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定位
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

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
而单点定位技术就是一种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基本原理。
通过单点定位,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从而实现定位服务。
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基站或卫星的信号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
1. GPS定位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定位系统。
它由一组卫星、地面监控站和用户设备组成。
卫星以固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行,每颗卫星通过无线电信号向地面用户设备广播时间和位置信息。
用户设备接收到至少三颗卫星的信号后,可以通过计算信号传播时间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2. 基站定位基站定位是利用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移动通信基站会不断地向周围的设备发送信号,设备接收到信号后会返回一个响应信号。
基站可以根据信号的强度以及信号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设备的位置。
3. WiFi定位WiFi定位是通过扫描周围的WiFi信号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每个WiFi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设备可以通过扫描周围的WiFi信号并获取到MAC地址和信号强度信息。
通过比较设备与不同WiFi路由器之间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设备与不同路由器的距离,进而确定设备的位置。
4. 蜂窝定位蜂窝定位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蜂窝基站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蜂窝基站组成,每个蜂窝基站负责覆盖一个特定的区域。
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周围蜂窝基站的信号强度和信号传播时间来计算自己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
以上就是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
通过GPS、基站、WiFi和蜂窝等信号,我们可以确定设备的位置信息。
这些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导航、物流、智能家居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单点定位的精确度也在不断提高,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是多少度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它以高精度的方式给出了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坐标的方式以及对应的精度。
GPS测量坐标方式单点定位单点定位是GPS测量坐标的最基本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通过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GPS接收机能够计算出接收机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
单点定位的原理是借助卫星信号的传输时延来计算位置。
GPS信号的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GPS接收机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延,从而计算出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通过多个卫星的距离测量,接收机可以定位其所在的位置。
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接收机的信号,来提高定位精度的技术。
其中一个接收机称为基站,它的位置已知。
其他接收机称为流动站,它们的位置需要测量。
在差分定位中,基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并计算出自己的位置信息。
然后,通过与流动站的信号进行比较,基站可以确定流动站的位置误差,并将其传递给流动站。
流动站利用该位置误差进行校正,提高自身的定位精度。
差分定位的精度受到基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限制。
一般来说,基站越近,定位精度越高。
RTK定位实时运动定位(RTK)是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实时性的应用场景,例如测量、地质勘探等。
RTK定位与差分定位类似,也是通过比较基站和流动站的信号来提高定位精度。
不同之处在于,RTK定位中基站和流动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实时的。
在RTK定位中,基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并计算出自己的位置信息。
然后,通过与流动站的信号进行比较,并实时将位置误差传递给流动站。
流动站利用该位置误差进行校正,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GPS测量坐标的精度GPS测量坐标的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差异程度。
精度通常用米(m)来表示。
对于单点定位,GPS接收机的位置精度通常在10至20米之间。
这意味着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置的差异可能在10至20米之间。
单点定位名词解释

单点定位名词解释
单点定位是指通过对一个物体或者地点进行精确的定位,来确定其在空间中的位置。
这种定位方式通常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者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来实现。
单点定位的原理是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计算出物体或者地点的精确位置。
这种定位方式的精度可以达到几米甚至更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地质勘探、测绘等领域。
在航空领域中,单点定位可以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的位置和航向,从而确保飞行的安全。
在航海领域中,单点定位可以帮助船长确定船只的位置和航向,从而避免船只迷失或者撞上礁石。
在军事领域中,单点定位可以帮助军队确定敌方的位置和行动,从而制定更加精确的作战计划。
在地质勘探和测绘领域中,单点定位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确定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
除了以上领域,单点定位还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导航、物流配送等领域。
例如,智能手机可以通过GPS定位来帮助用户找到目的地,汽车导航可以通过GPS定位来指引司机行驶路线,物流配送可以通过GPS定位来实现货物的精确配送。
总之,单点定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定位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物体或者地点的精确位置,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导航、勘探、测绘、作战等活动。
单点定位精度统计方法

单点定位精度统计方法
1. 标准差分析,通过收集一系列定位数据点的坐标,并计算这
些数据点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得出定位精度的标准差。
标
准差越小,表示定位精度越高。
2. 累积误差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测量的位置和真实位置之间的
误差,并对这些误差进行累积分析,以确定定位系统在一段时间内
的整体精度表现。
3. 精度分布分析,将测量的位置误差按照一定的区间进行分组,并统计每个区间内的位置误差数量,从而得出定位精度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直方图或概率分布函数来展示。
4. 置信区间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定位精度的置信区间,
以确定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定位精度范围,这有助于评估定位系统
的可靠性。
5. 相对精度分析,通过对同一区域内不同定位系统或不同参数
设置下的定位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它们之间的相对定位精度。
综合以上方法,可以全面地评估单点定位的精度,并为定位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当然,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还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的环境、时间、天气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单点定位名词解释

单点定位名词解释什么是单点定位单点定位(Single Point Positioning,简称SPP)是一种用于确定物体或人在空间中单一位置的定位技术。
它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的原理和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利用这些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变化等信息,来计算被定位物体或人的地理坐标。
GNSS与单点定位的关系GNSS是由一组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等。
这些卫星以恒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行,向地面发送无线电信号,接收器接收并处理这些信号,从而实现定位和导航功能。
单点定位是GNSS中最基本的定位方式,它仅利用一个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通过计算信号的时间差、频率等信息,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相比于差分定位和RTK定位,单点定位的精度较低,但它具有简单、易操作等特点,在不需要高精度定位的情况下,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单点定位的原理单点定位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信息:接收时间、卫星位置和信号传播速度。
•接收时间: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后,可以通过测量信号到达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的传播距离。
•卫星位置:接收器需要知道至少四颗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样才能计算得到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卫星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广播信号传输给接收器。
•信号传播速度: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固定值,接收器可以利用信号的传播速度,将信号传播时间转换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基于上述信息,接收器可以通过解算的方式,计算出接收器所在的位置坐标。
常用的解算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等。
单点定位的误差源单点定位的精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的误差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线相位中心偏移误差:接收器的天线相位中心与经纬度坐标系的参考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移,这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单点定位精度指标

单点定位精度指标
单点定位精度是指通过某种定位技术获取的一个位置的准确程度。
在现代导航系统中,单点定位精度是评估定位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效果。
在GPS导航系统中,单点定位精度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
首先,卫星的位置和信号质量会对定位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卫星的位置不准确或者信号质量较差,那么定位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地球大气层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会对GPS 信号的传播造成衰减和延迟,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此外,接收机的性能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对单点定位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单点定位精度的要求因不同应用场景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普通导航场景中,几米的定位精度已经能够满足需求;而在高精度导航和测量领域,对于定位精度的要求更高,需要达到几十厘米甚至更高的精度。
因此,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定位技术和算法来提高单点定位精度。
除了GPS技术,还有其他定位技术也可以用于提高单点定位精度。
比如,北斗、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都可以提供定位服务,它们的定位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还可以利用惯性导航、无线信号定位、视觉定位等技术来辅助提高单点定位精度。
单点定位精度是评估定位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导航
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效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定位技术和算法,以及改善卫星信号质量和接收机性能,可以提高单点定位精度,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单点定位精度指标

单点定位精度指标
单点定位精度是评估定位系统精确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通过定位系统测量得到的一个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
单点定位精度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决定是否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为了提高单点定位精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首先,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的传感器,例如精确的GNSS 接收器、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等,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环境因素也会对单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
例如,建筑物、树木、山地等地形和遮挡物会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因此,在选择定位场景和部署定位设备时,需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
定位系统的校准和调试也是提高单点定位精度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的校准和调试过程,可以减小系统误差和偏差,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定位系统的校准可以通过采集一系列已知位置的数据点,并与真实位置进行比对,从而估计和校正系统误差。
单点定位精度是评估定位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通过优化硬件设备、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考虑环境因素以及进行系统的校
准和调试,可以提高定位系统的单点定位精度,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第6章 单点定位

• 单位权中误差,其受伪距测量精度、星历精度及大气延迟 影响;
• 对应的协因数矩阵,它由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决定
6.1 伪距单点定位
协因数矩阵中各个元素反映了在特定的卫星空间几何分布 下,不同参数的定位精度及其相关性信息。因此,利用这些信 息即可描述卫星空间几何分布对定位精度影响的精度因子: 常用的精度因子有: (1)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 GPOP)
式中 , Qx
qYX
qYY
qYZ
R
sin L0
cos L0
0
为坐标转换矩阵,
qZX qZY qZZ
cos B0 cos L0 cos B0 sin L0 sin B0
B0和L0分别为对应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
6.1 伪距单点定位
由此可得到另两个常用的精度因子 (4)水平精度因子(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 GPOP)
23934824.154
23978631.5766+43
822.577
24181945.803 24298916.7595+116 967.755
22957572.280 22965399.9529+7 834.145
22385541.968 22355209.7858 30 330.506
ni
1
VX VY
VZ
=i
i0
+cV t
i
S
Ii Ti i
cVtR
若接收机同时接收n( n ≥4)颗卫星,则上式可写为:
6.1 伪距单点定位
l1
l2
l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密单点定位摘要关键词:(GPS、精密单点定位、数学模型、静态精度分析)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
也称为“绝对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所谓的精密单点定位指的是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的GPS 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 对单台GPS 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
利用这种预报的GPS 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 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 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 用户利用单台GPS 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万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 4dm级的精度, 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2- 4cm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实现全球精密实时动态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也是GPS 定位方面的前沿研究方向。
1.引言GPS是美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的, 于1994 年全面建成,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研究,GPS 更在测绘、航空遥感和气象等方面有了新的应用, 并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赢得广大用户的信赖。
随着对定位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GPS卫星星历的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卫星的星历, 是描述有关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
利用GPS进行定位, 就是根据已知的卫星轨道信息和用户的观测资料, 通过数据处理来确定接收机的位置及其载体的航行速度。
所以, 精确的轨道信息是精密定位的基础。
GPS 的卫星星历按照精度可分为精密星历和广播星历。
精密星历是由国际GPS服务中心( IGS) 通过Internet 发布,它的轨道精度可达到10cm 左右, 足以满足精密定位的需要。
但是精密星历只能在卫星观测的11d后获得, 无法为实时定位、导航、气象等实时性要求很强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服务。
广播星历是通过接收机接收卫星发射的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文, 经过解码获得的卫星星历推算得到卫星位置, 可以实现实时的导航和定位。
2. 精密单点定位基本原理GPS 精密单点定位一般采用单台双频GPS 接收机, 利用IGS 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的高精度定位。
所解算出来的坐标和使用的IGS 精密星历的坐标框架即ITRF 框架(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它是一个地心参考框架,由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站的坐标和运动速度来定义,是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地面参考框架。
由于章动、极移的影响,国际协定地极原点CIO 变化,导致ITRF每年也都在变化,所以在根据不同时段可以定义不同的ITRF。
)系列一致, 而不是常用的WGS- 84 坐标系统下的坐标,因此IGS 精密星历与GPS 广播星历所对应的参考框架不同。
3.密单点定位的主要误差及其改正模型在精密单点定位中, 影响其定位结果的主要的误差包括: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卫星轨道误差、相对论效应);与接收机和测站有关的误差(接收机钟差、接收机天线相位误差、地球潮汐、地球自转等);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多路径效应)。
由于精密单点定位没有使用双差分观测值,所有很多的误差没有消除或削弱,所以必须组成各项误差估计方程来消除粗差。
有两种方法来解决:a.对于可以精确模型化的误差,采用模型改正。
b.对于不可以精确模型化的误差,加入参数估计或者使用组合观测值。
如双频观测值组合,消除电离层延迟;不同类型观测值的组合,不但消除电离层延迟,也消除了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不同类型的单频观测值之间的线性组合消除了伪距测量的噪声,当然观测时间要足够的长,才能保证精度。
4 GPS 单点定位数学模型由于接收机测量的是伪距,在观测值中存在着接收机钟差,加之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为待求值,一共有4个未知数。
要求解出这4个未知数,必须有4个方程式。
为此,要实现单点绝对定位必须同时观测4颗卫星,才能组成定位的基本方程[4]。
设ρ为伪距观测量,R 为接收机到卫星的真距离,τ为接收机钟差,则观测方程为R c ρτ=+⨯c τ=⨯ (1) 式中,假定伪距观测量ρ已经过星历中的对流层和电离层改正;(,,)s s s X Y Z 为卫星的瞬时地心坐标,可由卫星星历电文中求出;(,,)p p p X Y Z 为接收机的地心坐标,是待求量。
为了求解方便和数据处理的需要,将式(1)进行微分,作线性化处理,并将接收机的概略坐标000(,,)p p p X Y Z 作为初始值代入,得到s 0s 0s 0000X Z d =d dY dZ d p p p X Y Y Z X t R R R ρ---+++ (2)式中,d d t c τ=为接收机钟差对应的空间距离,0R =从式(2)中看出,三个坐标分量的系数是接收机到卫星的单位矢径分别向三个坐标轴投影的方向余弦。
采用符号s pX X l R-= s pY Y m R -= s pZ Z n R -= (3)规定上标为卫星号,下标i 为测站号,则组成伪距定位的基本方程1111221131134114d dX 1d dY 1dZ 1d 1d d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l m n l m n l m n l m n t ρρρρ⎡⎤⎡⎤-⎡⎤⎢⎥⎢⎥⎢⎥-⎢⎥⎢⎥⎢⎥=⎢⎥⎢⎥⎢⎥-⎢⎥⎢⎥⎢⎥-⎢⎥⎣⎦⎣⎦⎣⎦ (4) 采用矩阵表示1234d d d d Ti i i i i l ρρρρ⎡⎤=⎣⎦ 观测量 111211311411111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l m n l m n A l m n l m n -⎡⎤⎢⎥-⎢⎥=⎢⎥-⎢⎥-⎣⎦ 状态矩阵 []dX dY dZ d T i i i iX t = 未知数 则式(4)变为0i i i A X l -= (5)对式(5)求解,便得到接收机地心坐标的唯一解1i i i X A l -= (6)在计算过程中,下列几个问题必须注意:(1)卫星之间的钟差是利用导航电文中给出的钟差改正数统一到UTC 时间。
这里,考虑的钟差是指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钟差。
(2)在计算中采用了接收机的概略坐标,第一次计算出的结果是不精确的。
因此,必须反复迭代计算,直到满足规定的限差为止。
(3)在一般导航型接收机中,都是采用这一数学模型计算位置的。
现有的接收机都能同时跟踪四个以上卫星,但在计算中仍然利用四个卫星,不过是结果挑选的四个卫星。
为此,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计算其PDOP ,最后选择和利用一组其PDOP 为最小的卫星作为计算数据,以得到最高的定位精度。
在测地型接收机和高质量的导航接收机中,都具有8个以上的通道,能同时跟踪7颗以上的卫星。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在计算位置过程中,利用了所有的卫星观测值。
在这样情况下,出现了多余观测,观测值的个数超过了未知数的个数,使得式(21)的右端不等于零i i i i A X l υ-= (23)式中,123(,,,)T T υυυυ= 为残差向量。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最后得到接收机的位置解为1()T T i X A A A l -= (24)其精度为22100()T x x D m Q m A A -== (25)式中,0m 为伪距测量中误差,x Q 为权系数阵。
这种多余观测的优点在于消除了卫星定位的系统误差。
过去,我们经常发现在仅用4颗卫星的差分定位中,当中间更换卫星时,位置会出现较大的偏移,等过了数秒后又逐渐回到原位。
定位精度越高,这一现象越明显,当应用4颗以上的卫星定位时,这一现象就不存在了。
5、GPS 精密单点定位静态精度分析 精密单点定位采用的非差定位模型能够利用所有的观测值信息,但它在模型上较双差定位模型更复杂,除了需考虑参数解算的数学模型外,还需考虑各种更复杂的误差改正模型。
与双差定位不同,非差定位方式无法利用站间差分或星间差分消除观测中的各种误差,如对流层、电离层、接收机钟差及卫星钟差等的影响,定位时必须利用模型估计的方法消除这些误差的影响。
探测和修复非差观测值的周跳更困难。
在双差定位中,一般是利用双差观测值进行周跳的探测与修复。
在双差观测值中,各种误差已经消除,仅包含可认为是白噪声的观测噪声的影响,因此,其探测和修复周跳比较容易。
而非差定位模式只能利用单站数据进行周跳的探测和修复,其修复质量的好坏依赖于码观测值质量的好坏。
需要估计的参数也远比双差定位方式的多。
非差定位除了需估计坐标位置、接收机钟差和整周模糊度参数外,还需估计卫星钟差和对流层参数等。
并且,由于受误差残差的影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问题也更加复杂。
为了达到dm级甚至cm级(比传统GPS单点定位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定位精度,精密单点定位主要有如下关键之处:①在定位过程中需同时采用相位和伪距观测值;②卫星轨道..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利用实时精密卫星轨道参数和实时精密卫星钟差,处理单台接收机经过数据预处理的非差相位数据,得到分米级精度的定位结果,其技术实现分如下几个步骤:1)利用IGS提供的预报星历与IGS准实时跟踪站数据进行卫星轨道精化,得到实时的精度优于20cm的高可靠性的卫星轨道。
2)区域GPS基准站实时数据采集、传输。
通过采用有效的GPS实时数据压缩方法与格式、数据加密方法、数据传输格式和标准及基准站数据的质量监测与数据预处理,为数据处理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实时数据流,供实时估计卫星钟差使用。
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干净的实时数据流,其载波相位观测值量测精度达到毫米级。
3)利用实时轨道和实时区域站数据估计精密卫星钟差,精度优于0.5ns。
4)利用实时精密轨道和精密卫星钟差,及用户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动态定位,平面相对精度优于10cm,高程相对精度优于20cm。
因为是仅仅利用一台接收机进行作业,就没有了差分定位中建设基准站的要求,在进行大范围作业的时候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精度能满足地质信息实时数据采集的需求,因此,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建立起的实时定位数据采集系统在快速、大范围的地质信息采集上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6、结论GPS从投入使用以来,其相对定位的定位方式发展得很快,从最先的码相对定位到现在的RTK,使GPS的定位精度不断升高。
而绝对定位即单点定位发展得相对缓慢,传统的GPS 单点定位是利用测码伪距观测值以及由广播星历所提供的卫星轨道参数和卫星钟改正数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