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控制点起算点位检查分析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复习过程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复习过程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6、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表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将图根点和碎步点加上:表3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注:①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②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③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cm。

9、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10、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6、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表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将图根点和碎步点加上:表3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注:①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②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③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cm。

9、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10、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控制点测量工作总结

控制点测量工作总结

控制点测量工作总结
控制点测量工作是土地测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基准点。

在进行控制点测量工作时,需要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测量技术,以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对控制点测量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首先,在进行控制点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地质条件等,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布设。

其次,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布设时,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和准确性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控制点的位置应尽可能地分布均匀,并能够覆盖整个测量区域,以确保后续测量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的控制点测量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严格的校准和调试。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对于控制点的标志和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后,需要进行合适的标志和保护措施,以防止控制点被破坏或移动,从而影响后续的测量工作。

最后,在控制点测量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的比对和校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土地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基准点。

总的来说,控制点测量工作是土地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测量技术,可以确保控制点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一、测区概况该测区位于红河县城西部,距县城约10千米,隶属红河县浪堤乡。

拟定重点工作或测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7′20″至102°18′50″,北纬23°22′15″至23°23′25″,东西宽约2.5千米,南北长约1.5千米,面积4.05平方千米。

测区距红河至元江公路约4千米,测区有乡村道路通行其间,交通较方便。

测区沟谷深切、地形陡峻,海拔高在550-1400米之间,比高达850米左右。

测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高粱、水稻,经济作物主要为甘蔗,居民以彝族为主,杂居哈尼、傣等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充足。

二、已有成果成图资料该测区有总参测绘局完成的1:50000航测地形图,以及国家Ⅲ等控制点一个,点名为“土鲁贝梁子”,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

三、作业依据(1)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10153-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10001-59)。

(3)1996年版国标《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997年版。

四、作业完成情况为了加快测量进度,思想汇报专题我公司先后一共安排了6人对该区进行野外测量工作,其中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

主要使用设备为GPS卫星定位仪4台套,全站仪2台套,计算机2台套,清华山维数字化测图软件2套。

从二00四年十一月中旬进入测区,于二00四年十一月底完成野外工作,十二月二日完成室内成图工作,工期约二十天。

共施测了四个D级GPS控制点,31个辐射图根导线点,物探测网放线40千米,1:2000数字化成图4.05平方千米。

五、控制测量1、坐标系的选择云南省红河县属我国1:50000航测图覆盖区,控制点较多,但大多只有资料没有点位,破坏极为严重。

工程测量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工程测量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工程测量个人专业技术总结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测量数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进度。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特此总结如下: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测量任务:在开始测量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包括测量的范围、精度要求等。

1.2 查阅相关资料:在进行测量前,应该充分查阅相关设计图纸、规范和资料,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

1.3 准备测量仪器: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现场测量操作2.1 设置基准点:在进行现场测量前,需要设置好基准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测量数据采集: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3 测量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需要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合理的校核和验证。

三、测量成果的展示与报告3.1 绘制测量图纸: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相应的测量图纸,清晰地展示测量结果。

3.2 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编制出详细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等。

3.3 交流与汇报:将测量成果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汇报,及时反馈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4.1 定期维护仪器: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遵守安全规范:在进行测量操作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确保测量质量。

五、不断学习与提升5.1 持续学习新技术:工程测量领域技术更新快速,要不断学习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5.2 参加培训和交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5.3 实践总结与反思:在工作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工程测量技术。

测量站点工作总结怎么写

测量站点工作总结怎么写

测量站点工作总结怎么写
测量站点工作总结。

测量站点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测量站点团队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的测量站点团队在测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严格按照测
量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测量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在项目中,我们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及时解决了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环境复杂、天气变化等因
素的影响,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同时,人力资源的不足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工作流程不够完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测量工
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其次,我们将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引进,确保团队的整体实力。

最后,我们将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总的来说,我们的测量站点团队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
临了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测量技术工作总结大全5篇

测量技术工作总结大全5篇

测量技术工作总结大全5篇写工作总结,是从过去的工作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总结工作情况。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接下来的工作确立合理的目标,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技术工作总结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测量技术工作总结大全1测量是一份细心的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有一点的疏忽,误差就会很大。

我们开始用的是水准仪,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刚开始测出的数据,经过我们事后的检查,我们发现测出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我们先是找原因,是操作失误还是我们读数有误差,然后重新测量,进行补测。

看到自己组的一个站点也还没有测出来,其他组的已经熟练的操作时,我们很羡慕。

但我们没有灰心;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东西都不懂,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和老师及其他同学学习和讨论共同解决实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这实习的'日子里,我感觉到数据处理能力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不是通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分析错误原因来得到新的数据。

进而也对数据检核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由于数据量大,而且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小心。

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进度。

当确定所有的所需数据都计算准确无误后可以开始进行新的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各组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每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测量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数据收集基础上,所以在测各角值和量距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边测量边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如果测量结果出现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必须进行重新测量,认真科学地对待。

同时我们所使用的仪器很多是很精密也很脆弱的,必须轻轻地拿、轻轻的放置,严格依照操作要求使用,必须时刻注意爱护仪器。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中山市大涌镇一级导线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中山市大涌测绘队中山市大涌镇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为城镇建设工程和地形、地籍测量的需要,中山市土地房产局特邀请大涌测量队在中山市大涌镇布测一级导线网和四等水准,为今后大比例尺测图提供基础控制资料。

此项工程于2001年11月10日开始,2001年12月5日完成,历时25天。

1.测区概况地理位置:东经113°07´—113°34´北纬22°11´—22°46´测区位于中山市大涌镇内,东至旗涌路;南至中新路;西至环镇路;北至环镇路。

测区街道多为水泥路面,布点方便交通。

但车流量较大,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坐标及高程系统平面控制采用中山统一坐标系,3°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4°;投影面比椭球面提高72米(即高程异常52米与56系高程20米之和),地球平均曲率半径6378317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

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本次测量利用GPS D级和E级网点15点,三等水准点4点作为测区一级导线网和四等水准的起算点。

各点点位情况完好,成果可靠。

控制点资料详见下表:3.1四等水准起算数据:三等水准点成果表3.2一级导线网起算数据:GPS D级网点、GPS E级网点4.作业依据4.1《城市测量规范》CJJ8—91;4.2《广东省地籍调查测量规范》;4.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4.4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5.工作量统计本次测量共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和4条四等水准(3条附合路线、1条闭合路线),其中埋设一级导线网点85点,绘制一级导线网点之记85点;联测四等水准合计27.0km(85点)。

6.作业程序和方法6.1使用仪器6.1.1一级导线网测量,采用TOPCON GTS—311S型全站仪1台套;DHM2通风干湿表1台,DYM3空盒气压计1台,对讲机4部,微机1台,汽车1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城区地籍测量起算D级控制点与E级GPS网平差坐标数据检查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1.2 技术依据 (1)1.3作业成果 (2)第二章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3)2.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3)2.2和县本次起算数据和资料情况 (4)第三章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5)3.1测绘仪器及相关工具 (5)3.2 和县D级网外业观测与求取COT格式转化参数 (5)3.2 使用CORS站外业观测操作方法 (6)3.4控制点对应数据采集 (8)3.4.1 控制点(D、E级)平面数据采集 (8)3.4.2 控制点(D、E级)高程数据采集 (10)第四章技术结论 (10)4.1 项目总体评价 (10)4.2工作体会 (11)第五章附图 (11)附图: (11)第一章概述本项目是通过*****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获得,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1998,国土[籍]字第36号),应用原有的地籍调查成果;对工作范围内土地的面积、权属、界线、地类、形状、位置等状况进行调查、测绘;建立地籍管理数据库。

1.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中心位于东经118°,北纬44°,项目区面积约10km2,范围包括---以北—aa省道以南(包括含城工业园区)、226省道沿线(冠圣大酒店-梅山路与226省道交接处)、清溪路沿线两侧以及东苑小区南侧安置点和迎春安置点等零星区域。

1.2 技术依据1.3.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1.3.2《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1998)1.3.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1.3.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08.10发布GB/T21010-2007);1.3.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CJJ/T73-2010);1.3.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1.3.7《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1.3.8《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1.3作业成果----招标承揽的《含山县城区地籍测绘》工程,由本单位测绘院于2014年12月13日开始施工,至2014年12月14日结束,历时2个天,取得如下成果:含山县起算坐标数据平面精度计算表含山县平差坐标数据平面精度计算表含山县起算高程数据精度计算表含山县起算高程数据精度计算表以上数据都是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

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成果内容详细,精度可靠,作业过程遵循技术设计书和规范的要求,整体测绘成果质量较好。

第二章利用已有资料情况2.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正形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000°;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城区有D级GPS点4个;点名分别为赵村(D043)、七拟合高程实测高程差值高程中误差H1H2△H里村(D045)、河北村(D049)、小姜村(D052);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7°、高斯3°带投影,带号39;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其中赵村、七里村、河北村的高程为水准高程。

经实地勘察,所有点的标石、点位都保存完好可以利用。

利用D级GPS 点进行控制加密、2008年的地籍(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

项目区有2008年测绘的比例尺为1:500电子版地籍(地形)图,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3°;1956年黄海高程系,起算数据为成果坐标表如下:含山县起算数据为117度坐标表以上成果资料是由---提供,工作之前已经进行详细核实,根据以上成果资料,通过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COORD坐标转换软件4.2版对起算数据进行转化如下表所示:起算数据转化为118度坐标表2.2和县本次起算数据和资料情况本次测量采用---测绘院提供的测量成果资料,实地保存完好,精度可靠,符合国家测量测量规范、规程。

控制网起算数据转化为117度国家C级控制点资料第三章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3.1测绘仪器及相关工具南方公司生产的灵锐86-T双频GPS接收机2台,以上设备均经过质检合同。

联想及戴尔笔记本1台,惠普打印机2台,惠普T620绘图仪一台。

3.2 和县D级网外业观测与求取COT格式转化参数和县D级GPS控制网使用南方公司生产的灵锐86-T双频GPS 接收机5台,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进行观测。

其标称精度:平面:(5+2·DPPM)mm (D以公里为单位)高程:(10+2·DPPM)mm静态观测基本要求如下:设站时采用光学对点器进行准确对点,对点误差小于2mm,然后安置接收机天线,使天线上的指北标志大致指北(定向误差小于5°)。

天线安置好后,准确量取标石顶面至天线盘刻度线的高度,读取至毫米。

待观测结束后,再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测的结果之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做为天线高记录入手薄中。

不观测气象要素、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在通过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导出COT格式转化参数。

其中以上资料不做本次提交内容。

3.2 使用CORS站外业观测操作方法本次测量使用南方CORS简要操作(工程之星3.0)1.插手机卡,接收机开机;2.接收机与手簿连接:双击右下角蓝牙标识——>点击“扫描设备”——>选中接收机编号——>点“+”符号——>双击“串口服务”,串口号选7,8或9——> “确定”——>“OK”3. 手簿与基站的连接:双击“EGSTAR”(工程之星3.0)——>“配置”——>“端口配置”,修改端口号(和前一步串口号相同)——> “确定”;4. 接收机与基站的网络连接:“配置”——>“网络设置”——>“编辑”:前4项默认设置:连接方式—GPRS;模式—NTRIP-VRS;IP—192.168.24.26;接入点—RTCM30;端口—2101;APN—ahcors.ah;密码—同账号——> “确定”(warning询问窗口——>OK),出现“所有参数设置完毕”——> “确定”;点击左下角“连接”,4个步骤都√(如第2项GPRS 不能通过,检查手机卡)——>(提示“成功完成连接”)“确定”(如果连接完成后回到主界面,状态栏中P是单点解,需要查看差分格式:配置——> 仪器设置——>移动站设置——>差分数据格式RTCA(省网RTCM3))5.数据文件的预处理:点击“工程”——>“新建工程”——> 输入作业路径:日期+小组编号(自动在此目录下生成一个*.eg文件)——> “确定”——> 椭球系名称—WGS84;“下一步”——> 投影方式—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23;“下一步”——> 不选“启用四参数”,直接“下一步”——> “下一步”——>直接“确定”;(用于将WGS84坐标转换到地方坐标系,若只获取原始点坐标,此步骤可省去)(按照提示可配置其他参数,如数据点采集方式“平滑测量”)6. 参数设置:配置——>工程设置——>查看——>查看工程配置参数(即查看和编辑上一步的配置)7. 数据采集:(待卫星数足够、几何精度因子满足精度要求)点击“测量”——>“点测量”(或快捷键“A”)——>点击ENT保存,编辑点信息(其中选杆高,输入实际高度)——>查看点信息(或快捷键“BB”)8.数据导出设置:所有点测完,点击“工程”——>“文件导入导出”,选中“文件导出”——>“测量文件”(是新建的*.eg文件名,包含所有的点信息)编辑“——>成果文件”,输入导出的文件名(经过简化的用户自定义的数据文件);数据格式是用户自定义的(可选择南方CASS的DAT文件:“Pn,Pc,y,x,h”),“导出”,“OK”9. 数据导出:打开同步软件ActiveSync—>选择“浏览”—>“Flash Disk”\“Jobs”\10.点校正:①在已知控制点量测GPS坐标②输入——>求转换参数——>增加——>输入已知点原始坐标——>确定——>从坐标管理库选点——>确定——>确定③重复②直到所有参与校正的点坐标输入完毕④输入——>求转换参数——>保存——>在当前工程目录下生成一个参数文件.cot—>OK⑤输入——>求转换参数——>应用——>是11.异常:如果端口断开,在“配置”——>“端口配置”中重新连接一下;3.4控制点对应数据采集3.4.1 控制点(D、E级)平面数据采集地形数据采集方面遵照设计书中(4.6节)进行实地数据采集。

3.4.1.1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技术要求(1)网络RTK测量的流动站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2)网络RTK 测量流动站应在CORS网的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数据与服务控制中心的通讯。

(3)用测量手簿设置流动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设置与参考站的通讯。

(4)RTK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5)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6)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7)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2cm。

(9)测量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

(10)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4cm要求后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11)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然后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RTK平面控制点测量,RTK平面控制点的点位选择要求参照CJ J 73 执行,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如下。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3.4.2 控制点(D、E级)高程数据采集RTK高程控制点测量,RTK高程控制点的埋设一般与RTK平面控制点同步进行,标石可以重合,RTK高程点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