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
临床营养学全套精品课件

女 Kcal/m2
35.5 35.3 35.2 35.1 35.0 „
①计算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 m2) 0.00659 身高(cm) 0.0126 体重(kg) 0.1603
②按年龄、性别查找相应的基础代谢率BMR。 ③
BEE = 体表面积³BMR³24 h
例如:某大学生,女,21岁,身高165cm, 体重50Kg,试计算其基础能量消耗。
(2)直接用公式计算
BEE 66.5 (13.75 W ) (5.003 H ) (6.775 A) 男性:
女性: BEE 655.1 (9.563 W ) (1.850 H ) (4.676 A)
例题:BEE=655.1+9.563³50+1.850³165
第一节 能量( energy)
一、概述
•热能的单位:
•1kcal 即1L纯净水升高1℃所需能量
•国际上用千焦KJ: 1Kal=4.18KJ
能量系数:每克蛋白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 在体内彻底氧化产生的能量
能量系数
蛋白质 供热比 体外产热 体内产热 消化率 能量系数 10%-15% 5.65 kcal 4.35 kcal 92% 4 kcal 或 16.7KJ 脂肪 碳水化合物 20%-30% 55%-65% 9.45 kcal 4.1kcal 9.45 kcal 4.1kcal 95% 9 kcal或 37.6KJ 98% 4kcal或 16.7KJ)
三、需要量、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及能量的食物来源
(一)能量需要量确定 1.计算法 2.测定法:直接法、间接法等 (二)能量缺乏 常和蛋白、脂肪一起引起缺乏症或过量 (三)能量的供给及食物来源 RNI:成人 轻 男性 10.0MJ(2400kcal), 女性 8.8MJ(2100kcal)
NUTRICIA(纽迪希亚)介绍

NUTRICIA(纽迪西亚)始创于1901年,专业从事人类营养研究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荷兰皇家Numico (纽蜜可)集团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面旗帜。
NUTRICIA是欧洲最大的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 )产品生产商,被认为是高品质临床营养产品的世界领导者。
NUTRICIA为临床提供系列最全、品种最新、质量最可靠的肠内营养系列产品和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NUTRICIA在全球拥有50家生产基地,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肠内营养系列产品更是历年来稳居欧洲市场份额第一。
纽迪希亚公司始创于1901年,是源于欧洲的高端医学营养品公司。
它专业从事人类营养研究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欧洲最大的临床营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商。
纽迪希亚被认为是高品质临床营养产品的世界领导者。
纽迪希亚为临床提供系列最全、品种最新、质量最可靠的肠内营养系列产品和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新世纪的开端,纽迪希亚加快了在中国投资的速度,2000年1月,正式成立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纽迪希亚制药,投资总额达2000万美元,并于2001年5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实现了肠内营养制剂当地化生产的目标,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需求,我们能国产化高质量的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输注管道系统,建立了肠内营养输注泵的维修基地。
迪希亚中国目前的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大陆地区、台湾和香港地区。
大陆地区有8个销售办事处,并在无锡设有工厂。
现拥有员工800人左右(工厂590名员工,营销系统210名员工)。
在中国的肠内营养领域,经过数年拓展,纽迪希亚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第一,成为肠内营养的第一品牌,其肠内营养制剂产品能全力、能全素和百普素早已享誉中国医学界。
公司使命:领导先进医学营养,推动疾病完美治疗。
肠内全营养治疗(ETNT)①全面、均衡,符合生理·提供足够的能量·提供安全、平衡、完全的营养素和微营养素·提供正常生理所需的多种膳食纤维和谷氨酰胺·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避免从体循环释放含氮废弃产物②维护胃肠道功能·维持胃肠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易位·维持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肝脏功能·刺激和促进受损的肠道尽快恢复功能③保护肝脏功能·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维持营养物质正常的代谢过程·维持胆汁的正常排泄,维持正常的肝肠循环·改善肝脏的血供和营养·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肠源性毒素通过血液进入对肝脏的损害④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因易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刺激胃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⑤降低高分解代谢·减轻应激病人肠缺血,降低分解代谢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缓解高分解代谢·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改善氮平衡⑥经济又安全·减少临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肠内营养避免了肠外营养容易引起的淤胆、肝脏损害、各种代谢紊乱、导管败血症等·降低医疗费用何时须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当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进食足够量的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时,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医学临床营养学

1.能提供给人体所需的热能及营养素,且各营养素种类齐全、比例均衡。
2.食物选择多样化,合理搭配,取长补短,使营养更为全面并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3.科学加工烹调,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丢失,增进食品的感官性状,促进食欲,提高消化率。
4.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餐有规律,比例适当,餐次和食物质量合理分配,
营养(nutrition)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良好健康状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nutrients)是食物中能为机体消化和吸收利用的物质。食物种类繁多,但所含营养素可归为6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和水。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营养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机体营养代谢、需求和来源的一门学科。临床营养学(clinicalnutriology)是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其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特征及疾病的病理特点将营养学知识用于治疗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的科学。
不同人群对EAA和非必需氨基酸需求比例不同,EAA占所需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婴儿为
43%,儿童为36%,成人为19%~20%。由于不同人群对各种EAA的需要量不同,为了方便计算,有学者提出将需要量最少的色氨酸作为1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及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机体中的酶、大多数激素、受体和抗体其本质均为蛋白质,它们在体内物质代谢、功能调节和免疫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肌肉收缩蛋白是肌肉舒缩的基础、血浆蛋白参与形成血浆渗透压、血红蛋白参与体内氧的输送和酸碱平衡的维持等。
(三)为机体提供能量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虽不是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但仍是能量来源之一。当机体通过氧化糖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全套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Nutrition总学时:38讲授学时:26实验学时:12学分:2.0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医院感染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营养学是医学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熟悉健康人群的营养及与健康的关系,理解临床营养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熟悉不同系统疾病的营养需求、防治及膳食治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疾病提出适宜的营养治疗方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营养学基础(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营养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和能量的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理解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 维生素和水)和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
教学要求:识记:(1)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的概念、分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2)能量的应用单位,换算关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3 )人体能量消耗的三个方面。
(4)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
(5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6)脂溶性维生素的特性,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7)水溶性维生素的特性,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8 )矿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9)常见重要元素(钙,磷,镁,铁,碘,锌,铜)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10 )水的种类和需要量。
(11)膳食纤维的概念,种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理解:(1)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的营养学意义。
(2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3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5 )常见重要元素(钙,磷,镁,铁,碘,锌,铜)的营养学意义。
【营养学】临床营养

(三)肠内营养适应症
(1)无法经口摄食:如口腔和咽喉炎症或食道肿瘤术后、
烧伤、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
(2)胃肠道疾病者:胃肠道瘘、短肠综合征、炎性和溃疡
性肠炎、胃肠癌症及其手术者等;
(3)胃肠道外疾病:神经性厌食症、抑郁症以及脑血管疾
经口、鼻--胃
–经鼻--十二指肠、空肠 –胃造瘘、空肠造瘘
(二)肠内营养制剂种类
基本原则: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应 尽量采用经肠内营养
要素膳
均衡膳食
非要素膳
均衡膳食
组件膳
不均衡膳食
特殊营养膳
不均衡膳食
If the gut works, use it.
(二)肠内营养制剂种类
1、要素膳(elemental diet) : 氮源:氨基酸,短肽 碳源:葡萄糖、蔗糖、低聚糖、糊精 脂肪:植物油、中链脂肪酸 维生素 矿物质
15
第六章 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又称病人营养,是研究人体处于各种病理状态下 的营养需求和营养输注途径的科学。
※ 正常生理需求 ※ 根据疾病情况调整 ※ 早日回复健康
第一节 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 :
–膳食营养评价;
–人体测量; –临床营养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
第六章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Objectives
一、definition of clinical nutrition 二、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for patients 三、dietar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四、perioperation nutrition 五、enteral nutrition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临床营养学 第2章 营养学基础

返回目录
结束
第2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蛋白质
第二节
第三节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膳食纤维
能量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结束
返回目录
第一节 蛋白质
返回目录
结束
一、概述
蛋白质 正常人体内Pro 约为16-19% 动态平衡 分解
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每天约3%的 Pro被更新
(五)供给能量
1g食物蛋白质→16.7kJ(4.0kcal)
结束
返回目录
三、氨基酸模式
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称氨基酸模式
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
模式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 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如动物性 蛋白质中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被称为 优质蛋白质。
合成
肠道、骨髓Pro 更新速度较快
组织Pro不断更新、修复
返回目录 结束
一、概述
氮平衡: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的氮)
是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
白质含氮量约为 16%) 和排
出氮的关系,是用来测试 人体蛋白质需要量和评价 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重 要指标。
返回目录
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青少 年,孕妇以及疾病康复阶段的 成年人。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膳食中蛋白长期不足或患消耗 性疾病。
吸收氮=摄入氮一(粪氮一粪内源氮)。
储留氮=吸收氮一(尿氮一尿内源氮)。
返回目录
结束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资料

营养不良的原因和结果
疾病 并发症
营养摄入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受损 并发症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 引起下述功能肌肉萎缩和肌无力:
医疗费用增高
吸收不良:小肠结构改变 死亡率增加 住院期延长
(2004年4月,ISBN-1-903982-09-X,肠内营养指南)
呼吸、心脏、运动功能等
完整的临床营养的分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物质是通过胃和小肠被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途径:口服或者通过喂养管来给予营养 原则:当有肠道功能时, 就应首选肠内营养
住院病人的主要营养问题
• 住院病人有诸多的营养问题,如宏 量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 生素缺乏等。但核心问题仍是蛋白 质热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经临床确认的PEM发病率一般为 40%~60%,在外科,ICU和老年 病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更高。 PEM可导致不良的临床预后,包括 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死亡率增高, 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
• 两种护理功能: 喂养+冲洗 • 人性化的设计: 耗材的多种选择,操作简单等 • 使用科室: ICU、呼吸ICU、普外科、胸外科、肿瘤科等 • 目标客户:主任和护士长
Kangaroo不带重头的鼻-胃管
热敏的聚氨酯材质
规格齐全:8,10,12,14Fr
长度:91cm(足够到达胃内) 相容性好:在体内保存时间长 Y型喂养接口 有底孔,侧孔,不易堵管 使用科室:ICU、呼吸ICU、神经内外 科、老年高干科等。 目标客户:护士长
进行肠内营养: ------- 目的新认识
临床营养学

常用生化指标
1. 血清白蛋白
❖判断营养不良可靠指标 ❖反映慢性蛋白缺乏(半衰期20d)
正常:35-45g/L, A/G>1.0
2. 血清转铁蛋白
❖判断疗效良好指标 ❖反映近期肝脏合成功能、能力(半衰期9d) 正常:2.5-3.0g/L
Introduction to Clinic Nutrition
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一、 概 述
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人体处于各种病理状态下的营养需
求和输注途径的科学。
Introduction to Clinic Nutrition
即在正常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根据 疾病的种类、病情及病人的营养状况,采 取合理安排饮食、营养支持等营养措施来 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提高免疫,达到辅助 治疗、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等目的的治疗 方法,它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 膳食特点
低盐,每天钠<2g,禁腌制食品(咸食); 无盐,钠<1g,禁食盐和含盐食品可用 糖醋替代调味; 低钠,钠<0.5g,额外还需禁含钠高的油 菜、芹菜、松花蛋、豆腐干、猪肾等。
Introduction to Clinic Nutrition
3. 低嘌呤饮食 ➢适用对象 急性痛风、慢性痛风、高尿酸血症、尿酸
Introduction to Clinic Nut特点
切碎煮烂,易消化、咀嚼,粗纤维少。 能量2200-2400kcal,蛋白质70-80g。 额外补充矿物质、维生素。 适用对象 轻度发热、口腔疾患、咀嚼功能受一 定影响、消化功能减退。胃肠疾病恢复期 病人、 老人、幼儿等。
三、医院膳食(自学)
常规膳食 治疗膳食 实验膳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临床营养是现代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合理应用各类食物和营养素来预防、治疗有关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综合性科学。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近代概念的临床营养还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其营养基质的构成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均系中小分子营养素,与普通的食物有根本的区别。
由于历史上是以外科医生作为先驱,故亦有人称之为外科营养(surgical nutrition)。
肠外与肠内营养都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外科治疗上的扩展,肠功能衰竭及术前已经有营养不良的病人,如短肠综合征、近端小肠窦道或严重的吸收不良症病人,经平常的口服普通食物途径不能达到营养需求,只得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来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基质。
目前,人们在新的基础上认识到肠道(gut)的重要性,并提出"如果肠道功能允许,首选肠内营养"(If the gut works, use it!)临床营养的主要应用和研究内容目前,临床营养的主要应用和研究内容包括:(1)各类疾病的应用支持与干预;(2)在疾病和应激状态下,各类营养基质的代谢特点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3)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定及人体组成分析;(4)应激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及代谢调理;(5)营养与感染、免疫等的关系;(6)特殊营养因子的应用与研究;(7)肠道粘膜屏障损害的诊断与营养支持;(8)各类器官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9)营养素与药物的关系研究;(10)营养支持与证据医学;(11)营养在预防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等方面的作用;(12)先进的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与现代输液系统的应用。
重要历史记录1589年,Capivacceus将一端系有动物膀胱的空管插入食管后输注液体,开始利用管饲为不能摄食的病人提供营养物资。
1628年,willian Harvery发现人体血液循环(临床营养的根本基础)。
1790年,Hun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麻痹的病人获得成功。
因其疗效确切,使管饲(tube feeding)受到重视与信任。
1810年,发现第一种氨基酸。
1831年,Thomas Latta经静脉输入盐水治疗霍乱病人成功。
1838年,命名蛋白质。
1870年,Lister发明无菌技术。
1877年,Pasteur发现微生物和感染问题(由此无菌营养基质输注技术获得一定发展)。
1887年,Handerer首次将葡萄糖输入一出血性休克患者的静脉内。
1911年,Kansch首次为外科手术后病人静脉输注葡萄糖。
1920年,命名维生素。
1923年,Seibert发现致热源问题(对静脉输液无热源技术的认识深入了一大步)。
1935年,Hat用营养棉子油乳剂经静脉输入,但因副作用大,无法在临床上推广。
1937年,Ross提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模式。
1939年,Robert Elmen首次用酪蛋白水解物输入静脉。
1940年,Shohl等首次用结晶氨基酸输入静脉。
1943年,美国正式提出制定各社会人群饮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建议。
1945年,Zimmerman叙述应用中心静脉输注营养物资的方法。
1952年,Aubaniac首选报告十年中应用锁骨下静脉插管的输液方法,在PN输入途径方面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1957年,greenstein等为开发宇航员的肠内营养,研制出一种化学成分明确的肠内营养(chemically defined diet,CDD)或称要素肠内营养(elemental diet,ED)。
其成分为不需消化即可吸收的单体物资(氨基酸、单糖、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
这种肠内营养可以维持大鼠的正常生长、生殖与授乳。
1959年,Francis Moore首先提出最佳氮:热量比值为1:150。
1960年,美国正式成立临床营养学会。
1961年,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Arvid Wretlind制成以大豆油为原料、蛋磷脂为稳定剂的脂肪乳剂,首次应用静脉脂肪乳剂的PN,解决了乳剂的稳定性问题,其渗透压不高,可从周围静脉输入(但论文发表在瑞典的杂志上,对世界的影响有限)。
60年代初期,第一种安全的脂肪乳剂Intralipid投入使用。
1962年,Rhoads经周围静脉输入10%葡萄糖和水解蛋白。
1965年,Winitz在临床将口服要素饮食应用于正常人,维持正常体重和机体成分达19周。
1967年,美国费城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在Vars和Rhoads实验室的研究--从动物(小狗)研究到临床应用研究,均证实了PN的有效性。
首次证明中心静脉插管可用于浓缩葡萄糖和氮源的输入,但尚未应用静脉脂肪乳剂,并引入错误概念"静脉内高营养"(PN史上划时代的贡献)。
1970-1974年,美国外科医生Scribner和法国外科医生Solasoll提出"人工胃肠"(Artificial Gut)的概念。
1970年以后,肠外与肠内营养理论与技术由美国向欧洲、日本、大洋洲及中国等地发展。
1973年,Delany等介绍于腹部手术后作导管针空肠造口术(Needle-catheter jejunostomy,NCJ)。
1975年,已从所谓的"静脉高营养"概念转为"胃肠外营养"的概念。
80-90年代,临床应用经周围静脉的中央静脉插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技术。
90年代后,引入证据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临床营养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临床营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1941年,第一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
1945年,中国营养学会(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CNC)成立。
1952年,《食物成分表》出版。
1959年,进行首次全国营养普查。
1962年,首次提出中国居民膳食供给量标准。
1971年,南京、北京临床应用TPN(葡萄糖+水解蛋白液)。
1972年,制成硅橡胶静脉导管,应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
70年代后期,制成鱼粉水解蛋白要素膳,开始临床研究营养支持。
80年初初期,制成11种结晶氨基酸液;制成各种水解蛋白要素膳。
1985年,第一次全国营养支持专题讨论会。
1986年,第一届全国营养支持讲习班。
80年代后期,制成平衡型氨基酸液、特殊氨基酸液、脂肪乳剂等。
1990年,第二次全国营养支持专题讨论会;成立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
住院病人的主要营养问题住院病人有诸多的营养问题,如宏量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等。
但核心问题仍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
经临床确认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发病率一般为40%~60%,在外科病人、ICU病人和老年病人中,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更高。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可导致不良的临床预后,包括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
临床上通常将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分为以下3种类型:1、干瘦型或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marasmus)(1)主要原因:热量摄入不足,常见于慢性疾病或长期饥饿的病人。
该类型通常同系统性炎症反应无关。
常见于神经性厌食、食道狭窄引起的梗阻或有严重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
(2)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脂肪和肌肉消耗。
婴幼儿则生长发育延缓。
(3)营养评定:皮褶厚度和上臂围减少,躯体和内脏肌肉量减少,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但免疫力、伤口愈合力和短期应激能力尚好,病人精神及食欲尚好。
2、低蛋白血症型或急性内脏蛋白消耗型(Kwashiorkor)(1)主要原因:常见于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常由于严重的外伤、感染、大面积烧伤等引起的剧烈的系统性炎症反应造成,同时还可能伴随食物摄入量的显著减少。
机体对此类情况的回应与单纯的半饥饿状态绝然不同。
(2)主要临床表现与营养评定:与marasmus型不同,该型伴有明显的生化指标异常,主要为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和淋巴计数下降。
病人脂肪储备和肌肉块可在正常范围,因而一些人体测量指标仍正常,但内脏蛋白质迅速下降,毛发易拔脱,水肿及伤口愈合延迟。
对此型病人若不采用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因免疫力受损,导致格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或严重真菌感染。
3、混合型营养不良(mixed marasmus and viseral malnutrition)(1)主要原因:该型为最严重的一类营养不良,是由于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均不足所致。
常在病变的终末期产生。
包括脏器器官性的,如晚期的肝脏病变引起的恶液质;疾病病源性的,如癌性恶病质或AIDS耗竭。
这种营养不良的指征是:<1>急性期蛋白增高,如C反应蛋白增高。
<2>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尤其是白介素-6、白介素-1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增高。
<3>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受刺激或未受刺激)自动释放的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增高。
(2)主要临床表现:这类病人因原本能量储备少,在应激状态下,体蛋白急剧消耗,极易发生感染和伤口不愈等并发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