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作品

合集下载

许地山代表作

许地山代表作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1人物经历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比较有名的《落花生》1922年许地山先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他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12年后,老舍也写了篇《落花生》,载入 1935年1月20日的《漫画生活》( 现收入《老舍文集》十四卷 )。

许地山是老舍最早结识的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鼓起他创作自信心的作家。

老舍在《敬悼许地山先生》一文中称许地山“既是我的“师’,又是我的“友’”。

他们相知甚密,性格相近,老舍的这篇散文不可能不受到许地山同名散文的影响。

仔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两篇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方法、题旨既非常相似,又不尽相同这两篇文章在写作上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

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许地山的作品把苹果、桃子、石榴与花生作比。

前者“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后者只把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老舍的作品主要是把落花生与瓜子比较。

吃瓜子:夹舌头,塞牙齿,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只会培养人的贵族气。

而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吃落花生,可以给人的创作以灵感,可以在人孤寂时给予慰籍;吃落花生还可以使人无忧无虑,随随便便,增强平民意识。

这样写对比强烈,爱憎态度分明。

两篇文章写作风格也各有各的特色。

许地山的作品质朴无华平实自然,又有童趣,寓深刻于朴素之中。

老舍的作品任意而谈语言幽默而旋律优美,描写生动传神,融爱憎倾向于字里行间。

许地山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奇幻的比喻,用的几乎是儿童的语言。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把儿童为了自己心爱的食物积极主动的劳动热情写得十分生动。

“我们争着答应:“爱!’”“争”字表现出了儿童急于表现的情态,符合儿童心理,贴切、自然。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居然”二字把儿童的惊奇、欢喜的心情写得活脱、真切。

许地山

许地山

(1)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 了南国情趣。 (2)作品风格独特,卓然不群,具有宗 教情怀,在宗教氛围中探讨女性的命运。 (3)情节上多贯穿爱情主线。
《命命鸟》
• 《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和敏明的爱情 故事。敏明与加陵相爱,但父亲要敏明专心 作戏子,不让上学,加陵进了仰光高等学校, 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反对。敏明在梦幻中见 到极乐世界中美丽的命命鸟,为追求自由爱 情,敏明和加陵携手投水自尽,去做了极乐 世界的命命鸟。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 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的宗教精神。
• 在惜官看来,“人问一切的事情本来没有什 么苦乐底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 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所以,她会再 次前来寻夫,给予丈夫宽恕,从而完成了道 德形象的自我塑造及对迫害者的道德救赎。 文章最后惜官一番关于“启明星”的话很有 基督教教义的感觉,仿佛是超越时空的存在, 因而在无边的黑暗之中,那一点点光亮也给 予了她最大的精神动力。信仰大概就是这样 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将曾经的苦难归之于 回忆时的轻快以及憧憬未来的祈盼。小说中 惜官终于凭借自己的超凡的隐忍与顽强终于 摆脱苦难而自立 • ——黄慧婷、周璇
《商人妇》 • 《商人妇》是写一个叫惜官的女子出资 让她的第一任丈夫林乔荫去新加坡做生 意,过了十年后,惜官去找她的丈夫, 却被她已经发财的丈夫给了一个印度国 教徒阿户耶当小妾,而在阿户耶死后, 惜官逃了出来,独自带着孩子独立生活 的故事。这期间,惜官波折的命运使她 对人生与命运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许地山· 问题小说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 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 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 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 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 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 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 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 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最新版2篇】目录(篇1)I.许地山简介II.许地山的主要作品III.许地山的影响正文(篇1)I.许地山简介许地山是一位20世纪中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出生于台湾。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II.许地山的主要作品许地山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剧本和诗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短篇小说《空山灵雨》,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成长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此外,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宝岛》等。

III.许地山的影响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篇2)1.许地山的故事的概述2.许地山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3.作品主题及意义4.总结正文(篇2)一、概述许地山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空山灵雨》、《七封》、《落花生》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

二、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许地山出生于1892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代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自幼爱好文学,青年时期在燕京大学攻读文学,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

三、作品主题及意义许地山的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为主,他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家庭、爱情、友谊等主题。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他的作品也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许地山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落花生_百度百科

落花生_百度百科
落花生的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药用价值 【出处】《滇南本草图说》 【拼音名】 luò huā shēng
【原形态】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长圆形至倒卵圆形,长2.5~5.5厘米,宽1.4~3厘米,先端钝或有突细尖,基部渐狭,全缘;叶柄长2~5厘米,被棕色长毛;托叶大,基部与叶柄基部连生,成披针形,长3~4厘米,脉纹明显。花黄色,单生或簇生于叶腋,开花期几无花梗;萼管细长,萼齿上面3个合生,下面一个分离成2唇形;花冠蝶形,旗瓣近圆形,宽大,翼瓣与龙骨瓣分离,雄蕊9,合生,1个退化;花药5个矩圆形,4个近于圆形;花柱细长,枝头顶生,甚小,疏生细毛;子房内有一至数个胚珠,胚珠受精后,子房柄伸长至地下,发育为荚果。荚果长椭圆形,种子间常隘缩,果皮厚,革质,具突起网脉,长1~5厘米,内含种子1~4颗。花期6~7月。果期9~10月。
落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花生”或“长生果”。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
又,自20世界50年代以来,我国2次出土了炭化花生种子,提供了远在新石器时代已存在花生的实物资料。因此,花生的起源问题,还需进步一探索.
【别名】花生(《酉阳杂俎》),落花参(《滇南本草》),番豆、土露子(《物理小识》),长生果(《本经逢原》),落地松、地豆(《滇海虞衡志》),落地生(《刘启堂经验秘方》),土豆(《纲目拾遗》),及地果(《南城县志》),南京豆(《植物学大辞典》),番果(《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秋末挖取果实,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俗称"花生米"。

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落花生一样拥有朴实、善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质。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

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

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落花生笔记

落花生笔记

落花生笔记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1. 主题:通过描述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过程,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人要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图虚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 人物形象: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父亲、母亲和姐弟几个的形象,他们勤劳、朴实、善良,通过家庭教育,让作者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3. 写作手法:文章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花生为例,阐述了人生的道理。

同时,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教育的重要性。

4. 语言特色: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读者产生共鸣。

5. 教育意义:这篇散文强调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许地山《落花生》好词好句

许地山《落花生》好词好句

许地山《落花生》好词好句
许地山的《落花生》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其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如下:1.“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

”这句话充满了对人
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暗示我们要珍惜时间,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

”这句话表达了积
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同时也要展望未来,寻找希望。

3.“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

”这句话赞扬了生命的美丽和
活力,强调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4.“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爱心的力量和作用,让我们感受到爱心的重要性。

5.“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
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

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这句话鼓励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目标,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以上只是部分好词好句的例子,阅读许地山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这些优美的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地山作品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许地山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

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

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

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

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

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1]
主要作品
书名题材时间出版社语体文法大纲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花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许地山语文论集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落花生达衷集1931商务
孟加拉民间故事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