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作品评析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获奖新闻作品赏析讲稿

获奖新闻作品赏析讲稿

没有效果等于没有导向。
所谓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 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等的变化。可见,受众作为主动的信息接 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 反馈源,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离 开了受众,传播就如同无源求水、无本求 木。没有效果的传播,无异于没有导向。
宣传与新闻虽然都属于传播的范畴,但两 者之间还是有诸多区别。如:宣传重口号, 新闻重信息;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 新闻讲平衡等等。
2.认识上存在着有偏差。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平民化报道,就 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叙说,这是一个 理解的误区。这一误区必然使得本地新闻 流于表象化,民生新闻趋向狭隘化,新闻 报道缺乏深度与整体把握。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时间段内人 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 人的生存状态相关,包括社会政治、经济 方面、自然及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动态。
3.重大的正面典型人物。
4.文化感情结。
爱国、爱家乡,希望了解文化、历史,人 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等“七情六欲”。
(二)现场感
1.记者是受众的眼睛、耳朵。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电视新闻记者树立“我在场”的意识,主动地与 新闻事件的人物对话,以一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 件的目击者和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处于事件当中, 对信息做出最快、最准确地取舍,从而使新闻事 件同步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但也需注意,要多 选择几个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不要因为只把目 光盯住被摄体,而忽略周围的客观存在,没有多 角度的观察,就很难对事物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表现面狭窄,公式化、概念化便难以避免。
2.参评节目必须为播出的节目。
初评中要把视听率和听、观众满意度作为 重要的依据。并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听、观 众代表参加初评。

电视新闻赏析

电视新闻赏析

电视新闻赏析电视新闻的定义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电视因其听觉、视觉形象直接传送的传播特点和深入家庭、自由接收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具有最广泛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当代信息社会,电视新闻成为人类信息沟通的最重要渠道,对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组织作用和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媒介生存环境的变革,电视新闻事业将进入一个更为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而数字化浪潮的涌起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必将进一步完善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功能——人类信息接受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传播必然朝着更完美地传播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需要更多地整合电视传播视听综合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将通过网络进入更为广阔的传播领域;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电子媒介的电视始终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趋于完善,在网络媒体时代电视仍然可能成为网络媒体的最佳载体——因为电视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系统轻易实现双向互动、提供交互式信息服务,所以说网络传播时代电视新闻与网络媒体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冲突,数字技术也将使电视新闻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关于电视新闻的界定曾有过种种论说。

上述定义的确立,是立足于概括其共性与个性:“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用以界分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电影新闻片的不同个性;“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则是对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共性的界定了解电视新闻的概念,需要明确“正在”和“发现”这两个关键词。

正在——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使记者可以在新闻事件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发展做同步的现场报道,卫星传送可以对远隔大洋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让观众看到与事态本身同步进展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将新闻的时效由“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变成了“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3篇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3篇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电视新闻作品赏析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电视新闻作品赏析篇1电视新闻作品评析[摘要]:我国电视新闻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从最初的设备极其不完善到今天我们能够独立、及时、有效、广泛地播报全球新闻,其发展已经深深影响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现在,网络化、平民化的电视新闻,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与时代进步相呼应。

[1]以下笔者将对两则电视新闻消息进行评价和分析,由于才疏学浅,还望包涵。

[关键字]:电视新闻;评析;比较“李克强探望残疾孤儿”评析首先,这是一则长短适中的告知性新闻,主要是围绕了国家总理李克强前往八一儿童医院探望医院内残疾孤儿的详细报道。

在新闻播放的开头,该视频使用的是非同期声的解说词,也就是说该视频是在拍摄结束后经过后期的录音加工处理才得以播放。

从一开始的解说词:“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来到八一儿童医院,看望在这里就医的残疾孤儿,并向全国少年儿童祝贺节日。

”简单的几句解说词,清晰明了地交代了此次新闻的主角和原因,没有冗长的反复介绍,给人一种爽快的节奏。

将整个新闻重点瞬间呈现在观众眼前,容易理解。

在解说词过后,就开始进入新闻的重点,这时候画面中突然冒出一个条导语,写着“李克强在“六一”前夕看望残疾孤儿时强调把社会关爱和制度保障作为送给孩子的节日礼物”,个人认为这个导语的出现恰到好处,因为它正好把接下来要播放的新闻片段重点提前通过文字叙述呈现给观众,好让观众能够即时地明白片段接下来即将要讲什么,防止因为片段播放速度和播音员语速过快而忽略了主要内容到底讲的是什么。

而此时镜头的重点放在总理李克强身上,然后固定他跟医院医生的对话场景。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刻播音员说到李克强跟医生们谈话的时候,镜头依旧停留在李克强身上,对于另一个重点人物——医生,却始终见不到身影他们的身影。

然后镜头一放就把重点投放在残疾孤儿身上,画面中的孩子手拿玩具枪,一脸微笑的样子,对于眼前众多人围在自己身边毫不在意,目光一直停留在手中的玩具枪,这时候的镜头画面是刚好正对着孩子,很自然地把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评论作品简介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体领域中,以其出色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在观众中享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节目。

每年,各地的广播电视机构都会举办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活动,以表彰和奖励那些在节目内容、制作技术、播出效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节目。

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旨在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和生产,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高节目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在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获得关注和好评的节目,以及它们的创作理念和特点。

一、《舌尖上的我国》《舌尖上的我国》是一档以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节目。

该节目通过展现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饮食习俗,向观众传达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该节目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我国美食的风味和特色,更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在制作上,《舌尖上的我国》以其精美细腻的影像和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声临其境》《声临其境》是一档以声音表演为主题的综艺节目。

该节目通过模仿表演、声音演绎等方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魅力和表演技巧,让观众在聆听声音的同时感受到了声音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该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创新大胆,注重细节和表现力,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三、《我国诗词大会》《我国诗词大会》是一档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节目。

该节目通过竞赛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韵味,吸引了大批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

该节目在知识传播和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了现代都市中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一种切入点。

以上述三档节目为例,可以看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如下特点:1. 突出表现我国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结合,融合历史与现实。

2. 开拓节目形式,创新、大胆,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现内容。

3. 关注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4. 通过优秀节目的传播,增进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新闻作品赏析《新闻周刊》本周人物专题培训课件

新闻作品赏析《新闻周刊》本周人物专题培训课件

单击添加标题
语言 字幕 音效
采访同期声为主:当事人讲述事件经过 旁白为辅:补充说明
只有采访画面配有字幕,旁白和主持人的 串场无字幕
实地采访画面有杂声,除此之外无配乐
02 节目特点
节目特色
1.主持人个人风格强烈
《新闻周刊》的主持人白岩 松,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 央视主持人之一了。是中央 电视台的王牌新闻主持人。 他的主持风格就是睿智、机 敏又不失亲切,深受观众的 喜爱。他在节目中有大量精 彩的评论。
.
《本周人物》子栏目选题
20170930 20171014 20171021 20171028 20171102 20171111 20171118 20171125 20171202 20170209
钟阳:追种子的人 李涛:悬崖清垃圾 张双南:仰望星空 焦卫东:守卫平安 邓亚东:改造宿舍 杨帆:电梯里的劝烟 曹师志:陪伴者 钱女士:行人先行 赵勇:被“赖”掉的人生 蒋桂英:口袋婆婆
节目特色
2.选题讲究“低视角”和“高品位”相结合
低视角: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选 择人物
高品位:节目品位和品质高,不 媚俗不猎奇,不商业化
03 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机械味”浓厚的“上帝解说” 贯穿节目始终,导致听觉疲劳。 然而时间一长,这“高大上”的 解说也会沦为刻板无味的机械重 复。尤其是《本周人物》本来就 是节奏缓慢的部分,把一件小事
节目对比
表达方式
主旨立意
01
04
02
03
主持形式
节目互动
表达方式
01
02
《新闻周刊》和《热线12》作 为中央电视台的严肃性新闻栏 目,为了宣传社会正能量,秉 持着中立客观的态度,照顾当 事双方的情绪,也没有明确地 评判他们的对错,体现的是冷

当代电视新闻作品赏析(今日说法为例)

当代电视新闻作品赏析(今日说法为例)

诸多画面语言元素来加以处理的作用
• 特技是电视新闻画面 的锦囊,运用诸多画 面语言元素来加以处 理,会起到增强新闻 画面典型性、新颖性、 审美性的作用,会使 新闻画面更为流畅, 更为生动活泼。这些 艺术化的处理更应是 我们电视新闻节目可 以移植的。
如何区分当前采访与情景模拟
• 为了情景模拟和当前采访 的画面有所区别,往往采 用适当的特技形式进行简 单的处理,例如划像出入 、加边框、影色调反差处 理等。例如节目如涉及到 情景模拟时会将色调调暗 或者对画面进行定焦处理 。画面感受实现了现场性 ;
法制节目的撞车现象
• 在形式上目前大部分 以说故事的形式展开 ,故事说多了也给人 雷同的感觉。有的节 目则缺乏现实场景, 一味通过主持人的伶 牙俐齿吸引观众。
• 法制类节目要通过把严肃的法律问题通俗化的途 径,把问题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评析,以小见大地 开展社会法制教育,一方面避免空洞的说教,另 一方面让法律与生活接触,变得通俗易懂、有血 有肉,通过情感与法律的结合,与群体生活需要 的结合,让法律走入寻常百姓家。
总算是讲完了!!!!

谢 谢!
还原事件真相
强调针对性。 有关新闻事件、人物 或典型提供更为详尽 深入的后续报道; 配合重大报道主 题就过去的某些新闻 事件人物或新闻典型 作追溯性报道。
• 手段单一、制作简单的电视 新闻节目已很难满足受众对 信息的需求。电视媒体是社 会思想和社会潮流的推动者 ,是当前最有效的大众传播 媒体,有义务把具有深刻社 会价值的新闻事件告知社会 大众,以与自己的身份相适 应,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电视新闻中,属于“软”新闻的 范畴,通过讲述故事,情景再现等 手法,将此新闻的来龙去脉都鲜活 的展现给了观众,并且通过对当事 人的采访,邀请专家的讲解,加深 此类节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电视新闻片简析

电视新闻片简析

电视新闻片分析深度调查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简评电视新闻《中国新闻》《中国新闻》是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制作的一档综合性新闻节目。

《中国新闻》的主体特点是:全面、深度、多层次的立体化新闻播报,以其别具风格的新闻评论和深度细腻的调查,逐渐成长为央视的一档知名栏目。

因为国际频道面向全球直播,《中国新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中国新闻》在新闻选材上独具风格。

以新闻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全面性相结合,不但给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咨询盛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栏目的高度和社会影响力。

《温家宝总理联合国千年会议之行》、《中国海军新飞行员成功首飞三代战斗机》、专题《钱塘江大潮》、《伊朗国庆阅兵遇袭》,融合了这些新闻的《中国新闻》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生等多方面、深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充分体现了《中国新闻》全面性的这一显著特点。

央视国际频道面向全球展播,《中国新闻》用有高度、有力度、有影响的精选新闻来完成高质量的立体新闻播报体现了,《中国新闻》的立场就是中国政府的立场。

栏目中有深度有思想的犀利评论也完美的契合了“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这一栏目理念。

从本期《中国新闻》的结构来说,每段新闻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主播口播并配以画面或声话同期。

在关键部分采用现场同期声来反映其重要性和真实性。

以首条新闻为例《温家宝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会议》,第一个全景镜头:温家宝总理缓步步入会场;第二个中景镜头: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第三个全景镜头:与会人员认真倾听会议并作记录……最后以远景镜头:以会场的庄严辉煌结束。

用叙事的顺叙结构方式前中后连续不断的展播新闻事件显得完整、清晰、明朗,既简洁又干练,完美的向观众展示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使用顺叙的叙事方式显得新闻事件严谨又有逻辑性,不仅贴合了这次会议严肃的特点,还表现了中央电视台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一贯风格。

新闻叙述过程中少不了蒙太奇的运用。

专题新闻《钱塘江大潮》以片断蒙太奇为主,运用大量的长镜头、空镜头,以远景的手法来展示宏大的场面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内容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内容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内容评析
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优点
1. 及时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广大受众传递新闻信息,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广泛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受众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覆盖全球各地的听众和观众。

3. 权威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发布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不足之处
1. 滞后性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传播速度较慢,因此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会错过最佳报道时机。

2. 地域限制
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传播范围虽然广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无法覆盖所有地区。

3. 信息真实性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是通过网络和媒体发布的,因此存在一定的信息真实性问题,需要观众自行辨别。

三、结论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作品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
新闻是否运用多种电 视表现元素,充分发 挥了电视媒介直观形 象的优势: 现场报道、同期声、 特技、图表等
电视新闻对画面的要求: 画面有很大信息量,形象有说明力; 画面坚持了真实性和纪实性; 画面造型保证了客观性; 画面感受实现了现场性; 画面形式追求了多样化; 做到了声画并茂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新闻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从西北进入西南的 运输大通道宝成铁路109隧道发生了大规模的塌 方起火,有一辆油罐车被堵到隧道里面,造成线 路中断,并有随时爆炸的危险。于是,西安铁路 局的干部职工、宝鸡消防队以及驻陕部队官兵马 上赶赴现场,肩负起了艰难的现场抢险任务。
首先,题材上,是观众密切关注而又不可预知的重 大新闻事件,整个报道大体上与新闻事件同步。
电视新闻作品评析
广义的电视新闻——荧屏上各类新闻节目的总称, 它既包括消息类新闻节目,也包括专题类新闻节 目和言论类新闻节目; 狭义的电视新闻——则是专指消息类新闻,比如 像现在各级电视台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新闻 联播》这类的新闻。
一、电视新闻作品的分析方法
1、新闻价值 2、新闻立意 3、新闻结构 4、表现手法
长消息《胡锦涛主持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播出单位:中央电视台 播出栏目:新闻联播 时间:3分54秒 背景:
2、连续报道:
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 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 及时的报道。它是现在广播电视保证新闻 报道深度的一种重要形式。
《决战109》
播出媒体:陕西卫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播出时间:2008年5月13日——24日 创作背景: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其次,强调针对性。
有关新闻事件、人物或 典型提供更为详尽深入 的后续报道;
配合重大报道主题 就过去的某些新闻事件 人物或新闻典型作追溯 性报道。
第三,新闻专题具有很强 的深度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怎么办
第四,新闻专题具有 思辨性。
电视新闻专题对 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出 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 思考和逻辑的辨析。
4、新闻专题 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就 某一重大新闻题材所做的详尽深入的专题报道。
《岩松看日本》 《岩松看美国》 《岩松看香港》பைடு நூலகம்《严嵩看台湾》
首先,新闻专题比较注重挖掘重要题材。
精选题材,抓住重大新闻事实,抓人们普遍 关心的“热点”,以及社会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焦点访谈》
其次,时效上,事态发展往往时间跨度很小。只 要出现了任何的最新变化,媒体在第一时间内进 行报道。
第三,连续报道具有完整性。连续报道一般会从 事态的产生一直追踪报道到事态的结束。
第四,连续报道具有递进性,它以事物发生 发展为依据层层递进地报道事件全过程。
第五,连续报道具有的广博性,在信息传达上比 单条新闻具有更多的容量,其信息量更广博。
第六,连续报道具有显著性,在传播效果上易造 成一定声势,在一定时间内容易引起观众注意。
第七,连续报道具有未知性,在最后结果出来之 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未知性质。
3、系列报道 是指对某一较大的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
同侧面进行多次性报道。一般由多个独立的报道 单元所组成,使受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 对一个时期的某一个问题有了比较系统全面、深 刻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闻作品的内容及分析
1、消息类电视新闻
特点:快速 简短
消息类新闻的分类 时间:短消息和长消息
广泛
报道形式:口播新闻、图片新
鲜活
闻、字幕新闻、影像新闻、 现场报道、访谈新闻
报道方式:单条消息、连续报 道、系列报道
短消息《柬埔寨金边踩踏事件375人遇难》 播出单位:上海卫视 播出栏目:看东方 时间:1分59秒 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