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浅谈许地山散文的范式

独特的“许地山式”美感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与散文见长,但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读来都别有一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山式的美感。
翻看许地山的散文,浓郁的宗教气息扑面而来,其散文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几大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文最大的特点。
《鬼赞》中作者因人死后不辨世间观感、不受时间拨弄而称赞鬼最有福,借鬼之口来表达作者向往佛家修行的六根清净的极致境界。
在《愿》中妻子直呼“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
”既表达佛家思想,也体现基督教的博爱万家情怀。
而《海》把人生比喻为茫茫大海中失控的孤舟,当面对困境,“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这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儒家精神在许地山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天下大同理想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这两方面在批判恃强凌弱的《小俄罗斯底兵》和提倡做于民有益之人的《落花生》中都得到很好的表现。
各宗教思想既有相互补足之处,却也不免有所冲突,体现在许地山散文中不免令人深感其思想之矛盾复杂。
其实不然,细读其文章就会发现,他的散文所叙述的内容多离他真实人生的体验较远,多是以宗教为载体经过艺术加工后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民生存的极致关怀,处处体现的是“为人生”的“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从这点上来看他的散文有着唯一的创作主旨。
《小俄罗斯底兵》和《万物之母》批判军阀和战乱给百姓带来痛苦;《愿》中作者直愿做形骸融散的精盐使一切有情得尝咸味,这是其牺牲自我成全世间人幸福的博大之爱的体现;《公理战胜》讽刺帝国主义强权的虚伪;《蝉》和《三迁》表现的是对苦难人的同情……许地山写人间苦难、写生本不乐,他的笔是人民之笔。
他的作品表现出杂合各派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只是因为他在用宗教来纾解对世界的失望,用宗教来指引一条适合人民生活的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对人最真切的关爱。
他在“为人民”的写作主旨的指导下,借宗教的外衣和艺术的装饰,表现对人的终极道德理想的认识,他试图通过笔来描绘他心中的乐土,那里不再是生本不乐,不再是人生既苦,这支笔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许地山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许地山的文学地位和贡献许地山(1900年-爱称“山羊”,因其出生地在山东曲阜而得名)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他以其深刻细腻的描写风格、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作品和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与反思而受到广泛赞誉。
许地山在文学创作中,一直注重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写,刻画出了许多丰满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感到他们的生动性与真切性。
例如,在他的小说《荔枝》中,他通过描写男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以及其他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残酷。
他对人物的塑造深入细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情感和命运。
许地山的作品在描写地方特色方面也非常突出。
他采取了真实的地方细节,如方言、民俗和风土人情,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地域气息。
例如,在他的著名小说《山羊跳进大海》中,他生动地描绘了山东农村的人民生活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些人如何面对现实困境的故事。
通过这种地方特色的描写,他不仅展示了特定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还使其作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除了对现实的描写,许地山还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评而为人瞩目。
他对古代文人和士人的精神追求进行了解构和分析,并通过他的作品揭示了其中的虚伪与偏见。
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他不仅将现代人与古代思想对立进行了对话,还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考察,阐明了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对当代人的影响。
与此同时,他也试图探索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中的可能性,希望找到一种既承袭传统、又符合现实需求的文化路径。
许地山的文学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可以从他的理论和评论中看出。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对文学创作、文化传承和社会问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他尤其关注农民文学的发展,倡导将农民生活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为农村文学的崛起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许地山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他通过深刻的人物塑造、地方特色的描写、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中国文坛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作品和观点。
【现代文学】许地山小说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学】许地山小说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许地山(落花生),东南亚异域的神秘背景与人物故事,宗教研究家的信仰(不是宗教徒的热域)与对宗教内在情感的体验,造成了他与郁达夫,与乡土回忆者不同的浪漫传奇小说。
早期代表作《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等。
1.倾向浪漫主义的丰富的想象。
许地山的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情节曲折,富于想象,注重用情感人,而对情的含蓄之美异常倾心,叙述中常以新颖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在当时也曾获得许多读者的喜爱。
其五四时期的小说大部分的作品写男女之情,下笔是人生实景,出笔已达超现实境界。
2.宗教传奇的情节韵味。
许地山20年代末一度消退之前的特色,去增加自己小说的写实性,中篇《玉官》从侧面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生活场景,宗教气氛浓厚,政治上较为模糊。
短篇《春桃》是他30年代的力作。
有人认为许地山这一时期的小说,“主人公不再进教堂,不再布道,可他们一举一动都合乎教义。
宗教由外在的宣扬变为内在的感情体验,并通过行为自发地表现出来。
”可以说,许地山的小说始终不离宗教的色彩,他的创作生命来自“五四”时期,并构成中国主观型小说的一支奇葩。
3.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许地⼭乡⼟⼩说独特美感许地⼭乡⼟⼩说的独特美感09师本(2)班090101242 许雅颖许地⼭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学运动的先驱者之⼀。
他的⽂学创作以⼩说与散⽂见长,但⽆论是他的⼩说还是散⽂,读来都别有⼀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式的美感。
他的⼩说以其卓然不群的风格在⽂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今天,让我们⼀起初探许地⼭乡⼟⼩说的风格,品其⼩说的独特之美。
⼀、异域神韵的⽆限风情许地⼭的作品受其求学及游历经历的影响,多以闽、台、粤、港和南亚、东南亚、印度等地为背景,充满了地域特⾊和异国风韵。
《命命鸟》中令⼈印象深刻的除了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悲剧外,还有就是独特的缅甸风光和地⽅习俗了。
头戴苹果绿丝⼱,⾝着雪⽩短褂和紫⾊丝裙的缅甸男⼦直令⼈感慨中缅⽂化的差异,⽽那“散发⾦⾊光芒并衬着湖边的椰树、蒲葵,真像王后站在⽔边,后⾯有⼏个宫⼥持着⽻葆随着她⼀样”的瑞⼤光塔和岸旁长满了奇珍树⽊的绿绮湖也引起⼈⽆限遐想和向往。
还有那⽣肖相克不得结婚的⽂化陋习和能够做法拆散姻缘的蛊师都能让⼈对缅甸民间⽂化产⽣好奇。
另⼀部作品《商⼈妇》中,许地⼭描绘的则是新加坡和印度的风光。
那与封建旧中国相似的⼀夫多妻制度,读来多么令⼈厌恶。
⽽“克尔塔”(回妇上⾐)、“马拉姆”(胸⾐)、“埃撒”(裤),和印度妇⼈的记号——⿐环⼜如此充满印度特⾊,,这⼀切独具地域特⾊的⽂化标记将我们领进了另⼀个陌⽣的国度。
还有《海⾓的孤星》中独特的海葬仪式及《醍醐天⼥》中充满险恶也独具温情的原始森林等等。
许地⼭的笔带读者领略诸多国家的景致,了解他国⽂化,读他的作品似是在进⾏⼀番免费的异域游,收获的不仅是对于外域的了解,更是那份探索未知地域的好奇与期待的⼼情。
他的笔描绘了神秘浪漫的世界,这世界充满了不可知的诱惑,令其⼩说别有⼀番魅⼒。
⼆、宗教哲思的独特诱惑翻看许地⼭的⼩说,浓郁的宗教⽓息扑⾯⽽来,其⼩说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最⼤的特点。
论许地山小说的苦难情结和悲悯情怀

论许地山小说的苦难情结和悲悯情怀南京大学中文系2002级陈振中[指导教师:倪婷婷]摘要:关于许地山小说的题旨,历来众说纷纭。
本文从文本分析出发,剖析了许氏小说在小说人物设置和故事情节安排上的一系列特色,以及作品的另类美学风格,由此证明许氏作品从根本上表达的是他的深刻的悲悯情怀。
对于主要由此种情怀导致的作品主旨与其时文学主潮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本文亦有较为妥帖的解说。
关键词:许地山悲悯情怀弱者苦难情结在五四一代新文学作家中,许地山是一个另类;更极致地说,他不仅在当时是独行者,在这之后很多年,也还是一个孤单的类型。
对于其人其书的评说,现在已有很多,大多从其作品与宗教的关系立论。
其实,就思想方面来说,许氏的思想更接近于一种“大杂烩”的形态。
在他的信仰中,佛耶道皆有,而以佛教影响最为深厚;除此之外,我们甚至还可以在其中找到五四时盛行的平民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印记。
我们以为,许地山作品从根本上表达的就是他的深刻的悲悯情怀,而这种悲悯情怀来自于他对“人的苦难”的深刻体会和同情。
我们在他的身上可以轻易发现强烈的“恋苦情结”,也可以轻易发现他的“扬弃宗教为人生”的写作意图和抒发个人悲悯情感的矛盾两极。
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说[ 1 ]的题材的若干特点,就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一点。
一除了少数作品之外,许地山的前后期的作品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表现在题材上,首先就是对大多数小说主人公的弱者角色的定位[ 2 ],而且,许氏并不是远距离的描写他们,而是真正从实际处境的方面同情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弱者仅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意义上的,而在许氏更为看重的精神道德层面,这些弱者中的很多人却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许地山的前期小说构架中,这些弱者的精神道德优势大部分来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而且这些人通常有多重宗教或近似宗教的其他类型信仰。
这种情况以《商人妇》中的惜官和《缀网劳蛛》中的尚洁最为明显。
惜官在被丈夫出卖之前,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恭顺妇人;但在后来,她先后还受到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影响。
许地山写的再会的批注

许地山写的再会的批注
(最新版)
目录
1.许地山的《再会》简介
2.《再会》的批注概述
3.《再会》中的主题与情感
4.《再会》的文学价值
正文
1.许地山的《再会》简介
《再会》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该作品通过讲述一段发生在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人性、情感等方面的独特见解,使得读者在品味文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2.《再会》的批注概述
在《再会》这篇小说中,许地山运用了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对场景的精心描绘,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情感与生活的气息。
在批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文章中穿插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雨”、“伞”等,以此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3.《再会》中的主题与情感
《再会》主要围绕着离别与重逢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讲述主人公与昔日恋人的重逢,揭示了人生离别的无常,以及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
同时,作品中还描绘了主人公在经历离别之后,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4.《再会》的文学价值
作为许地山的代表作之一,《再会》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在语言方面,许地山运用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在情节安排上,作者巧妙地将离别与重逢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最后,在人物塑造上,许地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综上所述,《再会》作为许地山的一部佳作,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许地山乡土小说的独特美感09师本(2)班090101242 许雅颖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与散文见长,但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读来都别有一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山式的美感。
他的小说以其卓然不群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初探许地山乡土小说的风格,品其小说的独特之美。
一、异域神韵的无限风情许地山的作品受其求学及游历经历的影响,多以闽、台、粤、港和南亚、东南亚、印度等地为背景,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异国风韵。
《命命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悲剧外,还有就是独特的缅甸风光和地方习俗了。
头戴苹果绿丝巾,身着雪白短褂和紫色丝裙的缅甸男子直令人感慨中缅文化的差异,而那“散发金色光芒并衬着湖边的椰树、蒲葵,真像王后站在水边,后面有几个宫女持着羽葆随着她一样”的瑞大光塔和岸旁长满了奇珍树木的绿绮湖也引起人无限遐想和向往。
还有那生肖相克不得结婚的文化陋习和能够做法拆散姻缘的蛊师都能让人对缅甸民间文化产生好奇。
另一部作品《商人妇》中,许地山描绘的则是新加坡和印度的风光。
那与封建旧中国相似的一夫多妻制度,读来多么令人厌恶。
而“克尔塔”(回妇上衣)、“马拉姆”(胸衣)、“埃撒”(裤),和印度妇人的记号——鼻环又如此充满印度特色,,这一切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记将我们领进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
还有《海角的孤星》中独特的海葬仪式及《醍醐天女》中充满险恶也独具温情的原始森林等等。
许地山的笔带读者领略诸多国家的景致,了解他国文化,读他的作品似是在进行一番免费的异域游,收获的不仅是对于外域的了解,更是那份探索未知地域的好奇与期待的心情。
他的笔描绘了神秘浪漫的世界,这世界充满了不可知的诱惑,令其小说别有一番魅力。
二、宗教哲思的独特诱惑翻看许地山的小说,浓郁的宗教气息扑面而来,其小说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几大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文最大的特点。
许地山作品风格

题目:剖析许地山及其作品风格文学院对外汉语6班杨馨玉20081150010029剖析许地山及其作品风格摘要:在现代作家中许地山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他以注重“人生问题”而走上文坛,由于他对宗教,印度哲学方面造诣很高并且身兼学者,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笔端充满了宗教的智慧和哲学的趣味,这一点在后面其散文集《空山灵雨》分析中将更详细的介绍。
他的早期创作虽离现实主义较远,但其小说取材独特,想像力奇特,情节曲折力气,感情真挚,充满浪漫气息及浓郁的南国风味异域情调,后期虽保持清新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具有写实倾向,如《危巢坠间》关键词:宗教、哲学、浪漫主义、《空山灵雨》前言:本篇论文主要从许地山对于宗教及哲学的感悟以及他的生平,从而分析他的作品艺术风格——浪漫色彩与写实骨骼的独到之处。
一、许地山的生平铸就其独特艺术魅力初识许地山这位作家是大学文学课上王老师为我们介绍他的作品《空山灵雨》,初听这个四个字一种诗情画意朦胧美的感觉涌上心头,读过这部作品之后很欣赏他,查了一下他的资料才发现,这样一位意蕴深刻的作家果然很不简单。
许地山出生于台湾台南的一个爱国家庭,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1917年考入燕山大学,1922年留学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期间他便呀扭宗教与哲学,我认为正是由于他对宗教(佛教、基督)的内在感情的体验使他成为区别于其他乡土回忆者的浪漫主义传奇风格的小说家。
许地山对哲学和文字改革也有深入研究。
许地山被喻为现代文坛上的“奇才”,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成为“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上不可复得的化石”,浪漫主义风度下写实,写实主义色彩下浪漫的风格一直贯穿着他写作的始终。
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作家,在新文学上具有一定好评,1921年1月他与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人在北平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创办了《小说月报》,从他20年代末以后写的小说,以《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为标志,虽格调仍旧清新,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评,这也是我欣赏他特立独行之所在,不失自身的风格的忧国忧民,但后来为抗日救国事业上奔走号召,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令我们为他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在众多新文学作家中,鲁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郁达夫的小说也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新文学中最独特的小说却是出自许地山之手。
秉承“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继承了俄国现实主义的深沉、冷峻风格,旗下作家创作出大量揭露社会,探讨人生的问题小说和写实小说。
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员,许地山却是一枝独秀,在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命命鸟》后,一举轰动文坛。
我认为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下以小说《命命鸟》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体现在作品中的异域情调和宗教色彩。
从许地山的生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地山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
从小接受佛教的熏陶,曾经在佛教圣地仰光任教(这与小说《命命鸟》发生地在仰光不无关系),系统地研究道教,一度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基督徒。
与宗教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许地山的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再加上小说总是发生在神秘传奇的异域,使看惯了描写黑暗的现实社会的读者不由自主地想探求小说中所讲的故事。
在《命命鸟》的开篇作者便写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氛围,“那所屋子是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
……壁上挂的都是释迦应化的事迹,当中悬着一个卍字徽章和一个时计。
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的经堂。
”①这样的独特的环境描写使人不得不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下去。
许地山的作品总是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不仅是为了在内容上显得独特,他“将宗教伦理化,以为人生多恶,借助宗教弃恶扬善。
”②。
利用宗教的教化意义平静心灵,造化社会。
第二,许地山小说所阐释的人生观与当时多数人格格不入。
虽说是独特性,这一点也是许地山作品备受争议的焦点。
“五四”新文学强调“文学应反映社会的现象,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
”③。
提倡以积极进步的态度进行文学创作。
然而许地山的作品中直接成为了他抒发主观感情的渠道,他提出“智慧宝、人生宝、美丽宝”,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观的。
④
很多学者认为许地山的人生观过于消极,与“五四”新文学的时代精神不符。
诚然,佛教“一切皆苦”的观点对许地山影响颇深,使他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
但另一方面,许地山的作品中还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这种思想使他像其他作家一样关注现实,同情弱者,痛恨黑暗。
很多人认为在《命命鸟》的结尾写到敏明和加陵投水殉情是消极厌世的表现,“那时月光更是明亮。
树林里萤火无千无万地闪来闪去,好像那世界的人物来赴他们的喜筵一样。
……他们走入水里,好像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般自在,毫无一点畏缩。
在月光水影中,还听见加陵说:‘咱们是生命的旅客,现在要到那个新世界,是在叫我快乐得很。
’”⑤从这段唯美动人的描写中,我不能感到一点消极的情绪,甚至感觉到的是一种寻求新生的喜悦之情。
或许作者是用反语的方式表达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吧。
后期许地山的创作确实更加正视现实,更加直接地进行批判。
激进的爱国主义代替了平和的人道主义。
这里不加赘述。
第三,许地山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这是他的作品独特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的一员,本着“为人生而艺术”。
而他的作品总是被归入浪漫主义的抒情小说中。
同是浪漫主义,许地山的浪漫与郁达夫的浪漫还有着很大差别。
不消说,许地山的作品中在异域情调中发生的蒙着宗教面纱的恋爱故事是浪漫的。
同时,他在作品中阐释人生时的主观抒情更是浪漫主义的特征。
如果借此就定论许地山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这是片面的。
许地山作品的字里行间还流露着现实主义的痕记,这表现在作者以温婉的笔调书写对封建礼教的严苛批判上。
《命命鸟》中,敏明的父亲为了拆散女儿与加陵,甚至找到了蛊师,这也成为敏明精神异常,两人走向自杀的直接原因。
⑥许地山这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特点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同时还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
泰戈尔淡泊名利、主张大公、卑谦,同情下层的“平民主义”、
“人道主义”的思想,更给许地山以深刻影响。
⑦而且,从二十年代起,许地山逐渐转向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风格,北方生活的平实、朴素的劳动人民代替了异国的传奇人物。
质朴、平淡的笔调代替了浓重、华丽的辞藻。
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以浪漫的抒情小说著称。
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创作的影响,郁达夫主张作品应再现作家的生活和心境。
他热烈奔放忘我地抒情,取材多来自生活。
⑧同为抒情,深受宗教文化熏陶的许地山则偏重于理智地抒发主观感情,笔调委婉,细腻,冷静。
许地山虽然创作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的作品几乎是篇篇知名。
通过短时间的阅读和研究,以上只是我总结的一些浅显的片面的观点。
①许地山:《命命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②陈平原:《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见《许地山研究集》,286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③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④许地山:《创作的三宝与鉴赏的四依》
⑤许地山:《命命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⑥许地山:《命命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⑦周俟松、王盛:《许地山与泰戈尔》,见《许地山研究集》,12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⑧徐明旭:《许地山评传》,见《许地山研究集》,82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