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合集下载

(三)许地山的浪漫传奇小说

(三)许地山的浪漫传奇小说

(三)许地山的浪漫传奇小说主讲:张霞许地山的人生经历、为人的怪僻、研究的冷僻。

许地山,(1893-1941)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

1894年日军占领台湾后,许地山随父内迁,家境日渐衰落。

中学毕业后,他曾在福建漳州和缅甸仰光当过几年中学教员。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后又留学英美等国。

这期间他曾潜心研究宗教和印度文化。

他不仅研究冷僻,为人也有些怪癖(长发、白玉班指、自创衣服、学写梵文)。

曲折动荡的身家经历、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社会知识,以及在宗教学和风俗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使他的小说创作同样以写实为主却又能另辟蹊径一.许地山浪漫传奇小说的特点以浓郁是南国风光、异域色彩和宗教氛围演绎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浪漫传奇的氛围中体现他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其小说在浪漫传奇的外衣下有着深切的社会人生关怀,这体现了其人生派作家的特色。

具体特点有三:1.异域风光、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是其小说最突出的特征。

许地山的小说故事往往发生在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异域或国内的福建、广东等地。

热带植物、动物、海洋以及充满地方风味的音乐、舞蹈与风土人情所构成的清新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色彩,是许地山小说问世之初最吸引人的地方。

许地山描写的多是南传佛教即小乘教盛行的地方。

他的小说中有法轮学校、乞食、礼拜、涅槃、晚祷、讲经说法、极乐寺、放生池等宗教事物,还有人物各种各样的宗教精神,这使许地山的小说充满了宗教的气息。

在情节上,许地山的小说几乎都贯穿了一条爱情的线索。

2.其小说既有虚幻悲观的一面,又有坚韧达观的一面。

“命命鸟”一词出自佛经故事,是梵文jivajivaka的意译,音译为“耆婆耆婆迦”,因在不同的佛经中多次出现,还有一些别译,如《佛学大辞典》中所说:“《法华》、《涅槃》经等谓之命命鸟,《胜天王般若经》谓之生生鸟,《杂宝藏经》谓之共命鸟,《阿弥陀经》谓之共命之鸟。

乃一身两头之鸟也。

”可知,命命鸟就是共命鸟,是佛教传说中的一种鸟,两头一体,一荣俱荣,一死皆死。

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及浪漫主义倾向

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及浪漫主义倾向

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及浪漫主义倾向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1)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的内涵,外表浪漫实质写实。

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借异域写故土,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中常暴露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

(2)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
(1)异域色彩。

故事背景多为缅甸、印度、东南亚国家,南国的自然、人文,风俗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

(2)宗教氛围。

既描写了许多宗教习俗和活动,更着重描写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

(3)爱情线索。

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婚姻的线索。

浅谈许地山散文的范式

浅谈许地山散文的范式

独特的“许地山式”美感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与散文见长,但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读来都别有一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山式的美感。

翻看许地山的散文,浓郁的宗教气息扑面而来,其散文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几大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文最大的特点。

《鬼赞》中作者因人死后不辨世间观感、不受时间拨弄而称赞鬼最有福,借鬼之口来表达作者向往佛家修行的六根清净的极致境界。

在《愿》中妻子直呼“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成全一切世间等等美善事。

”既表达佛家思想,也体现基督教的博爱万家情怀。

而《海》把人生比喻为茫茫大海中失控的孤舟,当面对困境,“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这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儒家精神在许地山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天下大同理想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这两方面在批判恃强凌弱的《小俄罗斯底兵》和提倡做于民有益之人的《落花生》中都得到很好的表现。

各宗教思想既有相互补足之处,却也不免有所冲突,体现在许地山散文中不免令人深感其思想之矛盾复杂。

其实不然,细读其文章就会发现,他的散文所叙述的内容多离他真实人生的体验较远,多是以宗教为载体经过艺术加工后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民生存的极致关怀,处处体现的是“为人生”的“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从这点上来看他的散文有着唯一的创作主旨。

《小俄罗斯底兵》和《万物之母》批判军阀和战乱给百姓带来痛苦;《愿》中作者直愿做形骸融散的精盐使一切有情得尝咸味,这是其牺牲自我成全世间人幸福的博大之爱的体现;《公理战胜》讽刺帝国主义强权的虚伪;《蝉》和《三迁》表现的是对苦难人的同情……许地山写人间苦难、写生本不乐,他的笔是人民之笔。

他的作品表现出杂合各派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只是因为他在用宗教来纾解对世界的失望,用宗教来指引一条适合人民生活的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对人最真切的关爱。

他在“为人民”的写作主旨的指导下,借宗教的外衣和艺术的装饰,表现对人的终极道德理想的认识,他试图通过笔来描绘他心中的乐土,那里不再是生本不乐,不再是人生既苦,这支笔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在众多新文学作家中,鲁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郁达夫的小说也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新文学中最独特的小说却是出自许地山之手。

秉承“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继承了俄国现实主义的深沉、冷峻风格,旗下作家创作出大量揭露社会,探讨人生的问题小说和写实小说。

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员,许地山却是一枝独秀,在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命命鸟》后,一举轰动文坛。

我认为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下以小说《命命鸟》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体现在作品中的异域情调和宗教色彩。

从许地山的生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地山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

从小接受佛教的熏陶,曾经在佛教圣地仰光任教(这与小说《命命鸟》发生地在仰光不无关系),系统地研究道教,一度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基督徒。

与宗教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许地山的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再加上小说总是发生在神秘传奇的异域,使看惯了描写黑暗的现实社会的读者不由自主地想探求小说中所讲的故事。

在《命命鸟》的开篇作者便写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氛围,“那所屋子是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

……壁上挂的都是释迦应化的事迹,当中悬着一个卍字徽章和一个时计。

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的经堂。

”①这样的独特的环境描写使人不得不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下去。

许地山的作品总是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不仅是为了在内容上显得独特,他“将宗教伦理化,以为人生多恶,借助宗教弃恶扬善。

”②。

利用宗教的教化意义平静心灵,造化社会。

第二,许地山小说所阐释的人生观与当时多数人格格不入。

虽说是独特性,这一点也是许地山作品备受争议的焦点。

“五四”新文学强调“文学应反映社会的现象,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

”③。

提倡以积极进步的态度进行文学创作。

然而许地山的作品中直接成为了他抒发主观感情的渠道,他提出“智慧宝、人生宝、美丽宝”,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观的。

④很多学者认为许地山的人生观过于消极,与“五四”新文学的时代精神不符。

【现代文学】许地山小说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学】许地山小说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学】许地山小说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许地山(落花生),东南亚异域的神秘背景与人物故事,宗教研究家的信仰(不是宗教徒的热域)与对宗教内在情感的体验,造成了他与郁达夫,与乡土回忆者不同的浪漫传奇小说。

早期代表作《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等。

1.倾向浪漫主义的丰富的想象。

许地山的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情节曲折,富于想象,注重用情感人,而对情的含蓄之美异常倾心,叙述中常以新颖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在当时也曾获得许多读者的喜爱。

其五四时期的小说大部分的作品写男女之情,下笔是人生实景,出笔已达超现实境界。

2.宗教传奇的情节韵味。

许地山20年代末一度消退之前的特色,去增加自己小说的写实性,中篇《玉官》从侧面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生活场景,宗教气氛浓厚,政治上较为模糊。

短篇《春桃》是他30年代的力作。

有人认为许地山这一时期的小说,“主人公不再进教堂,不再布道,可他们一举一动都合乎教义。

宗教由外在的宣扬变为内在的感情体验,并通过行为自发地表现出来。

”可以说,许地山的小说始终不离宗教的色彩,他的创作生命来自“五四”时期,并构成中国主观型小说的一支奇葩。

3.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许地⼭乡⼟⼩说独特美感许地⼭乡⼟⼩说的独特美感09师本(2)班090101242 许雅颖许地⼭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学运动的先驱者之⼀。

他的⽂学创作以⼩说与散⽂见长,但⽆论是他的⼩说还是散⽂,读来都别有⼀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式的美感。

他的⼩说以其卓然不群的风格在⽂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今天,让我们⼀起初探许地⼭乡⼟⼩说的风格,品其⼩说的独特之美。

⼀、异域神韵的⽆限风情许地⼭的作品受其求学及游历经历的影响,多以闽、台、粤、港和南亚、东南亚、印度等地为背景,充满了地域特⾊和异国风韵。

《命命鸟》中令⼈印象深刻的除了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悲剧外,还有就是独特的缅甸风光和地⽅习俗了。

头戴苹果绿丝⼱,⾝着雪⽩短褂和紫⾊丝裙的缅甸男⼦直令⼈感慨中缅⽂化的差异,⽽那“散发⾦⾊光芒并衬着湖边的椰树、蒲葵,真像王后站在⽔边,后⾯有⼏个宫⼥持着⽻葆随着她⼀样”的瑞⼤光塔和岸旁长满了奇珍树⽊的绿绮湖也引起⼈⽆限遐想和向往。

还有那⽣肖相克不得结婚的⽂化陋习和能够做法拆散姻缘的蛊师都能让⼈对缅甸民间⽂化产⽣好奇。

另⼀部作品《商⼈妇》中,许地⼭描绘的则是新加坡和印度的风光。

那与封建旧中国相似的⼀夫多妻制度,读来多么令⼈厌恶。

⽽“克尔塔”(回妇上⾐)、“马拉姆”(胸⾐)、“埃撒”(裤),和印度妇⼈的记号——⿐环⼜如此充满印度特⾊,,这⼀切独具地域特⾊的⽂化标记将我们领进了另⼀个陌⽣的国度。

还有《海⾓的孤星》中独特的海葬仪式及《醍醐天⼥》中充满险恶也独具温情的原始森林等等。

许地⼭的笔带读者领略诸多国家的景致,了解他国⽂化,读他的作品似是在进⾏⼀番免费的异域游,收获的不仅是对于外域的了解,更是那份探索未知地域的好奇与期待的⼼情。

他的笔描绘了神秘浪漫的世界,这世界充满了不可知的诱惑,令其⼩说别有⼀番魅⼒。

⼆、宗教哲思的独特诱惑翻看许地⼭的⼩说,浓郁的宗教⽓息扑⾯⽽来,其⼩说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最⼤的特点。

小说《春桃》分析

小说《春桃》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小说《春桃》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春桃》分析一作者与小说概要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

文学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

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同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这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已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

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

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

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

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划,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从而也使作品显出了亮色。

作品取材新颖、情节独特,小说的结尾出人意表,语言也富有表现力,但稍嫌生涩。

二思想主旨小说的思想主旨:这篇小说于畸形的生活关系中,主要塑造了一个生活意志坚强,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具有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劳动妇女形象;从而对妇女的人格问题作了探索,指出妇女应从劳动中建立起独立的生活地位,挣脱一切精神枷锁,才能取得独立的人格,恢复人的尊严和价值。

(进步)比起“五四”时期那些只写妇女在恋爱婚姻上单纯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品,这篇小说无疑更前进了一步,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局限)但从妇女解放的要求来看,这个主旨仍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恩格斯曾指出:妇女必须参加社会的解放,“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

”(《家庭、私有制度和国家的起源》)在旧的社会制度没有被推翻前,广大妇女是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生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许地⼭⼩说创作的独特性许地⼭⼩说创作的独特性在众多新⽂学作家中,鲁迅是⼀座不可逾越的⾼峰,郁达夫的⼩说也在现代⽂学史上占据⼀席之地。

然⽽,新⽂学中最独特的⼩说却是出⾃许地⼭之⼿。

秉承“为⼈⽣⽽艺术”的⽂学研究会继承了俄国现实主义的深沉、冷峻风格,旗下作家创作出⼤量揭露社会,探讨⼈⽣的问题⼩说和写实⼩说。

作为⽂学研究会的⼀员,许地⼭却是⼀枝独秀,在1921年在《⼩说⽉报》上发表了处⼥作《命命鸟》后,⼀举轰动⽂坛。

我认为许地⼭⼩说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以下以⼩说《命命鸟》为例进⾏分析。

⾸先,许地⼭⼩说的独特性体现在作品中的异域情调和宗教⾊彩。

从许地⼭的⽣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地⼭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

从⼩接受佛教的熏陶,曾经在佛教圣地仰光任教(这与⼩说《命命鸟》发⽣地在仰光不⽆关系),系统地研究道教,⼀度加⼊基督教成为⼀名基督徒。

与宗教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许地⼭的⼩说蒙上了⼀层神秘的宗教外⾐,再加上⼩说总是发⽣在神秘传奇的异域,使看惯了描写⿊暗的现实社会的读者不由⾃主地想探求⼩说中所讲的故事。

在《命命鸟》的开篇作者便写到故事发⽣的地点和氛围,“那所屋⼦是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

……壁上挂的都是释迦应化的事迹,当中悬着⼀个卍字徽章和⼀个时计。

⼀进门就知那是佛教的经堂。

”①这样的独特的环境描写使⼈不得不怀着好奇的⼼情读下去。

许地⼭的作品总是带有浓重的宗教⾊彩不仅是为了在内容上显得独特,他“将宗教伦理化,以为⼈⽣多恶,借助宗教弃恶扬善。

”②。

利⽤宗教的教化意义平静⼼灵,造化社会。

第⼆,许地⼭⼩说所阐释的⼈⽣观与当时多数⼈格格不⼊。

虽说是独特性,这⼀点也是许地⼭作品备受争议的焦点。

“五四”新⽂学强调“⽂学应反映社会的现象,并且讨论⼀些有关⼈⽣的问题。

”③。

提倡以积极进步的态度进⾏⽂学创作。

然⽽许地⼭的作品中直接成为了他抒发主观感情的渠道,他提出“智慧宝、⼈⽣宝、美丽宝”,认为⽂学是表现⼈⽣观的。

④很多学者认为许地⼭的⼈⽣观过于消极,与“五四”新⽂学的时代精神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地山乡土小说的独特美感
09师本(2)班090101242 许雅颖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与散文见长,但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读来都别有一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山式的美感。

他的小说以其卓然不群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初探许地山乡土小说的风格,品其小说的独特之美。

一、异域神韵的无限风情
许地山的作品受其求学及游历经历的影响,多以闽、台、粤、港和南亚、东南亚、印度等地为背景,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异国风韵。

《命命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悲剧外,还有就是独特的缅甸风光和地方习俗了。

头戴苹果绿丝巾,身着雪白短褂和紫色丝裙的缅甸男子直令人感慨中缅文化的差异,而那“散发金色光芒并衬着湖边的椰树、蒲葵,真像王后站在水边,后面有几个宫女持着羽葆随着她一样”的瑞大光塔和岸旁长满了奇珍树木的绿绮湖也引起人无限遐想和向往。

还有那生肖相克不得结婚的文化陋习和能够做法拆散姻缘的蛊师都能让人对缅甸民间文化产生好奇。

另一部作品《商人妇》中,许地山描绘的则是新加坡和印度的风光。

那与封建旧中国相似的一夫多妻制度,读来多么令人厌恶。

而“克尔塔”(回妇上衣)、“马拉姆”(胸衣)、“埃撒”(裤),和印度妇人的记号——鼻环又如此充满印度特色,,这一切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记将我们领进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

还有《海角的孤星》中独特的海葬仪式及《醍醐天女》中充满险恶也独具温情的原始森林等等。

许地山的笔带读者领略诸多国家的景致,了解他国文化,读他的作品似是在进行一番免费的异域游,收获的不仅是对于外域的了解,更是那份探索未知地域的好奇与期待的心情。

他的笔描绘了神秘浪漫的世界,这世界充满了不可知的诱惑,令其小说别有一番魅力。

二、宗教哲思的独特诱惑
翻看许地山的小说,浓郁的宗教气息扑面而来,其小说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几大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文最大的特点。

《商人妇》中惜官想尽办法为丈夫筹集资金出外谋生却在丈夫发达后被遗弃并卖给印度商人做妾,为妾生涯中又受到其他妻妾的欺负,这个故事宣扬的是佛家的“生本不乐”的思想;《缀网劳蛛》中的尚洁面对丈夫的误解和休妻行为始终不解释也不抱怨,泰然面对,且当丈夫向她乞求原谅时也立时原谅了他,在她的身上基督教的宽容和道教的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换巢鸾凤》中,和鸾心心念念的就是祖凤能够得个一官半职为国争气,这是儒家“入世”思想的表现;还有宣扬博爱精神的《醍醐天女》及表现孝心的《女儿心》等等,各宗教思想在许地山的作品中交相辉映,令其作品充盈着宗教神秘诱惑之美。

并且许地山通过宗教这个载体表现出的人生哲思,也让作品于叙事中有牵扯你思想的内在力量,使读者的阅读不能轻轻流过。

许地山正是以神秘博大的宗教观念,奥妙精深的人生哲思展现其乡土小说独一无二的特点。

三、独具风格的叙事美感
许地山的叙事手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以宗教为载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事实上,表达宗教观念并不是许地山的最终目的,细读其文章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创作是以宗教为载体经艺术加工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民生存的极致关怀,他是在用宗教来纾解对世界的失望,用宗教来指引一条适合人民生活的路。

《商人妇》中惜官面临不幸的人生,但许地山并不安排惜官就此悲苦一生,而是让她在逆境中读书识字,当上了教员,带着孩子自力更生。

在这个故事中佛家思想只是一个载体,许地山更想表达的是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及歌颂女性反抗命运的勇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妇女真挚的爱护;《缀网劳蛛》中既渲染了“无为”的消极思想,但是更赞扬了妇女的
忍耐和包容;《春桃》也是借表达“生本不乐”的思想以指出向命运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许地山是借宗教的外衣和艺术的装饰,表现对人的终极道德理想的认识。

他试图通过笔来描绘他心中的乐土,那里不再是生本不乐,不再是人生既苦,这支笔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再者,通过女性视角来表情达意也是其叙事特色之一。

许地山的作品中以底层女性为主要叙述对象的作品占大多数。

《缀网劳蛛》中忍耐宽容的尚洁、《醍醐天女》中勇敢博爱的“乐斯迷”、《女儿心》中执着坚韧的麟趾、《春桃》中刚强的春桃等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皆出自许地山的笔下。

这些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面临生活的苦难却同样未被生活打倒。

许地山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其对女性独特的关怀,并且借女性对命运的反抗来突显作家自身对生命的思考。

透过这些女性的眼,我们看清了世间苦难的真相,也体会到了生命执着的美感和不屈的韧性。

四、希望之美。

许地山的乡土作品与同时期的许多乡土小说家一样都揭露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但许地山的作品又是与众不同的。

单以女性命运一点来讲,许地山笔下的女性就与同时期关注女性命运的乡土作家不同。

萧红、沈从文的作品中女性逃不脱悲剧命运,但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虽然生活多苦,却十分勇敢坚强,努力地在夹缝中求生存并最终不至于悲剧一生。

《缀网劳蛛》中忍受不白之冤的尚洁最终事情水落石被重新接回夫家,一家人团聚;《春桃》中“一女二夫”的模式虽然与传统道德规范不相符,但是三人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还有《命命鸟》中加陵和敏虽然最终双双死去,但是许地山强调“他们走入水里,好像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那般自在,毫无一点畏缩。

在月光水影之中,还听见加陵说:‘咱们是生命的旅客,现在要到那个新世界,实在叫我快乐得很。

’”他们两人的死并不是迫于现实的无奈而是为追求一种更高的生命境界,他们是殉道而死的,是带着希望而走向生命的终点,于他们而言,这种为理想而死何尝不是种成全的幸福?可见,许地山的乡土作品更多的是在黑暗的现实中指给了人们一条活路,这份生的希望让他的作品没有同时期乡土作家作品的悲凉气息,多了份对生命的慈悲和体贴。

品读许地山的乡土小说,总是能感受到那份温暖的人性关怀和享受到独特的许地山式的作品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