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儿童、婴儿心肺复苏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草稿箱
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百科合作 核心用户 8月热词
拆分词条 心肺复苏术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15,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15,双人操作为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成人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成人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这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先来说说成人的哈。
您要是碰到个大人突然晕倒,没心跳没呼吸了,那可别慌!得赶紧行动起来。
先拍拍他肩膀,大声喊喊他,“大哥/大姐,醒醒!”看看有没有反应。
要是没反应,赶紧叫旁边的人帮忙打 120 ,然后就开始心肺复苏。
把他放平在地上,记住哦,要找个硬点的地儿。
解开他衣服扣子,找到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用手掌根部在那使劲按压。
我跟您说,这按压可累人了,得有节奏,差不多每分钟 100 到 120 次,按压深度得 5 到 6 厘米。
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这力度和节奏,把自己累得够呛!按压 30 次,就得做 2 次人工呼吸。
把他下巴往上抬,捏住鼻子,深吸一口气往他嘴里吹。
哇,这感觉可不好受,有时候还怕吹得不对。
再说说儿童的。
儿童和成人有点不一样哦。
按压的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点点。
按压深度大概 5 厘米就行。
您想想,小孩子身子骨可没大人那么结实。
婴儿就更得小心啦!用两根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按压,深度大概 4 厘米。
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我在公园碰到个孩子出状况,当时我那个紧张哟,手都有点抖。
嗯……对了,不管是成人、儿童还是婴儿,做心肺复苏的时候都得坚持,别轻易放弃,说不定咱就能把人给救回来。
我这又扯远啦!反正您就记住这些要点,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
要是您操作的时候有啥不确定的,别瞎搞,宁可多等等 120 。
我这水平也就这样,要是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您多担待!希望大家都用不上这些知识,但万一遇上了,咱也能顶事儿!。
心肺复苏(CPR)—成人、儿童和新生儿

4分钟
>60%
6分钟
>40%
8分钟
>20%
10分钟
0%
基础生命支持BLS
有四个步骤:ABCD
→CABD
A对口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 (AED)/复苏药物应用
6、徒手开放气道(A):
按完30次后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应 马上将病人头转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干净; (考试时假定口腔无异物)然后用“压头抬 颏”法开放气道,解除昏迷者的舌根后坠, 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要求头后仰动作规
范、温柔,一步做到位(病人
下颌、耳廓之间的联线与地面
保持垂直)。
7、口对口人工呼吸(B):
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拍
肩、呼唤,凑近病人耳旁 5公分、对着左右两个耳
朵大声呼喊“先生,你怎么
啦!”,如病人无反应,确认意识丧失。 判断要快,只能用5~10秒完成。
3、如患者无意识,启动基础生 命支持(BLS):高声呼救“快 来人呐、准备抢救!”。
4、摆放体位:将患
者取仰卧位,置于地
面或硬板上,去掉枕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五 要素):
一、按压部位
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 快速定位方法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
二、正确手势
快速定位后,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
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 左手的掌根部与病人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 好),其余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可将 按压力量作用于病人的两侧肋骨上。
通气两次后,单人操作
时医生继续胸外按压及人
工呼吸,按30:2比例循环
进行5个周期。(每次按压
心肺复苏的步骤以及不同年龄的区别

(一)心肺复苏操作步骤1、判断意识在伤病人耳边大声呼唤并较有力地拍击伤病人的肩部,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无意识。
2、高声呼救确认伤病人无意识后,应立即高声呼救并请他人帮打急救电话“120”。
如现场只有自己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2分钟后再打电话。
3、摆放复苏体位(平卧位)⑴、将伤病人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两手贴紧身体。
(不能放在弹性大的弹簧床、棕榈床上)⑵、救护者两腿(膝)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跪)贴于病人的肩、腰部。
4、打开气道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因舌(头)肌松驰而下坠阻塞气道,因此必须畅通气道。
5、判断呼吸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弯腰侧头在两次平静呼吸的时间里(5-10秒内)进行呼吸判断:“一看”——胸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口或鼻孔有无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拂面。
6、两次人工吹气⑴、经“一看、二听、三感觉”检查确认没有呼吸,在保持头后仰90度通畅气道的前提下。
⑵、用压病人前额的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病人鼻翼,救护者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口尽量张大,用双唇包严病人的口唇四周,缓慢持续将气吹入,吹时用眼睛余光注意观察胸部有升起,然后松开捏鼻子的手指,稍直起腰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下降,再重复吹第二口气。
7、胸外心脏挤压⑴、触摸颈动脉—用两指并拢平放在颈部正中喉结(甲状软骨)上,然后向一侧滑行约2横指,可在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稍加力度即可触到有无颈动脉的搏动。
⑵、准确定位:挤压部位必须在胸部正中的胸骨下1/2段(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救护者用示指和中指并拢沿一侧肋弓上滑至两肋交汇处。
另一手掌根贴于示指,使掌根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
将定位手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⑶、正确挤压和放松:挤压时两肘伸直,两肩夹紧并位于胸骨上方,用腰力和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挤压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放松,让胸部回到正常位置(但掌根不能离开胸壁);挤压时要有节奏,频率100-80次/分,即每十秒(或九秒钟)按15次;挤压时要观察伤病人的面色情况和反应。
心肺复苏

3.减少对胸外按压的干扰;
4.需进一步研究决定最佳按压通气比例,以获得最理想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
按压通气比例
推荐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这是专家们的一致意见,而没有明确的证据。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决定于按压的频率、次数、开放气道的时间、吹气的时间以及允许AED分析的时间。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
颈动脉
股动脉
肱动脉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新建议10
治疗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11
增加强调新生儿复苏时通气的重要性,不再强调应用高浓度氧气的重要性。
已不支持的措施
1、心脏骤停后起搏
2、普鲁卡因胺治疗VF和无脉VT
心肺复苏2024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CPR

定义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的 情况下维持大脑的氧气供应,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支 持循环和呼吸功能。
意义
心脏骤停后的几分钟内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及时进行心 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大脑和其他重要器 官的损害。
心脏骤停原因及危害
原因
心脏骤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包括心室颤动、心脏电活动异常 、急性心肌缺血、电解质失衡、 中毒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需要心肺复苏的紧急情况,包括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等。
适用对象
面向广大医护人员、急救人员、救援队员、保安人员、志愿者等,以及社会公 众中的潜在救援人员。通过掌握新标准操作流程CPR,这些人员能够在紧急情 况下提供及时的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02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肺复苏定义及意义
06
人工呼吸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介绍
开放气道
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 下颌,使气道保持通畅
。
捏住鼻子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 的鼻子,防止漏气。
口对口密封
施救者深吸一口气,用 自己的嘴包住患者的嘴
,形成密封。
吹气
缓慢吹气,使患者的胸 廓抬起,然后松开嘴, 让患者胸部回缩,排出
气体。
简易呼吸器使用方法介绍
观察病情变化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障 碍、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情况应及时处 理。
定期检查转运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 功能完好,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患者的 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与旧版标准操作流程比较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标准操作流程CPR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强调快速、准 确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之婴幼儿、儿童、成人不同人群的心肺复苏要点

▪ C 循环支持(Circulation):在硬板床上进行胸外心脏按按压。按 压部位在胸骨体中下1/3处,按压时使胸骨下陷4cm~5cm,频率为 80~100次/分,婴儿胸骨下陷2cm,大孩子4cm~5cm,按压与放开 时间比为3︰2。(见表1) 有血胸或气胸时,如果胸外按压无效,可行胸内心脏按压。
▪ ⒉ 心律失常→心输出量↓
▪ ⒊ 氧供应中断→机体缺氧缺血→无氧代谢 ↑→酸性代谢产物大量 堆胞积 内→→A细TP胞生内成水障肿碍→→细N胞a+外-KK++-A↑TP→泵高功钾能血丧症失→→酸N中a+毒及→H心+内肌流收,缩H力2O进→一细 步↓→加重心律失常→室颤→心脏骤停。
▪ ⒋心脏呼血吸管停中止枢→→C窦O2性在心体动内过大缓量,堆伴积心→窦律房不结齐和。房室结受抑制,且可兴奋 ▪ ⒌ CO2过高→脑血管扩张→微循环通透性↑→血管源性脑水肿。
▪ ⒊ 心室扑动:连续而均齐的大振幅波动,频率
>250次/分。QRS-T 互相融合而无法区分,亦 无等电位线(所谓的“正弦波”)。
▪ ⒋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连续或快速发放≥3次起 搏冲动,QRS间限≥ 0.12s。(2)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3)P波的频 率<心室率,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4)发现P波传入心室则称心 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⒈ 心脏骤停(heart cardiac arrest):又 叫循环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 脏突然停止搏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全身器官处于无血流或极低血流状态, 临床上表现为摸不到脉搏,窒息,无 意识, 死亡外观。心脏骤停为意外的 非预期性死亡,也叫猝死,多发生在 24h以内。
▪ 临床表现为:①意识丧失,常伴有抽搐;②呼吸停止,心音和大动 脉搏动消失;③明显紫绀;④瞳孔散大等。
小儿心肺复苏

河豚中毒
半胱氨酸
儿童按成人酌情减量
小儿急性中毒
三、对症治疗 及时处理各种中毒所致的严重症状,如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 等。
小儿急性中毒
中毒的预防 管好药品
妥善处理灭虫、灭鼠等剧毒药品
做好识别有毒植物的宣传 禁止小儿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
普及相关预防中毒的健康知识教育
小儿心肺复苏
最危险因素: 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不稳定
急速进展的肺部疾病
外科手术后的早期 临床的一些操作等
小儿心肺复苏
临床表现为: 突然昏迷,一过性抽搐,呼吸停止, 面色灰暗,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小儿心肺复苏
患儿突然昏迷及大血管搏动消失即可诊断
年长儿心率<60次/分
伴有灌注不良的体征 胸外心脏按压指征
小儿急性中毒
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毒物的分布:主要在体液和组织中
毒物的排泄:经肾、胆道或肠道排泄
有害气体经肺排出
小儿急性中毒
中毒的诊断: 1. 病史 非常重要 应详细询问
2. 体格检查
3. 毒源调查及检查 现场检查
采集病人的排出物进行毒物鉴定
小儿急性中毒
中毒的处理: 原则:急性中毒应立即治疗
4小时一次,5~10日为
一疗程。 高铁血红蛋白 亚甲蓝(美蓝) 维生素C 1~2 mg/kg, 配成1%溶
血症
液,静注。
每日500~1000 mg加在 5%~10%葡萄糖溶液内
静滴。
小儿急性中毒
二、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
中毒种类
有机磷化合物类
有效解毒剂
解磷定
剂量及用法
每次15~30 m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 CPR成功率
>90%
3 >60%
>40%
>20%
1min
4min 6min 8min 10精m品i课n件
•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 肺复苏(CPR)指南。
•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原来的 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 儿。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苏
4. 第一名施救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呼叫帮助并获
得AED
“快来人呐,拿 AED!”
精品课件
“是”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苏
5.第一名施救者— 判断脉搏(5秒<时间<10秒 )
触摸颈动脉搏动
1001、1002、 1003、1004、 1005、1006
精品课件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进行8-10次人工呼吸)(不暂停胸外按压)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电除颤
• 除颤时机 :早期除颤 • 适应症:室颤或者无脉性室速 • 新指南:仅1次单相360J或双相200J电击除颤
电除颤后立即CPR→连续做5组(约2分钟)→2分钟后再次判 断心律 • 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 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精品课件
胸外按 压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胸外按压(C)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三、快速的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四、用力按压: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 儿童:至少为胸壁前后径的1/3,约5cm 婴儿:至少为胸壁前后径的1/3,约4cm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胸外按压(C)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五、胸壁完全回弹:按压和回弹时间比:1:1。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的要点
时机:判断患者需要心肺复苏,第一时间便开始 体位:去枕平卧位 卧于地面或硬床板上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胸外按压(C)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一、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成年的常用位置:中 指平乳头,掌跟部按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二、按压手法:操作者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 另一手重叠其上,指指交叉,双臂关节伸直并与 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前臂肌力 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有节律(成人) 。
精品课件
抢救的有效指标 2分钟5个循环后,进行评估。 有效指征:
• 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 • 收缩压≥8kPa(60mmHg) • 自主呼吸恢复 • 皮肤、粘膜色泽转为红润 •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精品课件
双人法 —— 成人心肺复苏
精品课件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苏
精品课件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苏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畅通气道(A)
二、推举下颌法( 颈部损伤):病人平 卧,抢救者用双手从 两侧托起病人的双下 颌,使头后仰,下颌 骨前移,即可打开气 道。此法适用于颈部 有外伤者,以下颌上 提为主,不能将病人 头部后仰及左右
1、方法:口对口、简易呼吸 气囊、面罩:成人连续给 两次呼吸。平静呼吸、缓 慢吹气(吹气时间为1秒) 。
六、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 两次胸外按压周期之间的间隔小于10秒。 • 在AED分析心律和除颤时,才能中断按压。 • 在电击后或者不建议电击时,应立即继续胸外按
压。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畅通气道(A)
一、仰头提颏法( 无颈部损伤):左手 置于患者的前额发迹 ,向后施加压力,右 手中指、食指托起下 颌,向上向前托起, 两手同时用力,使患 者头后仰,畅通气道 。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 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 取的“救命技术”。
精品课件
目录 • 成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 • 成人双人心肺复苏 • 儿童、婴儿心肺复苏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指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 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是急救技
精品课件
判断呼吸(5秒<时间<10秒)
• 无呼吸 • 无正常呼吸
如:仅喘息
精品课件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 呼叫帮助,拨打 急救电话120。
• 并获得AED(尽早 使用AED)。
来人呐!救命啊!
精品课件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脉
5秒<时间<10秒
1001、1002、1003、 1004、1005、1006、 1007...
术 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CPR)
• 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两名参赛选手呼吸 心跳骤停,在他们倒地10多分钟之内竟没有人能 实施紧急的心肺复苏。
• 目前,我国院前心搏骤停、心肌梗死等每年发生 100万例,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可惜大众心 肺复苏技术普及率远远低于10%,抢救成功率更远 远低于1%。
2、每次人工呼吸应产生明 显的胸廓隆起。
3、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 足(成人潮气量约 500ml--600ml)。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步骤:按压--通气比例
按压-通气比例:
(1)成人:单人及双人法均为30:2 (2)儿童和婴儿:单人法为30:2
双人法:15:2 (3)置入高级气道:每6到8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每分钟
精品课件
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
• A.保持气道通畅。 • B.人工呼吸。 • C.胸部挤压。
C.胸部挤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精品课件
心肺复苏生命链
五个链环: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快速电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新增第五个环节,以此来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
精品课件
心 肺 复 苏(CPR)
1 评估周围环境和患者
2
内
3
容
4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5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
精品课件
评估周围环境
精品课件
判断意识
• 拍打双肩,呼唤双 耳:“喂!您怎么 了?”
• 如无反应,则确定 为意识丧失
轻拍重唤
1. 第一名施救者—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 ”
精品课件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苏
2.第一名施救者—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轻拍重唤:拍双肩、呼双耳)
“喂、喂!您 怎么啦? 需要帮助吗? ”
精品课件
双人法—成人心肺复 苏
3.第一名施救者— 判断患者呼吸 5秒<时间<10秒
“患者没有呼 吸”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