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矿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深边部找矿研究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

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金川铜镍矿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其含铜镍物质主要存在于矿石中,并与黄铁矿、辉锑矿、绿泥石等多种矿物伴生。
经过初步破碎、磨矿和浮选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金川铜镍矿矿石含金属较多,但同样也包含大量的低品位矿物,称为贫矿石。
为了提高铜镍的回收率和品位,需要进行贫矿石的选矿处理。
本文将对金川铜镍矿贫矿石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行报告。
一、选矿工艺流程首先,对金川铜镍矿矿石进行一般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其主要性质和成分,从而制定合适的选矿工艺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矿石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选矿方法和流程。
以金川铜镍矿为例,其选矿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粗选:将原矿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后,采用机械枪选等粗选方法,将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与非硫化矿物(如绿泥石)分离出来,为后续的选矿过程做好准备。
(2)中选:采用浮选法,将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与废物矿物分离出来。
具体流程为:先将矿石粉碎磨细,然后将矿浆加入浮选槽中,与气泡一起升上水面,浮选出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的浮选泡沫,废物矿物沉入底部。
(3)精选:对浮选出的含铜镍矿物及其伴生矿物进行进一步的选矿处理,提高金属含量。
方法一般采用电选法、磁选法或重选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采用重选法进行精选较为常见,通常使用螺旋选矿机、离心筛选机等设备进行操作。
选矿列采用的设备具有高效、能耗低、选效好的优点,能够实现更高的回收率和更好的铜镍品位。
二、选矿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是选矿工艺和选矿产品改进和优化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矿石中的矿物学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矿物的影响,制定不同的选矿流程,最终获得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选矿产品。
对于金川铜镍矿的贫矿石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矿物学分析:对含铜镍矿物及伴生矿物(黄铁矿、辉锑矿、绿泥石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确定各种矿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潜力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潜力分析闫家栋(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环境地质调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 要:随着金矿床勘探工作的进行,开采程度逐年降低,金矿勘探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因此对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进行调查,分析找矿潜力,为金矿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找矿工作顺利进行。
从大地构造位置和区域地层分布两方面,对川西北地区地质背景进行归纳与总结;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从构造、蚀变、岩浆岩和矿物等方面分析金矿找矿潜力,并进行找矿潜力评价,为该区域后续金矿找矿工作的持续进行奠定科学依据,以促进川西北地区金矿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68-2Analysis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in Northwest SichuanYAN Jia-dong(Environmental Ge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f Hebei Coalfield Geological Bureau,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gold deposit exploration, the mining degree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gold exploration is in short supply.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Northwest Sichuan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old prospecting and guide the prospecting work to proceed smooth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Northwest Sichuan from two aspects of geotectonic location and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discusses th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ucture, alteration, magmatic rocks and minerals, and evaluat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so as to lay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inuous gold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reg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gold in Northwest Sichua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neral exploration.Keywords: Northwest Sichuan; gold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ospecting potential金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是战略性资源,而且在经济金融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金川县热达门锂辉石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模型浅析

四川金川县热达门锂辉石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模型浅析张伟,邹林,范映武,董亚军(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四川德阳618000)摘要:近年来,四川阿坝可尔因地区近年来的探矿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相续发现了李家沟和党坝两处 超大型锂辉石矿床、业隆沟大型锂辉石等矿床叫查明氧化锂资源储量超过150万吨叭资源潜力巨大。
热达门 地区,具有极好的找矿潜力。
本文通过对热达门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成矿模型与区内典型矿床分析对比 研究,对该矿床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热达门锂辉石矿;伟晶岩;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型。
中图分类号:P61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 (2019 ) S1-0055-05DOI : 10.3969/j.issn.l006-0995.2019.S1.0111成矿地质背景图1伟晶岩脉分布区域及锂辉石矿区分布图8.李家沟悽棒ar 区 9.勘查区地处玛沁一略阳深大断裂带、松潘一金川断裂带及鲜水河断裂带构成的三角形区域“阿坝地 块”南缘,位于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马尔康复式向斜之南端。
属巴颜喀拉秦 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的金川小区,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在年代地层上归属 于三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习称西康群,岩性单调、化石稀缺、标志层不明显,主要岩性为轻度变质的 砂岩、板岩夹少量的结晶灰岩等,属浅海相泥沙质夹碳酸盐建造,部分属半深海一浅海相泥沙质复理石 建造。
下第三系分布相对局限,属山间盆地红色磨拉石建造O 第四系为残、坡积物及冲、洪积层与冰积黄土,多沿河谷和山口地带零星分布。
区域上断裂、褶皱构造发育。
位于巴颜喀拉甘孜褶皱系松潘褶皱带、西秦岭褶皱系南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北西边缘的摩天岭褶皱带多种不同构造单元的复合部位。
所处的环境特殊、构造及岩浆活动强烈、活动时间长,构造形迹多样、方向各异。
其中对区域控矿有意义的主要褶皱构造有可尔因一日隆关复式背斜和俄斯特背斜;主要断裂为卓斯甲平移逆冲断层和松岗走向逆冲断层。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

甘肃金川铜镍矿床成因----- 矿资0903 江科金川铜镍矿床由当时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后改称第六地质队)一分队1958年发现于一名叫“白家嘴子”的地方。
矿床发现后,甘肃省委主管工业书记何承华到现场,建议改名“金川”,寓意铜、镍金属之多。
从此,“金川”一名开始延用至今。
该矿床又称金川铜镍矿,是个特大型的铜镍矿床,位于金昌市境内,该矿发现于1958年,1959年开始普查勘探,1966年提交了Ⅲ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2年完成了Ⅱ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1973年结束了Ⅳ矿区的初步勘探。
累计探明铜储量350.44万t,镍储量553.65万t,矿床镍品位0.47%~1.64%,铜品位0.24%~1.66%。
该矿床也是我国铂族金属和钴金属的重要来源。
含矿岩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6km,厚数10米至300余米,倾斜延伸数百至千米以上,呈岩墙状产出。
受北东东向扭性断层的影响,岩体被分割为四段,由西向东依序称为Ⅲ、Ⅰ、Ⅱ、Ⅳ型矿区,其中以Ⅱ型矿区岩体最长,约3km余,次为Ⅰ、Ⅳ区岩体,各长1km余,Ⅲ区岩体最短,仅数百米。
岩体形态受储岩断裂性质的控制,以扭性为主的地段,岩体向下延伸较大,呈板状(见下两图),以张性为主地段延伸较小,呈楔形、漏斗形。
前者分异程度差,后者分异好。
白家嘴子含镍超基性岩体为复式侵入体,不同期次岩浆形成的岩石粒度有明显差异,并且各自形成一定的岩相。
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二辉橄榄岩。
该矿床的工业矿体按成因分为岩浆就地熔离、岩浆深部熔离-贯入。
晚期贯入和接触交代四种类型。
工业意义最大的是深部熔离-贯入矿体,规模巨大,厚数十至百余米,长数百至上千米;次之是熔离矿体,长数米至数百米,厚一至数十米。
从就地熔离矿体到接触交代矿体,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镍矿物相对含量依次减少,而磁黄铁矿和铜矿物含量依次增多。
本矿1960年开始建设,1965年,一选矿、露天矿相继投产,1966年,一期万吨规模冶炼厂镍电解车间建成投产,“八五”期间扩建二期工程,形成了年产4万t镍、2万吨铜的生产能力。
200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公告

200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公告一等奖获奖项目2005-1-001 CK64315数控端面落地车床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李维谦、梁文勇、高永锋、张效忠、何晓东、张海强、詹肃(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1-002 RD-QC11K-14X12000数控剪切中心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柳根平、仝天永、王东明、刘民祥、蒋文凯、祝为民、岳金成、马喜曼、何应东、王青斌、闫龙岗、蔡礼泉、杜喜代(天水市科技局)2005-1-003 石油勘探开发软件系统研制与推广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刘全新、赵应成、龚仁斌、邓央、杨午阳、徐云泽、李三家、李琳、周春雷、蔡凤翔、撒利明、雍学善、王西文(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005-1-004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Ⅰ矿区(龙首矿)深边部地质找矿研究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李永军、王玉山、肖立忠、姚维信、把多恒、张建辉、安勇民、包国忠、孟远志、乔富贵、刘保卫、高建科、夏毅(金川集团)2005-1-005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及工程实用分析方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李慧、杜永峰、党星海、韩建平、狄生奎、程选生、宋彧、李庆福、项长生、杨文侠、张贵文、周茗如(省建设厅)2005-1-006 "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陆仲璘、阎萍、何晓林、王敏强、韩凯、马振朝、杨博辉、马有学、柏家林、殷满财、贾永红、李吉业、芦志刚(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2005-1-007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瑞金医院谢定雄、王延震、郑叙锋、伏静媛、罗红雨、于涛、郭建强、任荣、薛建军、张坛生、潘俊华、梁天香、柳爱萍(兰州市科学技术局)2005-1-008 纳米润滑材料的研制及其摩擦学性能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生荣、徐洮、刘维民、张治军、薛群基、周峰、王晓波、任嗣利、张平余、王金清、阎兴斌、赵彦保、王立平(中科院兰州分院)2005-1-009 中国冰川目录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施雅风、王宗太、刘潮海、谢自楚、王宁练、米德生、蒲建辰、杨惠安、焦克勤、安瑞珍、丁良福、朱国才、李新(中科院兰州分院)二等奖获奖项目2005-2-001 ZJ50/ZJ70DBS变频电动钻机电传动系统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华北石油管理局朱奇先、马永峰、张天生、康涛、龚志敏、石建龙、徐遵宏、侯忠奎、吴永兴、郑有礼、马向平、刘付泽、胡万玉(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2-002 含间隙和冲击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兰州交通大学罗冠炜、李志恒、王春生、方海容、褚衍东、商跃进、张建刚、谢建华、张艳龙、徐惠东、张淑华、尧辉明、朱喜峰(省教育厅)2005-2-003 自动化大型立体停车库计算机监控系统兰州交通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兰州正远科技有限公司蒋兆远、杜亚江、马殷元、姚小明、范越、齐金平、李刚(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2-004 模糊神经网络在高速列车安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兰州交通大学、甘肃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党建武、刘晓娟、王晓明、陈晓金、王坚生、赵庶旭、韩虎、王阳萍、李珺、韩泉叶(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2-005 铜电解生产流程自动化信息系统甘肃三联自控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李肃、万维汉、王霞、高东坡、冯玉洁、张燕艳、黄程凯、田国忠、刘胜、黄海明、李军博、马国生、连平(省经委)2005-2-006 镍矿选矿过程检测技术与自动控制系统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万维汉、马国生、于晓霞、王锐、宋吉谭、邱波、孙贵忠、李兴千、王玛斗、谢蓬根、张继忠、李波、彭冼淦(金川集团有限公司)2005-2-007 TCS-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天水长城开关厂梁国恒、马炳烈、杨友明、蔡德成、张希泰、王小龙、苏强、郭满元、翟卫国(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2-008 LQFP100L/128L薄型高密度集成电路塑封技术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肖胜利、崔卫兵、周永寿、慕蔚、李习周、刘志强、骆菊芬、何文海、颉永红、张宏杰、潘海宾、周朝峰、冯学贵(省经委)2005-2-009 特种微合金高碳钢硬线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虞海燕、臧秋华、王酒生、蔡开科、田勇、朱伟中、王春怀、张军、傅杰、康永林、王作奇、马广斌、张长平(酒钢集团)2005-2-010 两柱单摆杆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及其适应性研究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水头煤矿、西安科技大学谢俊文、高小明、温克珩、李海宁、许继宗、杨春生、王亚峰、郭必龙、邵嗣华、王富忠(甘肃煤监局)2005-2-011 一体化电厂资源管理系统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王维东、丁永和、苗承刚、王璞、尚应文、王刚、邹能锋、葛侠、张武玲、刘文文、杨新荣、姚宝作、牛志军(省经委)2005-2-012 锌基复合材料的产品开发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郝远、陈体军、李元东、马颖、阎峰云、杨贵荣、兰晔峰(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2-013 基于铸件充型凝固过程的铸造CAE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王智平、徐建林、路阳、朱昌盛、朱小武、苏义祥、李文生、朱昌锋、胡克潮、金玉花、贾建伟、程俊、张振宁(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2-014 葡萄酒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张继、王云普、侯天德、姚健、程昉、马君义、黄爱仑、黄玉龙、吴依茜(兰州市科技局)2005-2-015 超大抵抗线减弱抛掷硐室爆破数值分析计算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华煤集团关惠平、谢飞鸿、罗冠炜、尹伯悦、姚朝贵、毛志宏、张永谋、杨路强(省建设厅)2005-2-016 硅溶胶基质技术及其高辛烷值FCC催化剂助剂的开发兰州石化公司石化研究院张忠东、高雄厚、肖春景、张海涛、陈爱忠、汪毅、李强、黄佺、庞新梅、王智峰、赵旭涛、孙艳波、孙书红(兰州石化分公司)2005-2-017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研究兰州石化公司石化研究院姚培洪、朱博超、赵旭涛、王建明、张兰波、郝萍、张长军、邬霞萍、马艳萍、曲其昌(兰州石化分公司)2005-2-018 元城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宋广寿、张福田、王道富、杜寻社、苟三权、张志国、高静乐、姚永朝、付文耀、李建岐、田娉婷、王玉罡、杜春龙(庆阳市科技局)2005-2-019 黄土地区台后跳车的处理对策及防治甘肃省公路工程总公司、长安大学牛思胜、谢永利、杨晓华、俞永华、张宏光、谈应鹏、傅舰峰、骆首峰、冯金义、冉琦山、姜敏、刘艳(省交通厅)2005-2-020 甘肃省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及实施方案甘肃省公路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交通厅工程处、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公路运输管理局郭建文、康军、马明国、王永生、杨惠林、李睿、刘光琇、王繁己、李新、王建、姜长寿、梁志兴、王军(省交通厅)2005-2-021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27.5KV直挂式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兰州铁路局机务处、鞍山荣信电力电子有限公司路延安、左强、焦东亮、李玲、孔中秋、钮承新、张银山、陈敏、王品、宋小兵、周国齐、孙文新、拓中华(兰州铁路局)2005-2-022 沙漠化的生物过程及植被恢复机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大学、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王彦荣、周海燕、杨持、李玉霖、张景光、崔建垣、苏永中、曾彦军、云建英、周瑞莲、王涛(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2005-2-023 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SiOx)保鲜果蜡研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储藏加工研究中心、甘肃省润源农产品开发公司、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张永茂、颉敏华、刘刚、刘元寿、王祝民、李玉梅、张霁红、康三江、崔东亮、李玉新、金玉荣、马明、刘小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005-2-024 小麦条锈菌HY和水源致病类群的监测及控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水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天水市种子公司金社林、贾秋珍、曹世勤、李继平、李城德、史延春、赵多长、肖寒恩、金明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005-2-025 内陆盐渍土生物防治试验示范甘肃农业大学贾恢先、蔺海明、肖雯、贾磊、党轲、魏新平、陈阳、杨学礼、李翠萍、葛军祖、王琳健、周吉俊、罗文海(甘肃省教育厅)2005-2-026 甘肃河西绿洲边缘风沙危害重点区的治理监测及沙产业开发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徐先英、唐进年、张盹明、金红喜、魏怀东、吴春荣、戚新和(甘肃省林业厅)2005-2-027 跨流域长距离沙漠调水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武威市水利水电工程局、甘肃省景电二期延伸工程民勤指挥部康国玺、李宗礼、杨贤远、徐德富、周瑾成、史连林、张明帅、王维泰、王恒远、俞天松、王建礼、王以佑、王崇德(甘肃省水利厅)2005-2-028 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的研究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陈伯祥、贺奋义、郭慧琳、戴晓峰、刘杰元、李杰、杨明、盖文阁、容维中、张晓明、李光喜、张学信、李发信 (甘肃省农牧厅)2005-2-029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研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金玉、余唯琪、薛君莉、李玉梅、王育哲、林丽星、李宇宁 (甘肃省教育厅)2005-2-030 胃排空延迟与胃中间横带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严祥、刘纯、刘永铭、杨鹏、陈大安、陈明、王晶、王金羊、刘蓉 (甘肃省卫生厅)2005-2-031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切除及其面神经功能保留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潘亚文、袁贤瑞、张建生、姜维喜、刘尚明、罗端午 (甘肃省卫生厅)2005-2-032 新型免疫-PCR技术检测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廖世奇、张雪力、王黎、高连昭、毛斌、王楠、王晓辉、韩庆斌 (兰州市科学技术局)2005-2-033 异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葛宝丰、白孟海、刘兴炎、陈克明、杨超、王琦、刘剑梅、李旭升、刘景堂、高文魁(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2005-2-034 严重烧伤后肠道和肝脏损伤机制及保护的系列研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解放军304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张诚、蔡黔、刘毅、盛志勇、肖光夏、朱云、徐淑芬、胡森、周红、张绪生、张斌(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2005-2-035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白海、王存邦、达万明、欧英贤、魏亚明、潘耀柱、路继红、王晓靖、刘玲(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2005-2-036 精氨酸加压素对体温调节与退热机理的研究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医学院杨永录、李晓明、杨镇、王绪明、刘丽华、李雨珊、石胜刚、曾志南、布风霞(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2005-2-03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血清中TGF-β1、TNF-α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李惠珍、周小平、邓明德、王振全、李向霞、郑扬、薛永杰(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2005-2-038 风沙运动机理及防沙治沙工程原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王涛、董治宝、屈建军、拓万全、薛娴、王训明、孙宏义、张伟民、韩致文、赵爱国、姚正毅、李芳、李宏(中科院兰州分院)2005-2-039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甘肃卷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邵志忠、董安祥、王鹏祥、林彬、祝小妮、张存杰、瞿汶、雷小斌、张毅(省气象局)2005-2-040 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所赵洪涛、孙会国、杨军、王文瑞、梁天刚(省科学院)2005-2-041 一些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相关方法学研究兰州大学潘鑫复、厍学功、任新锋、陈小川、李安排、彭宣嘉、谢新刚、王巧玲、武同兴(省教育厅)2005-2-042 水旱兼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0号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杨文雄、杨芳萍、张天虎、周宽基、王永芳、何桂花、王淑英、刘效华、赵利、李清祥、李志明、杜文华、苟作旺 (省农科院)2005-2-043 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5号选育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孙万仓、张涛、杨玉萍、宋尚有、董云、王多礼、张京生 (省农科院)2005-2-04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鼠区系及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张掖市林业调查规划队、天祝藏族自治县林业局、甘肃省张掖祁连山水源林研究院汪有奎、尹承陇、杨全生、袁虹、孙小霞、李柏春、车克钧、李进军、白志强、王桑、赵刚、陈玉平、管德宁 (省林业厅)2005-2-045 双低油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张掖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平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熊春蓉、刘袆鸿、滕怀渊、毛万湖、赵怀勇、冯进军、秦志前、刘大化、段志山、梁智、范宏伟、鲁天文、杨晓荣 (省农牧厅)三等奖获奖项目2005-3-001 CKJ6185/18m超长型数控车床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李维谦、张海强、高永锋、王建红、姚伟、李海珍、靳莉(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3-002 TC106型履带式潜孔钻车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何军、李永胜、赵存权、伍荣伟、金钟、韩学信、郭宝林、姚文斌、李红梅(天水市科技局)2005-3-003 水平丝杠双片剪刀撑升降台甘肃工大舞台设计研究所、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厂魏发孔、田海弘、张驰、张启仁、张瑾、耿向忠(兰州市科技局)2005-3-004 5PZX-600啤酒花程控自动采摘清选机组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张得俭、寇明杰、韩少平、聂正东、苏爱英、侯力轩、曲芃屹、李晓康(省机械工业总公司)2005-3-005 电厂气轮机专用抽汽止回阀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乐精华、裴耀忠、朱瑞芳、董霞、盖广平、李吉铭、徐景贤、张国锋(省经委)2005-3-006 ZZLD-2000/1.1高真空卷绕式彩虹镀膜设备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徐玉江、杨树本、李秉强、张陈平、罗军文、武天海、陈健(省经委)2005-3-007 丁二烯抽提装置在线分析系统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赵一喆、杨金城、王兆连、管正军、王森、赵波、袁昌金、蒋鲁强、刘银生、钱耀红、李剑辉、王选民(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05-3-008 甘肃省植保植检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甘肃省植保植检站、皋兰县农技中心、玉门市农技中心、肃州区农技中心、崆峒区农技中心蒲崇建、张秋萍、牟相珍、贾迎春、陈琳、李刚、张文解、王菁、陶生荣、蔡建桢、王文平、戴新民(省农牧厅)2005-3-009 水处理PH值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兰州理工大学王慧中、王晓兰、王强、赵学通、杨智、王树东(省教育厅)2005-3-010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应用系统建设研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测绘局何光第、胡兆东、牛岸英、李景相、曹建君、高爱田、蔡喜琴、段兴、冯海(省测绘局)2005-3-011 504工程供料装置设计方案的改进和优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五〇四厂、核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赵尚礼、王淑慧、杨永平、田静萍、孙中林、张文凯、张风俊、贾兴国(五〇四厂)2005-3-012 智商牌油库光纤光栅数字化监测系统兰州奥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刘信、赵风琴、任保金、马拴兄、李小强、高见、孟庆广、张福如、王扶兰、李杰(兰州高新区管委会)2005-3-013 “易网管”网络设备研发甘肃加华联合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武文忠、刘保太、张明新、陈文波、杨陇林(兰州高新区管委会)2005-3-014 DT810RTU网络采集装置甘肃电力信通公司马志程、李正存、李玉杰、唐松扬、李晓晶、郭清泉(省电力公司)2005-3-015 兰州供电公司输电地理信息系统兰州供电公司、深圳市雅都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张祥全、徐辉、楼俏、李志宏、李玉杰、王琼、叶建亚、戴建、张颙、增华、杜世璧、夏敏、王伟杰(省电力公司)2005-3-016 啤酒花栽培与加工专家咨询信息管理系统甘肃亚盛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晏国生、钱加绪、罗新潮、张天虎、王春福、于轩、刘和斌、呼星、刘君(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3-017 污水处理自动化监控系统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李润平、林海、杨继宗、杨小江、黄晓斌、张峰、张斌、高延方(天水市科技局)2005-3-018 35kv综自仿真培训系统天水供电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文博、汤建中、谢珍录、鲁弘、刘淑凤、卢宏达、焦肃山(省电力公司)2005-3-019 高镍铜阳极板生产高纯阴极铜的工艺研究与应用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李永军、李尚勇、张强林、刘晨、向天龙、赵秀花、任智顺、刘峰、寇宗质、尤广宏、王霞、冯玉洁、张金清(金川集团)2005-3-020 酒钢高速线棒材复合生产线建设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酒生、张军、王军卫、李定义、胡安、孙竞、王岸、张元昌、寇劲松、魏玉生、吕玉珉(酒钢集团)2005-3-021 综放沿空异形煤柱锚网支护留巷矿压演化规律与稳定性监控技术研究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会四矿、北京科技大学高小明、王金安、徐学福、纪洪广、李怀录、马海龙、赵兴和、来兴平、尚文斌、任奋华、冯锦艳、蒲继雄、韦文斌(甘肃煤监局)2005-3-022 矿井人员安全监测与考勤系统华亭煤业集团公司砚北煤矿何元纲、吕世宏、王军、卢相毅、毕春明、胥建明、陶涛、乔中栋、徐元强、周翔、曹志学、张栓玉、赵兴林(甘肃煤监局)2005-3-023 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水平多分层开采系统复杂矿井通风防灭火优化研究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华亭煤矿、西安科技大学魏东、杨世杰、徐精彩、许延辉、王文强、袁小强、丁隆端、李仁杰、李俊(甘肃煤监局)2005-3-024 六氟化硫开关类设备现场检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兰州供电局黄国泉、张祥全、王赟中、朱建军、葛永翔、苏军虎、宋朝晖、张忠元、李世伟、叶建亚、陈军、吴发红、刘罡(省电力公司)2005-3-025 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用安全防护用具的研制兰州供电局、台州大通电力机具厂张祥全、王充、魏有福、李世伟、叶建亚、张国平、楼俏、苏少刚、牟锡耀、陈允劭、邬正荣(省电力公司)2005-3-026 电能计量监测系统金昌供电局、兰州华陇理工科技有限公司蔺相荣、徐有涛、张世宏、邵兵、王海龙、骆东松、董宪强、田丽、潘峥嵘、隽宗斌、沈晓晖、张吉亮、卢秀清(省电力公司)2005-3-027 炭素系统焙烧工艺及装备新技术开发与研究白银红鹭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工业大学、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杨志强、李根旺、余冬梅、柴永成、王欣、王强华、李正伟、曹泊江、张家红(白银市科技局)2005-3-028 预焙式电解铝车间特种混凝土研究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何忠茂、杜雷、孙建志、叶蓁、李启龙、李向阳、刘梦莹、王惠玲、肖生祥、付冰婷、胡坚虹、张万奎、刘建中(省建设厅)2005-3-029 甘肃省陇东地区中生界石油勘探目标优选与评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王新民、刘化清、杨华、陈孟晋、赵应成、卫平生、袁剑英、陈启林、林卫东、廖建波、付金华、马龙、冯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005-3-030 石油油井管静水压试验装备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邱真理、张正舜、牛文录、李秀全、张利国、张永红、吴选茂、邱志源、陈金仪、赵伟、黄明凤、王东、刘小虎(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2005-3-031 兰州都市圈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兰州大学董晓峰、屈鹏举、李吉均、郭晓东、蔡玉梅、曹军、刘理臣(省建设厅)2005-3-032 非线性结构随机地震反应与滤波理论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兰州交通大学田琪、田学民、陈兴冲、朱东生、虞庐松、王春芬、邹立华、王常峰、陈立强(省建设厅)2005-3-033 寒旱地区耐久混凝土研制及应用兰州交通大学王起才、张粉芹、陈纪胜、魏和中、王恩茂、孟芳、周立霞(省建设厅)2005-3-034 碳二加氢催化剂的改进及工业试验兰州石化公司石化研究院、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谭都平、孙勇、赵育榕、李复员、辛国萍、岳德强、王书峰、王崇明、周志平、王希革、常晓昕、常晓平、张翠兰(兰州石化分公司)2005-3-035 高辛烷值型降烯烃FCC助剂的研制与开发兰州石化公司石化研究院高雄厚、张海涛、秦松、刘宏海、范亚伟、吴宇、张忠东、羊建国、刘从华、王智峰、孙书红、马燕青、段长艳(兰州石化分公司)2005-3-036 高填土路堤下涵洞(管)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辛平、谢永利、刘保健、刘静、康佐、樊江、张卫兵、马德林、李又云、韩友续、杨宗义、孙世发、马历权(省交通厅)2005-3-037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兰州市墙体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兰州市建筑节能检测中心田斌守、杨永恒、张镛、曹万智、邵继新、侯文虎、段兆瑞、姜世伟、王永刚 (省建设厅)2005-3-038 RSP型交直交电源系统兰州铁路局机务处、兰州银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路延安、银振刚、孔中秋、孔令波、钮承新、王俊奇、赵良田、孙永刚、李辉、郭志源 (兰州铁路局)2005-3-039 Φ55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研制兰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霍炳哲、郝相龙、潭炜洲、张成泉、石晓刚、王富、陈芳、祝婷、王锐 (兰州市科技局)2005-3-040 以大豆为原料的大豆糖肽、多肽加工技术及其功能性肽食品和饲料肽的开发兰州同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顺堂、陆晓民、张雪梅、俞树孝、胡庆荣、张剑、杨慧 (省经委)2005-3-041 籽瓜深加工新产品研究开发甘肃金籽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蓬彬、胡之德、盛芬玲、刘素燕、常蓬浩、许亚宁、王杰、李斌宏、陶淼 (兰州市科技局)2005-3-042 牛巴贝斯虫病病原学特性、分子分类学及防治技术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庆阳市兽医工作站、解放军军需大学罗建勋、殷宏、刘光远、关贵全、李世恩、张西臣、刘志全、刘爱红、吕文顺、白启、张林、鲁炳义、党志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2005-3-043 高油早熟丰产油葵杂交种法国A15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陈炳东、王生录、崔云玲、刘润萍、王方、李积武、杨思存、冉生斌、汤莹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005-3-044 “兰州核不育小麦”及其4E-ms“两系”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创建与研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周宽基、王世红、王淑英、冯毓琴、刘忠祥、裘志新、窦有恒、张永生、张天虎、袁明璐、周文鳞、胡钺、杨文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005-3-045 张掖高效农业区长效氮肥的研制与增产机理的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张掖地区化肥厂、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邱慧珍、张春红、陈英、段宇红、王芬娥、王定国、张志明、李宏斌、毛达元、赵飞虎、李欣、何玉容、周广业 (甘肃省教育厅)2005-3-046 耐除草剂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引进示范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张金文、孙万仓、王汉宁、马静芳、黄惠英、藤文惠、李学才、孟亚雄、王旺田 (甘肃省教育厅)2005-3-047 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培养的应用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王蒂、张峰、司怀军、王玉萍、张宁、李学才、王清(甘肃省教育厅)2005-3-048 黄土高原集约化种植模式及苜蓿病害研究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兰州大学草地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李敏权、张自和、李金花、高崇岳、胡景平、柴兆祥、邢会琴、杨宝生、孟嫣、薛莉、冯喜忠、李惠霞、薛应钰(甘肃省农牧厅)。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质量平衡与成矿过程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质量平衡与成矿过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是中国最大的镍硫化物矿床之一。
该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球科学家和矿床学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岩浆质量平衡是研究矿床成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质量平衡入手,探讨矿床的成矿过程。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由辉石岩、辉绿岩和蛇纹岩组成。
根据矿床的构成和地质特征,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成因假说。
其中,岩浆成因假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一假说认为,矿床的形成与镍、铜、铁等元素在深部岩浆中的富集和体系中的分配有关。
岩浆在地壳深处运移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分异和结晶过程,形成了具有不同组成和特征的岩石。
岩浆质量平衡是成因矿床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该方法通过岩浆中元素的运移和分配,进而推测出矿床成矿液的来源及其成矿环境。
具体地,岩浆质量平衡需要对矿床成矿元素的来源、运移和沉积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与岩石析出物相结合,从而推断出成矿热液的化学性质和来源。
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质量平衡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辉石、橄榄石和硫化物岩石的元素分配和比例推测上。
通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元素分析及岩浆质量平衡计算,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结论:矿床成矿液的主要来源是辉石和橄榄石晶体的溶解和蚀变产物,成矿热液中的硫化物与辉石、橄榄石存在较强的偏析关系,且均富集在铅、锶等元素中。
此外,在成矿热液中铜、镍、铁等元素的分配比例与硫化物岩石中的含量和分布有密切关系。
这表明,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化过程中,硫化物的生成和沉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岩浆质量平衡法是解决矿床成因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中,通过对岩石样品的分析和计算,揭示了一系列成矿元素的来源、分配和运移路径,为揭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当前,矿床成因研究面临多重挑战,如新技术的推广、原位元素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等,这些挑战的克服,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矿床成因的奥秘,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四川金川县业隆沟锂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四川金川县业隆沟锂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廖芝华;张伟;张祖飞;任继刚【摘要】金川县业隆沟锂矿床地处特殊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由于印支期-燕山晚期岩浆岩体的侵入,派生了大量的伟晶岩脉,其规模和形态受构造裂隙控制.锂矿体产于伟晶岩脉中,主要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组成以长石、石英、锂辉石、白云母为主;有益组份主要为锂,伴生铌、钽、铍、铷等.该文重点说明矿床地质特征及稀有元素富集规律,从而总结区内锂矿床的成矿规律.【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4页(P609-612)【关键词】锂矿;成矿规律;松潘-甘孜造山带;业隆沟【作者】廖芝华;张伟;张祖飞;任继刚【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德阳 61800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德阳 61800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德阳 61800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德阳 6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71可尔因地区印支期—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广泛分布,其中可尔因复式岩体出露面积188km2,在可尔因复式岩体周围450 km2的范围内,伴随岩体的侵入派生了1 000余条伟晶岩脉,共分西部、北部、东北、东南、南部5个伟晶岩密集带。
目前共发现超大型锂矿床2处,中型5处,矿点1处。
业隆沟锂矿床位于可尔因南部密集区。
总结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有助于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突破。
金川县业隆沟矿床地处于特殊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
位于川滇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金汤弧形构造(西翼)以及青藏滇西-印尼“歹”字构造等四个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
该矿床是燕山晚期二云二长花岗岩浆多期次多阶段结晶分异的结果,可尔因二云二长花岗岩体被认为是矿区伟晶岩的母岩体(廖安远,1992;Roger,2004;唐文春等,2015)。
稀有金属矿脉成群分布在水平方向距离岩体1 500~3 500m范围内,受节理裂隙控制。
甘肃镍矿资源

甘肃镍矿资源-------金川硫化铜镍矿第一次作业:主要矿物、开采利用的矿物及尾矿中的矿物。
2016-04-04我省镍矿具有相对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查明资源主要分布在金昌市。
其中,金川硫化铜镍矿床储量丰富,在世界同类矿床中,可与加拿大萨德贝里相媲美,位居世界第二。
除丰富的铜、镍外,并伴生有铂、钴等20多种稀贵金属矿产。
截至2008年底,全省镍矿查明产地5处,2008年底保有资源储量434.89万吨,其中基础储量236.83万吨,资源量198.06万吨。
2008年镍矿消耗8.5万吨。
金川硫化铜镍矿地处白家咀一带。
含矿超基性岩体呈不规则岩墙状,不整合侵入于前长城系白家咀子组大理岩和混合岩之间。
走向北西50~60度,倾向南西,倾角在70度以上,局部50度左右。
岩体总长6500米,宽15~528米,延伸400~1200米尚未尖灭。
按自然形态和后期断层分割由西向东形成4个矿区。
Ⅰ矿区的岩体和矿体均出露地表,形成典型的硫化矿床氧化带。
岩体长1500米,宽170~320米,东部仅几十米,西部延伸700米尚未尖灭。
Ⅱ矿区岩体出露地表,而矿体则隐伏于地下200~400米。
岩体长3000米,中部宽500多米,向两端变窄,约200~300米。
西部延伸1200米尚未尖灭。
Ⅲ、Ⅳ矿区的岩体均覆盖于第四系之下,分别长500和1100米,宽100米和200~300米,向两端逐渐尖灭。
1、主要矿物:金川硫化铜镍矿主要矿物有磁黄铁矿(或黄铁矿)、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次要矿物有墨铜矿、古巴矿(方黄铜矿)、马基诺矿;脉石主要矿物有蛇纹石(含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和利蛇纹石)、橄榄石、辉石。
次要矿物有透闪石、阳起石、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强蚀变矿石中脉石变成滑石一碳酸盐化,绿泥石等。
2、开采利用的矿物:金川硫化铜镍矿开采利用的矿物主要有紫硫镍铁矿,镍黄铁矿。
紫硫镍铁矿:化学成分:成分Fe2+Ni3+2S4,含Ni 38.94%百分比含量:4.45%物理性质:有铁磁性和延展性化学性质: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川矿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深边部找矿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铜、镍、铂族金属资源保障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提高该类矿产资源的研究程度,创新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理论,完善成矿演化模式认识,指导已知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赋存于超镁铁质岩的金川矿床,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在采硫化铜镍矿床;金川矿区也成为我国最大的Ni、Cu、PGE金属资源供应基地,其Ni产量占全国88%,PGE占90%,Cu占13%以上。
经过近五十年的开采,金川部分富矿体已逐渐被开采殆尽,资源危机已开始显露端倪,如何在金川矿区深边部找到新的接替资源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金川超基性岩浆侵位期次、岩浆演化模式为研究主线索,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机制、就位机制、岩浆演化—成矿模型、Ⅰ-⑥富铜隐伏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为重点内容,以预测矿区深边部找矿靶区服务矿山生产为目的。
这无论对指导金川矿区深部和边部找矿,扩大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还是对完善成矿理论认识应用于其他类似矿区找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收集和综合分析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urpac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可视化模型,明晰、直观地表现了矿床含矿超基性岩体、主矿体、矿区主要构造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
通过对超基性岩体空间关系、形态特征的分析,认为:金川超基性岩体分为东、西两段和东、中、西三个成矿富集块段。
东段岩体以出现大量的含斜长石岩相为主要特征,西段岩体以不出现或只局部出现斜长二辉橄榄岩异离体与东段岩体相区别。
从东、西成矿富集块段往中富集块段,岩体和赋存矿岩相的基性程度增高,形成矿体的成矿元素富集程度增高。
(2)在对Ⅰ-⑥隐伏矿体同位素测年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收集前期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分析,试用发展的、联系的态度来解释,初步认为:金川矿床主矿体的形成时间为8~10亿年;Ⅰ-⑥等富铜隐伏矿体一般侵位于8亿年左右:镍特富矿体侵位时间为8亿年前。
这对矿床所在区域成矿环境演化以及指导深边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从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矿石特殊地球化学特性等方面,与Ⅱ-①主矿体进行对比,总结了Ⅰ-⑥隐伏矿体的矿化规律,并指出其既有岩浆熔离作用的特点,
又有后期改造作用的特征,其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富含Cu、PGE岩浆深部熔离-脉动贯入、构造活化富集和后期热液叠加。
探讨了来源于地幔深部的高镁玄武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和阶段岩浆房熔离分异时,富(镍)矿岩浆和矿浆之间存在富(铜)矿岩浆。
此外,Pb、S同位素表明,该矿体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但曾被少量地壳物质混入。
(4)岩(矿)体的定位受含矿岩浆、矿液活动中心的控制,而最关键的控制因素还是与岩浆、矿液活动中心相连接的岩浆通道的出口。
通过对比分析各矿区主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和研究Cu、Ni、Pt、Pd、Au、Ag等元素的富集规律,指出:Ⅱ矿区Ⅱ-①矿体6~8行深部可能为含矿岩浆、矿液活动的富集中心:Ⅰ矿区与Ⅱ矿区结合地段、Ⅱ矿区1号矿体与2号矿体结合地段、Ⅲ矿区南侧等三片为重点找矿预测区。
(5)在评价物、化探、遥感技术和新技术方法等勘查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金川铜镍矿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分别适用于金川铜镍矿山深部和边部寻找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