药物研发、制造和生物医学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药物研发是一个既复杂又繁琐的过程,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合成新的化合物、提高药物产量和纯度,并通过研究控制药物的释放方式和传输路径。

此外,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利用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知识,开发新的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医学设备,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化学工程与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石油和能源行业到化学品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医药和生命科学,都离不开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支持。

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将推动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将化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研究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

应用化学则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程领域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从化学工程与技术以及应用化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化学原理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学科。

它涉及到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的设计与优化、化学工艺的开发与控制、化学产品的制造与应用等。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化学、物理、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化学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在化学反应的设计与优化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选择催化剂等方法,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提高产物收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化学工艺的开发与控制中,通过合理布置设备、制定操作规程等方法,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化学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化学产品,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药、化妆品、材料等。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可以应用于石油提炼、炼油、化工原料的生产等方面。

在环境保护领域,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

在新能源领域,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方面。

在医药领域,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可以应用于药物合成、药物制剂等方面。

二、应用化学应用化学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工程领域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如何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

应用化学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环保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应用化学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制造。

例如,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新的药物分子,通过药物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

在农业领域,应用化学可以用于农药和化肥的研发和制造。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涵盖化学、物理、数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的是物质及能量的转化、传递及利用过程,旨在开发出高效、环保、经济的化工工艺和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必要的化学品和能源。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级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化学反应工程、传递现象、流体力学、热力学、催化、分离技术、反应器设计与控制、化工材料、化学工程安全、能源与环境等方面。

它不仅是化学与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工、能源、环保、医药等相关行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化学反应过程、物质传递过程、能量转化过程等,其中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传递现象则是研究流体、热量、质量等在物质之间传递的规律,为分离和萃取等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管道、反应器等设备中的流动规律,为工业生产提供流体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优化方法;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为设计高效能源利用的化工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催化则是研究如何使用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分离技术则是研究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技术,包括蒸馏、萃取、结晶、吸附等;反应器设计与控制是研究如何设计和控制反应器以实现化学反应最佳效果的学科;化工材料则是研究如何开发新型材料以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化学工程安全则是研究如何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能
源与环境则是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总之,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一级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也关乎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化学工程与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最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一、学科概况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

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

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

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

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

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
二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学科代码:081701
化学工艺学科代码:081702
工业催化学科代码:081705
学科专业点介绍
本学科包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等二级学科。

1981年获化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化学工程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在2003年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本一级学科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中排名全国第六。

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26人,教授32人,副教授36人。

本学科设有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流体力学与传热、化工系统工程、工业催化、节能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工艺分析与设计等。

研究工作强调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子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到款1.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

本学科国际合作及国际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多次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有多名国际著名学者担任本专业的名誉及兼职教授。

每年选派同学赴国外进行合作培养或合作研究。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传质理论与新型分离技术
主要从事化工、石化、轻工、制药、生物、食品、环境工程等生产中传质过程与分离过程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高效导向筛板技术、膜分离技术等新型分离技术的基础、应用基础及工业开发应用研究,塔设备的开发以及以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具体包括传质理论和传质机理研究,传质分离过程的强化,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研发等。

2.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
单相及多相搅拌槽/反应器内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的研究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计算,搅拌槽/反应器的模型化、优化及放大,流(体)-固(体)偶合,新型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

3.计算化学与材料分子设计
以统计力学与量子化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为主,结合实验研究,对先进多孔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及药物控释等领域中与化工相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在纳米尺寸上进行计算与模拟研究,揭示相关问题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间关系的规律,并进行新现象的探索,为相关技术开发提供参考与依据。

4.化工中的复杂体系与材料
采用实验表征,模拟计算及理论方法对化工中的复杂体系(界面,表面活性剂,溶剂,胶体,蛋白质等)及复杂材料(吸附材料,催化材料,膜材料,聚合
物材料等)在微观、介观及宏观尺度进行研究,阐明其结构—性能关系,为改进及强化化工过程提供建议及依据。

5.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工艺
本方向主要内容包括:(1)化学品的绿色化,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2)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实现零排放、原子经济反应等。

6.煤炭资源的化学转化与污染控制
主要包括煤炭转化的化学基础,煤液化过程中传递与催化行为及相关技术,煤基化学品的制备,煤中污染物及CO2的排放控制原理与技术等。

7.石油化工技术与工艺。

以催化裂化、异构化为基础,为生产高品质油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天然气催化转化技术与工艺
通过天然气的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实现天然气的高附加值利用,并且通过基础研究,全面、深刻地认识甲烷C-H键活化的微观本质,为天然气高效转化工艺过程提供科学基础。

9.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化学工程
以化学工程的理论为基础,对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开发新资源和新能源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持。

10.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
研究催化新材料的制备和催化新技术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以催化化学的科学原理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以纳米催化为核心,借助多尺度理论的思想,建立涉及催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不同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索材料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提出催化剂制备的新方法、新路线,开发新型催化材料。

11.催化作用原理与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反应机理,对催化反应中间体、过渡态、反应途径进行理论计算,为新催化剂的设计、反应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12.超重力技术及应用
超重力技术指利用比地球重力加速度大得多的环境下进行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新技术。

利用超重力环境可高度强化气-液、液-液等多相传递和微观混合过程。

本方向重点研究超重力反应与分离过程强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研究工程化放大方法,并结合化工、环境、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需求实现产业化应用。

13.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应用科学
纳米材料技术是21世纪国际三大高新技术之一,为国际学科前沿。

本方向围绕生物及农用纳米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药物、纳米电子材料、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和特种功能纳米材料方面,利用化学工程原理,探索和研究纳米材料的先进制备方法和新技术,如超重力法可控结晶技术。

重点研究纳米材料制备工程学和纳米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以及实用化应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动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三、学分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

四、课程设置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课程
属性
课程编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课(≥18学分)公




HSS501自然辩证法54 2.0
秋春
必修HSS5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1.0
秋春Eng505硕士生英语(一外)72 2.0
秋春Jap505硕士生日语(一外)72 2.0
秋春Rus505硕士生俄语(一外)72 2.0
秋春Eng551专业英语40 1.0春
Math501应用数理统计40 2.0

至少
选4学分Math502矩阵理论及其应用40 2.0

Math503数学物理方程50 2.5

Math504数值分析50 2.5春



ChE501高等化工热力学48 3.0

至少
选6学分ChE510传递过程原理(II)48 3.0秋

课ChE540化学反应器理论48 3.0春
学科方向课ChE563煤炭转化的化学基础32 2.0春
至少
选2学分ChE515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40 2.5春
ChE525化工分离工程选论48 3.0春
ChE550化工系统工程(II)40 2.5春
ChE530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理论与实

40 2.5

ChE531工业催化原理40 2.5春
Cat521催化材料与工业催化剂设计32 2.0春
非学位棵选


ChE505应用统计力学40 2.5

可在本表
中选择,亦
可在全校
开设的研
究生课程
中任选,鼓
励跨学科
选课ChE512非牛顿流体的传递过程特性40 2.5

ChE522混合原理及设备32 2.0

ChE523现代传质理论与塔器技术32 2.0

ChE524特殊蒸馏与液液萃取32 2.0春
ChE532沸石与沸石催化基础24 1.5春
ChE541超重力技术及应用24 1.5

ChE560化工过程中的数学方法40 2.5春
ChE561化工过程模型方法及原理24 1.5

ChE562分子模拟方法40 2.5

ChE570化工能源学导论32 2.0春
ChE581现代化工进展40 2.5春
ChE583超细粉体制备40 2.5

Env514绿色化学导论32 2.0

Env561大型应用软件简介40 2.5春
ChE564现代分子理论与计算化学导论32 2.0

ChE565纳米微粒及化工医药应用技术32 2.0春
ChE566化工热力学模型算法实践32 2.0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