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难点】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和她结了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继续学习。
教师板书课题[11 牛郎织女(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牛郎织女(二)》。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5)节俭玉皇偎在衰老珊瑚礁竹筐拗不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认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识字方法。
加一加:王+册=珊王+胡=瑚字理识字:筐是会意字,原表示用来装羊羔的竹筐。
(出示课件6)(2)形声字。
俭:可借助学过的熟字“检、捡”读准字音。
偎:可借助“喂”读准字音。
礁:可借助“焦”读准字音。
筐:可借助“框”读准字音。
拗:可借助“幼”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7)(3)翘舌音。
衰:有力量减退、衰落的意思,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
珊:可组词“珊瑚礁”,是指由珊瑚堆积成的礁石。
(出示课件8、9)(4)皇:本义是灯火辉煌,文中“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5)拗:是固执的意思,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可以感受到织女不肯低头的倔强性格。
(出示课件10)三、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先写了什么、是怎么发展的、结局如何。
部编版牛郎织女二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11 牛郎织女(二)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以及后来的遭遇。
牛郎和织女婚后有着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他们就面临被拆散的命运,但是两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最后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课文篇幅很长,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默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词句分析法本课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有很多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要重点分析这些词句,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预习本课生字,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内学习包括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
本课的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感受故事所寄托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课前预习安排和课堂教学。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牛郎织女(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传说,被收录在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和故事,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牛郎织女(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理解并表达关于爱情的情感和思想。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4.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牛郎织女(二)》中的爱情主题。
2.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牛郎织女(二)》教材。
2.彩色图片或PPT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教学设计和讲解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通过阅读课文,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故事中的爱情和情感理解。
第四步: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展示出来,可以选择朗读或通过绘画展现。
第五步: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于《牛郎织女(二)》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及时指导并批评。
第六步: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理解。
六、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牛郎织女(二)》故事的理解程度。
•可以进行小测验或口头评价,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并撰写一篇有关《牛郎织女(二)》的读后感,在下节课展示。
八、延伸拓展•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牛郎织女的文化故事,并进行相关手工制作或展示。
九、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讲解方式,确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以上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牛郎织女(二)》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牛郎织女(二)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由来和习俗。
2.能够理解并表达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2.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牛郎织女(二)》课文、课外活动材料2.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学生练习册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兴趣并复习相关词汇。
Step 2:讲述并理解课文(15分钟)1.教师呈现《牛郎织女(二)》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和记忆。
Step 3:词汇学习(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和解释一些关键词汇和短语,如七夕、织女、牵牛、搭桥等。
2.教师布置学生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造句或做练习。
Step 4:理解课文(20分钟)1.教师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每段落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问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一起完成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Step 5: 创作活动(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你认为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样的爱情呢?”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增加表达的可视性。
Step 6:拓展阅读(15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七夕节相关的古代诗词,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默读,并思考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Step 7:小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针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并通过学习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和爱情,勇敢面对困难。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可能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爱情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爱情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亲情和爱情,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正确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爱情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神话故事相关知识、图片、音乐等。
2.学具:准备课文相关图片、卡片等学具,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爱情观念和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体验、文化认知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鹊桥”、“相思”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神话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牛郎织女相爱相守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认识传统节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体会牛郎织女相爱相守的美好情感,认识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美好。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参考资料:收集有关牛郎织女节日的资料,为学生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运用已学得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结局。
2.懂得提取关键帧,尝试图文结合设计连环画。
【教学流程】一、回顾阅读方法,品读故事结局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将生活的真实与浪漫的想象结合起来,是民间传说常用的表现手法。
在读《牛郎织女》这样一篇很长的文章时,你有什么好方法?结合第二单元掌握的阅读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生1:读书的时候,我会集中注意力,很快地读完一篇课文。
生2:我会抓住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地读。
生3:我会很快地读,读完之后记下所用的时间。
……老师将大家的分享归纳了一下,谁能概括一下?(学生分享之后,借助PPT的提示,对阅读方法进行归纳概括。
)今天,我们继续用上这些方法,读一读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结局,请大家打开课文第42页,快速阅读故事的结局。
(出示课文的结局部分)黄老师找到的结局是这个部分,猜猜看,我的根据是什么?生:“从此以后”。
师:是的,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关键词厘清文章的脉络。
下面,让我们再读这部分内容,联系上下文,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写下自己的感受,写下你的发现。
时间5分钟。
同伴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提示:借助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在同伴分享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理解;及时记下同伴不一样的思考,可以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关键词。
)二、班级公共分享,交流自己或小组成员对课文故事结局的体会与感受预设:生1:我发现牛郎和织女他们相爱的很深,因为课文中写到“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过日子”,这里“很厉害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一块过日子”,可以看出织女是铁了心了。
教师在课文纸上适时批注,继续补充。
生2:“日久天长〞这个词语也可以看得出他们是真诚相爱,因为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所以连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只好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牛郎织女》,导入新课: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生:织女。
(板书:织女)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挺美满)师:“挺”是什么意思?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发什么愁?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4、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生: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们被无情地分开。
(板书:被王母娘娘抓走无情分开)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生:第3——6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民间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民间故事,学生多有接触。
只是故事内容中的细节描述有所不同。
学生大多都十分喜欢。
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主要难在创造性复述上,很多学生会将“复述”变成背课文。
此外对于“缩写”,学生能“长话短说”,但用什么方式“长话短说”,哪些文字“长话短说”,是有难度的。
【教法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仅能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的对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演一演来表现人物的对话,在演一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演一演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讲好故事。
2.引导学生合理添加细节。
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丰富细节,合理添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对故事理解,并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本组课文的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正好可以合成一个故事,连续性很强,要使用好这点。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缩写方法下手,先单项练习,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缩写故事。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第29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11 牛郎织女(二)(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关键能力(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节俭富丽堂皇依偎衰老珊瑚礁泰山两个筐拗不过(重点指导生字“拗”的n发音,“筐”为后鼻音;“衰、珊”为翘舌音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得(déde děi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de挺美满。
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dé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
②读一读:得( děi )亏两位老同学的帮忙,我才顺利得(dé)到折扣很低的购书优惠券,高兴得(de)不得(dé)了。
学习多音字:缝(fèng féng)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②读一读:要过年了,当裁缝(fèng)的妈妈忙着缝(féng)衣服,我和哥哥没事做,就到山上的石缝(fèng)里去掏鸟蛋。
练①形近字组词偎(依偎)瑚(珊瑚)筐(竹筐)珊(珊瑚)喂(喂食)湖(湖水)诓(诓人)删(删除)畏(畏惧)糊(糊涂)框(相框)栅(栅栏)(3)理解词语练根据意思造句。
偎:紧挨着,亲密地靠着。
造句:拗:固执,不驯顺。
造句:(2)(3)(4)(5)(7)(8)(17-29)(9-12)出示: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自由动笔,配上文字。
交流反馈。
起因真诚坚定经过敢于斗争隔河相望追求美好鹊桥相见结果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民间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民间故事,学生多有接触。
只是故事内容中的细节描述有所不同。
学生大多都十分喜欢。
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主要难在创造性复述上,很多学生会将“复述”变成背课文。
此外对于“缩写”,学生能“长话短说”,但用什么方式“长话短说”,哪些文字“长话短说”,是有难度的。
【教法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仅能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的对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演一演来表现人物的对话,在演一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演一演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讲好故事。
2.引导学生合理添加细节。
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丰富细节,合理添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对故事理解,并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本组课文的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正好可以合成一个故事,连续性很强,要使用好这点。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缩写方法下手,先单项练习,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缩写故事。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第29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10 牛郎织女(二)(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关键能力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字。
(1)理清场景,取上小标题。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鹊桥相见)(2)以第一个场景“辛勤劳动”为例,让学生尝试,并指导。
出示:①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自由动笔,配上文字。
②交流反馈。
③小结方法:要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组织语言。
(3)五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副图,进行创作。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1《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
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